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戰:關羽震華夏(1)關羽、樂進荊襄履歷之謎

2021-02-07 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


421年前,有一場戰役,和今天這場戰役非常相似。


劉邦做總話事人,兵仙韓信當總指揮,千年來第一遊擊隊長彭越助陣,以及英布,周勃,曹參等等一個個響亮的帝國級將星,在兵力的巨大優勢下,圍剿史上第一猛男。


劉瓢把子這輩子終於在眾星閃耀簇擁下,打敗了那個歷史現象級的千古第一神將。



公元219年,華夏大地上也發生了這樣一場類似的戰役。


當然,將星水準的綜合級別並沒有那麼高。


垓下那種級別的會戰畢竟中華五千年就那一次。


但形勢上極其相似。


先來說一下最終戰報吧。


1、曹操方出動了幾乎所有帝國當時能調動過去的猛將,他們有:


曹仁荊州軍兵團(進攻型天才,沒看錯進攻型的,南軍總司令,之前生涯未逢一敗);


于禁督七軍(五子良將之首,曹魏最精銳泰山兵軍團,之前生涯未逢一敗);


滿寵汝南方面軍(汝南太守,袁紹猖獗時候坐鎮反動派老家的狠人);


徐晃領十二營(五子良將);


龐德部(馬超最勇猛部曲將);


以及呂常、董衡、成何等等一大堆沒咋露面的將軍部曲。


還有最後梯隊沒來得及撲上去的張遼系合肥軍團,豫州刺史軍團,兗州刺史軍團等等。


2、孫權方出動了江東四都督中的兩位,呂蒙和陸遜在各種陰謀掩蓋下,背後舉國之力突然捅刀子。


3、本方出了個怎麼也沒猜到居然會一槍不放就投降的國舅爺。


三方面合力圍剿下,將這個人幹掉了。


在幹掉他一個月之前,這個人當時是個什麼狀態呢?


他帶著有限的軍力,一路將戰線推到了曹魏荊北重鎮襄陽,然後圍了襄陽和樊城,將曹操陣營中最好的將軍曹仁打的還剩幾千人困守孤城。


再然後他水淹了曹魏外姓將領之首的于禁,俘虜了和自己體量相當的七軍三萬人,斬殺了馬超當年抵押給張魯的西羌軍頭龐德,將趕來支援的另一個名將徐晃嚇的不敢過來。


隨後曹操產生了自官渡鏖戰地獄級僵持後,最大的一次自我懷疑。


整個荊北乃至洛陽、豫州全都躍躍欲試,大量的反曹浪潮響應此起彼伏。


史載:威震華夏!


這是整個三國時代,唯一出現的一次。


曹操打了一輩子勝仗,都沒獲得這個待遇。


這個人不用說我們也知道,關羽,關雲長。



中國文化的「忠」與「義」的一肩挑!


900年後,另一位中華文明的忠義代言,嶽爺爺也打出了這種局面。


還是那句話,真以為光忠誠,光講義氣,你就能名垂千古啦?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忠臣孝子。


你得真有東西!


你幹出來的功業,要在歷史中足夠有分量!


比如關爺爺和嶽爺爺。


這兩位爺爺,都幹出來了。


這場襄樊大會戰,是整個《三國演義》中,最被忽略的一場戰役。


三國三大戰中,此戰應該排在赤壁和夷陵之前。


這場超級會戰,重要到了最終奠定了北方政權幾十年後一統天下的基礎。


關羽關雲長,說他在將星雲集的三國時代是前三名的統帥,名副其實。


看看關二爺在公元219年的閉幕匯報演出吧!


說之前,先來看一下這些年荊州的變化。


210年,周瑜死,在魯肅的說和下,江陵被借給劉備;曹操方面五子良將樂進屯兵襄陽主持荊州方面軍。


劉備集團開始試探性北上,向北面開始開疆拓土,總體而言這個階段劉備方面斬獲不少,至少打到了臨沮和當陽。


211年底,劉備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荊州,帶著兩萬餘兵入益州偷人家房子去了。


由於老劉帶走了大量老兵生力軍,荊州防務出現了階段性危機,襄陽樂進開始收復失地,拿下了臨沮和旌陽(當陽縣北,約江陵北二百餘裡),將戰線南推到了當陽前線。(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



後來江夏文聘又和樂進聯合作戰,在尋口(鍾祥西南,漢水東南)和關羽作戰。(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



此戰文聘方面立有大功,進封了延壽亭侯還加了討逆將軍。(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


不過在《樂進傳》中則沒有任何記載,按照曹魏史從不錯過勝利戰績的潛規則,估計是關羽北伐收復失地,樂進在尋口阻擊,被二爺打的不行了,隨後江夏方面友軍領導文聘緊急救場,解圍成功。


但後來雙方的聯合作戰仍在此區域繼續,讓文聘大功封侯的戰績並沒有將二爺打回老家。


因為史料記載文聘隨後又在漢津攻擊二爺的輜重,在荊城(今鍾祥西南)燒了二爺的船。(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咱也不知道二爺打的啥樣,反正啥記載都沒有,光能看見文聘打遊擊般燒二爺的後勤。


這個時間段,襄陽戰區和江夏戰區一直在聯合對戰二爺,跟二爺在尋口、荊城的漢水地區沒完沒了的爭奪。



212年10月,曹操打孫權,12月劉備找茬給劉璋寫信臭不要臉拉贊助時說:「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


青泥在漢朝竟陵縣境,據梁允麟先生考證,競陵縣在今湖北潛江市,是揚水接漢水的水口,下圖的這個位置。



相當於此時樂進已經開始南下推進搶奪漢水揚水水道,吸引劉備力量,配合曹操東方戰事。


劉備雖然這麼聲稱,但這封信的真實性高度存疑!


因為按照樂進後來的表現和劉備荊州的軍力,他能夠推進到這個位置是很不可思議的。


別說二爺就夠嚇人了,此時丞相、三爺、子龍都還在家呢!


更可能的倒像是劉備跟劉璋在哭窮,誇大了荊州方面的危險性。


老劉後面可是踏踏實實的打劉璋,根本沒拿他二兄弟當回事。


我之所以把這封存疑信的片段都加進來了,是因為這段時間劉備方面在荊州和曹軍交鋒的記載徹徹底底為零。


自老劉210年借江陵,一直到214年七月曹操徵孫權把樂進調走。


中間啥都沒有!


按照曹魏史為主導的習慣,啥玩意都沒有那就是你讓他比較難堪,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截止到公元214年樂進被調走的時候,二爺名震天下的水神戰術已經成型了!


關二爺的漢水陸戰隊軍團基本打造完成!


因為接樂進位置的曹仁開始將駐防治所由襄陽變成了樊城!(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之所以會有這個調整,是因為曹仁害怕二爺的水軍突然截斷漢水將他悶在襄陽城,所以要移駐換防樊城,最起碼利於不敗之地。



這基本說明二爺此時已經取得了漢水的制水權。


至少,此時曹仁非常忌憚二爺的水軍。


與此同時樂進在此次南徵後被安排在了合肥給張遼做副手,轉年在城頭上見證了孫十萬被張八百暴打的盛況。


樂進由之前的襄陽戰區一把手,變成了被張遼領導的副手。


樂進由地方軍區總司令被降職了。


曹仁換防樊城以及樂進的降職調崗基本說明了曹軍這幾年在荊州方面損失不小。


自劉備入川後這史書無載的兩年多時間裡,曹軍失去了漢水航道控制權,並被北推至了襄陽一線。


樂進在此前的戰鬥履歷是啥呢?


剛出道的時候就脾氣大,性驍勇,帶著千餘部曲入股做了專打硬仗的陷陣都尉。以膽烈從太祖···遣還本郡募兵,得千餘人,還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反攻濮陽打呂布,圍攻張超於雍丘,全都是先登的大功,因此還被封為廣昌亭侯,人家是最早的那波封侯者,比于禁進步的都早。(從擊呂布於濮陽,張超於雍丘,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


後來又從徵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足跡遍布荊州,徐州,河內、豫州。


戰績是:皆破之。


在黃河沿線和于禁站臺,殺數千人,降20餘將,渡河攻獲嘉,順利回來。(復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擊紹別營,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在烏巢夜襲中,樂進力戰後陣斬淳于瓊。(從擊袁紹於官渡,力戰,斬紹將淳于瓊)


在黎陽跟袁尚袁譚哥倆僵持時斬其大將。(從擊袁譚、袁尚於黎陽,斬其大將嚴敬)


在南皮剿滅袁譚時這大哥又先登了!(從擊袁譚於南皮,先登,入譚東門)


建安十一年論功大封賞時,外姓諸將中論功大行賞,前三位分別是:


于禁,虎威將軍。


樂進,折衝將軍。


張遼,蕩寇將軍。


曹操對這三位的表現是這麼評價的:


1、能打。(武力既弘)


2、有腦子。(計略周備)


3、不偷奸耍滑。(質忠性一,守執節義)


4、不怕死,誰碰誰死。(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5、能獨當一面。(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


在這裡畫一下重點,前面我們短暫介紹過于禁在宛城和黃河、官渡,張遼在白狼山上的表現,這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曹操誇的那句「奮強突固,無堅不陷」。


這三將堪稱曹營攻堅最猛的三股力量。


樂進這輩子自打出道就是先登攻擊狂魔,但是,到了襄陽和二爺在對戰後差距出現了。


樂進在劉備領兵走後一度收復失地,但隨後就開始沒啥記載了。


倒是在尋口戰關羽,人家文聘封侯了,最遠南下到青泥還不一定是真的,然後就是大空白,隨後被降職調走。


總之,樂進在荊州的表現和他的前半生比起來就好像被魏國經濟公司封殺了一樣。


為什麼要封殺他呢?


有醜聞了唄。


在和二爺對戰的這幾年裡,原本先登鬼才的進攻型狂魔樂進,被自己摸索出超級水軍陸戰隊打法的關羽打的實在張不開嘴了。


一般來講方面軍大將是不好輕易換的,因為當地的威望與熟悉度是很大一筆財富。


比如張遼晚年就一直擱合肥養老,起到了小孩不敢哭,孫權不敢鬧的效果。


樂進被降職說明這四年多打的實在是不咋地,而派曹仁去荊州站臺也是因為之前的江陵消耗戰中曹仁作風英勇,打的頑強,是個防禦高手。(其實曹仁也是進攻的一生,就是趕上周郎和二爺了)


二爺是河東解縣人,東邊就是中國最大的陸地鹽池,西邊就是濤濤的黃河。



按理來講,二爺基因裡面應該最怕的就是大水,因為水一大,黃河就要嚇人,鹽池就要減產,而且二爺上半輩子縱橫的都在北方,水路基本上就是個運輸作用,咱也不知道這位打了大半輩子陸戰的山西猛男是咋無師自通的琢磨出來了逮誰幹誰的水神戰術!



這種因地制宜快速轉型的能力古往今來是很罕見的。


後來劉大爺在四川被拌在了雒城,丞相和張飛趙雲又帶了至少兩萬多兵走。


還給二爺留了多少人呢?


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推斷大約為三萬人。


公元215年劉大爺跟孫舅子爭三郡的時候,自己帶著五萬人到了公安,命二爺全力爭三郡,二爺在劉大爺五萬人穩固後方的情況下,帶出來的兵是三萬人。(會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


手中還有三萬人的二爺隨後這幾年肩負著東防孫權,北據曹仁的戰略任務。


因為孫權此時已經劈過一次腿了,所以二爺身上的擔子著實不小。


這段時間曹仁過了幾年好日子,襄陽前線也並沒有什麼大變化。


二爺在兵力進一步衰減的幾年裡幹了啥呢?


他在未雨綢繆的防著孫權。


他將江陵城打造成了鐵桶之城。


東漢之前,南郡郡治為原楚都紀南城。


三國時江陵城為今荊州城原址,在此已考古出土了東漢三國時期的城垣遺址以及大量的同時期出土文物。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記載:「郢(紀南城),故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裡」。



之前的江陵城防就是很威武的了,當初曹仁在江陵老城裡面堅守了一年多。


二爺在這個城防基礎上又建了南城。(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舊城也,以南關羽所築)


本來就不好打!結果二爺又給加了個保險。


這座城牛到了什麼程度呢?


後來孫權偷襲江陵,曹操派人告訴關羽,二爺說:那城是我所造的!打不動!(羽北圍曹仁,呂蒙襲而據之,羽曰: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


為啥二爺有這個自信呢?


來看一下城防圖。



江陵城兩面臨河,不能作為主攻方向,只能在南面和西面進行攻城,這方便了城中將士集中力量守城。


疑問來了,為啥北面和東面不能攻城呢?我看不是還有空地嗎?


因為啊,攻城的將領普遍知道自己不是韓信,玩不了背水一戰。


基本上來講,攻城的時候要給自己背後留出充分的餘地,作為緩衝去進行排兵布陣,防止城內的人突然衝出來突你,如果你背靠大河攻城非常容易讓人家把你趕河裡面去。


本來江陵城城牆就又高又厚,還只能兩面攻,等到二爺又築了南城後變成了啥樣呢?



如果你從南面攻克了新城,人家可以退回舊城繼續抵抗;如果你從西面攻克了舊城,那人家能退回新城。


相當於你要是想拿下來的話一座城你要打兩遍。


如果你說我先登翻城牆先把他中間的通道給他拿下!看他怎麼跑!


很遺憾,那就成罐裡的那啥了,得讓兩座城活活給擠兌死。



不僅二爺自信,新升級的江陵城此時已經盛名傳世界了!


後面董昭在向曹操建議將孫權謀襲荊州的書信傳給關羽時說了這麼句話:「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董昭是誰呢?


還記得把獻帝接過來的那堆瞎話是誰編的嗎?想起來了沒?


這位董昭是曹操換房本的排頭兵,急先鋒,自打曹老闆在鄴城紮根後這位爺作為嫡系部隊就始終在河北呆著。


二爺修的江陵城防,名氣已經大到河北都如雷貫耳了,江陵的巨防效應在參謀部做戰略推演的時候已經被作為重要條件了。


僅僅就在四年後,曹丕親臨宛城坐鎮,命曹真、夏侯尚兩位軍區司令,一位副司令級別的張郃組團打江陵,張郃還沒咋地就把孫權派來的萬人援軍給踢跑了,隨後張郃一支隊伍杵在東邊阻擊一個國家,孫權的援軍一如既往的攻擊腦癱根本派不過來。(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權遣潘璋、楊粲等解圍而圍不解)


此時江陵城中的守將是朱然,城中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浮腫兵,僅僅剩下五千人能動彈,曹真又起土山,又鑿地道,又造射箭車,箭如雨下,就這樣打了半年楞是打不下來!(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魏攻圍然凡六月日,···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


朱然此戰後「名震於敵國」


不否認朱將軍確實很厲害,但這種級別的防禦戰最終勝利在哪呢?


其實是江陵的城防!


後來二爺俘虜于禁等七軍三萬人,面對這麼一大幫俘虜,擱曹操估計就繼續全部定性成「偽降」全給你殺了。


但是二爺不僅沒殺降,還全都運到了江陵。


二爺要吃掉這幫北軍為他所用。


為啥他有這個自信呢?


因為江陵城不僅難打,而且裡面面積寬闊,三萬俘虜被突然裝進來不叫個事!


二爺為啥要如此打造江陵城防呢?


其實就是為了嚇唬孫權的。


二爺如果想北上有建樹,就必須得加大兵力投入,但手頭又不富裕,而且東邊這位爺又是個總惦記你的主兒。


215年的三郡突然捅刀就說明了這一點。


你還不得不留兵力去防著他!


怎麼樣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孫權連心思都不敢動了呢?


二爺翻了翻這些年孫權上位後的戰績,發現了江東的死穴。


進攻水平著實腦癱。


215年秋,孫劉湘水之盟後半年,遙遠的合肥傳來了神仙般的戰報。


合肥七千據孫權,張遼八百破十萬。


蒼天啊!俺的這位山西老鄉是咋打出這種神仙仗的?


湘水之盟的的確確是建安24年超級暴風雨前的重要風暴眼。


它讓駐防荊州的關羽開始思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它也催生了戰略方面一點錯都沒有,卻被神級血虐的一場大戰。


曹操大軍遠徵張魯,北方空虛;


劉備主力回軍西川,西面無憂;


阻擋孫權通往中原的那座橋頭堡,據探報此時僅僅七千人!



想到了那16年前死去的那位兄長,孫權百感交集。


哥哥啊!你當年留下的那些雷我終於都排乾淨了!


現在江東穩固,萬事俱備,我終於要來實現你的夢想了!


孫權胸懷天下,傾全國之兵撲合肥而來。


這場名垂青史的梗王之戰,隨後影響了未來五年魏、蜀、吳三國的所有戰略判斷。



開刊這麼久,沒求大家點過再看和分享。


二爺的這一戰,我第一次張嘴拜託大家。


我有信心此戰不辜負朋友們。


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相關焦點

  • 關羽震華夏:關羽、樂進荊襄履歷之謎
    由於老劉帶走了大量老兵生力軍,荊州防務出現了階段性危機,襄陽樂進開始收復失地,拿下了臨沮和旌陽(當陽縣北,約江陵北二百餘裡),將戰線南推到了當陽前線。(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後來江夏文聘又和樂進聯合作戰,在尋口(鍾祥西南,漢水東南)和關羽作戰。(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此戰文聘方面立有大功,進封了延壽亭侯還加了討逆將軍。
  • 當關羽遇到張遼、樂進、于禁與徐晃
    諸葛亮所謂中原之兵向宛洛,宛。郾城——多年之後,嶽飛在那裡破了兀朮的拐子馬,之後收了鄭州洛陽,預備直搗黃龍了。這也是關羽北伐最北的地方。樊城——漢水之北重鎮,眾所周知。襄陽——漢水南重鎮,荊襄最核心。江陵——荊南最核心地帶。當年劉表病死,曹操克襄陽,劉備帶百姓南走。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晉劇名家武凌雲飾演的關羽   三國時代,猛將如雲。呂布、張遼、孫策、馬超等,無不戰績彪炳、勇冠四方。論威名、武力、戰績,應該不遜於關羽。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 一場襄樊戰役,捉于禁、斬龐德,為何能讓關羽威震華夏?
    持續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緊接著關羽揮師北上進攻襄樊,接下來又是水淹七軍,緊接著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局面突然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俘……毫無疑問,關羽正是這一年絕對的主角,悲情主角!不過他雖然身死,但是其個人的聲威卻得到了一個「威震華夏」的評價,使其地位遠高於同一期的趙雲、張飛、張遼等一流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襄樊之戰是如何成就關羽的!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曹操當時剛從漢中敗歸,只好先讓于禁、龐德出戰,是為七軍,再讓徐晃湊了支軍馬,去宛城接應。  值得一提的是:漢中一戰,曹操喪了夏侯淵、丟了漢中地,鏖戰近年,當然元氣大傷,但蜀中那邊,其實也「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人民都得上戰場了,真是山窮水盡。所以,劉備稱漢中王后,派了費詩去關羽處,假節鉞。這意思很簡單:給關羽便宜行事的權力,等於默許他自行北伐。
  • 五子良將樂進攆跑關羽,青泥之戰是如何影響三國的局勢
    濮陽戰呂布,雍丘攻張超,苦縣收拾橋蕤,樂進都像前面描述的那樣,衝鋒陷陣,先登有功,先登就是第一個打上地方城頭的。因為這些軍功被封為廣昌亭侯,這時候未來的漢壽亭侯關羽可能還在和劉皇叔寄人籬下呢吧,人家這都已經是亭侯了。後來又跟隨曹老闆在安眾港討伐張繡,在下邳圍攻呂布,擊敗了他們所屬的將領,不過因為史料的缺乏,他打敗的都是誰?我們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了。
  • 關羽真正的封神之戰,水淹七軍也不能相提並論,一己之力攔下曹魏
    在大多數三國愛好者眼中,武聖關羽的生平無外乎兩個被人熟知的經典戰役:一是在官渡之戰斬顏良、誅文丑,二是在襄樊之戰中擒于禁、斬龐德,俘虜三萬曹軍,這份戰績在三國史上足夠輝煌了。但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背景,剛剛在赤壁之戰得勝的孫劉聯軍,亟需拿下南鎮這一戰略要地,徹底遏制住曹軍,而曹操也深知南郡的重要性,因此連忙安排樂進、徐晃、滿寵、文聘支援固守南郡重鎮江陵的曹仁。劉備聞之援軍的消息後,也趕忙通知關羽,帶著兩千兵馬前去攔截。
  • 《全面戰爭競技場》逐鹿三國全新指揮官關羽怎麼樣 關羽介紹
    如何有效使用關羽的將領技能指揮部隊,將決定了你能否重現武聖關羽威震華夏的卓越成就。 關羽作為義氣二字的表率... 隨著《全面戰爭:競技場》新版本「三國」即將上線,漢壽亭侯關羽將作為指揮官供玩家選用出戰。如何有效使用關羽的將領技能指揮部隊,將決定了你能否重現武聖關羽威震華夏的卓越成就。
  • 關羽姓氏之謎,山西古墓揭開秘密!龐會滅關羽滿門是真是假?
    作為三國風雲人物,關羽一生充滿了傳奇,生前威震華夏,死的轟轟烈烈,三國為其立墓,可謂三國是最具魅力的豪傑,但關羽也留下了無數謎團,其中之一便是關羽姓氏之謎。關羽本姓到底是什麼,姓關、姓馮、還是姓夏?山西古墓揭開秘密,原來這才是真相!
  • 五虎上將之首武聖關羽的生平介紹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創造了中國最有名氣的武將組合——「五虎上將」,關羽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五虎上將的歷史依據就是史書《三國志》的《關張馬黃趙傳》,這五位大將的合傳在《蜀書》中僅次於蜀漢皇帝和諸葛亮,是蜀漢最牛的武將陣營,而關羽毫無疑問排名第一。小說中,劉備在荊州戰略撤退之時,關羽獨立率領江夏軍隊作為策應;劉備和諸葛亮、張飛等人向西進攻益州之時,關羽全權掌管荊州的政治及軍事。
  • 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
    三國時期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蜀國關羽和曹魏之間的襄樊之戰的名氣也很大,對當時的局勢造成巨大的影響。襄樊之戰後,蜀國丟失荊州,失去悍將關羽,對劉備的打擊非常大。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公元219年襄樊之戰爆發前,劉備已攻下益州,佔據巴蜀。
  • 關羽:殺顏良,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卻死於孤傲的性格!
    如何評價關羽?第一,關羽戰功赫赫,威震華夏!關羽一生中有兩場戰役奠定了他的威名,第一場是官渡大戰的白馬之戰,當時,關羽為曹操效力,他在戰場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了袁紹的首席大將顏良。這場斬殺顏良的仗是關羽參軍打仗16年以來,第一次輝煌的戰功,不僅僅為白馬的曹軍解了圍攻之勢,還為曹操戰勝袁紹,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局基礎,關羽這場仗很快讓自己的威名名震天下,成為神勇無敵的戰將。
  • 樊城之戰徐晃贏關羽的原因是什麼?
    樊城之戰是指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蜀國劉備手下關羽率兵圍攻荊州(今河南新野}和襄陽(今湖北襄樊),史稱樊城之戰。樊城之戰影視劇照那麼,樊城之戰背景是什麼呢?為什麼最後孫權倒戈曹操一起對付關羽有了這樊城之戰的呢?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劉備對法正的死也傷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幾天。而結拜兄弟死了之後,居然沒有劉備痛哭的記載,難道不奇怪嗎?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身為一代名將又為何而死?接下來為你揭秘關羽怎麼死的。1、關羽孫權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 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了個龐德,為何就能威震華夏?
    在關羽消滅于禁,龐德所部之後,在曹操看來,曹仁的被消滅也就是短時間問題,並且,此時,關羽的前鋒部隊已經抵達離許都五十公裡之外,以古代步兵的奔襲能力,五十公裡一天之內完全到達!再加上由於此戰引發的連鎖反應,使得曹操此時已經處於顧此失彼的狀態,一度產生想要遷都的想法!因此,威震華夏實至名歸!
  • 相同情況下,關羽張飛在長坂坡能不能七進七出?
    長坂坡突圍是趙雲成名之戰,經此一役後,任何人提起趙雲來,必說長坂坡;一說到長坂坡,必要說起趙雲。
  • 關羽春秋刀法之謎
    大家知道,《三國演義》重在「義」,而關羽是無可爭議的「義」的代表,在他身上凝聚著萬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所趨同的人生價值理念,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英魂。 詩曰: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
  • 關羽與張遼誰更厲害
    參照三國演義,自然是關羽更厲害些。關羽這個人自出道以來,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擂鼓三通斬蔡陽,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橋段,更為難得的是關雲長單刀赴會,華容道放過曹操,這些都是很濃濃的一筆。包括長沙放過老將黃忠,這關羽都是不可小覷的人物,難怪中國古人把關羽叫做武聖人。地位之高,讓人仰慕之至。不過關雲長最厲害的便是水淹七軍,一時間曹操都嚇得要遷都來躲避其鋒芒。
  • 為什麼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個龐德就能威震華夏?
    相信關羽這個名字,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吧,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著非常龐大影響力的人物,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人是關羽的鐵粉。而關羽又確實是忠肝義膽的象徵,關羽一生最輝煌的時候,可能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爭中,關羽基本上威震華夏就連,當時的曹操都曾經考慮過是否遷都來暫時躲避關羽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