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多才華,但治理國家的明君卻不多!這和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有關,在皇位繼承者的教育上,更側重儒家思想以及帝王之術的教育,而忽視了軍事方面的培養。
歷史上宋朝的不少皇帝過的其實是一種錯位人生。宋徽宗藝術造詣很高,擅長繪畫,自創「瘦金體」,被譽為藝術型皇帝。可惜,「靖康之變」,宋徽宗被擄掠至金國五國城囚禁,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
宋朝的另一位皇帝宋恭帝趙,原本也不是當皇帝的料,結果他被綁在了歷史的車輪上,當了南宋皇帝。臨安被元軍佔領後,趙被押解至元大都,之後又被遣送到西藏出家為僧,並最終潛心修佛,成為得道高僧。
權臣推上去的皇帝
1274年,宋度宗去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兒子:楊淑妃所生的趙昰7歲,全皇后所生的趙4歲,俞修容所生趙昺3歲。
此時,南宋的朝政被權相賈似道把持,賈似道和謝太后都主張立嫡子,於是趙被立為皇帝。趙此時年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謝道清垂簾聽政,但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宰相賈似道手中。
亡國之君
趙即位之時,南宋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元左丞相伯顏見南宋幼帝新立,趁機大舉攻宋,元軍所到之處,南宋軍隊紛紛歸降,南宋朝野內外大震。
賈似道在朝野上下的呼籲下,抽調各路精兵10餘萬,帶著無數金帛和妻妾親徵。可想而知,將戰爭視為兒戲,貪生怕死之輩怎能抵抗如日中天的元軍。
丁家洲一戰,宋軍大敗,死者無數,江水為之變赤,賈似道倉皇逃到揚州,南宋軍隊的戰力徹底被瓦解。
蒙古鐵騎隨即兵臨臨安城下,局面已無可挽回。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蒙古軍營談判,被伯顏扣留,謝太后又派賈餘慶出使談判投降。
二月初五,臨安皇城裡舉行了受降儀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成為亡國之君。
身不由己,顛沛流離
元朝對這位小皇帝不放心,元軍攻陷臨安城後接到了元世祖的詔令,命令宋朝皇帝前去大都朝見。至此,宋恭帝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涯。
忽必烈為籠絡漢人的心,欲保全宋朝宗室,降封趙為瀛國公,並且給恭帝許配了個元朝公主。後來,忽必烈又在朝臣的建議下將宋恭帝遷居到上都。
趙18歲那年,忽必烈擔心日漸成熟的趙繼續留在中原,會給南宋的遺民帶來反叛的希望,因而詔令趙去遙遠的吐蕃出家為僧,讓其遁入空門,從此不問紅塵事。
趙身不由己,被迫到西藏喇嘛廟裡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後為了忘卻曾經傷心事,趙潛心學習藏文,精研佛法,剖析密宗,參悟禪宗。不過數年的時間,趙就在藏佛界嶄露頭角,成為薩迦大寺的主持,西藏的佛學大師。
一首小詩了卻性命
趙晚年,雲遊之際寫下一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黃金臺亦稱招賢臺,戰國時期燕昭王築,為燕昭王尊師郭隗之所。這首詩傳至元英宗耳中,大為震怒,認為趙帝王之心不死,旨在以詩煽動漢人叛亂,為避免夜長夢多,元英宗下旨賜死趙於河西。
公元1323年,宋恭帝結束了他作為喇嘛的生活,也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這一年他52歲了。
小結
宋恭帝的錯位人生是悲劇的,他繼承了趙家優秀的文化基因,卻在南宋大廈將傾之際登基稱帝,僅兩年就成為亡國之君,最後卻因一首小詩被害死在異國他鄉。
這也讓人想起南唐後主李煜,結局何其相似,或許是趙家的因果循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