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胖妞」之後,如何借好新興科技這股力,讓更多文物活潑出圈?

2021-02-25 浩雲視頻薈萃

憑藉亮相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宮夜宴》,一群嬌憨可人的「唐朝小胖妞」從唐代穿越而來,帶動了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等國寶火熱出圈。據悉,她們新近又來到河南博物院錄製了現場版,即將登上河南元宵晚會。值得關注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文物破圈所收穫的滿堂彩,《唐宮夜宴》並非孤例。舞蹈、動漫、影視、綜藝、遊戲、小程序……形形色色的載體之上,不約而同湧動著文物、古畫破繭而出、穿越時空的蹤跡,帶來文化藝術生命力的多維感知。其中,以新興科技創新文博元素的當代表達,可謂一種共通的創作邏輯。比如《唐宮夜宴》,就是充分運用了5G、AR(增強現實)等最新技術,在二次創作、數字合成、融媒體傳播等手段的創新下,以虛擬場景與真人演繹的有機交融將歌舞融入博物館場景,讓文物鮮活可感。

在文博界人士看來,以《唐宮夜宴》為代表的創新探索獲得大眾認同頗具啟示意義。它提醒我們,在激活傳統文化寶藏、推動文博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方面,新興科技大有可為;但與此同時,如何用好新興科技,則需要以誠意去揣摩,以匠心來打磨,充分挖掘展示文物資源背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智慧。

5G、AR、區塊鏈……新興科技不斷豐富文物出圈的應用場景

讓文物活潑潑地出圈並非一件新鮮事。早在數年前,一系列 「萌萌噠」的文創就曾激活故宮的文博資源,引無數人競折腰。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文物出圈的路徑顯然在升級。無論以何種形式作為載體,都越來越注重於借力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腦洞大開」,於古今交匯處為沉睡的文物找到新的可能。

除了《唐宮夜宴》之外,另一個被文博界津津樂道的案例是「雲遊敦煌」。該小程序上線一年間,以不斷刷新的科技感,成為數字文博標杆樣本,迄今訪問量近3000萬人次。春節前夕,「雲遊敦煌」推出了「點亮莫高窟」功能——敦煌文獻中描述的莫高窟歲時燃燈「一川星懸」的盛大恢弘場面,竟然首次在線上得以重現。每一位用戶都可以「點亮」崖體上的洞窟,點亮人次增多,畫面中燈光的亮度則越強。記者了解到,「雲遊敦煌」此番還原莫高窟傳承千年璀璨的歲時民俗,移動數位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是硬核支撐。例如,每位用戶的點亮動作被永久記載在網際網路上,獲得網際網路世界中專屬於自己的唯一哈希值,就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加持。

收官不久的 《登場了!敦煌》同樣憑藉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一眾文博綜藝節目中翻出了撲面而來的新意,並因此俘獲了一大批青年粉絲。吸引年輕人追看的,不僅僅是青春偶像成為尋訪嘉賓、紀實影像與真人秀混搭的樣式,更有穿插在每期節目中的動畫特效片段——因莫高窟保護刻不容緩,節目拍攝並未直接在洞窟內進行,取而代之的是數字掃描資料,而讓千年壁畫「動」起來的動畫特效則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內涵的表現力,它們雅致簡潔,略帶剪紙風格。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文物活潑潑地出圈,一方面需要把文物背後的精氣神充分挖掘出來,另一方面需要對接當下的生活。資訊時代背景下,層出不窮的多種現代技術手段正是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或優化傳播內容,或豐富傳播渠道,或實現「身臨其境」特效,或加強觀眾與文物互動,最終都將使古老的文物活潑起來、時尚起來,為當代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喜聞樂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吳萌長期從事博物館數位化應用研究,她告訴記者:「5G時代的到來,信息的高速傳輸令AR在實時渲染、計算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瓶頸得以突破,還將迅速帶動XR(擴展現實)發展,這類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剛起步不久,未來不可限量。」

技術與藝術、文化的融合創新,構成文物出圈的核心推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形形色色的文博出圈案例中,令人眼前一亮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技術與藝術、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這也提醒業界,創新不應僅想著吃技術紅利。讓文物活起來並不簡單等同於讓文物動起來,只有形式不見內容,只有技術不見文化,註定走不遠。

大英博物館兩年前將中國明代山水畫《秋林讀書圖》立體化的嘗試,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甚廣,至今仍有借鑑意義。這段短短兩分鐘的影片,通過3D技術將中國畫特有的「高遠」「深遠」「平遠」變得真實可感,平面的山水畫卷瞬間有了縱深感,不知不覺間,觀者已神遊在古老的畫中世界。吳萌指出,這樣的技術實現起來不難,但將其移植到其他畫作上並不容易。這需要嚴謹的學術支撐,用合理的想像補全畫面中太多縱深向的細節,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複製」。

每一種「文物活起來」的爆款樣本,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配方。如何調配,需要沉下心來揣摩。在業內看來,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才能準確提煉並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把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充分釋放出來。藝術評論家陳履生特別提出,對於現代技術的運用,需要注重其與文物氣質的相契,以確保跨界的品格。

對此,不妨將目光投向文博綜藝《國家寶藏》這一業內公認的範本。這是一檔充分調動現代舞美技術營造沉浸感的節目,但其三季評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實是針對每一件國寶、每一座博物館內涵的深度挖掘與個性策劃。例如在聚焦蘇州博物館的一期中,節目組用頗具地方特色的蘇州評彈作串聯,背後的隱線則是盡顯對於雅致生活追求的「蘇作」,令不少觀眾感嘆由三件國寶而讀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達拉宮的一期中,與歷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樣令人淚目的,是一位為西藏教育傾注畢生心血的「當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見,最終讓這檔節目口碑與熱度持續在線的,是國寶的精神內核,技術不過是恰到好處地為內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相關焦點

  • 《唐宮夜宴》出圈記:是誰復活了這群「唐朝小胖妞」?
    臉上的妝容宛如複製粘貼古畫,衣袂飄飄,胖胖的身體隨著音樂節奏靈活扭動……今年春節,一群「唐朝胖妞兒」從博物館裡「復活」,憑藉一支舞蹈火遍網絡。扮演成唐俑的舞蹈演員們宛如從古畫中走出。 這支舞蹈就是2021河南春晚突然「出圈」的節目《唐宮夜宴》。什麼?你還沒看過?
  • 古典舞《唐宮夜宴》憑什麼「出圈」成為爆款作品
    春節期間,一群嬌憨靈動、活潑可愛的「唐朝小胖妞」憑藉一支古典舞火遍網絡。在由鄭州歌舞劇院創排的《唐宮夜宴》中,她們走出《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的古老畫卷,穿梭在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等國寶文物之間,把大唐風華融於少女的一顰一笑中,時而雍容嫻雅,時而天真爛漫,為觀眾呈現出一個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國寶、國風與國潮同頻共振,激蕩出濃濃的煙火氣,生動展示了大氣磅礴的盛世文化。
  • 獨家專訪《唐宮夜宴》導演陳琳:創新,讓「大唐盛宴」活色生香
    敲定這一創意後,陳琳和她的團隊便開始了創作古典舞《唐宮夜宴》。  唐人以胖為美,而現代舞蹈演員都很纖瘦。如何讓演員們豐腴圓潤起來,是陳琳團隊面對的一大難題。為了讓現代版唐俑「胖」得完美,陳琳團隊從妝容、服飾到儀態、道具,對唐俑文物及古畫進行了大量研究。  「以達到臉部豐盈的效果為例,最初我們考慮在臉上貼片,但這一方法費時費力。」
  • 火爆出圈的春晚節目《唐宮夜宴》,真正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國寶真的動起來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視頻|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據晚會總導演陳雷介紹,《唐宮夜宴》改編自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鄭州歌舞劇院參賽作品《唐俑》。光看亮相動作,觀眾會以為是一個不錯的歌舞節目。但接下來的畫面,卻大大超出了觀眾的預期。
  • "小胖妞"爆紅,"漯河元素"擔綱~
    「博物館保安小哥」吹響了賈湖骨笛後,彩陶女俑「復活」成為「唐宮小姐姐」,開始了一系列的奇妙旅程。而賈湖骨笛成為串聯節目、「唐宮小姐姐」穿越的關鍵所在。可以說這是一臺非常倉促的晚會,因為開播5天前將已錄好的節目全部推翻,重新拍攝。與其說這是一臺晚會,不如說是一個故事、一次穿越。未過正月十五都是年,河南博物院白天客流如織,長隊排到了院外馬路上。
  • 《唐宮夜宴》火爆出圈!河南話「中」「不中」如何翻譯才有內味兒?
    圖源:新浪微博@鄭州歌舞劇院時長30分鐘的節目沒有主持人,由此前《唐宮夜宴》節目中的小姐姐們進行串場,同時融合了河南各地多個知名歷史文物和建築,讓文物活起來,網友直呼「看得過癮」!戳下方視頻觀看↓↓春節期間,《唐宮夜宴》首次播出便火爆出圈,14位唐宮小姐姐也成了熱搜「釘子戶」。那麼,讓人一秒穿越回大唐,這究竟是一檔什麼神仙節目呢?《唐宮夜宴》以夜宴的樂師為主角,展現了唐朝少女們從準備,到整理妝容,最後到演奏的過程。
  • 河南春晚火爆「出圈」絕非偶然,網友:活脫脫的一群在逃文物!
    最近,「河南春晚總導演回應節目出圈」「揭秘舞蹈唐宮夜宴臺前幕後」「河南春晚甩出一波王炸」等熱門話題刷爆了社交平臺……河南春晚的不俗表現也贏得了不少主流媒體轉發和點讚人民日報客戶端稱《唐宮夜宴》為「神仙節目」,並點讚說,河南臺在春晚舞臺甩出一波「王炸」。
  • 雙語學習|《唐宮夜宴》出圈 帶火河南博物院
    今年春節假期,除了電影票房大熱之外,河南衛視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也火出了圈。
  • 火遍全網後,《唐宮夜宴》小姐姐們又「出圈」了……
    近日,在今年河南春晚上火爆出圈的《唐宮夜宴》小姐姐們,打卡了鄭州的各大地標,大唐絕美舞姿又把網友們驚豔到了~ The
  • 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火出「圈」 了,讓誰臉紅?
    在眾多的晚會之中,一直被人們視為土味十足的河南春晚,卻意外地火出了「圈」,河南春晚究竟好在哪?預算僅500萬元的一臺晚會,是如何捕獲全國觀眾的心?為何河南春晚能勝出?我們看看今年衛視春晚的幾個「種子選手」。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它們是衛視中的頂流,其流量與熱度一度不亞於央視。
  • 《唐宮夜宴》為什麼打出「王炸」?聽說「唐宮小姐姐」又要來了!
    《唐宮夜宴》爆火之後,節目幕後的創作故事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唐宮夜宴》使用了「古典舞+現代科技」的呈現手法,在春晚的舞臺上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整場河南春晚看下來,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出圈的遠遠不止一支《唐宮夜宴》: 國樂演奏節目《新春國樂暢想曲》,就邀請到了國樂大師方錦龍。
  • 一秒穿越回大唐,《唐宮夜宴》是什麼「神仙節目」?
    這兩天,在各臺春晚節目爭奇鬥豔之時,河南衛視春晚舞蹈《唐宮夜宴》異軍突起,以黑馬之姿贏得了滿屏的喝彩。
  • 《唐宮夜宴》:走紅的唐朝美人,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這讓觀眾一下子get到了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風尚,甚至不少網友呼籲出同款的玩偶和手辦用以收藏。  現代舞蹈演員大多纖瘦苗條,讓她們呈現出舞臺上的圓潤效果並不容易。  「圓潤的身材我們還可以用厚厚的海綿衣進行塑造,但圓潤的臉蛋當初可真難住我們了。」陳琳說,博物館裡的唐俑,個個臉蛋圓潤飽滿,如果不弄出同樣的效果,很難說抓住了造型的特色。
  • 春節檔國風爆款頻出,雲大戲《龍鳳呈祥》是如何成功出圈的?
    就拿近期火出圈的《國家寶藏》、《唐宮夜宴》以及《龍鳳呈祥》來說,這些優質節目紛紛藉助政府與行業機構、融媒體平臺的多重助推,以當前用大眾喜歡的表達形式去呈現經典,將傳統的內容徹底講好講「活」——最近正在更新第三季的《國家寶藏》,就在內容、技術、渠道等多個方面貫徹了「多元融合」的理念,節目用紀錄片式的鏡頭語言、高科技的舞臺元素以及綜藝的表達手法多維度全方位的闡述著
  • 從《唐宮夜宴》,看傳統文化復興「國潮」!
    一臺晚會中,集合了唐俑國風舞、太極、豫劇、千年骨笛等傳統文化精髓的《唐宮夜宴》、《天地之中》、《白衣執甲》、《國樂新春暢想曲》等節目同時出圈的盛況,也是讓人始料未及。事實上,自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之後,「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為文娛產業開闢了全新的創作土壤,這幾年來圍繞「國潮」打造的優秀文藝作品源源不斷的湧現,成為螢屏上亮眼的文化景觀。而縱觀2021年的影劇綜片單,「國潮」熱仍將持續發力,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期待下一個爆款的出現。《唐宮夜宴》為何成新年「第一爆」?
  • 《唐宮夜宴》又出圈,來自二次元漫畫的全新演繹
    《唐宮夜宴》一出圈,小姐姐們的顏和絕妙舞姿被全網上下嗑了個遍,不少海報和現場照被熱傳收藏。
  • 華春瑩發推特讚美鄭州歌舞劇院《唐宮夜宴》
    這場晚會完整版共計30分鐘,沒有主持人,由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的小姐姐們進行串場,很多都是實景拍攝,美輪美奐,意蘊悠長。河南春晚舞劇《唐宮夜宴》片段河南元宵晚會舞劇《水月洛神》片段《芙蓉池》節目播出後,鄭州歌舞劇院的「唐宮小姐姐」們再次火「出圈」了。許多網友讚不絕口:「每一個節目都是特別用心的在做!」「宣傳了河南,更是宣傳了中華歷史文化!愛了!」
  • 出圈|神仙節目《唐宮夜宴》番外篇來了,讓人直呼再來億遍!
    最近,「河南春晚總導演回應節目出圈」「揭秘舞蹈唐宮夜宴臺前幕後」「河南春晚甩出一波王炸」等熱門話題刷爆了社交平臺。其中春晚中的一檔舞蹈節目《唐宮夜宴》更是火爆全網,網友表示在節目裡跟著小姐姐的舞姿一秒穿越大唐,領略「鬢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景象。
  • 《唐宮夜宴》中的神秘「女團」是什麼身份?
    唐宮夜宴》熱度不減,舞臺用現代科技煥活古典文化,博物館裡的文物仿佛「活過來」,發生了惟妙惟肖的互動。演員眼角兩道月牙形的妝容,則是風靡於唐代的「斜紅」妝,她們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不僅憨態可掬,還盡顯盛唐時期的文化風情。《唐宮夜宴》演員定妝照。來源/《唐宮夜宴》官方劇照說完演員的身份,我們再看看舞臺上的「道具天團」——文物典藏。舞臺上出現的文物,背景繪畫是《簪花仕女圖》。
  • 被《唐宮夜宴》撞臉?!央視文藝聲明
    當然,這與抄襲模仿行為是有本質區別的。另外,央視文藝播出的節目(包括舞臺布景等)均受版權等保護。特此聲明。央視文藝2021年2月20日導演組回應近日,河南衛視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走紅,有網友質疑,這一節目與三年前央視的《國家寶藏》節目思路和表現手法存在相似之處,甚至有人稱這是「模仿」、「抄襲」。對此,2月19日,河南衛視春晚導演組方面向南都記者表示,該節目由鄭州歌舞劇院同名作品改編而來,曾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提名。今年春節,《唐宮夜宴》「美」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