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工形式於實不符該不該賠償?

2020-12-23 澎湃新聞

由於對全日制用工與非全日制用工有什麼不同,加之對相關法律規定不了解,邢晨曦入職不久即與公司籤訂了一份勞動合同。事後,她發現自己雖然與別人一樣按時上下班,但工資不僅低一大截兒甚至連社保都沒有。一打聽才知道,她屬於非全日制用工。

知道真相後,邢晨曦認為自己被公司騙了,要求仲裁及法院確認她與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同時向其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近日,法院終審判決確認其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但未支持其索要二倍工資差額的請求。

法院的判決理由是,雖然用工形式與實際不符,但雙方之間仍然籤訂了書面勞動合同。只要籤訂有勞動合同,就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1款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二倍工資。

天天按時上下班

身份竟是小時工

邢晨曦是2017年底進城打工的,先後在賓館、飯店當過服務員,但時間都不長,也未籤訂過勞動合同。2018年春節過後,她的租住房屋附近有一家超市招聘理貨員,她就去應聘並且面試一次就通過了。

2018年3月1日,邢晨曦到崗上班,工作時間是上午10點到晚上7點,中間1個小時的吃午飯時間。過了幾天,即同年3月11日,公司通知她籤訂勞動合同。當時,她也看到合同封面上寫的是《非全日制勞動合同》,但未在意。

「這份勞動合同上有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勞動條件、勞動紀律、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和經濟補償等內容,但社會保險一欄是空白,未作約定。」邢晨曦說,月底發工資時,她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同事低。進入第二個月後,公司還沒有給她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邢晨曦一直工作到2018年4月30日,第二天,她以公司拖欠工資為由提出離職。公司在同年5月23日才向她支付了上個月的工資。同年7月,她向仲裁機構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在庭審中她才知道自己雖然每天工作8個多小時、按照規定時間上下班,但她的身份是小時工,不是全日制用工。

勞動關係獲確認

二倍索賠被駁回

仲裁委作出裁決後,公司及邢晨曦均對裁決內容不服,並在法定期限內起訴至法院。法院於2018年10月作出判決。該判決對邢晨曦的月均工資標準進行了認定,同時,確認公司與其在2018年3月1日至4月30日存在勞動關係。

該判決還駁回了邢晨曦要求公司支付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賠償金的主張。對其要求公司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的訴求,則以該請求未經仲裁前置程序為由不予處理。

對於上述判決,公司提起上訴,但被二審法院駁回。邢晨曦為追討二倍工資差額,在第一次仲裁後又提起第二次仲裁,要求公司向其支付二倍工資差額2310元。該請求被仲裁駁回,她又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認為,雖然邢晨曦稱其被欺騙籤訂了《非全日制勞動合同》,該合同屬於無效可撤銷合同,但是,該合同就算無效也不等於無書面合同,恰恰是因為有了該書面勞動合同,才能判定其是否有效。因此,應認定雙方籤訂了書面勞動合同。

對於用工形式與事實不符問題,法院認為,儘管公司與邢晨曦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其平均日工作時間以及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超過了約定時間,但該行為應視為雙方對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和工資支付周期進行了實質變更,並不能否定雙方籤訂了書面勞動合同的事實。因此,對其要求支付二倍工資的主張不予支持。

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第1款規定,法院判決駁回邢晨曦的訴訟請求。

二倍工資屬懲罰

若有合同就不罰

邢晨曦不服法院判決,在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她的上訴請求是依法撤銷一審判決,改判公司向其支付在職期間未籤訂全日制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其理由是:公司雖然與她籤訂《非全日制勞動合同》,但雙方實際用工不符合非全日制用工,且生效判決已認定雙方「系非全日制用工關係」不成立,故應為全日制用工。此外,公司濫用非全日制勞動用工,行全日制用工之實,侵犯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其利用優勢地位,欺騙、脅迫勞動者籤訂《非全日制勞動合同》,該合同只是一個合同名稱,是無效的。

公司辯稱,雙方建立勞動關係是出於真實意思表示,雙方之間的確籤訂了書面勞動合同,至於合同約定的每日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時間是否相符,屬於勞動合同內容實際履行問題,並不能因此而否認雙方已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事實。因此,邢晨曦的訴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予以駁回。

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由此,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公司應否支付上訴人邢晨曦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該二倍工資的性質並非勞動者的勞動所得,而是對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的懲罰措施,其立法目的在於提高書面勞動合同的籤訂率、明晰勞動關係中的權利義務,當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時,書面勞動合同可以直接證實雙方勞動關係的存在及權利義務關係,而非勞動者可以從中謀取超出勞動報酬的額外利益。

本案中,邢晨曦入職公司後雙方籤訂了《非全日制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明確記載了雙方的基本情況,約定了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等勞動合同應當具備的要素,具備了勞動合同的實質要件,既能夠明確雙方的勞動關係又能夠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實現了書面勞動合同的功能。因此,二審法院認為邢晨曦以公司未與其籤訂全日制勞動合同為由主張二倍工資差額無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基於上述理由,二審法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款第1項規定,判決駁回邢晨曦的上訴,維持原判。

以案說法

員工要弄清合同性質再籤字

本案歷經多次仲裁、審判,最終畫上了句號。從邢晨曦的角度看,她為爭取自身合法權益,盡力了!得到這樣的結果,無遺憾!但從她的這段經歷看,每個員工入職籤訂勞動合同時一定要先弄清合同性質,知道其是全日制用工還是非全日制用工,然後再決定是否籤字。否則,這兩份合同因在本質上有較大差異,籤錯字的員工損失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用工有很明顯的區別。兩相比較,非全日制用工的特點是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24小時。在非全日制用工的情況下,小時工資標準是用人單位按雙方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給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只要不得低於當地政府頒布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即可。當地政府頒布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含用人單位為其交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支付工資周期最長不得超過15日。

此外,與全日制用工不同,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只要後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即可。雙方當事人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時,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當然,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約定試用期。

在社會保險方面,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原則上參照個體工商戶的參保辦法執行。對於已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和建立個人帳戶的人員,前後繳費年限合併計算,跨統籌地區轉移的,應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和個人帳戶的轉移、接續手續。符合退休條件時,按國家規定計發基本養老金。

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可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並按照待遇水平與繳費水平相掛鈎的原則,享受相應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建立勞動關係的非全日制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發生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被鑑定為傷殘5-10級的,經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結算傷殘待遇及有關費用。

本報記者 趙新政

相關焦點

  • 乘客打開車門,造成第三者損害,保險公司三者險該不該賠償?
    保險公司通常的答辯意見為不賠償,理由是:1、交強險不賠償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第八條約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被保險人在使用被保險機動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依法應當由被保險人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 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公司倒閉派遣員工怎麼辦?
    公司倒閉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公司倒閉後會進行清算,清算完畢發放職工工資,但是這方面就會存在很多問題。現在很多企業由於需要大量的員工會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輸送勞務人員,那麼,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公司倒閉派遣員工怎麼辦?
  • 公司裁員,被裁了,該如何要求賠償?
    面對突如其來的裁員通知,大部分勞動者都是手足無措的,既不知道單位裁員合不合法,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以及不知道如何賠償。首先,對於裁員,這要看公司是合法裁員和非法裁員,賠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合法性裁員公司合法裁員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過失性辭退、無過失性辭退和經濟性裁員三種情形。
  • 面對靈活用工平臺,監管部門該如何監督?
    出行頻次頻繁的出行和即時物流等行業聯合保險公司開展業務中分期扣款模式為網約車司機、騎手等提供保障,成為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雛型。建立健全靈活用工者的保障靈活用工因為不屬於勞動關係,不受勞動法保護,因此建立專門的保障制度尤為關鍵,僱傭工作制的保障以社保和勞動法保護權益,靈活用工也應該有配套的保障體系。
  • 勞動法官精解工傷用工主體責任中的7個實務問題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關於用工主體責任,近年來在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常見的案例為,華山建築公司,將少林寺工程分包給令孤衝,令孤衝僱傭的工人勞德諾在建築工地受傷,勞德諾申請認定工傷。人社部門的工傷認定部門認為,勞動關係不明確,中止工傷認定。勞德諾起訴請求確認與華山建築公司存在勞動關係。
  • 客人穿酒店拖鞋不慎摔傷,酒店該不該賠償?
    客人穿酒店拖鞋不慎摔傷,酒店該不該賠償?事後,雙方因賠償問題發生分歧。為索要醫藥費、護理費、誤工費等費用,王先生將酒店告上法庭,要求酒店賠償各項損失近20萬元。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委託司法鑑定,確定王先生傷情為十級傷殘。
  • 沒籤合同被公司辭退,仲裁可以要求哪些賠償?需要準備哪些證據?
    家裡有事要處理,請假公司又不批,是很令人煩躁的事情。公司項目時間緊急,員工還總想著請假,工作誰做?也是一件很煩躁的事情。用工過程中,勞動雙方的立場不同,同一件事的考慮角度也不一樣,理解真的是一件「稀罕物」。這也是爭議的由來。
  • 靈活用工的法律盲區
    ,並以個體工商戶的名義與該平臺服務商籤訂轉包協議,從事移動通信業務。部分法院認為二者之間不構成勞動關係如王芳與北京匯鑫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中(京02民終14724號),北京匯鑫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下稱「匯鑫公司」)將行政崗、內勤崗等崗位外包給大臺康鑫(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臺公司」),後大臺公司與第三方靈活用工服務商建立合作關係
  • 法官教你識破用工套路
    當公司確定需陪護的病員時,便會要求和病員、陳某一起籤訂一份《三方協議生活護理協議》,專門約定該公司只負責為病員和陳某提供生活護理介紹服務,介紹成功收取中介費用,因履行協議過程中產生的糾紛與該公司無關。這樣看來,該公司與陳某之間似乎應該屬於居間合同關係,該公司僅起到「中介」作用。所以,與陳某籤訂合同以來,該公司一直沒有為其購買社會保險。
  • 君實生物回應媒體報導:內容全面失實,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相悖
    11月13日,君實生物(688180)收到上交所問詢函。上交所要求君實生物結合公司產品特瑞普利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拓益)的臨床試驗數據,說明「所有不良發生率」的具體含義,並補充披露該產品臨床試驗的進展情況等。
  • 發出錄用通知後又取消錄用,怎麼賠償損失?(實務案例)
    該份入職通知書載明,全真教決定聘用楊過為拓展總監,試用期為一個月,轉正後月薪為14000(崗位工資)+500(飯補)+500(話補)+1000(交通補助),另根據每月業績核定績效工資4000元,報到時間為2014年9月19日。2014年9月16日全真教人事經理韓以簡訊形式通知其取消了對其的錄用。
  • 善世分享|快速崛起的靈活用工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靈活用工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簡單來說,區別於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直接籤訂全日制勞動合同用工的其他用工形式,都屬於廣義的靈活用工。例如:勞務派遣、兼職、非全日制用工、業務流程外包等都屬於廣義靈活用工的範疇。
  • ——網際網路平臺用工引發的法律「冷思考」
    這個案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若認定為勞動關係,則司機孫某能如期享受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則可能屬於職務行為,由汽車公司承擔賠償責任;若不認定為勞動關係,孫某的代駕工作,則似如履薄冰,一旦發生事故,相應後果需自行承擔。把案件放在「網際網路+」這個更宏大的時代背景裡,在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網際網路平臺從業的浪潮中,無論何種裁判結果都可能激起千層浪。
  • 公司無故辭退你還不賠償?這3種做法,教你拿回賠償!
    最近,小尊看到有不少的朋友來諮詢被公司辭退,怎麼拿到賠償的事情。確實,最近復工之後,小尊發現不少朋友反而成為了失業人員,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公司想要縮減支出而辭退員工,但是不管怎麼說,該給的賠償還是要給的!
  • 勞務派遣公司流動性大的「短期工」,該不該購買「社保」呢?
    勞務派遣公司流動性大的「短期工」,該不該購買「社保」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社會大百科」,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保,醫保,養老,退休金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保醫保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
  • 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到底該誰負責?
    2016年9月1日,該物業公司與同市的一家勞務派遣中心籤訂了《勞務派遣協議》,協議約定:勞務派遣中心同意物業公司的需要和要求,向其派遣勞務人員從事有關工作,勞務派遣中心與派遣到物業公司的人員籤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係。 2016年11月1日,該勞務派遣中心與李某籤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7月有1日。
  • ...存在帳實不符的第三方倉庫存貨金額及其他帳實不符已發出商品...
    廣州浪奇(000523.SZ)已掌握證據表明貿易業務存在帳實不符的第三方倉庫存貨金額及其他帳實不符已發出商品金額累計達到8.98億元
  • 投保人能否依據兩份交強險合同獲得賠償?法院:不支持!
    為使該車輛過戶,袁某以車主楊某名義在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保險期間自2016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19日,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萬元。早在2015年7月17日,凱牌小型客車第一任車主馬某在太平洋保險公司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和神行車保機動車保險。保險期間均為2015年7月20日至2016年7月19日。
  • 洋蔥快評|「靈活用工」不能成為勞動者權益黑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朱文龍在餓了麼騎士猝死,平臺僅補償2000元引發熱議後,1月8日晚,餓了麼發布回應稱,向意外身故藍騎士致哀,並對該騎士家庭提供60萬元撫恤金,同時今後餓了麼的平臺猝死保障額統一提升至60萬元。
  • 40萬賠償金保險公司居然一分也不給
    雖然,不贊同未取得貨運資質的主體通過掛靠的形式來規避法律,但車輛掛靠作為一種常規操作,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萬一實際車主駕駛車輛出了事故,保險公司到底賠不賠?我們通過下面的案例來給大家解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