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

2022-01-10 電影娛樂微聞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政府設立的紀念日,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多萬同胞。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014年12月13日,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首個國家公祭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公祭日上講到: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國人民要莊嚴昭告國際社會:今天的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堅決倡導者和有力捍衛者,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維護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願同各國人民真誠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而攜手努力。根據國務院批覆,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主會場下半旗。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從1994年開始,江蘇和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全票通過的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定名,但是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明確公祭對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國家公祭日設立專家組成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曾表示:「南京大屠殺事件是侵華日軍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日本帝國主義染指我國,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臺灣,此後一直到1945年宣布投降,日寇在中華大地肆虐,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其間被日軍屠殺的都應成為公祭對象。」2014年國家公祭網上線,列出了七類遇難對象供海內外網民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別轟炸死難者。3月1日,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信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蔡麗華今日去世,享年95歲。目前經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認證的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0位。據蔡麗華老人生前回憶「1937年冬,日本兵突然闖進我家,我親眼看著日軍將我父親雙手綁起來吊在木梯上,用刺刀殘忍地將他的雙眼刺瞎,眼睛處弄出雞蛋大的窟窿,連開幾槍將他殺死,母親也被日本兵用刺刀將後背刺傷,並打了一槍,幸好子彈從頭皮擦過,當時我在現場,躲在桌子下面逃過一劫」。蔡麗華老人是今年去世的第2位倖存者,今年第1位去世的倖存者是楊翠英。1月28日去世,享年96歲。據楊翠英老人回憶「南京淪陷後爸媽帶著我、弟弟、妹妹和小叔叔逃到大方巷難民營。一個月後,媽媽在難民營裡生下弟弟因為弟弟哭鬧,日本兵竟然把弟弟活活踩死。」禽獸行徑,令人髮指。罪證不得否認,歷史不容篡改。這些歷史見證者從未停止講述,而銘記歷史,從來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呼籲永久的和平。今天,小微給影迷們搜集了五部以南京大屠殺事件為題材的電影,希望大家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重溫經典,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

1 、《金陵十三釵》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恆 / 嚴歌苓

主演: 克裡斯蒂安·貝爾 / 倪妮 / 張歆怡 / 黃天元 / 韓熙庭

1937年,日軍入侵南京,戰火中,六朝古都化為廢墟,眾多中國軍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數人的國軍德械教導隊餘部在長官李教官(佟大為 飾)指揮下,從日軍手中救出了一批教會學校女學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喪失了出城的機會。

倖免於難的書娟(張歆怡 飾)等學生返回文徹斯特教堂,隨她們一 起來到的,還有受僱遠道至此收斂神父遺體的美國人約翰·米勒(克裡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 飾)。此時的南京城中,逃難的人們蜂擁進安全區和教堂尋找庇護,十四名風塵女子強行進入教堂避難,其中精通英語的玉墨(倪妮 飾)希望藉助約翰的身份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護。教堂的牆壁,並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教堂內的人們,將面臨孰生孰死的選擇。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金陵十三釵》是一部典型的張藝謀作品,其創作模式延續了第五代的製作傳統,講述個體在大環境中的痛苦和選擇。由於不善於編劇,所以張藝謀挑選了嚴歌苓的著作,而一個好的改編劇本是成功的基石;張藝謀向來擅長發掘新人,所以推出了飾演玉墨的倪妮,眼光不凡。

導演: 陸川

編劇: 陸川

主演: 劉燁 / 高圓圓 / 中泉英雄 / 範偉 / 裴中中

1937年12月13日,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淪陷,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 
宋錫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 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金陵女子學院安全區,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飾)奔波往復,盡力幫助和拯救所有來此避難的同胞,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婦女。拉貝的秘書唐先生(範偉 飾)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他也為此付出代價;舞女小江(江一燕 飾)縱使逃亡避難也不願拋卻女性的柔媚,她在關鍵時刻的選擇則在其女性的外殼下注入一份剛強;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 飾)隨部隊進駐這個千瘡百孔、破敗不堪的城池,在這個人間煉獄,他的心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狼煙滾滾,血流成河,大時代的背景下,人們既要承受時代的無情給予,也要做出攸關命運的痛苦抉擇。陸川的這部作品極具震撼力,每一個暴行、獸行都被活生生地從歷史中挖掘出來,重新編織到這部敘事史詩當中。攝影師曹鬱採用的黑白影像讓畫面極具張力,影片一開始就有一種遙遠的歷史感。這絕對不是一部娛樂性的電影,但是,作為歷史的回憶和見證,它獨樹一幟,這部電影展示了女性在戰爭中所經歷的折磨與煎熬。《南京!南京!》是一部經典之作,陸川將觀眾帶入了戰爭瘋狂的無以言說的恐懼當中,真實地刻畫了戰爭的複雜性及英雄主義。

導演: 鄭方南

編劇: 傳真法師 / 鄭方南

主演: 張新華 / 宋軍 / 丁夢雨

《棲霞寺1937》被稱作中國南京版《辛德勒的名單》,這場感人的傾寺救援在寺中「口口相傳」,傳真法師1987年出家入寺,聽到了這段歷史之後,他歷經10年,進行了大量的歷史考證工作,七易其作,終於在本劇編劇兼導演鄭方南的協助下完成了這個劇本。

該片講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淪陷前後,南京棲霞寺和尚寂然法師帶領寺廟僧人自發創建難民護難所,不畏日軍的壓力與打擊,保護兩萬多難民的故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為了保護難民和中國軍人的生命安全,以寂然法師(新華飾)為首的棲霞寺僧人自發組織起來,創辦佛教難民收容所,先後援助和安置難民24000多人。在與日軍的抗爭中,許多僧人慘死在日軍的槍口下。寂然法師等人不畏犧牲,一邊援助傷病難民,一邊設法保護抗日軍人,掩護他們安全過江,又冒著生命危險把記錄著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證的膠片送出南京。在與日軍抗爭的過程中,手無寸鐵的中國僧人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以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佛教教義為武器,展開面對面的鬥爭,書寫公開信揭露日軍暴行,與兇殘的日軍進行了一場人性與獸性的較量。最終正義戰勝邪惡,保全了千年古寺,保護了24000多名難民的安全。

導演: 吳子牛

編劇: 張冀平 / 洪維健

主演: 秦漢 / 早乙女愛 / 劉若英 / 陶澤如/ 高振鵬

《南京大屠殺》是由吳子牛執導,秦漢、劉若英等主演的歷史戰爭影片,由龍祥電影製作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子公司及中國電影共同攝製。1995年,吳子牛決定要拍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大片。為了表示自己將「南京大屠殺」拍好的決心,吳子牛將一頭黑髮剃光,並立下誓言:「拍不好這部電影,我以後就不拍電影。」影片劇本經過梁曉聲、徐天生、張冀平等一系列編劇作家之手,創作出了關於「一對戀人,兩個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

1937年深秋,為躲避戰亂,中國醫生成賢(秦漢)攜帶懷有身孕的日本妻子理惠子(早乙女愛)和孩子從上海逃到南京老家,他沒想到南京也差不多快被侵華日軍夷為廢墟。被告知可以進入歐美列強勢力保護的安全區避難時,成賢認為自己與難民身份不同沒做理會,投靠了老朋友繼續行醫。以小學教師劉天琴(劉若英)為代表的同胞的悲劇令他震驚憤怒,但他認為自己首要任務不是反抗暴敵而是盡職做好一名醫生。

同年冬天12月13日,南京全面淪陷,日軍開始在南京瘋狂燒殺淫掠,成賢終於意識到日軍的殘酷麻木,讓妻子先行一步去安全區躲避,自己則留下來繼續救死扶傷,他不知道的是,安全區早已名存實亡,而要反抗時,他發現已無可能。

1937年深秋,南京荒涼的鐵道上,成賢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理惠子(日本人)回南京的老家。在紛亂的戰火中,成賢在南京的老家已成為一堆瓦礫。別人告訴他可以去到外國人保護的安全區,但成賢自認不是難民而不願去。他找到在下關發電廠做工的幼時朋友根發。根發雖然對他帶回來的日本媳婦反感,但還是接納了他們。1937年12月10日,日軍開始圍攻南京城,同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瘋狂的日兵搜索,燒殺淫掠。理惠帶著孩子們進了安全區,難民們得知理惠是日本人,便把所有對日本人的不滿發洩在她身上,當成賢來到安全區,理惠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他們不知道另一場浩劫已悄然來臨。

5、《五月八月》

導演: 杜國威

編劇: 杜國威

主演: 葉童 / 徐忻辰 / 林泉

本片是香港導演拍的,為了致敬南京大屠殺,此片所有演員只有葉童是香港人,她作為整個82-95香港最矚目的女星之一,也是金像獎史上第一位雙料影后,不僅全程用普通話拍攝完成,更是戲下下了苦功夫練習原本就已很好的普通話,只為不想事後配音影響其發揮,可見其誠意。

該片講述了五月和八月姐妹倆在南京大屠殺中遭遇家庭破散、父母雙亡的故事。

五月(徐忻辰飾)和八月(裘立爾飾)是一對姐妹倆,她們本來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林泉飾)在中學教書,媽媽(葉童飾)美麗聰慧,家裡還有奶奶(宋光華飾)。

時局轉劣,人心惶惶。鄰居麗麗(王楠飾)一家要外出避難,孩子們有些依依不捨,這讓媽媽很是擔心,於是開始做一些避難準備,讓兩個孩子練習快跑。可是,日本軍隊進城後不僅封鎖全城,而且大肆屠殺。逃亡的鄰居不是被槍殺,就是受重傷,媽媽更是憂心忡忡。家裡斷糧了,爸爸不得不冒險上街闖一闖,打算用衣物換取糧食,小狗阿寶尾隨其後。全家人焦急地等待著爸爸的歸來,最終等到的是阿寶叼著爸爸的一隻手臂。媽媽傷心欲絕,可是面對著一家老小,她更要堅強起來。於是,她把閣樓的梯子劈掉,改為密室。然後將阿寶放逐河流,以免引起日本兵的注意。夜裡,日本兵逐門逐戶地殺掠,五月家也未倖免。奶奶被打死,媽媽慘遭蹂躪,躲在閣樓裡的姐妹倆逃過一劫。這時候,八月卻發燒了,媽媽只好冒險出外求藥,不想再失去媽媽的五月緊跟其後。不幸在回來的路上,母女倆遭到一小隊日軍的追捕。為了兩個女兒的安全,媽媽引開了日軍的注意。五月親眼看著媽媽被十數隻日軍的魔爪拉去。

從此,五月開始了照顧妹妹的責任。被教會難民營裡的修女(葉琳娜飾)收留了一段日子後,姐妹倆終於見到了舅舅(張藝軍飾),來到了鎮江。一天,五月、八月、天寶表哥(李棟輝飾)跟婆婆前去拜佛。在蘆葦岸邊,五月認識了喜愛畫畫的男孩方毅(薛斌飾)。在他的素描裡,展示的都是駭人的屍體、殘骸斷臂、血紅河水,原來方毅也是南京城逃亡出來的的孤兒。從此兩個人成了好朋友。

日軍終於打到了鎮江,舅舅被炸死,舅母、婆婆帶著天寶離開鎮江,無奈留下了姐妹倆。五月、八月、方毅三個孩子,堅強地生活在一起。方毅告訴她們,父母們已經被燒化成灰塵,形成了煙雲,然後又變成了雨水,落在長江裡。於是,他們來到長江岸邊,和爸爸媽媽說再見。五月把這些話告訴給南下的孤兒們,孩子們對著滔滔江水大叫:「媽媽,我愛你。」五月終於放聲大哭,把心中的抑鬱盡洩於風雨中。

✺✻✼❄❅❆❇❈❉❊†☨✞✝☥☦☓☯☧☬✽✾✿❁❃❋❀

日本軍國主義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我們中國人要做的就是努力奮鬥、不忘國恥,時刻防備著。

免責聲明:公眾號部分文字圖片視頻來自網絡,有些無法確定文章內容、作者、出處的真實性,平臺不對文章內容真實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轉載的文章僅在本號內部做分享使用,如涉及侵權或不實,請務必先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這些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是對歷史真切的銘記與見證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倖存者登記在冊者僅剩100位,而其中最年長的倖存者管光鏡,也於12月10日與世長辭!「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是的,我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銘記歷史!
  • 超越悲情:南京大屠殺電影回顧
    作為一個南京人,從小到大我看了很多關於大屠殺的電影,戰爭的殘酷和侵略者的暴虐成了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以至於很長時間不想再去觸碰這個題材。然而,戰爭電影仍然是我的心頭好,前兩年的《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都沒有錯過。相比之下,我們的電影似乎少了點能夠真正觸動靈魂的東西。
  • 12部電影裡的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過去82年了。這82年裡面,中國人從未忘記過南京城當年的慘劇。世界有良知的友人,也未忘記中國曾經的國都遭受了怎樣的浩劫。歷史研習社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反應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歷史需要銘記。豆瓣評分:6.8導演: 羅冠群主演: 翟乃社 / 陳道明 / 雷恪生
  • 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和中國一樣,在日本的網絡貼吧裡,也有很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討論。2013年2月,在日本某名為「大艦巨炮主義」的貼吧裡,「【中國BBS】結局、日本人は南京大虐殺をどう考えているのか?關於被害人數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確鑿記錄的話,我認為就應該承認。7.楠上先生(企業白領):我聽說過這個事件,並且認為屠殺肯定是發生過的。但是中國方面報導的數字應該比實際要多。8.田中先生(日本三星園茶屋的繼承人,曾在中國留學):關於南京大屠殺,我當然是知道的。
  • 731部隊 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7部合集! 電影+紀錄片
    約瑟夫有些緊張,「是不是這電影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半分鐘後,字幕結束,全場突然炸開熱烈的掌聲。這個來自美國加州的心理醫生終於鬆了口氣,他的目光轉移到吳海燕身上,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國女助手也微笑地看著他,用勁地鼓掌。這是2005年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南京夢魘》在美國首映時的情景。隨後,製作人約瑟夫與助手吳海燕帶著這部電影,先後在美國加州、紐約與華盛頓引發50餘場震動。
  • 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動畫,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82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全稱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日的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更包含了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
  • 必看:十部電影、六本書帶你了解南京大屠殺
    多年來,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這些影片的拍攝者來自不同的國度,選擇了不同的視角,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作品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是對亡魂的哀悼,對戰爭的控訴,對歷史的反思。以下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 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批評
    諷刺意味的是,也許許多南京事件的主要材料最初是用英語書寫並出版的。兩部關於南京事件材料的重要作品就由事件發生不久後的英文出版物組成:H. J. Timperley(田伯烈)的(1938)《戰爭意味著什麼:日本恐怖在中國 》和徐淑希(1939)所著的《南京安全區檔案》(於1999年再版)但這一領先優勢並未被保持。
  • 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想,南京保衛戰又何嘗不是中國軍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畏強敵、不懼困難、全力以赴、抵抗外敵侵略的一場偉大的保衛戰。南京保衛戰實際上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的延續,淞滬抗戰後期,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從側翼進攻上海,導致淞滬抗戰失利。日軍在佔領上海後,為了逼中國訂立城下之盟,於12月1日佔領江陰要塞,開始了進攻南京的戰役。
  • 第五個「國家公祭日」,電影也記得南京大屠殺的痛苦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攻陷南京之後,展開了一場罪惡的大屠殺,面對無辜的南京平民,殘忍地將屠刀對準了這群與戰爭毫無關聯的人們,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無不令人憤慨。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議通過,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趁著今天,也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於這場大屠殺的電影,以此明志,以此祭奠。《南京!南京!》導演:陸川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
  • 南京大屠殺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係,關於苦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關於苦難,中國人好像一直以來都不太喜歡面對。我們的文學作品也大多是大團圓的結局,電視劇更是如此。在這裡可以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那便是在12年賀歲檔上映的兩部電影,一部是《泰囧》,另一部是馮小剛導演的《1942》。
  • 紀念南京大屠殺,這12部電影不能不看!
    日軍第六師團長谷壽夫在中華門說,我們是第一個攻佔南京的部隊,必須載入史冊,命令解除軍紀三天,並說所有的中國女人都是慰安婦。日軍第十六師團團長中島今朝吾率部進入國民政府,他在蔣委員的辦公室裡設立了自己的司令部,南京正式淪陷。
  • 《電影文學》(2022年第2期)歷史語境與電影生產:「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的記憶變遷
    問題是,從抗戰開始至20世紀80年代第一部南京大屠殺題材故事片《屠城血證》的產生,中國電影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產生了大量優秀的抗戰題材電影,但是卻沒有任何的「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問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的敏感性,其背後關涉到複雜的國際語境。「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與中日外交關係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中國的外交政策、中日關係又受到整個國際語境的影響。
  • 血證 南京大屠殺慘烈視頻曝光:地獄在人間
    連日來,國家檔案局網站陸續發布了眾多珍貴的影像資料,再現1937年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由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所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電影,就是其中的一份重要史料。約翰•馬吉  約翰•馬吉(1884-1956),1884年生於美國匹茲堡,1912-1940年在中國南京新教聖公會教堂任牧師。1937年11月起,馬吉牧師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
  • 《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自殺的背後.
    「南京大屠殺」與張純如1997年,第一本用英語講述「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在美國出版後反響強烈,迅速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並被Bookman
  • 五本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書,可能這輩子都沒有勇氣翻開
    《拉貝日記》是作者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後所作的真實記錄,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對研究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這本書不僅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同時還對南京大屠殺這一集體的記憶作出了深度的思考。作者認為無論是制度化和常規性的紀念活動,還是這些扭曲歷史的言論,都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南京大屠殺這一創傷事件在當代的記憶景象,也映照出這一起八十年前的歷史事件進入當代公共生活的可能方式。
  • 證照中的歷史:南京大屠殺
    辛德貝格於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期間在南京城外棲霞山江南水泥廠工作。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外國人的身份在江南水泥廠周邊設立難民營和難民醫院,保護了約2萬名中國難民。1938年2月3日,他向南京安全區遞交了用照片和信件記錄的侵華日軍暴行。1938年3月返回歐洲後,他在日內瓦等地放映在中國拍攝的南京大屠殺紀錄片,把日本暴行公之於眾。
  • 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殺是"哥哥教訓弟弟"
    這年,日本進步人士新島良友在訪問南京後,首次發表了幾篇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文章。之後,早稻田大學洞富雄教授編著了《近代戰史之謎》,其中用了很大篇幅介紹南京大屠殺事件。從1971年6月開始,《朝日新聞》著名記者本多勝一訪問中國,對遭受日軍暴行的地區和倖存者進行了採訪,收集了許多檔案資料和照片,回國後出版了《中國之旅》,並在《朝日新聞》連載,裡面10次提到南京大屠殺,引起了日本國民的注意。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在南京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多萬人。 南京大屠殺可謂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電影界人士為了真實再現南京大屠殺場面,激發國人不忘屈辱歷史,陸續推出了一部部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佳作。這些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拍攝者來自不同的國度,代表著不同的立場,選擇了不同的視角,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但是在這些作品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是對亡魂的哀悼,對戰爭的控訴以及對歷史的反思。
  • 在影像中祭奠同胞:那些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視作品
    和平年代,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記住這段歷史,出現了很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雖然視角不同、故事不同,但都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對遇難同胞的哀悼。   1、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用四個小時的宏大容量展現了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歷史場景:盪氣迴腸的南京保衛戰、暴戾血腥的大屠殺、捨身相助的國際救援、驚心動魄的正義審判、懇切真誠的和平祈求……  4、電影《金陵十三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