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託夫語言圖景中的觀念詞「大海」——以《塔曼》為例

2020-12-28 腦洞看古今

《當代英雄》是萊蒙託夫著名的長篇小說,寫於1835年-1839年,由五篇中篇組成:《貝拉》、《塔曼》、《宿命論者》、《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本文分析《塔曼》中的「大海」形象。

(一)「大海」--生命的象徵

小說主人公畢巧林在日記中寫道:「塔曼是俄羅斯海濱城市中一個最可憎的小城。我在那裡差點兒餓死,而且還有人想把我淹死。」「塔曼」是畢巧林試圖窺視其中的神秘世界,畢巧林來到這座海濱城市之後發生了系列事件,《塔曼》的書寫正是基於主人公對這些事件的感受。

小說中賦有某種魔幻色彩元素的神秘人物,閃現在暮色或黎明時分。大海是一個特別的世界,這裡所有人的生活都按另種規律進行,主人公畢巧林就來到這樣一個世界。起初,畢巧林因公事到戰鬥部隊去,途經塔曼,向塔曼地方駐軍找一處公家宿舍,但找不到房子,便屈就被安排在海邊一所人稱「不乾淨」的小房子裡(這裡的不乾淨不是指的衛生條件,而是指並非淨土,常鬧怪異之事的地方)。

小說描寫道:「海岸像懸崖似的,幾乎就在房子牆角下一直伸到水裡,湛藍的海浪在下面拍打著海岸,洶湧激蕩,不斷發出哀聲怨語,喋喋不休。月亮悄悄地俯視著騷動不安,對她卻俯首聽命的大海的醉人景色……」在自然的描寫中將浪漫與現實結合起來:「在月光底下,我看見離岸很遠的地方停泊著兩艘大船,船上的黑色纜索像蛛網一般刻畫在白茫茫的地平線上。」月光照耀下的海景描寫與畢巧林單調乏味的思想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段描寫強調了景色的自然性,同時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和周圍的大自然間的對比恰恰證實了他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萊蒙託夫強調大海馴服於天上的月亮,此時天空和海洋並非對立,相反,大海就是生命的象徵,作家以此展示了人類生命受天的意志支配。

(二)人物形象與「大海」的關聯

在塔曼生活著一些怪人:瞎男孩、老太婆、神秘莫測的美女「溫迪娜」(中世紀傳說中的水神,形象為一美麗的女子,常用動聽的歌聲把過往客人勾引到水底,這裡指在房頂唱歌的姑娘)等等。作為一種自然元素大海是危險的,但對這些人來說危險不存在。瞎男孩絲毫不懼怕走在波濤洶湧澎湃的海邊,「他走得離水那麼近,似乎一個浪濤撲上來就能把他捲走。」但大海沒有傷害他,讓他傷心的恰恰是他的那些朋友。

「溫迪娜」在企圖淹死畢巧林失敗後從水中走出時也是安然無恙的。海濱簡陋茅舍的居住者幾乎和海是一個整體。「溫迪娜」的步態、活潑伶俐,讓人想到海浪的波動。大海善待這些走私販子,它準備把和平之船毀滅:「月亮披上烏雲的外衣,霧氣也從海面升起;透過霧氣鄰近船尾燈的燈光依稀可見;時刻都有可能將艦船葬身魚腹的浪潮,卷著泡沫,在岸下閃閃發光。大海是危險的,但這些威脅並非時常帶來痛苦,自信、強壯、勇敢的人可以避免災難,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楊珂(「溫迪娜」的戀人)是《塔曼》中能夠徵服大海的人:「慢慢,慢慢升到浪巔,很快又從上面跌落下來,就這樣,一條小船離海岸越來越近。敢在這樣的夜晚橫渡二十俄裏海峽的水手,該是膽大包天的,而促使他這樣做的原因,也應該是重大的!我心裡這樣想著,伴隨著按捺不住的心跳,我的兩眼直望著那條可憐的小船;但它卻像只鴨子一樣,一猛子扎入水中,然後快速地揮動著翅膀似的雙槳,飛出泡沫四濺的谷底……」。描寫海景除了對當地自然風光讚美,在擁有這樣景色的城市中進行著走私交易,也展開了對勇敢的走私販子形象的描寫,勇敢果斷的人物躍然眼前,如大海一般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存在著。

(三)「大海」--通向自由世界的道路

作品中大海不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通向另一個世界(走私販子的世界)之路。在這裡可以找到充滿著不安和鬥爭的自由生活的典範。因此,大海對違法都並無敵意,而對畢巧林卻未抱有好感,幾乎將他殺死,因為畢巧林對於它來說是陌生的、格格不入的。

楊珂和「溫迪娜」從塔曼逃走了:「楊珂坐上了船,風從岸上刮過來,他們升起了小帆,迅速地破浪而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在黑沉沉的浪峰之間,這張白帆閃爍了好半天……」這時我們眼前出現了帆的形象,但在《塔曼》中它與大海的形象是對立的:「小小的白帆」和大海一樣幫助這兩個逃亡者。《塔曼》中「大海」的形象是人類世界的象徵,是一群不悲觀,自由的、熱愛生活,時刻準備好為其鬥爭的人,就像楊珂和「溫迪娜」。「帆」的形象也非孤獨、不安分的象徵。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在自己的小船上揚起帆,帆幫助他們飛駛在黑沉沉的浪峰間,帆象徵著愛情和自由。

相關焦點

  • 從《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了解萊蒙託夫與民間文學的密切關係
    從萊蒙託夫的個人經歷中可以窺見他與民間文學的密切關係,萊蒙託夫在創作實踐中將民間文學風格與人民精神完美融合,其經典之作為《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在這一點上,盧那察爾斯基的評價是公允的,他談道:「《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的形式成熟,這令人驚嘆。作為典範的完美程度而論,可將這部作品與普希金的最佳之作置於同一高度。」
  • 動畫作品中的交響樂——以迪士尼動畫片《幻想曲》為例
    2.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主角是一群鯨魚,它們一開始在大海中遨遊,最後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飛上了青天。3.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用大膽的用色及線條呈現出紐約大都會生活的光怪陸離。
  • 午休丨戀慕天空的海——茹科夫斯基哀詩《大海》賞析
    全詩採用內焦點敘事視角,以抒情主人公 " 我 " 見證海的變化為線索,描繪潮起潮落的海上風景圖,另一線索從海戀慕天空的心靈風景圖出發,可分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為前四詩段,描寫 " 無言而又蔚藍的大海 "; 第二部分為第五詩段,展現風暴來臨時波瀾壯闊場面 ; 最後一部分為第六、七詩段,寫 " 歸於平靜而內心顫慄不安的大海 "。
  • 關於《無悔追蹤》所引用的萊蒙託夫的三首詩
    本劇中引用了萊蒙託夫的三首詩,分別是:《人間與天堂》、《我倆分離了》、《人生的酒盞》。原著小說裡沒有引用萊蒙託夫的詩,應該是編劇後期加入的。關於這三首詩的翻譯,查找了一下譯者,劇中版本與顧蘊璞的譯本最為相似,略有不同。我認為劇中版本應該是從顧蘊璞譯本修改而來,下面放出三首詩的翻譯對比。
  • 淺論森林美的三個層次圖景
    不論是人工林還是原始森林,不論是熱帶雨林還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論是森林公園還是城市園林,森林中的「一莖小草,一朵鮮花,一顆果實,一株樹木,一隻飛鳥,它們的軀體組織,它們的色澤、形態是那麼氣韻生動、血脈通暢,和環境之間顯得和諧無問,渾然天成」(張守仁《林中速寫》)。在森林裡,人能親身感觸到自然、森林的脈搏,這是森林為人呈現的第一層次的圖景,這一圖景是最基礎也是最真實的。
  • 大海,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大海! 而你是否可以真正讀懂大海的語言?眼下,裡約奧運正酣。哪怕看不懂賽場上運動員爆發的洪荒之力,也希望躺在裡約的沙灘上:陽光、桑巴、美女.這才是人生啊!美國藝術家安妮·帕卡德(Anne Packard),更加沉浸在大海的靜謐中。她筆下的海,是夏日的情人。
  • 從三維視域看語言的擴散——以泛歐亞語為例
    Robbeets於2010年提出的「泛歐亞語」(Transeurasian)概念,指東起太平洋,西至波羅的海、黑海和地中海的地理上相鄰的一大批語言。這其中既包含了傳統的阿爾泰語系,還包含了語言學界仍然系屬不明的日語和朝鮮語。這些泛歐亞語言的起源和傳播是歷史比較語言學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語言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些語言之間有相似的特徵,但這些相似性是接觸而來還是譜系遺傳而來,一直是學界討論的熱點。
  • 影帝零片酬出演,只為成為「大海」
    小雨去醫院做檢查,表達拒絕的時候依然只會「啊啊」大叫,異乎尋常的表現讓其他排隊的家長不解,甚至引發對大海夫婦的質疑。這恰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對自閉症存在認識盲區。數據表明,在中國,每68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自閉症兒童。很不幸,卡卡的身邊就有一個得了自閉症的孩子。他是我的鄰居,今年6歲,在一所特殊學校上學,無法接受正常的教育。這個孩子3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他的奶奶說:小孩兒特別聰明,什麼都能聽懂,天天笑嘻嘻的,就是不會說話。一直以為語言能力發育晚的孩子聰明,也就沒當回事兒,去醫院檢查才得知是自閉症。
  • 講座筆記 | 電影語言分析方法簡介·以《活著》(1994)為例
    電影常常作為語言教學的工具出現在語言教學課堂中,而在以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為目標的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將電影內容分析得更加深入透徹呢?
  • 解析辛夷塢小說語言風格—以《致青春》為例
    今天主要跟大家探討一下辛夷塢小說中的獨有的語言風格。辛夷塢小說的語言韻律感極好,主要是因為辛夷塢喜歡使用音階來搭建句子。眾所周知漢語中的每個音節都有聲調,分別是上、平、去、入四種。聲調的主要作用是區別意義,聲調的使用也能更好地增強文章的音樂感。平聲調長而且平緩,仄聲調短而且曲折多變。正是聲調的反覆變化,平仄間的相互映襯才能讓語音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更好。
  • 尋天涯海角,觀浮世圖景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展映單元片單
    尋天涯海角,觀浮世圖景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展映單元片單 2020-11-17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漂流瓶映出的圖景:46天環太平洋之旅
    而各處停靠地的風情、海上航行日日夜夜的見聞,則如同映射在這漂流瓶上的圖景,閃耀著非凡的光彩。與水平線一起巡遊 天津港的燈火是我出航前最後看到的陸地景象。那天霧霾厚重,一直等到深夜,船才緩緩離岸。我目送著港口燈火在黑暗中逐漸遠去,心中不免頗多感觸。有位乘坐過郵輪的朋友說:「如果一生能在郵輪上,我寧願不下船。」
  • 原生態紀錄片展示河南農村抗疫鮮活圖景
    新華社鄭州3月10日電題:原生態紀錄片展示河南農村抗疫鮮活圖景  新華社記者雙瑞  鄉村醫生透過門縫給隔離戶送體溫表,村頭大喇叭用方言播送疫情提醒,幾個孩童自製簡陋的旗杆舉行升國旗儀式……一部全程用手機拍攝的16分鐘紀錄片,展示了一個距離武漢700公裡的普通河南村莊的抗疫圖景,近日在網上廣為傳播。
  • 尋天涯海角,觀浮世圖景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展映片單
    無論國家、種族;無論社會、個體,從導演到舞者,再到工人,土著居民……浮世圖景中是微觀視角下的個體現狀,亦即是繁華社會中折射出的宏觀一角。在鏡頭之後,景框之中,不難領略到導演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反思。尋天涯海角,觀浮世圖景
  • 青平:讀懂新年賀詞裡的壯麗圖景
    在短短一千多字的新年賀詞裡,展示了習近平主席一年來心繫人民、胸懷天下的為民情懷,勾勒出了十四億多中國人民攻堅克難的戰鬥圖景、生機勃勃的奮鬥圖景、無限美好的未來圖景。每一幅圖景都激昂人心,每一幅圖景都歷歷在目,每一幅圖景都催人奮進。這是一幅可歌可泣的戰鬥圖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發起了多場艱苦卓絕的偉大戰鬥。
  • 語言與思維――科幻電影中的語言學
    為破譯外星語言密碼,語言學家路易絲與物理學家伊恩合作進行探索,最終揭開了這些外星語言秘密的故事。 該片極力展示了人類語言與外星一語言的差異,並一步步揭示二者的思維差異。其中最燒腦,也最吸引人的就是外星人留下的那一個環狀文字,影片中稱為"七文"。七文是外星人的文字,它是一個單一的語言符號,最神奇的則是這個符號竟然把外星人的所有話語在同一時空中全部呈現出來。
  • Fedora Linux將語言更改為日語流程分享
    Fedora Linux支持多種語言,在設置的區域與語言中就能找到相關的設置選項,更改之後需要重啟電腦才會生效,下面小編就以更改為日語為例為大家示範下具體的做法吧。
  • 印第安人名翻譯策略探究——以《印第安律師》中的人名翻譯為例
    印第安人名翻譯策略探究——以《印第安律師》中的人名翻譯為例 孫亞衝 (江蘇旅遊職業學院 國際商務學院,江蘇 揚州) 摘 要: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陸上的原住民,他們有著獨特的風俗、傳統和文化。
  • 記錄中國抗戰的真實圖景
    記錄中國抗戰的真實圖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英勇奮戰在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為英美報紙撰寫了一系列報導,並於1937年在倫敦結集出版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  斯諾筆下的邊區充滿了面向未來的昂揚精神和為民族求解放的高尚追求。他力圖還原中國共產黨人和邊區生活的真實圖景,其中也不乏當地飲食住宿、房屋擺設等生動的細節。該書問世後,1個月內就在英國售出10萬冊。西方民眾從中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感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 姐姐團綜泉州站路演 鬱可唯《小摩託》唱海邊人文圖景
    周五晚,姐姐「團綜」首站路演泉州站精彩上演,鬱可唯現場演唱歌曲《小摩託》,與李斯丹妮帶來合作曲《想去海邊》,與姐姐團一同演繹《心花開》,唱閩南風土人情,將故事唱進歌聲裡,描繪海邊愜意浪漫的美好圖景「坐著你的小摩託,吹著海風跟你走」,鬱可唯在沙灘上輕聲唱起《小摩託》,將海風的輕柔與浪漫人文圖景融入其中,故事感畫面感十足,令人感受到沿海城市的「人間煙火氣」。更有網友表示,聽過鬱可唯的《小摩託》,人在家中就感受到了「海風的鹹濕,西瓜的清爽和想你的微甜」「回憶起沙灘,燒烤,啤酒,閩南語的環境氛圍」「加入閩南語好驚喜,聽完就想去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