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飛機運10下馬,中國航空業誤入歧途?5大問題曝光:教訓深刻

2020-12-27 北方熱點防務

據中國新聞網11月10日報導,11月初,中國國產客機已經獲得了100架訂單,訂單中包括了ARJ21和C919系列客機。數據顯示,目前ARJ21客機已經累計交付了39架,安全運送旅客超過了131萬人次。另外備受矚目的C919和CR929這兩種機型,C919即將在不久後服役,CR929未來則有可能成為中國單獨研發的寬體大客機。

各種好消息傳來令人喜悅,然而回望歷史,中國曾經有一款承載了國人的殷切期望,項目卻中途下馬的大客機。它就是1980年首飛成功的運10。

運10二號機亮相上海

這款飛機的研製成功,讓中國成為繼英美俄法四國後,第五個躋身自主研發大型噴氣式客機"俱樂部"的國家。它的成功,也成為了無數國人難以忘懷的時代記憶。

據中國新聞網近日報導,最近運10的2號機在上海浦東基地亮相,這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運10項目的研製,其實當時再有3000萬元的經費,就能夠最終定型了。遺憾的是,在國際合作等一些因素的影響下,運10項目最後則是無疾而終下馬了。

技術方面來看,當時運10面臨著5大技術瓶頸,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5大問題妨礙運10發展

首先,運10的結構壽命較低,有人說運10逆向仿製了波音707。然而實際上兩種飛機之間的材料疲勞性能,存在著很大差異,波音707的材料,使用的是高強度的鋁合金,其中還摻雜了鈦合金。反觀運10的材料,使用的則是鋁製材料。

除此之外,運10並沒完成材料疲勞試驗分析,當時中國的材料技術稍顯不足,可見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第二,關於運10的很多重大試驗尚未開展,各種技術問題纏身,客觀上限制了它的發展。

第三,運10離標準試飛量,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當時只有1架試驗機在試飛,運10的總計試飛時間僅有170個小時,這在試飛時間上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

第四,運10的許多關鍵設備,幾乎是照搬波音707,在駕駛艙以及航電系統,甚至是發動機上盡皆如此。沒有核心技術,項目自然也是難以走遠。

運10會給中國航空業帶來什麼?

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並未達到與國際標準比肩的質量控制和生產加工水平。不能批量化生產飛機零部件,這對運10的發展來說是極大掣肘。

另外,在商業運營民航客機的概念不強、市場需求不大等因素的影響下,運10就算服役,恐怕也打不開中國當時的民航業局面。

不過在軍用領域上,運10還是能夠大有一番作為。如果避免了那個年代的很多外界幹擾因素,在運10技術的基礎上,很多國產飛機項目還能因此加速研發。

只可惜物是人非,當年的研發團隊早已離散,運10項目也早已封存在了故紙堆當中,任憑歲月的打磨,後人只能徒增嘆息了。

編輯:王振國

相關焦點

  • 為何說運10客機下馬是最可惜的?看看這些參數,C919都不及
    在那個中國航空工業更落後的年代,中國就已經造出如此大的客機,那為何最終會下馬呢?運10客機的研製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0年8月,國家向上海飛機製造廠下達運-10研製任務,標誌著運10客機的研製正式開始。
  • 基礎工業薄弱,研發步履維艱—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國產大飛機C919呼之欲出,川建國同志功不可沒(大飛機競爭那些事)
    如果法國根據黑匣子判斷是飛機設計缺陷導致,那麼波音還得繼續跌。如果又曝光波音故意隱瞞、或者區分對待客戶,那麼還會再次慘跌(風險很大,謹慎操作,要是沒問題就踏空了)。 但波音不可能倒閉,因為波音簡直是美國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大股東都是各大財團,除了商業(民用)項目,它更是一家特大型軍工企業(世界第二),僅次於洛馬公司。
  • 國產大飛機沉浮錄—我國從麥道90飛機項目中學到了什麼
    說到國產大飛機,每位網友都會有複雜的感情,從半個世紀前的運十到現在的ARJ21-700飛機,中國航空工業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努力向客機領域發起挑戰。運十隻是第一次嘗試,在ARJ21-700飛機成功之前,中國有數十種都停留在設計階段的商用飛機方案,可惜都沒有飛起來的。
  • 運20最新照片曝光!即將換裝國產「心臟」,印媒:一舉反超俄羅斯
    據歐亞時報12月22日報導,目前,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生產的運-20軍用運輸機,部分已經換成國產渦扇-20渦扇發動機來提供動力,飛機的整體性能得到了提高。印媒稱,基於技術進步,中國國產發動機將取代俄羅斯製造的 D-30KP-2s發動機。
  • C919,國產大飛機來了
    目前,中國商飛已經收到了國內外570個C919訂單。而根據測算,訂單數達到400架就可以實現盈虧平衡。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C919在技術上仍有差距,距離實現產業化也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但首架飛機的下線依然帶來很多信心和期待。作為高端製造業的代表,民用航空一直是中國工業發展的短板,國產大飛機的到來會給中國製造業和經濟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
  • 2020-2026年中國通用航空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二、鼓勵通航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讓通航飛機落得下地    三、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場——讓通航企業賺得到錢第六章 2015-2019年中國通用航空業市場需求分析  第一節 中國通用航空業總體需求分析    一、通用航空業需求結構變化趨勢預測    二、通用航空業市場需求結構特點分析    三、通用航空飛機缺口分析
  • C919交付時間從2017推到2021,現在又遭美國卡脖子,國產大飛機真的...
    繼支線飛機「翔鳳」(ARJ21)在2016年投入運營後,中國商飛主攻研製的「大飛機」C919遇到不少難題,交付時間也從是最初定的2017年屢次推遲。  截至目前,中國商飛共生產了6架C919試飛飛機。中國東方航空已確定成為C919的首家用戶,官方宣布的交付日期定在2021年。
  • 凸顯發展潛力 國產大飛機撬動萬億級市場
    開國產飛機不僅是我自己的夢想,也算替爸爸圓夢了吧。」徐藤澤笑著說,今年元旦,自己悄悄在新年願望裡加上了「駕駛國產飛機」的目標,並準備給爸爸一個驚喜。「我爸他快到退休年齡了,或許趕不上駕駛國產大飛機。幸好我還年輕,還正好見證和經歷著中國民航業的突飛猛進。」這位內心細膩的女孩兒告訴記者,自己每次翻開家庭相冊,都仿佛看到了一幅幾代中國民航人薪火相傳的畫卷。
  • 公布最新研製進展,透露未來建造計劃,CR929總師:中俄大飛機不只是...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慘烈打擊。由於訂單數大減,日本苦心經營多年的國產MRJ客機被迫於11月宣布下馬,波音、空客等航空巨頭同樣傷筋動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國產客機是否受到影響?
  • 深度解析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
    圖1:2013年1月26日首飛當天的運-20,第一次將中國帶入了國產大型運輸機時代一、研製背景中國人談到的「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或是載客超過100人的民航客機。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大飛機還要追述到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運-10」,但因為經費、技術、市場等原因,運-10最終胎死腹中。然後中國航空業在大型飛機領域便是長達30年的沉寂。在這段時間裡,中國空軍的運輸機隊就只有運-8和少量伊爾-76挑大梁,在民用航空領域更是幾乎全盤進口。
  • 關鍵時刻美國再出損招,國產大飛機要涼了嗎
    據環球時報報導,中美之間關係日益緊張的關鍵時刻,美國再出損招,考慮將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放進實體清單中,也就意味著與美國有關的技術可能會被禁止採用,而中國最為薄弱的發動機和航空系統至今依然對美國技術有著一定依賴,也讓我們明白,果然還是得靠自己。
  • 國產運30運輸機模型
    國產運30運輸機模型 (1/12) "← →"翻頁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國產運20作為國產三種大飛機之一,和C919以及鯤鵬AG600並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當然,在定位上運20是軍用平臺,C919負責民用,而AG600則是特種機。不過老軍迷都知道,這一刻實際晚來了40年,因為1980年9月,運-10二號機就已經試飛成功了。
  • 人物丨為什麼要造自己的大飛機?這位老人說:我們到國外買飛機的錢可以堆到太空!
    「運10」在空中那麼大的東西,但是飛起來,他得心應手。數據記錄,「運10」起飛重量110噸,最大速度超過0.8馬赫,實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過8000千米。在更高、更快、更遠的飛行性能上,「運10」實現了我國20世紀內研製過的民用飛機從未有過的超越。
  • 中國大飛機C919備戰「大考」
    從運10項目下馬,歷經麥道合作項目終止、空客合作項目落空,幾經周折,耗費超過20年時間,有ARJ21支線客機「鋪墊在前」,中國終以C919填補了大飛機製造能力的空白。不過,這個「填補空白」的過程,不僅是科研人員技術攻關的過程,也是與國際供應商在國際市場規則下不斷合作、交手和博弈的過程,這些經驗,其意義與價值,絕非僅限於這架「中國大飛機」。
  • 深度解析中國「運-20」戰略運輸機|c-17|伊爾-76|大型運輸機_網易...
    圖1:2013年1月26日首飛當天的運-20,第一次將中國帶入了國產大型運輸機時代一、研製背景中國人談到的「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或是載客超過100人的民航客機。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大飛機還要追述到上個世紀70年代研製的「運-10」,但因為經費、技術、市場等原因,運-10最終胎死腹中。然後中國航空業在大型飛機領域便是長達30年的沉寂。在這段時間裡,中國空軍的運輸機隊就只有運-8和少量伊爾-76挑大梁,在民用航空領域更是幾乎全盤進口。
  • 鯤鵬扶搖九萬裡,怒飛翼若垂天雲——深度解析中國「運-20」戰略...
    據稱搭載渦扇-20的運-20有可能被命名為「運-20B」,這將是中國第一架由內而外連發動機都是全國產的大型飛機,在中國航空史上註定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此,我們有必要全面回顧一下運-20這款激蕩人心的中國戰略運輸機。
  • 巴基斯坦要選擇巴西飛機作為反潛機,難道中國運-9「不香」嗎?
    即將離任的海軍上將扎法勒·馬哈茂德·阿巴西近日宣布將用10架改裝的商用噴氣機來取代P-3C反潛機,第一架已經訂購。目前第一架飛機被命名為「海蘇丹」號。但巴基斯坦這次巴基斯坦同樣沒有考慮中國的型號,那麼一個老問題就來了,「巴鐵」不鐵了嗎?
  • 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
    今年,由於航空業受到重創,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的高管都紛紛嘗試將大部分停飛的飛機繼續運營下去,這個時候,一種不同的科技突破浮出了水面。  這些航班的未來,現在似乎被寄托在成功研發出疫苗這件事上。相比之下,我們應該飛多少次這個重要問題顯得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何時能夠以何種方式再次定期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