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舞蹈《唐宮夜宴》宣傳圖片 龐東晨 攝影
憨態可掬的少女樂俑,耳目一新的唐裝服飾,緋紅絢麗的「斜紅」妝容等等,藉助VR等現代技術融入到磅礴大氣的布景中,完美呈現出一幅「盛唐夜宴圖」。2021年春節期間,由鄭州歌舞劇院創排的舞蹈《唐宮夜宴》在河南衛視春晚亮相,引起海內外觀眾的關注,火爆「出圈」。該節目單個視頻幾天之內就在微博播出超過1000萬次,被人民日報微博等多家媒體轉載點讚。節目播出後,不僅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更帶動了一波「中國文化熱」——許多觀眾在節日期間走進身邊的博物館,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宮夜宴》創作者是如何大膽創新,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元素,打造原創文化精品,讓民族藝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近日,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了鄭州歌舞劇院舞蹈編導、《唐宮夜宴》導演陳琳,了解背後的創作故事。
捕捉靈感追求創新
《唐宮夜宴》的爆紅並非偶然。陳琳告訴記者,早在2017年,她便萌生用唯美古典舞展現厚重中原傳統文化的想法。為此,陳琳和團隊成員到博物館採風。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河南博物院的繪彩陶伎樂女俑,河南博物院及洛陽博物館內的唐樂舞俑引起她的注意。從4歲就開始習舞的陳琳十分喜愛中國歷史文化,她認為自己和唐樂舞俑是同行:「儘管相隔1500多年,但藝術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當我透過博物館裡的玻璃罩看她們的時候,就像是在和1500年前的前輩們對話。」
陳琳開始思考:如果舞蹈能賦予唐樂舞俑靈魂,那麼她們會給現代人呈現一個怎樣的大唐?
「『復活』躺在博物館裡的唐俑。」敲定這一創意後,陳琳和她的團隊便開始了創作古典舞《唐宮夜宴》。
唐人以胖為美,而現代舞蹈演員都很纖瘦。如何讓演員們豐腴圓潤起來,是陳琳團隊面對的一大難題。為了讓現代版唐俑「胖」得完美,陳琳團隊從妝容、服飾到儀態、道具,對唐俑文物及古畫進行了大量研究。
「以達到臉部豐盈的效果為例,最初我們考慮在臉上貼片,但這一方法費時費力。」陳琳回憶,為解決這個難題,她們進行多種嘗試。有一次,她在化妝師家裡做「讓臉鼓起來」的實驗,中間休息時,化妝師邀請她品嘗新疆葡萄。「葡萄很甜,我就一連吃了好幾個,嘴巴都塞滿了,臉鼓了起來,當時一下子就來了靈感。」陳琳受到啟發,創意由此產生。
「由於葡萄是立體的,讓臉型圓潤度不夠。在化妝師建議下,我們把溼紙巾摺疊後塞進嘴裡,臉型就呈現出自然圓潤的效果。」陳琳介紹,最終,團隊選擇在嘴裡塞醫用脫脂棉球來讓演員們的臉完美地「胖」起來,又用海綿假體衣讓身體「胖」起來。就這樣,身著唐三彩色樣紗衣、臉畫風靡唐代的「斜紅」妝容,胖胖的唐樂舞俑「復活」了。
2020年10月,歷時兩年的創意醞釀和一年半的排練打磨,《唐宮夜宴》在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活動現場首演。這些「活起來」的唐俑們腮幫鼓鼓憨態可掬,淋漓盡致地再現了「鬢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別樣風姿。「細心打磨的《唐宮夜宴》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其實,在此之前,鄭州歌舞劇院推出的舞劇《風中少林》《水月洛神》《精忠報國》等都獲得觀眾的認可。」鄭州歌舞劇院院長孫書傑表示。
科技添彩打造經典
有了好的創意之後,如何更好地呈現作品,讓作品貼近觀眾、適應觀眾的審美,便成為《唐宮夜宴》創作團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藉助現代科技手法,讓作品講述一個故事,是觀眾最喜歡的一種方式。
「在創作中,我們運用技術手段,讓唐朝樂傭以舞蹈和音樂的形式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陳琳介紹,創作團隊明晰創作思路:以唐代仕女陶俑為角色,生動展現盛唐時期仕女從準備、整理妝容,到夜宴演奏的全過程。為了講好這個故事,創作團隊輔以「5G+AR技術,將「婦好鴞尊」「蓮鶴方壺」「千裡江山圖」等國寶級文物搬上了舞臺。活潑生動的舞蹈,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蘊,給觀眾帶來「唐朝少女的博物館奇妙夜」。
「一般來說,觀眾不太容易接觸到國寶級的文物,到博物館裡參觀時也只能匆匆一瞥,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傳統文化,更加傾向于欣賞、學習、研究民族文化瑰寶。」陳琳說,在今年河南衛視春晚上表演的《唐宮夜宴》,並未對本就具有韻味的舞蹈進行大的改編,但加大了技術支持,藉助多種現代科技手段將國寶級的文物融於場景,舞者猶如穿行於古畫之中,將觀眾代入大美華夏獨有的美學空間,彰顯出華夏文明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陳琳特別指出,為增加電視觀看效果,節目加入更多水墨畫、VR特效等,讓虛擬場景和舞臺進一步結合,讓一個空間組成的傳統舞臺,升級成為擁有無限可能的更為立體的宇宙空間,打造出唯美、多元、多維度的視覺美術效果。
好的作品自然能獲得市場認可。據了解,《唐宮夜宴》在河南衛視春晚播出後,獲得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還引發了一場「同人」繪畫創作的熱潮。據陳琳介紹,目前,團隊正在與河南衛視、河南博物院合作,將於今年元宵節打造一個「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屆時,節目中的唐宮「小姐姐」們將從河南博物院的院藏樂俑中幻化而出,在展館內巡行夜遊,帶領大家穿梭遊覽夜間的博物院。
「作為《唐宮夜宴》的『前傳』,此次元宵節目錄製還將借鑑河南春晚成功經驗,採用『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的手法將厚重歷史與綜藝節目結合起來,將會更新奇有趣、時尚多元。」陳琳說。
「以《唐宮夜宴》為代表的原創傳統舞蹈,能通過傳統形式與現代手法的交融,讓古代風韻躍然眼前,也讓厚重的中華文化之風穿越時空,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孫書傑表示,未來,鄭州歌舞劇院將繼續深入挖掘以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力求創作出更多能在全國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佳作。(本報記者 李鐸)
(文章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責任編輯:呂可珂 編輯:高雲翔 審校:崔靜思 蔡瑩)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