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原型人物:和船長吵架被扔荒島4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

2021-01-09 網易

  作為少兒時期的課外讀物,丹尼爾·笛福所著的《魯賓遜漂流記》相信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本書講述了一名名為魯濱遜的航海者,因為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處海島,並展開了為期28年多的荒島求生生活的故事。

  這本書在1719年一經發售,很快就引發了大規模的社會反響,並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丹尼爾·笛福也因為這本書而一炮而紅。

  但眾所周知,文學創作儘管有一定的虛構成分,卻往往還是根據現實故事改編而來的,丹尼爾·笛福能夠寫下這麼一篇膾炙人口的故事,與現實中發生過的某些事情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事實也確實如此,其實早在丹尼爾·笛福發表《魯賓遜漂流記》之前,就有這麼一名蘇格蘭水手親身經歷了一場為期四年的荒島求生,成為了《魯賓遜漂流記》的故事原型。

  鬥氣被留在孤島

  這名蘇格蘭水手的名字叫做亞歷山大·塞爾柯克(Alexander Selkirk),他的父親是一名鞋匠,家中生活雖不算大富大貴,倒也還過得去,不過亞歷山大卻並不喜歡父親的這項工作,他更想成為一名水手。

  由於蘇格蘭三面環海,所以很多蘇格蘭人都在成年以後走上了靠海吃飯的道路,亞歷山大也懷有同樣的遠大理想,後來的他也終於成功地成為了一名水手。經過了多次出海,亞歷山大鍛鍊出了一身本事,20歲出頭就已經是一名經驗老到的海員了,所以在這之後一艘名為「五港同盟」號的船請來了他,讓他在船上進行導航工作。

  

  成為領航員不久,亞歷山大就跟著這艘船一起出了海,可他卻沒想到,登上這艘船卻成為了自己噩夢的開始,並使得他在將來不得不登上荒島成為一名「野人」。

  剛登上「五港同盟」號沒多久,亞歷山大就發現這艘船的船長脾氣十分的暴躁,時不時地還打罵船上的船員,這讓他有些擔驚受怕。

  亞歷山大的這種擔心也並非是沒有道理的,很快地,他就和船長起了衝突,1704年12月,「五港同盟」號來到了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取淡水,由於相互鬥氣,船長當即就將他扔到了這座島上,隨後揚長而去

  

  要知道這座島可是在大海上的一座孤島,斷然是沒有任何人煙的,再加上船隻也很少駛過這裡,亞歷山大一下子就失去了返回陸地的可能,甚至連填飽肚子都成了一個大問題。

  幸好那名船長壞事還沒有做絕,給了他一些可以用以維生的道具,比如小刀和斧子,這才讓亞歷山大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為了生存,靠自己的雙手,與大自然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逐漸滿足溫飽問題

  這座島就是後來被命名為「魯濱遜島」的海島,畢竟魯濱遜的故事正是由這裡開始的。同丹尼爾·笛福所著《魯賓遜漂流記》中所描述的一樣,亞歷山大首先就對這座荒島展開了探索,試圖找到一些食物。

  

  他拿起了刀子斧子進行防身,並且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其實這座荒島上沒有什麼大型猛獸,所以他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人身安全的問題。

  在花費數月探索這座荒島以後,亞歷山大十分失望,他明白了這座荒島上沒有什麼猛獸,有的只有數量稀少的溫順動物,除此之外能夠給他提供生存所需的,也就只有一些樹木和野果了。

  顯而易見的,倘若真的長期在這座荒島上生活,亞歷山大的肉類攝取量只會越來越低,但畢竟這裡是一座荒島,這樣的情況其實他早有預料,他很快就振作了起來。

  

  起初,亞歷山大只能通過在島上發現的野李子、野蘿蔔以及野辣椒來作為食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亞歷山大終於在島上找到了肉類來源——他在島嶼的深處發現了一些可以提供羊肉的羊羔。

  他將羊和先前發現的另一種類似於「狍」的不能吃的動物一起馴養了起來,時不時從他們身上獲取奶酪,如有需要的話,他還會殺一隻羊來滿足自己的胃

  滿足了食物的需要以後,亞歷山大也時不時地逗弄起了身邊的小動物,比如說他用捕來的魚肉勾搭了島上的一隻野貓,作為自己生活中的消遣,沒想到17世紀的他就已經成為了一名貓奴。

  

  亞歷山大還通過在樹上劃出劃痕來記錄每天的日期,就像以他為原型的魯濱遜所做的那樣,隨著劃痕越來越多,日子也一天天的過去,後來的他卻已經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了。

  重新回到大陸

  不過亞歷山大終究是在人類社會從小長大的人類,他的心中始終是十分懷念自己在蘇格蘭的生活,為了返回大陸,他費盡心思在海島最高的兩處山崗上各建立了一座瞭望塔,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看到過往的船隻。

  儘管亞歷山大對將來充滿了希望,但茫茫大海中,又有幾艘船能經過這座未開化的島嶼呢?四年過去了,亞歷山大始終還是一無所獲。

  

  一直到第四年的某一天,亞歷山大終於在海面上看到了一艘向他駛來的船隻,眼看著船隻越來越近,亞歷山大也是越來越興奮,他迫不及待地要招待這幾名「客人」,並且讓他們將自己帶回到大陸去。

  這艘船就是英國著名航海家威廉·丹彼爾所率領的杜克船隊,機緣巧合之下,他們來到了這座荒島,並且發現了此時已經儼然成為了「野人」的亞歷山大。

  於是乎,亞歷山大被威廉·丹彼爾帶上了船,威廉·丹彼爾還重新給了亞歷山大一份工作,讓他繼續在這艘船上做一名水手,甚至於還給了這名「野人」水手長和海軍中尉的職位,這一年是1709年,距離他被流放到荒島上已經過去了四年有餘

  

  雖然亞歷山大得到了新的工作,但幹了兩年後,他還是告別了威廉,選擇了重返自己的故鄉蘇格蘭,和自己的家人團聚。

  回到蘇格蘭以後,亞歷山大再也沒有離開過蘇格蘭了,只是時不時地會去酒館向旁人吹噓自己的這段英勇事跡,恰巧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也聽到了他的這段經歷,並且和他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再後來便是眾人皆知的故事了,丹尼爾·笛福將亞歷山大的這段經歷改編成了不朽名篇《魯賓遜漂流記》,成為了經久不衰的世界名著。

  

  小結:

  由於《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很多人也都了解到了亞歷山大這個人,他曾經漂流的那座島後來被人們命名為了魯賓遜島,陸續有人搬過去定居,到了如今已經有了6、700名居民了。

  相傳曾經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在這座島上埋藏了大量的黃金,並且這筆財產最終於2005年被人成功地挖掘了出來,內容物折合成現金高達100億美元。這些埋藏在魯濱遜島上的財寶自然是和亞歷山大無緣的,不過其實等到結束這段冒險以後,亞歷山大對於金錢方面的需要也應該是早就看開了,所以最後他才返回了蘇格蘭的家中,再也沒有在外東奔西走。

  由於這段荒島生活,亞歷山大對自己的家鄉也變得尤為珍惜,這也讓人不感嘆:家是心靈的港灣,在外漂泊的遊子,終有一天會踏上回家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魯濱遜原型:獨自一人留在荒島4年,每天吃完羊肉就擼貓生活愜意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2012年上映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講述了少年派和一隻老虎在小船上共度227天的故事,該片色調明豔溫和,哲理意味濃鬱。而早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世界上就有一本「漂流文學」了,那就是《魯濱遜漂流記》。
  • 魯濱遜原型:獨自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了4年,每天生活愜意!
    《魯濱遜漂流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見過,應該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有讓大家去讀一下這本課外書,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魯濱遜的原型是亞歷山大·塞爾柯克,在大海上演了一場真的魯濱遜漂流記。1704年28歲的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獨自一人來到了太平洋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馬斯蒂拉,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水手,本來是"五港同盟"號的領航員,但是他的船長脾氣太暴躁了,經常和別的船隊發生海戰,整個船隻都已經搖搖欲墜,亞歷山大·塞爾柯克想讓船長休戰,但是遭到了船長的拒絕,為了保命,亞歷山大·塞爾柯克選擇離開船長,他選擇在一個荒島上度過。
  • 國外名著導讀,荒島求生作品推薦《魯濱遜漂流記》
    據說作者是受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航行途中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大西洋的一個荒島上,在荒島上他藉助《聖經》排遣寂寞,用工具建造房子,還和自己馴養的羊群跳舞。在獨自生活4年4個月之後,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後來笛福便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終於創作出了《魯濱遜漂流記》這一世界名著。
  • 現實版我的世界:船員和船長吵架,被拋棄在荒島上四年,成了野人
    他沒有想到,這最終成了他噩夢的開始……現實版我的世界:船員和船長吵架,被拋棄在荒島上四年,成了野人20歲那年,壓力山大懷揣著夢想,前往「無港同盟」號貨船上工作。上船不久,壓力山大隱約感覺情況似乎不太妙。船長不但脾氣暴躁,而且經常打罵船員。其他船員,早已經習慣了船長的專橫跋扈。
  • 名著導讀 |《魯濱遜漂流記》必考知識點最全整理
    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是以亞歷山大·賽爾柯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的。據當時英國雜誌報導:1704年4月,賽爾柯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遺棄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裡的胡安一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叫馬薩捷爾的小島上。4年零4個月後被航海家發現而獲救。
  •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版本
    《魯濱遜漂流記》首次出版今天「凡晨日籤」上的人物丹尼爾·笛福是 18 世紀的英國作家。他被人們稱為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小說的奠基人、歐洲的小說之父、英國現實主義小說之父、英國報紙之父和現代新聞業之父。如果還不知道他是誰,沒關係!因為你肯定聽說過他寫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部根據真實故事創作的長篇小說。大家還記得書中在荒島上過著野人生活的魯濱遜嗎?
  • 讀書手抄報內容: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又譯作魯賓遜漂流記,直譯作魯賓遜·克魯索)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
  • 《魯濱遜漂流記》三百周年 小說原型原來是個臭名昭著的海盜
    三個世紀前,也就是1719年4月25日,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首次印刷問世。《魯濱遜漂流記》,1719年第一版笛福的作品被改編成很多版本的電視劇和電影,這部小說對今天的讀者來說仍然是經典之作。然而,很少有讀者了解《魯濱遜漂流記》故事主人翁的原型是一個真實的漂流者。
  • 參考讀書|《魯濱遜漂流記》出版300年 影響深遠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 美國《對話》雜誌網站11月13日刊登了題為《<魯濱遜漂流記>300年:笛福的不可靠敘述引發經久不衰的殖民神話》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英國廣播公司(BBC)在英國推出了塑造世界的100部小說系列。
  • 《荒島餘生》:現代魯濱遜故事的背後,是求生與重生的人生真諦
    作為湯姆·漢克斯與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繼《阿甘正傳》之後的第二次合作,《荒島餘生》同樣沒有讓人失望。影片主要任人物只有主角查克·諾蘭德一個人,整片影片2/3的劇情都圍繞他展開:他成為空難倖存者,被困在荒島四年,依靠自身強大的意志力求生與和野外生存技能戰勝孤獨絕望,堅持不懈最終重新回到現代社會。
  • 《魯賓遜漂流記》主人公原型,主動留在荒島,獲救後成了海軍中尉
    亞歷山大·塞爾柯克,是著名小說《魯賓遜漂流記》主角魯濱遜·克魯索的原型人物。相較於小說中的魯濱遜,他的經歷更加豐富和精彩。1676年,塞爾柯克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市的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期,他選擇做了一名海員,有著豐富的導航經驗。
  • 影視文學與現實中的魯濱遜
    他儘管已無商業活動需要奔忙,卻每天按照自己的時間表精確生活,包括工作的時間、帶槍外出的時間、睡眠的時間和消遣的時間:每個晴朗早晨,他吃一串葡萄乾,就帶槍出去跑二三個小時,回來後工作到十一點左右;吃完中飯後(一塊烤羊肉或者烤鱉),十二點至二點為午睡時間,避開炎熱天氣;傍晚再開始工作,晚餐吃兩三個鱉蛋。
  •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誰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賓遜·克魯索。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荒島28年時間;在這期間,魯濱遜在荒島上建設家園,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來魯濱遜設法救出當地土著居民 "星期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二十八年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船重返英國。
  • 荒島求生的《魯濱遜漂流記》原來還暗藏哲學思考
    課堂上的《魯濱遜漂流記》一般都是講主人公魯濱遜乘船出海,結果在海上遭遇了風暴,漂流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他在荒島建造住所,製作器皿、馴服野獸、耕種土地、尋找食物、收留野人星期五…改變了荒島環境和自身生活環境,最後在28年2個月零19天後重返文明社會的故事。
  • 在荒島上,魯濱遜救了一個食人族的野人,為什麼叫他「星期五」?
    魯濱遜隨朋友從巴西駕船到非洲準備購買黑人奴隸的航程中,航船在大海中遭遇風暴後擱淺了,一行十幾人在乘小艇自救中遇難,只有魯濱遜一個人命大,被海浪衝到了一個荒島上,從此,他一個人就在荒島上頑強地生活著。他在島上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到第25年,終於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抓住了常來島上吃人的食人部落中的一個逃跑的野人(食人部落的戰俘)。
  • 飛機失事,掉落荒島,過上了現代魯濱遜的生活,《荒島餘生》
    以前有部《魯濱遜漂流記》的小說,非常好看,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應該是一部現代版本的《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名字叫《荒島餘生》。
  • 戰勝困難、走出困境: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看看困境中的魯濱遜
    以寫政論和諷刺詩著稱,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其他小說有《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大疫年日記》等。3.課文品析(兩部分:梗概和節選)(1)梗概:①梗概的寫作順序:按照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介紹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畜牧種植」「救星期五」「獲救回國」的事情。②魯濱遜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解決的?
  • 跟著郵票去課外閱讀之《魯濱遜漂流記》(五)
    上回咱們說道:魯濱遜克服重重困難在荒島上生活了15年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在沙灘上看到一個人的清晰的腳印。咱們接著講:魯濱遜看到這個赤足的腳印後,立刻想到了關於野人的故事,他惶惶不可終日地提防著野人的襲擊,甚至三天三夜不敢離開自己的家。
  • 荒島求生——我在孤島上的28年2月零19天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與其說是名著,倒不如說是對自然作了滿意的論述,盧梭是這樣如此的高度評價他。小說篇幅不長,只有十一萬字左右。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卻不甘於安穩生活,一生志在遨遊四海。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風暴船隻擱淺,隻身一人荒島求生的故事。
  • 《魯濱遜漂流記》:他孤獨、冷血,獨愛錢,力證資本的背後是貪婪
    《魯濱遜漂流記》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故事的開頭和結尾並不相同。魯濱遜的現實原型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於1676年出生於蘇格蘭一個鞋匠家庭,青年時做了海員。1704年12月,當船行駛到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時,由於他和和船長發生了一些爭執,於是被拋棄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這個島叫馬薩捷爾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