中國是鹽鹼地大國,在鹽鹼地面積排前10名的國家中位居第三。中國鹽鹼地分布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在內的17個省區,鹽鹼荒地和影響耕地的鹽鹼地總面積超過5億畝,其中具有農業發展潛力的佔中國耕地總面積10%以上。鹽鹼地乾旱少雨、水分蒸發量大、土壤鹽分高,對玉米的生長發育常產生危害,嚴重抑制了玉米產量的提高,利用選用良種、保證水分、減少鹽分、合理耕作等措施以提高鹽鹼地春播玉米的產量。
有些地方的春玉米已經播種,但大部分鹽鹼地玉米產區還沒有播種,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夠為鹽鹼區農民的玉米播種帶來幫助,鹽鹼地種植玉米跟其它土壤種植玉米要所不同,但大體上是相同的,鹽鹼地春播玉米高產種植的主要技術要點是由進行與綠肥作物輪作,改善土壤結構、灌水洗鹽、四個一致播種法、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追肥施用方法、及時採收等組成。
一、綠肥作物輪作,改善土壤結構一、綠肥和玉米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結構
對鹽鹼地土壤的改良,是鹽鹼地玉米栽培技術能不能成功的關鍵所在,改善土壤結構是鹽鹼地玉米栽培基礎,為玉米所在提供很好的生長環境,提高玉米產量。在鹽鹼地種植玉米前,要在前一年秋冬季種植一些綠肥作物,如苜蓿,這種綠肥作物具有很強的耐鹽性,地上部分產量高,在苜蓿盛花時,及時整地,將苜蓿的地上部分割成5-8釐米長,均勻灑在地塊裡,然後翻入土壤中,能夠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有機質的含量,可以降低土壤鹽鹼度。或在上一年秋季將其他地塊上的玉米秸稈打碎均勻地撒一層5釐米厚碎秸稈段在鹽鹼地上,整合秋季深翻土壤40釐米,將玉米秸稈段埋土壤層20-40釐米處,同樣也可以有機質的含量,而且秸稈腐爛後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水肥氣熱能力和降低土壤鹽鹼度。
二、洗鹽
在秋冬季播種綠肥作物前或秋季深翻地後要對鹽鹼地進行灌水洗鹽,灌水要做到均勻一致,地塊一頭進水,待水淹蓋土壤10釐米深時,再在地塊的另一頭開一個口,保證進水量與排水量基本一致,一般每畝灌水量在150個立方左右,使水流保持在30個小時排完。對於鹽鹼度高的地塊,每畝要灌水260立方左右,水深15釐米,水流速度保持72小時左右排完,能夠達到很好的洗鹽效果。
三、品種選擇和播種前準備
首先要選擇具有較強的抗耐鹽鹼、耐貧瘠、抗倒伏、高產優質和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優良品種,常用的春玉米品種有偉科702、美豫5號等。在播種前要將選擇好的種子進行晾曬,在播種前半個月將種子晾曬2-3天,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然後用種衣劑進行拌種處理,可以防止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及促進生長發育。同時將春季整好的畦面在播種時把畦面表土層用鋤頭刮除2釐米左右,以降低種子周圍的土壤含鹽量,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四、做到四個一致播種法
在地溫達到6-8度時,刮去表土層2釐米後,在整好的畦面覆蓋一層地膜,在地膜下土壤地溫達到10度左右時即可播種,地膜覆蓋可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抑制地下鹽分上升,所以播種後可以使種子在土壤中停留的時間短,快速發芽,保證出苗快。
◆四個一致播種法 四個一致播種法是鹽鹼地提高播種質量的必要手段,可以確保玉米苗全、苗齊、苗壯、苗健,即開春後要進行早耕保墑,確保播種時整個地塊土壤墑情一致、同一地塊的種子大小基本一致、同一地塊直播時開穴深淺和蓋土厚度一致、同一地塊玉米行株距一致。
開春後要進行早耕保墑,確保播種時整個地塊土壤墑情一致 開春後天氣乾旱多風,土壤水分蒸發快,鹽分在水分的帶動下,從下往上在土壤表層聚集,為減少土壤表層鹽層的形成,開春後要進行早耕翻地,並且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配合使用複合肥100公斤埋入地下,整平做畦,要求畦面平整一致、上虛下實。
同一地塊的種子大小基本一致 在播種前要嚴格挑選種子,將小粒、秕粒及發黴、種子胚芽破損、蟲孔等種子挑出,使種子大小基本一致、飽滿度一致,有利於苗全、苗齊。
同一地塊直播時開穴深淺和蓋土厚度一致 播種深度應該依照土壤特性和墑情來定,黏土和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塊應該淺播,蓋土厚度在2-3釐米,如果深播反而會造成爛種、死苗。沙質土壤和土壤含水量低的地塊應當深播,開穴深度在8-10釐米,蓋土厚度在6-8釐米,播種後用腳踏實蓋土,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如果淺播因土壤水分含量低加上蒸發量,達不到種植髮芽所需水分,造成發芽困難,影響出苗。
同一地塊玉米行株距一致 鹽鹼地玉米幼苗生長緩慢,單株玉米產量低,因此要適當加大種植密度,行株距一致,以每畝果穗數量來提高產量,同時密度大可以減少地面裸露時間,降低土壤水分蒸發引起鹽分上升。一般緊湊型和早熟品種每畝種植株數在5500左右,半緊湊型5000株,平展型及晚熟型每畝4000株左右。在播種前先將地塊規劃好,最好安行株距將地塊平分劃線播種。做到行株距一致。
五、加強田間管理
1、及時補苗、間苗、定苗 玉米出苗後,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查苗補苗,在玉米長出3-4葉時間苗,4-5葉展開時定苗,間苗和定苗原則是:留大苗、壯苗、健苗,將小苗、病苗、弱苗剔除。在4-5葉時定苗有利於單個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和有蹲苗的作用,促進玉米幼苗根系的發育、降低土壤營養物質的消耗。保證營養物質為定苗後的植株生長所需。
2、及時中耕除草 在玉米根系對土壤空氣反應敏感通過中耕保持土壤疏鬆、抑制鹽分上升,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苗期應該增加中耕次數和深度,一般苗期中耕2-3次,深度在15釐米左右,第一次在在出苗後及時中耕可以切斷土壤表層細管,控制返鹽提高低溫,第二次在下雨後及時中耕,防止土壤板結,鹽分上升,第三次在玉米拔節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並注意根基部第一次培土。在玉米拔節到小喇叭口期進行一次深中耕除草並注意第二次培土,通過兩次培土,可以增厚土壤根部土層,利於氣生根的生長,增強玉米抗倒伏的能力。
3、勤灌水、巧施追肥 在幼苗期6-7葉及時灌水,之後每隔15天灌水1次,共灌5-6次,每次每畝灌80個立方。使土壤始終保持溼潤,既保證玉米幼苗的正常發育,又可以防止土壤中深層鹽分因土壤水分蒸發而向上移動,鹽鹼地PH值高,磷、鋅肥等養分利用率低,所以要將磷、鉀、鋅肥作基肥施入土壤中,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一次性追肥,以硫酸二胺為主,每畝追施20公斤,追肥深度在15釐米左右,玉米植株生長後期,為防止發生早衰現象,延長葉片功能,追施硫酸二胺每畝10公斤,配合使用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
4、病蟲害防治 鹽鹼地玉米的主要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紅蜘蛛及大、小葉斑病,玉米螟的防治,用樂斯本乳油1000倍進行噴霧或用50%的可溶性巴丹500克跟30公斤細土均勻混合後再撒玉米心葉中,大、小葉斑病的防治是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溶液,每隔7天噴一次,連續2-3次。
六、適時晚收和收穫後玉米秸稈的處理
玉米的收穫期的早晚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要很大的影響,早收玉米的籽粒不飽滿,影響產量和品質,只有當春玉米的苞葉變白,籽粒基部黑層出現,乳線消失時,玉米達到生理成熟期時的產量最高,這時收穫,籽粒飽滿品質最好。將玉米棒子採收完後及時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新鮮的玉米秸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早還田,有利於玉米秸稈的腐爛。
玉米鹽鹼地栽培技術的關鍵是提高播種質量,確保苗齊、苗全、苗壯、苗健,其次是洗鹽,及時中耕除草灌水,抑制土壤鹽分上升。其基本田間管理方法跟普通的玉米種子一樣。只有創造出適宜玉米生長發育的基本環境條件,才能取得鹽鹼地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