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了解的《羅馬書》歷史背景丨僅以此篇紀念大衛·鮑森牧師

2020-12-23 以薩迦的圖書館

約翰·大衛·鮑森牧師,1930年2月25日出生於英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解經者之一,他的教學和傳道事工遍及全球。當地時間2020年5月21日上午9點,這位被世人所喜愛的朋友和老師離世回到主懷裡去了。

筆者當時正在研讀他關於《羅馬書》的講道。還在算著,這位非常好的老師今年應該90歲了,得知他離世的消息,就好像得知一位老朋友離開了……就好像剛剛還跟他說過話,轉眼間他就離開了。

流過眼淚之後,我們還是要歡喜快樂,因為我們雖然在地上無緣相見,但未來在美麗的天堂我們一定會彼此認識,到時候會跟幽默的他打招呼說,我在地上的時候一直聽你講道,現在終於見到本尊了。

約翰·大衛·鮑森牧師

他在療養院修養期間,依然在進行解經講道服侍,把主的工做到了最後一刻。所以我們我們的紀念他的方式應該像他一樣,不斷地去做主的工。

《羅馬書》這卷書信是所有解經人都十分重視的一卷書,也因為各人的認識和神的開啟程度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解釋,筆者認為大衛·鮑森牧師的觀點是目前最能夠解釋得通的一種。因此按照大衛·鮑森牧師的觀點來總結給大家,僅以此篇不完全的內容紀念這位可愛的神的僕人。

01保羅書信中最長的一封

古時候傳送書信十分昂貴,而且過程艱難,當時信的長度差不多是18-209個字不等,可以說是很短的,但保羅的要長得多,平均是1300個字,羅馬書是最長的一封信,很特別,有七千一百多個字。是什麼原因促使保羅費了許多筆墨和財力去傳達這樣一封信呢?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情。

羅馬當時是一個同性戀的城市,前15個皇帝中有14個是同性戀,整個城市也是一樣,整個社會道德敗壞到了極點,子女違抗父母,無法無天,暴力和犯罪都到處泛濫,但這些都不是保羅寫這封信的原因,使徒所關注的是基督的身體即教會的真理保持純正,接下來我們看看當時在羅馬教會發生了什麼。

龐貝壁畫中古羅馬人驕奢淫逸的生活

02面臨嚴重分裂的羅馬教會

當時的羅馬教會已經經歷過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教會裡只有猶太基督徒,他們是五旬節上耶路撒冷過節的時候,聖靈降下時信主的那一批人。第二個階段是他們回去以後,在羅馬建立了教會,逐漸有了外邦人信主。第三個階段是羅馬下令驅逐所有的猶太人離境,因為當時的皇帝革老丟非常厭惡猶太人。第四個階段是皇帝又下令猶太人可以回到羅馬來,因為革老丟已經過世,皇帝尼祿希望猶太人回來激活經濟。

當猶太基督徒回到羅馬以後,發現原本全是猶太人的教會現在全都是外邦人,而且教會教導說上帝已經棄絕了猶太人,用外邦人來代替了他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保羅在第9-11章中特別提到了神怎樣揀選以色列人。在11章1節也特別清晰地強調了「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這是語氣非常強烈的一種表達。非常的強調,神並沒有棄絕以色列人。

這也是整個羅馬書的中心思想。保羅希望看到的,就是羅馬教會中的外邦人和猶太人彼此接納,彼此在基督耶穌裡合一。否則的話,羅馬的教會就會嚴重分裂,分成兩個派別。但他當時正在帶著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湊出的捐項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分身乏術的保羅只好寫信給他們講明其中的道理。

古羅馬角鬥場

03史上最長鋪墊和最長問候結束語

《羅馬書》寫信的對象是保羅沒有拜訪過的教會,羅馬的教會不是他建立的,沒有私人的交情,不像加拉太教會那樣,是保羅親自建立的,跟加拉太人曾有過深厚的情誼,而且大家都聽說保羅所到之處總是引起麻煩,為了使大家容易接受並認可他所講的,這封信的言辭不像《加拉太書》那樣激烈,並且信的開頭做了很長的鋪墊,幾乎1-8章全是鋪墊,到了第9章才切入重點。

同時結尾處的第16章一整張的篇幅列舉了很長一串的問候名單,是因為這些人都認識保羅,有了他們的見證,當地羅馬教會的人更能夠了解和接受保羅所說的內容。

04《羅馬書》是一封關於「關係」的信

有的解經人認為這封信是以向羅馬傳福音為目的的,但大衛·鮑森牧師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保羅傳道的時候一定會講到很多真理,比如悔改、未來、基督再來。這些都是每次傳福音保羅一定會講的,所以這封《羅馬書》並不是傳福音的,而是談猶太人和外邦人關係的,談他們該有的關係。

保羅先談真理再談行為,這跟保羅在《加拉太書》所堅持是完全一致,先有「因信稱義」再有「與信仰相稱的行為」。所以我們看到《羅馬書》1-8章先講我們與上帝之間的垂直關係,這是首要的,後面才講信徒彼此之間的水平關係。大衛·鮑森牧師把第一部分叫做「內在的救贖工作」,第二部分叫做「外在的救贖工作」。即上帝先在我們心裡工作,然後才該是我們工作。

05《羅馬書》章節概覽

第一至八章講的都是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

第1-3章,講到因著人的罪,上帝的憤怒在罪人身上;第1章保羅很有技巧地用第三人稱「他們」指出外邦人所犯的罪,第2章用了第二人稱「你們」指出了猶太人暗中所犯的罪,第3章用了第一人稱「我們」指出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人人都犯了罪並不分你我。第3章後半段至5章,談稱義,無論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需要因信稱義,並在第4章講到亞伯拉罕因著信,是猶太人和外邦人之父;第6-8章講到成聖,談到信心冷淡和沒有到達成聖目標的危險;第6章寫外邦人容易回到肉體情慾中去,第7章寫猶太人容易回到律法主義中去,這兩者都需要依靠聖靈得著釋放。第九章以後開始講的是信徒之間水平的關係。

第9-11章講教會和以色列的關係;第12章講教會內部及教會與外部逼迫者間的關係;第13章講到基督徒和國家政府的關係;第14-15章講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係,信心強壯和信心軟弱的基督徒應該如何相處(指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及猶太使徒對外邦世界的影響。第十六章是問候,並要求外邦基督徒跟猶太基督徒彼此親嘴問安。

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羅馬書》概要先總結到這裡,主要觀點來自於上帝的忠心的僕人親愛的大衛·鮑森牧師,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這麼多寶貴的財富,期待在他的引領下,我們對《羅馬書》理解得更加深刻,願感動他的靈也加倍的感動所有愛主的人。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出《羅馬書注釋》精彩內容,為了保證不錯過信息,請大家關注「以薩迦的圖書館」,如果對你有幫助,也請轉發給更多弟兄姊妹。

《加拉太書注釋》部分內容連結如下:

整卷加拉太書都在說明這一件事丨《加拉太書注釋》第六章速讀

保羅的日常得勝手冊丨《加拉太書注釋》第五章速讀

這一句「阿爸,父」勝過千言萬語丨《加拉太書注釋》第四章速讀

律法原是引我們到基督面前的師傅丨《加拉太書注釋》第三章速讀

揭秘保羅捍衛的權利——《加拉太書注釋》第二章速讀

相關焦點

  • 深受華人基督徒敬愛的大衛·鮑森牧師安息主懷,享耆壽90歲
    更提到,因12個月前不小心跌倒、摔斷肋骨,曾一度自認「大限已到」,即將見主面,為生命的下個階段做準備。大衛·鮑森牧師於今年4月23日在臉書公開的照片。(圖/David Pawson臉書)大衛·鮑森牧師生於1930年2月25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釋經者之一,自推出Youtube解經頻道以來,曾創下超過百萬點閱率,造福許多渴望了解真理的信徒。
  • 大衛·鮑森牧師於安息主懷|一盞燈在地上熄滅,但卻在榮耀中閃爍
    大衛鮑森牧師生於1930年,畢業於劍橋大學衛斯理學院,系英國當代之聖經權威教師,篤信聖經為上帝的話語,故畢生之研經與教學,均以此信念為本。每遇教會傳統與聖經教導相牴觸之時,必主張回歸聖經、堅持捍衛聖經真理。
  •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了解的歷史背景
    影片以抗戰初期淞滬會戰中88師謝晉元一部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在戰爭中表現人性溫暖和家國情懷。很多年輕一輩對這段正面戰場的歷史並不了解,或者說了解的並不多。接下來的文字,就為大家描述一個真實的淞滬會戰歷史背景。一淞滬會戰的起源還要追溯到1937年7月7日,大家都知道的「七七」事變。
  • 羅馬書的背景(唐崇榮牧師,2)
    你看見一個很尊貴的人,當他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他只怕那個人不要他,就是可以做那個人的僕人也甘願的那種愛情。這樣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到保羅內心的深處,他思想的裡面,已經看出基督偉大的地方。從他在與基督相比之下,自己何等的微不足道。19世紀德國一個大哲學家尼採說,我發現了基督教,我對基督教的了解超過以前所有哲學家的了解。
  • 牧者感悟丨讀《羅馬書》:得著更新的生命
    有人見證《羅馬書》第7章改變過他的人生,因為人生始自老我走下寶座;老我走下寶座,讓主坐上寶座,人生才能真正開始有意義和價值的生活。《羅馬書》7章18節告訴我們,「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 作家講聖經|羅馬書|得救
    當神在羅馬書的第一部分向我們啟示的明明白白的是:一個不漏,一個不撇下,一個不丟棄。無論你是猶太人,你是外邦人,神他定意要救一切相信的。而且神定意救的方式是用他全然的恩典和恩惠。這就把所有的那恐懼的、那小信的、那懷疑的、那被死囚禁的奴僕,在這個地方其實已經徹底的釋放和把他們的鎖鏈砸碎。
  • 「羅馬書」的內容與邏輯
    「羅馬書」針對的問題與保羅的其他書信一樣,「羅馬書要做的首先是對基督教教義的制定和解釋。「羅馬書」是寫給在羅馬的基督教會的信徒的,那兒的教會並不是保羅親自建立的,但是保羅在那兒也有了一定的影響。當時他打算到羅馬去一次,講解他的基督信仰。這封信就是在去之前寫的,為的是在到達之前讓那兒的基督徒先了解他的基本信念和理論。
  • 讀《羅馬書》:得著更新的生命
    文 | 馮晨有人見證《羅馬書》第7章改變過他的人生,因為人生始自老我走下寶座;老我走下寶座,讓主坐上寶座,人生才能真正開始有意義和價值的生活。《羅馬書》7章18節告訴我們,「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從一個人得救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很重要,因為一個自大的人,一個期望「如神能」的人,他不需要神,他自己倒要去做神。
  • 紀念作曲家巴伯丨聆聽巴伯《紀念集》
    巴伯的《紀念集》是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鋼琴作品,整首組曲巴伯運用了大量的連線記號,要求演奏者時刻提醒自己旋律的歌唱性,但局部運用調性遊移和不協和和弦的手法,從而增加了新的演奏技巧。巴伯在這首組曲的創作手法中,大多是偏向八度音程進行和不協和音程的走向,大和弦應用的也較為頻繁,體現了巴伯「不協和抒情」的特點。
  • 《天使的心跳》謹以此篇紀念我大AB及死後世界戰線所有成員們
    感覺有點跳,很多人不適合,開頭第一集就講死後世界,還有了戰線,大家乍看,都會蒙,再加上前期囉囉嗦嗦,不免有傻缺給了1星2星            在這個我們現實的世界,完全沒有AB世界的那份樂趣。但是,請注意,就死後世界再美好,他們的人生也是沒變,這一切都是虛幻的。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合集)|文字二稿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0導論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1福音是神的大能,從人類的罪惡談起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2猶太人的罪與神的審判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3神的信實與世人被定罪,神的義與因信稱義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4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例證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5從因信稱義論亞當與基督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6從罪的權勢得釋放,脫離罪的權勢服侍義
  • 早報超有料丨電影頻道抗美援朝紀念直播講述英雄故事 大鵬《吉祥如意》定檔
    獨家最有料 丨電影頻道特別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海報上眺望的父親和拖著行李箱歸來的女兒僅一紙窗花之隔,窗花象徵著春節,而窗花上刻的正是中國人最常用的祝福語「吉祥如意」,同時也是影片片名,十分貼合春運檔期的氛圍。
  • 基督教刊|基督徒的新生活(羅馬書十二至十六章)
    有關吃祭偶像之物的問題,保羅說明一切皆神所造,偶像算不得什麼,信徒什麼皆可吃,惟獨若吃了會叫人跌倒、或自己有疑問時,他鼓勵他們寧可不吃,榮耀主名(十四章)。保羅繼續鼓勵門徒作行二裡路的基督徒,擔當軟弱者的軟弱。他鼓勵他們不要只看自己的需要,更要多看別人的需要,並趁此機會鼓勵他們為受饑荒之苦的耶路撒冷信徒奉獻,支持宣教,及為他禱告(十五章)。最後,保羅詳細問候羅馬各信徒。
  • 一二·九,交大這樣紀念!
    一二·九,交大這樣紀念!地點:科學會堂前要想生活過得好後勤保障少不了臺下她為你保駕護航臺上你為她乘風破浪地點:圖書館前98年,你們無畏抗洪20年,你們又奔赴在抗疫一線「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悠揚感人的
  • 淺談《繡春刀》系列:人物塑造與歷史背景
    小編以為,莫過於以下兩點:1.深刻的人物塑造2.厚重的歷史背景這兩點是《繡春刀》系列的質量支撐,也是將它推上國產類型片的高峰的重要因素。後半片天:歷史背景《繡春刀》系列的歷史背景設定在明朝末年,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的時代,但導演沒有向世界觀擺得那麼宏大,而是聚焦到當時的特務機構錦衣衛身上,以小見大,牽扯出一系列的權謀殺戮。
  • 手繪背景圖丨可愛漂亮的手繪朋友圈背景圖
    收錄於話題 #滿分背景圖
  • 看莎士比亞《約翰王》之前需要了解的歷史背景
    這是個新的系列,暫且就叫「看莎劇需要了解的歷史背景」吧,直名達意。冒出開這個系列的念頭,是在寫完國王系列的亨利二世、最後約翰王收場,於是想到莎翁為他創作的那部劇。但如果不了解相關歷史背景,很難明白《約翰王》裡的人物關係,就成了一個簡單的王位爭奪故事——雖然這樣單挑出來也不失觀賞性,畢竟還是少了一絲韻味。
  • 男人之苦(羅馬書12:1-8)
    ——羅馬書12:1-8做男人苦嗎?有人認為不是。但請看看,世界上不少地方的男人都比女人命苦,香港也不例外。這大概跟男、女性的生活環境與所承受的壓力不同有關。女人是否幸福是以家人關係的和諧來定義的,男人是否幸福則用事業與成就來決定。
  • 世界歷史僅限於人類的故事嗎?丨唐納德·沃斯特
    世界歷史僅限於人類的故事嗎?有些人一直都不明白:火跟稅收和城市化一樣,對地球及其人類居民一樣重要;空氣汙染比帝國的歷史還要久遠,而且它每年仍在讓數百萬人死亡——大概比戰爭殺死的人還多。還有那位著名的牛津歷史學家,到20世紀80年代仍在談論那種「常識」——世界歷史僅限於「人類」的故事,其任務是把人類的成就、苦難和幸福編纂成一部進步史。
  • 解讀古裝喪屍劇《王國》:還原架空歷史背景下的朝鮮王朝歷史
    雖然本劇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劇中人物皆為虛構,但還是能夠從中發現不少暗含的朝鮮王朝歷史。劇情的時代大背景:17世紀初,壬辰衛國戰爭之後的朝鮮王朝本劇的時代背景設定是比較好推測的。在第一季中,劇情不止一次的提到發生於三年前的「倭亂」、「兩次戰爭」,而當世子李蒼一行趕往尚州後,還發現了一塊紀念抗倭戰爭大捷的碑刻。熟悉歷史的朋友不難發現,這裡的「倭亂」指的就是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的壬辰衛國戰爭。壬辰衛國戰爭發生於1592年-1598年,當時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以徵討明朝,而朝鮮拒絕借道為由,舉全國之力入侵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