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和成效也備受社會肯定。但是,一些企業生態環境守法意識不強、違法違規問題嚴重、超標排放問題突出,生態環境執法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依然巨大。
由於體制因素和歷史原因,個別地方生態環境執法工作還客觀存在不積極、不主動、不規範、不到位的問題。定期實行生態環境異地執法,直擊問題、直面矛盾、更具執法獨立性,是壓實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政府領導責任的重要途徑。
生態環境異地執法的「三個有利於」
有利於打造鐵軍
採用異地執法互查是對生態環境系統執法隊伍的一次實體化演練,是一次「執法、普法」的過程。選拔執法能手組成執法小分隊,分派至各地開展異地執法工作,充分發揮「勤務兵」的作用。
一方面執法能手協助屬地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開展執法工作,現場執法教學,分析執法過程中的要點和關鍵環節,交流執法經驗,及時答疑解惑,逐步提升生態環境系統執法人員綜合素質。
另一方面異地執法有效排除各項執法幹擾因素,有力打破屬地執法過程形成的桎梏,彰顯生態環保鐵軍敢於動真碰硬的優良品質,強化屬地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責任。例如個別縣區2020年1月至9月處罰數量僅為19件,通過異地執法,執法小分隊僅在國慶期間就立案查處案件9件,積極推動屬地執法工作,倒逼基層執法部門加大執法力度。
有利於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生態環境異地執法彌補了屬地管理的不足,杜絕人情執法,遏制地方保護主義對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幹預。派駐在各地的執法小分隊充分發揮「尖兵」作用,公平嚴格開展執法,沉重打擊震懾環境違法企業,壓實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例如派駐在某地的執法能手在陌生環境中利用「無人機」等方式進行高空巡查,在企業閉門作業規避檢查等情況下屢次成功發現環境違法線索,精準打擊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一周內,就發現數十起環境違法行為,全部立案查處,形成強大威懾效應。
有利於增強環境治理能力
在異地執法期間,不間斷保持至少一支異地執法小分隊不受幹擾地在轄區內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前沿「哨兵」作用,精準發現屬地政府長期漠視的突出環境問題,以督企帶動督政,從而助推地方政府主動謀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工作,形成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生態環境保護的局面,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多地通過主要領導深入一線開展「四不兩直」督查,生態環保壓力已傳至鄉鎮街道一級,網格員、巡查員,員員在場;點位長、斷面長,長長俱到。
生態環境異地執法的經驗啟示
筆者結合異地執法工作實踐,就如何系統性做好生態環境異地執法工作,初步梳理相關工作經驗,供大家參考。
精心組織是前提,牽頭部門及時協調司法部門變更執法權限
一是明確牽頭部門,作為執法專項行動,由各級生態環境執法局(部門)牽頭負責,聚焦行動目標,精準調配轄區內執法力量,及時協調司法部門變更執法權限,組建異地執法隊伍,牽頭部門同時需要負責對接監測、宣傳以及屬地生態環境等部門。
二是成立直屬小分隊,根據待查的行政區域,成立相應數量的執法小分隊,由牽頭部門統一集中管理,並安排牽頭部門的相關同志分別掛鈎包幹,實時指揮調度,定期實地蹲點指導,保障工作效率和成效。
三是組織集中培訓和演練,異地執法行動開始前,組織所有參與人員開展主題培訓,熟悉檢查業務流程和信息化工具;並借鑑生態環境部「壓茬式督查」做法,第二輪次執法人員在第一輪次檢查工作最後一周參與到執法工作中,實戰演練,提高效率。
四是健全考核評估制度。將發現環境問題數、違法問題數等納入考核體系中,對抽調單位和人員進行量化考核,異地執法行動結束後作出評價,作為年度先進評比依據,在各小分隊之間營造爭先創優氛圍,提高工作積極性。
能力裝備是基礎,需要在陌生環境和領域中快速精準發現問題
首先是選派「精兵強將」。異地執法良好效果的決定性因素是執法人員能力素質,參與異地執法的工作人員均要求是各地執法業務骨幹,需具備較強的政治素質、較好的工作作風、較高的業務水平以及較豐富的實戰經驗,需要在陌生環境和領域中快速適應並投入戰鬥,精準發現突出環境問題,依法立案查處,通過「傳幫帶」,保障執法效果。
其次是配齊執法裝備。由牽頭部門統一協調,要求各抽調單位配足、配強執法分隊裝備,在車輛、執法記錄儀、移動執法系統等常規裝備基礎上,鼓勵攜帶無人機、無人船、管道機器人、可攜式VOC或顆粒物檢測儀等裝備。現場檢查時執法人員全面使用移動執法系統,按要求錄入執法信息,檢查發現環境違法行為,充分固定證據立案查處或移交地方查處。
最後是做好後勤保障。異地執法工作需要長期奔波於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執法人員長時間在外,不能經常照顧家庭,會給生活帶來一定壓力。因此,需要特別關愛執法人員工作環境並加強後勤保障。建議在符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協調安排好飲食住行,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定期安排輪休,防止疲勞作戰,既能安全工作,也能高效工作。
執法監督是關鍵,通過定期稽查降低行政訴訟敗訴風險
異地執法質量直接體現上級執法機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依法執法是異地執法工作的底線。
一是加大內部監督力度,牽頭部門定期對異地執法小分隊依法執法情況開展稽查。每支執法小分隊每天匯總發現的企業涉嫌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提出已查明違法行為的事實和證據、初步處理意見,並將相關材料及時移交屬地生態環境執法機構,督促其組織內設法制部門對案情逐一過堂、認真審核,複雜案情提請上一級部門協助支持,邀請顧問律師介入討論,讓異地執法發現的每一起案件立案查處過程經過內部充分審核,最大限度降低行政訴訟敗訴風險。
二是拓寬社會監督途徑,異地執法小分隊通過走訪群眾等方式,摸底突出環境問題,了解公眾訴求,針對性開展執法工作,同時接受群眾監督。異地執法行動要嚴格落實好國家生態環境執法信息公開制度,及時通過政府官網、「兩微」平臺發布異地執法處罰信息及典型案例。異地執法涉及信訪的案件,要及時公開投訴處理流程、處理結果。
協同作戰是保障,打通內部協作壁壘,推動外部通力合作
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尤其異地執法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協同作戰,避免單打獨鬥。
一方面,需要打通生態環境系統內部門協作壁壘。信息、信訪等部門通過梳理在線數據、信訪件等方式廣泛收集線索,並結合水、氣、土、固廢等要素部門提供的環境質量信息,匯總分析異地執法區域內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清單線索;生態環境監測部門提供採樣、分析等保障,比如可結合垂直管理的實際情況,由直屬各駐市監測中心負責異地執法監測保障,保證數據分析高效性、權威性;環境監察部門主要負責督辦異地執法交辦問題整改完成情況,對區域性突出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督察;宣教部門主要負責異地執法行動的宣傳發動,公開曝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形成警示震懾,並宣傳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
另一方面,推動生態環境系統外部通力合作。生態環境執法需要統籌具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各有關單位力量,充分釋放聯動效應。將執法過程中發現的如揚塵管控、油煙擾民、城鎮汙水處理汙泥偷排偷倒等環境問題及時移交具有處罰權的職能部門進行查處,形成監管合力。生態環境異地執法同時要注重聯合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重拳出擊,依法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對重點環境違法行為一經發現,嚴查快處,快速形成示範效應。
長遠看,異地執法對提高執法成效意義重大
事實上,異地執法並不是新生事物,例如公安、審計、監察系統早已駕輕就熟,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操作程序,但在生態環境執法領域還處於不斷完善和總結過程中。
生態環境異地執法是執法模式的一種創新,它雖非一蹴而就的「靈丹妙藥」,甚至還面臨諸如一些地方存在牴觸情緒的難題,但長遠來看,對提高執法成效意義重大。我們將繼續總結經驗,化解問題,假以時日必然成為「一劑良方」,進而推廣開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