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原型:獨自一人留在荒島4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生活愜意

2020-11-11 歷史的圈圈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2012年上映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講述了少年派和一隻老虎在小船上共度227天的故事,該片色調明豔溫和,哲理意味濃鬱。而早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世界上就有一本「漂流文學」了,那就是《魯濱遜漂流記》。

主人公魯濱遜一生志在四方,時常在荒島漂流,但是他的意志與努力讓他能頑強地生存下來。其實這個故事是笛福受真人事件啟發而寫下的,也就是說有原型。

原型叫做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是一名蘇格蘭水手。由於有著豐富的導航經驗,塞爾柯克被任命為英國皇家艦隊「五港同盟」號的領航員。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榮譽,然而這榮譽感還沒有保持多久,他就感受到了痛苦,因為這艘船的船長宛如有狂躁症一樣,時不時就對手下大發脾氣。

1704年12月,船隻駕駛到了一個小島,去此處取適合飲用的淡水。就在取水過程中,塞爾柯克又和船長發生了齟齬,暴躁的船長竟然不顧塞爾柯克的安危,將他丟到島上,自己帶著手下將這艘船開走了。

塞爾柯克將自己為數不多的東西收拾起來了,而環顧四周,發現了這裡確實是一個人煙罕至的小島,也就是說他得孤獨地地在此地生存,除非他能找到離開的方式。幸好,此地雖然荒蕪,但是並沒有猛獸出沒,不然塞爾柯克可能真的沒有命了。

他砍了幾棵樹木,用它們來搭建茅草屋,同時還打了狍子將它的皮剝下來當做被窩。而此地臨海,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塞爾柯克思及此,決定自己弄一個魚鉤來釣魚,沒想到他真的找到了一塊破船板,將上面的釘子取下來後,他開始動手打造了。

而除了每日為自己找吃的之外,他也到處去探索,希望能找到另外的吃食,沒想到這裡竟然有一個還沒有建成的補給站,是西班牙人在這裡留下來的。而在這座補給站裡,竟然有一群山羊,這就意味著他每天可以吃羊肉,也可以喝牛奶,同時也不需要擔心溫暖的問題。

當然,他也不可能永遠只吃肉,於是他到處搜羅,不過運氣好的是,他竟然還真的找到了李子、胡蘿蔔和辣椒,雖然它們都是野菜,他利用這些野菜循環播種,最終生產出了吃不完的青菜。

一個人的日子有時候還是有點無聊,於是塞爾柯克將主意打到了當地的野貓身上,通過堅持不懈的投喂,這些野貓終於開始親近他了,因而他每天也可以擼擼貓,生活還是非常愜意的,最關鍵的是這些貓還能將投食他蔬菜的老鼠給解決掉。

1709年2月,航海家威廉·丹彼爾帶著他的船隊路過了這個小島,塞爾柯克才離開了這個地方,而他也順勢加入了船隊,從此開始了和人在海上漂流的日子。不過,兩年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就再也沒有外出航海過,而回去後的他時常和周邊的人講自己的故事,這也讓笛福聽到了,才產生《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偉大的小說。

相關焦點

  • 魯濱遜原型:獨自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了4年,每天生活愜意!
    《魯濱遜漂流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見過,應該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有讓大家去讀一下這本課外書,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魯濱遜的原型是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在大海上演了一場真的魯濱遜漂流記。1704年28歲的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獨自一人來到了太平洋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馬斯蒂拉,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水手,本來是"五港同盟"號的領航員,但是他的船長脾氣太暴躁了,經常和別的船隊發生海戰,整個船隻都已經搖搖欲墜,亞歷山大·塞爾柯克想讓船長休戰,但是遭到了船長的拒絕,為了保命,亞歷山大·塞爾柯克選擇離開船長,他選擇在一個荒島上度過。
  • 魯濱遜原型人物:和船長吵架被扔荒島4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
    作為少兒時期的課外讀物,丹尼爾·笛福所著的《魯賓遜漂流記》相信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本書講述了一名名為魯濱遜的航海者,因為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處海島,並展開了為期28年多的荒島求生生活的故事。  這本書在1719年一經發售,很快就引發了大規模的社會反響,並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丹尼爾·笛福也因為這本書而一炮而紅。
  • 國外名著導讀,荒島求生作品推薦《魯濱遜漂流記》
    據說作者是受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航行途中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的一個荒島上,在荒島上他藉助《聖經》排遣寂寞,用工具建造房子,還和自己馴養的羊群跳舞。在獨自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後來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終於創作出了《魯濱遜漂流記》這一世界名著。
  • 《荒島餘生》:現代魯濱遜故事的背後,是求生與重生的人生真諦
    影片主題的呈現:現代版魯濱遜漂流記的背後,向觀影者展示生活也是一座荒島,每個人都要學會求生與重生。01、四個虛無的敵人:一人在荒島艱難求生,卻面對著四個敵人,展示主角頑強的生命力與求生欲影片中,查克流落荒島,獨自一人生活四年。在荒島上他沒有一個真正的敵人,但他卻有著4個不存在的敵人。
  • 光著身子的埃德憑什麼能獨自在荒島生存兩個月?
    2013年美國探索頻道推出了一檔節目。名字很是吸引人現代魯濱遜的荒島生活。我們都知道魯濱遜是一部300年前的一篇小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水手,在一次海遊中遇到了風暴。被流亡到一座太平洋孤島上,在那裡個島上的人生活了28年的故事和魯濱遜不同的這次紀錄片主角是一名前駐阿富汗的英國軍人,名叫埃德斯塔福特!這期間節目組工作人員只給他一個相機一部衛星電話。其他一無所有連身上的衣服都扒光了要求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一個無人荒島上生活60天喜歡荒野求生之類節目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貝爾。
  • 荒島求生——我在孤島上的28年2月零19天
    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風暴船隻擱淺,隻身一人荒島求生的故事。有人說最幸福生活的人來自於中層階級。因為底層人的日子太苦,而上層人的生活壓力又很大。所以不上不下的中間人的生活是最幸福安全的。這個道理,肯定經歷過的會很明白。可是自己沒親生經歷,又怎麼會說服呢。有一種人生就是: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 飛機失事,掉落荒島,過上了現代魯濱遜的生活,《荒島餘生》
    以前有部《魯濱遜漂流記》的小說,非常好看,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應該是一部現代版本的《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名字叫《荒島餘生》。
  • 荒島求生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還暗藏哲學思考
    1719年,這本書的第一版在倫敦問世,那時候的書名還不叫《魯濱遜漂流記》,叫什麼呢?書名為什麼會這麼長?課堂上的《魯濱遜漂流記》一般都是講主人公魯濱遜乘船出海,結果在海上遭遇了風暴,漂流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他在荒島建造住所,製作器皿、馴服野獸、耕種土地、尋找食物、收留野人星期五…改變了荒島環境和自身生活環境,最後在28年2個月零19天後重返文明社會的故事。
  • 現實版魯濱遜漂流記:女子荒島生活18年,被救回後,沒多久便猝死
    說起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大家一定十分熟悉。而下面這個女子,便被稱為女版的「魯濱遜」。獨自一個人在荒島上生活了18年,平安無事。但是讓人理解不了的是,該女子被好心人發現,並且救回陸地後,沒多久卻是染病猝死,不幸離世。故事發生在19世紀,女主人公是一個印度安女子。
  • 比貝爺還猛,現代魯濱遜的荒島生存60天
    2010年4月,在德爺與Discovery頻道合作的第一部節目《徒步亞馬遜河:Walking the Amazon》中,他與一名同伴鑽進秘魯熱帶雨林,踏上沿亞馬孫河徒步之旅。雖然在此之前,德爺已經接受了一些野外生存訓練,比如和澳大利亞原住民學習鑽木取火,為荒島生活做了充分的準備,然而上島之後卻發現應用這些技能頗不容易。
  • 名著導讀 |《魯濱遜漂流記》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後得以返回故鄉。笛福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年代。
  • 影視文學與現實中的魯濱遜
    他儘管已無商業活動需要奔忙,卻每天按照自己的時間表精確生活,包括工作的時間、帶槍外出的時間、睡眠的時間和消遣的時間:每個晴朗早晨,他吃一串葡萄乾,就帶槍出去跑二三個小時,回來後工作到十一點左右;吃完中飯後(一塊烤羊肉或者烤鱉),十二點至二點為午睡時間,避開炎熱天氣;傍晚再開始工作,晚餐吃兩三個鱉蛋。
  • 《魯濱遜漂流記》三百周年 小說原型原來是個臭名昭著的海盜
    三個世紀前,也就是1719年4月25日,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首次印刷問世。《魯濱遜漂流記》,1719年第一版笛福的作品被改編成很多版本的電視劇和電影,這部小說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仍然是經典之作。然而,很少有讀者了解《魯濱遜漂流記》故事主人翁的原型是一個真實的漂流者。
  •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誰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賓遜·克魯索。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荒島28年時間;在這期間,魯濱遜在荒島上建設家園,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來魯濱遜設法救出當地土著居民 "星期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二十八年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船重返英國。
  • 在荒島上,魯濱遜救了一個食人族的野人,為什麼叫他「星期五」?
    魯濱遜隨朋友從巴西駕船到非洲準備購買黑人奴隸的航程中,航船在大海中遭遇風暴後擱淺了,一行十幾人在乘小艇自救中遇難,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命大,被海浪衝到了一個荒島上,從此,他一個人就在荒島上頑強地生活著。他在島上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到第25年,終於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抓住了常來島上吃人的食人部落中的一個逃跑的野人(食人部落的戰俘)。
  • 《魯濱遜漂流記》|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吃一點苦頭
    如果可以大概魯濱遜自己也不願意流浪荒島,在他出海前,他的爸爸曾苦勸兒子不要出海冒險,三番五次地勸說,可是魯濱遜根本聽不進去,後來劫後餘生,在荒島上魯濱遜回想父親以前的循循善誘,才覺得每句話都講到了自己心裡。而讀完魯濱遜,我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吃一點苦頭。
  • 《魯賓遜漂流記》主人公原型,主動留在荒島,獲救後成了海軍中尉
    亞歷山大·塞爾柯克,是著名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主角魯濱遜·克魯索的原型人物。相較於小說中的魯濱遜,他的經歷更加豐富和精彩。1676年,塞爾柯克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市的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期,他選擇做了一名海員,有著豐富的導航經驗。
  •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版本
    因為你肯定聽說過他寫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部根據真實故事創作的長篇小說。大家還記得書中在荒島上過著野人生活的魯濱遜嗎?其實,他在歷史上的原型,是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船員。塞爾柯克的青銅雕像這段神奇經歷開始於 1704 年 9 月,當時塞爾柯克正在「五港同盟號」上做領航員,但誰也沒想到在航行途中,會與當時的西班牙艦隊發生衝突。由於塞爾柯克擔心命喪大海,就去勸船長撤退。船長聽了很生氣:你要是怕死,等就近靠岸時你自己逃命吧。就這樣,塞爾柯克帶著船長贈送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下船,登上了一座無人荒島。
  • 《魯濱遜漂流記》:他孤獨、冷血,獨愛錢,力證資本的背後是貪婪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並不相同。魯濱遜的現實原型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於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做了海員。1704年12月,當船行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時,由於他和和船長發生了一些爭執,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叫馬薩捷爾島。
  •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爾.笛福是英國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家,對英國小說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他廣闊的生活閱歷為他的小說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創作技巧。語言樸實、簡潔、易懂,甚至有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很少有雕琢的成分。他觀察敏銳注意細節,又豐富的想像力寫景的時候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