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錯位人生:亡國之君變得道高僧,因一首小詩被殺!

2020-12-27 鶯歌讀書

宋朝皇帝多才華,但治理國家的明君卻不多!這和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有關,在皇位繼承者的教育上,更側重儒家思想以及帝王之術的教育,而忽視了軍事方面的培養。

歷史上宋朝的不少皇帝過的其實是一種錯位人生。宋徽宗藝術造詣很高,擅長繪畫,自創「瘦金體」,被譽為藝術型皇帝。可惜,「靖康之變」,宋徽宗被擄掠至金國五國城囚禁,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享年54歲。

宋朝的另一位皇帝宋恭帝趙,原本也不是當皇帝的料,結果他被綁在了歷史的車輪上,當了南宋皇帝。臨安被元軍佔領後,趙被押解至元大都,之後又被遣送到西藏出家為僧,並最終潛心修佛,成為得道高僧。

權臣推上去的皇帝

1274年,宋度宗去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兒子:楊淑妃所生的趙昰7歲,全皇后所生的趙4歲,俞修容所生趙昺3歲。

此時,南宋的朝政被權相賈似道把持,賈似道和謝太后都主張立嫡子,於是趙被立為皇帝。趙此時年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謝道清垂簾聽政,但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宰相賈似道手中。

亡國之君

趙即位之時,南宋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元左丞相伯顏見南宋幼帝新立,趁機大舉攻宋,元軍所到之處,南宋軍隊紛紛歸降,南宋朝野內外大震。

賈似道在朝野上下的呼籲下,抽調各路精兵10餘萬,帶著無數金帛和妻妾親徵。可想而知,將戰爭視為兒戲,貪生怕死之輩怎能抵抗如日中天的元軍。

丁家洲一戰,宋軍大敗,死者無數,江水為之變赤,賈似道倉皇逃到揚州,南宋軍隊的戰力徹底被瓦解。

蒙古鐵騎隨即兵臨臨安城下,局面已無可挽回。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蒙古軍營談判,被伯顏扣留,謝太后又派賈餘慶出使談判投降。

二月初五,臨安皇城裡舉行了受降儀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成為亡國之君。

身不由己,顛沛流離

元朝對這位小皇帝不放心,元軍攻陷臨安城後接到了元世祖的詔令,命令宋朝皇帝前去大都朝見。至此,宋恭帝開始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涯。

忽必烈為籠絡漢人的心,欲保全宋朝宗室,降封趙為瀛國公,並且給恭帝許配了個元朝公主。後來,忽必烈又在朝臣的建議下將宋恭帝遷居到上都。

趙18歲那年,忽必烈擔心日漸成熟的趙繼續留在中原,會給南宋的遺民帶來反叛的希望,因而詔令趙去遙遠的吐蕃出家為僧,讓其遁入空門,從此不問紅塵事。

趙身不由己,被迫到西藏喇嘛廟裡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後為了忘卻曾經傷心事,趙潛心學習藏文,精研佛法,剖析密宗,參悟禪宗。不過數年的時間,趙就在藏佛界嶄露頭角,成為薩迦大寺的主持,西藏的佛學大師。

一首小詩了卻性命

趙晚年,雲遊之際寫下一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黃金臺亦稱招賢臺,戰國時期燕昭王築,為燕昭王尊師郭隗之所。這首詩傳至元英宗耳中,大為震怒,認為趙帝王之心不死,旨在以詩煽動漢人叛亂,為避免夜長夢多,元英宗下旨賜死趙於河西。

公元1323年,宋恭帝結束了他作為喇嘛的生活,也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這一年他52歲了。

小結

宋恭帝的錯位人生是悲劇的,他繼承了趙家優秀的文化基因,卻在南宋大廈將傾之際登基稱帝,僅兩年就成為亡國之君,最後卻因一首小詩被害死在異國他鄉。

這也讓人想起南唐後主李煜,結局何其相似,或許是趙家的因果循環罷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那麼多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被最多人同情?
    在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是十分常見的事情,每一個新王朝的崛起都會伴隨著一個舊日統治者的倒下。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往往都有不少問題,在國破家亡的同時也會背負罵名。像金哀宗為了避免成為亡國之君,在蒙古大軍入城的時候,還特意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由此可見人們對於亡國之君有多大的成見。
  • 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10位帝王,為什麼亡國之君佔據了半壁江山
    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有才的皇帝,有一半都是亡國之君。本文就列舉出中國歷史上最有才的10大帝王,由於文無第一,因此排名按照時間順序來。 1,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是曹魏政權的實際建立者,他曾經統一北方,成為「亂世之奸雄」。而曹操在文化領域也非常具有成就。曹操的文化成就主要集中在文學方面,尤其是詩歌領域。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李煜是在南唐亡國兩三個月後的966年年初抵達開封的,起初,他並不能理解自己的身處險境,儘管趙匡胤表面上優待五代十國的各位亡國之君,但仔細翻閱史料就可以發現,五代十國投降北宋的各位君王,基本上都是離奇暴死。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4大暴君,個個都是亡國之君,暴虐無常,身死國滅! 前秦厲王——苻生。苻生,前秦開國君主苻健之子。這位皇帝的所作所為和孫皓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他在會見大臣時,要先預備好弓箭、刀斧、錘鋸等物件,看誰不順眼當場殺死。
  • 最美古詩詞系列:李煜,一個文藝青年的錯位人生!
    一位生於七夕,卒於七夕的千古詞帝,也許用「錯位」才能說明他愛恨交織的一生。他的出現也成就了詞在歷史文壇不可動搖的地位。說來也諷刺,一位南唐的後主,卻成為了宋代詞壇的開山祖。一位對地位本無任何興趣的文藝青年,卻鬼使神差地充當了一會亡國之君。他的一生敢愛敢恨,與大周后的愛情、與小周后的幽會,斷然成為了姐妹兩人不可縫合的傷痛,但為中國詞壇留下了無可挑剔、無人望其項背的千古神作。
  • 獨斷專行的北燕皇帝:心裡沒數的亡國之君
    李煜的這首詞,再現了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的苦悶及失落。今天我們要講的也是一位亡國之君——馮弘。上一期的《不正經本紀》,我們寫到了他的哥哥馮跋。這位在歷史上以喝酒海量著稱的北燕皇帝,到了晚年,卻被其弟馮弘奪取了皇位。從兄弟手中奪取皇位的事,在歷史上並不罕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取得皇位。
  • 深扒曹奐背後的強大靠山,談一談亡國之君的大智慧
    他是歷史上最體面的亡國之君之一三國徵戰因他的徵戰而大幕落下抱對了大腿,讓他成為三國末代皇帝中笑到最後的人
  • 曹奐會見劉禪,兩位亡國之君相見,執手相看淚眼
    在三國歷史中,劉禪是一個亡國之君,而同一時刻,曹魏那邊的曹奐也是一個亡國之君,他們一個斷送的諸葛亮的大好天下,一個葬送了曹操的雄心壯志
  • 千古詞帝李煜,是亡國之君,卻絕非昏庸之輩
    前期,其作品多為宮闕生活之作,後期則轉向抒發國破家亡的悲痛。但,拋卻文學不談,李煜作為一國之君,他對於祖宗宗廟、江山社稷真的毫無作為嗎?他真的只是醉心於詩書畫卷,對於強宋只知道一味妥協嗎?我想並不是,他絕非是庸碌無為之輩。
  • 唐朝才女戀上高僧,作肉麻情詩表白,高僧的回詩堪稱絕妙
    高僧之所以被叫高僧,是有理由的。他們的高明之處,不只體現在法義上,更體現在為人處事上。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位高僧名叫皎然,皎然是唐代名僧,先祖為大詩人謝靈運。皎然是我國茶文化之父,茶道的創始人,同時也寫得一手好詩,世稱「江東名僧」。
  • 南宋高僧志南一生只留下這一首詩,卻名傳千古!
    南宋詩人志南,實在是一個很可憐的人物,他有一首詩名流千古,可是他姓甚名誰,多大年紀,還有沒有其他的詩文,歷史的書頁上,一概沒有留下他的詳細資料。我們只知道,他的法號叫志南,聽起來也還是一個比較塵世的名字,他住在哪個省,也不可考。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妹喜、妲己、褒姒:亡國之君的替罪紅顏
    正因如此,她們承載了史學家們的亡國之恨,落下紅顏禍水的千古罵名。但是,有些歷史是不堪挑剔的,很多貌似蓋棺論定的人和事,重新審視,都有可能面目全非。         先說妹喜。妹喜是夏桀進攻有施部落時,有施部落在滅亡和屈膝之間獻出的絕代美女。「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彩衣,嫋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可知貌美若何。
  • 最有骨氣的亡國之君,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讓人悲嘆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之多,更替之繁,這每一朝代的亡國之君死法各不相同,比如夏朝的亡國之君桀被流放於南巢,桀最終死於亭山,商朝亡國之君最終自焚而死,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向秦稱臣沒過多久就死去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嬰投降劉邦,後來慘被項羽所殺,漢朝末代皇帝是個傀儡,晉朝末代皇帝晉恭帝被劉裕所殺,南朝陳後主亡國之時嚇得帶著妃子跳進「胭脂井」,南唐後主李煜被一杯毒酒賜死,兩宋皇帝慘被擄走,元朝皇帝被朱元璋趕回漠北,猶如喪家之犬,而明朝亡國之君,雖然孤單落魄,但死的有骨氣。
  • 日本歷史上最危險一次,天皇五十萬大軍被滅,幾近亡國亡種
    玉藻前在滅了日本天皇的五十萬大軍、幾乎令日本亡國亡種之後,被圍殺在了那須野,但因其野心和執念仍在,便以殺生石的形態保留在了那須野,無時不刻地等待著復仇時機的到來。玉藻前終結於日本,但她的誕生地卻是在中國,她的前身即——玉面金毛九尾狐。玉面金毛九尾狐:傳說中擁有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才智,陰柔之極品,幻化之秘術。
  • 亡國之君悲催一生——宋恭帝趙
    當年九月,元軍對南宋發起了總攻,南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可這個小皇帝對此一無所知,還沉浸在乳母的懷抱裡。十二月,元將伯顏進犯鄂州,守將夏貴戰敗,鄂州失陷,長江防線洞開,且元軍利用宋降將呂文煥,所過之處很多都不戰而降,第二年也就是德祐元年(1275年)春天元軍便兵臨健康城下。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而佛印是北宋高僧,與蘇軾私交甚密。至今坊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兩人的趣事。有一次蘇軾進廟找佛印,剛進門就見到一個小沙彌,起了逗弄之心,道「禿驢何在」。這個小沙彌也是機智,道「東坡吃草」。堂堂大文豪,卻被小沙彌噎得說不出話,也是有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
  • 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亡國之君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秦王掃六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容忽視的時代巨變,天下凝一使得偌大的華夏大地首次有了「書同文,車同軌」的「大一統」思想。它對後世的影響就是:同樣是一千萬平方公裡上下的面積,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而歐洲卻存在著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中國之一統,自大秦始。同樣是一國之王,秦王政一統天下由秦王變成了「始皇帝」,被滅六國的亡國之君下場如何呢?
  • 元代高僧題在畫上的詩,畫上只有一棵松一盤棋,詩卻道盡人生輸贏
    一幅好畫,配上一首好詩,才叫完美!事實上在古代,一幅名家之作,經常會被主人家拿去向詩壇大師求首詩,這種詩就叫題畫詩。如果有幸,能得到名家題詩,這畫的身價自然暴漲。但最令人尷尬的是,往往畫作沒流傳下來,題畫詩卻流傳了千年,不知道主人家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 一幅畫《熙陵幸小周后圖》;一首詩「問君能有幾多愁」;一個詞帝李煜
    最為變態的是,他居然還命令畫工將現場情景給畫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熙陵幸小周后圖》。宋太宗趙光義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故云「熙陵」。女人頭也不抬,逕自跑進臥室,扎在床上放聲大哭……  李煜呆若木雞般地站在旁邊,羞愧、悲憤、惱怒……可是,一個亡國之君三千裡地山河都丟了,睡枕邊的女人還有什麼安全、體面可言呢?  宋朝人王銍在《默記》中說:「(小周后)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婉轉避之。」儘管找不到目擊者,可小周后被趙光義摧殘、虐待,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