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4月11日訊(記者 劉雯) 「梆、梆、梆」故宮儲秀宮院內,身著藍色工作服的韓玉海師傅正在對一根柱子進行局部修繕工作,旁邊來故宮參觀的遊客往來如織,不少人停下來駐足觀望,對此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而這不過是韓師傅在故宮從事古建修繕工作30年來中的普通一天。
韓玉海師傅正在進行局部修繕工作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來故宮參觀的遊客對保養工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在紫禁城誕辰60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故宮博物院也將完成部分宮殿維修保養以及修葺完善工作,本次工程所有的修繕工作遵循《文物法》以及北京地方標準,包括具體古建築修繕工藝標準和操作規程。
保養工作遍布東西六宮
據首開旗下房地集團古建分公司經理陳會徵介紹,古建築一般都需要定期維護,要想儘量保持每一棟古建築的健康狀態,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系統的『日常保養』和『零修』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主要施工地點位於東、西六宮區域,西六宮在施的包括太極殿、翊坤宮、儲秀宮、麗景軒;東六宮在施的包括景仁宮、承乾宮、永和宮、鍾粹宮,整體修繕的建築面積約7000㎡。修繕內容以下架油飾保養為主,同時還將涉及到瓦面、木門窗、牆體、石構件等的維修保養。
時間緊 任務重 交叉施工難度大
記者了解到,除永和宮、麗景軒、鍾粹宮三個宮殿暫時不對外開放外,其餘各殿的保養工作都要在保證觀眾正常參觀的前提下進行交叉施工作業,這給整體修繕工作增添了巨大的難度。此外,古建保養修繕工作最適宜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10月期間,這是由於古建施工工藝較為特殊,各道工序對外界環境、氣候、晾乾時間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在短短的7個月的時間裡保質保量的完成修繕工作是目前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並且,出於安全考慮,故宮內部管理嚴格,對於物料的進出、施工作業時間、現場文明施工等都有很嚴格的制度要求,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
古建修繕工藝精益求精
據介紹,油飾地仗常見的損壞方式有龜裂、破損、空鼓等,主要是由於風吹日曬、雨打潮溼、外力破壞等因素造成的。保養維修前要先視破壞程度再確定具體施工做法,若僅地仗表層破損,麻層尚保持完整,採用顛砍油皮或砍至麻層的施工方法,破損較為嚴重的,則要砍撓見木。一般的地仗工藝做法是「一麻五灰」,而此次修繕採用「一麻一布六灰」,就是在使麻後,加一層薴麻布和一遍壓布灰,隨後再上中灰和細灰,這樣地仗能保存得更長久一些。
施工中的簷柱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首開房地集團故宮項目部項目經理王旭介紹說,由於古建築的特殊性,對修繕工藝有著很高的要求。比如,行家講究的「砍淨撓白」中的「砍」,對施工師傅的「砍活」技術要求就極為精準。第一道工序「砍活」,既用小斧子橫著木紋的方向砍掉破損的地仗層,同時在木構件上砍出斧跡,目的是增強地仗灰與木構件之間的牢固黏結程度,而砍出來的斧跡要符合工藝規範要求。
破損的油皮地仗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工人師傅正在進行「砍活」操作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記者所在的儲秀宮同時也在進行屋頂瓦面的查補保養工作。故宮屋頂上的每一塊琉璃瓦,其實都是一件文物,保養過程中,堅持以「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的保護原則,進行保養維修。拆下來的瓦件,都要對其進行編號排序,以保證原位置恢復。
工人師傅正在進行瓦面的保養作業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
「本工程將在2020年紫禁城600周年慶典前完成。屆時,故宮東、西六宮區域的古建築將以更健康的面貌面對海內外觀眾,這將是獻給故宮、獻給廣大觀眾最好的禮物。」陳會徵說。
千龍網記者 劉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