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火了, 傳統文化創新傳承成頂流!

2021-02-18 文創之島

近日 

河南衛視的一檔春晚舞蹈節目

《唐宮夜宴》

成功出圈!

這到底是一檔什麼節目

戳視頻觀看

↓↓↓

視頻編輯 薛松 視頻來源:河南春晚 責任編輯:何濤

小姐姐們俏皮、可愛

好像從古畫裡走出來一樣

背景從仕女畫到潑墨山水

到最後舞臺上平地起宮牆又很震撼

感覺自己真的在屏幕前

看了一場宮廷盛宴

節目穿插

婦好鴞尊、蓮鶴方壺 

賈湖骨笛、搗練圖、簪花仕女圖

備騎出行圖、千裡江山圖

等七大國寶

就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館奇妙夜之旅

華美得像一場夢境

婦好鴞尊,商代後期前段,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小屯宮殿宗廟遺址西南側婦好墓出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婦好鴞尊整體為一昂首挺胸鴞形(鴞,也作鴟鴞、鴟梟,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鴞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粗壯的兩足與下垂的寬尾構成三個支點。鴞頸後有鋬,頭部後面開一個近半圓形的口,上面有蓋,蓋前端有一站立狀的鳥,鳥後有一龍。面中部及胸前中部各有扉稜一條。

整體以雷紋做襯地,蟬紋、雙頭夔紋、饕餮紋、盤蛇紋等交互使用。喙的表面和胸部飾蟬紋,頸兩側各飾有一條一身兩頭的怪夔,兩翅前端各有盤蛇一條,蛇頭呈三角形,蛇尾向尾部延伸與翅平行。頸後部、蓋面飾饕餮紋,鋬下、尾上有鴟鴞一隻。蓋下邊沿有內折的子口,可與器口相合。器口下內壁有銘文「婦好」二字。

從銘文可知,該尊是婦好的器物。婦好鴞尊共有兩件,形制、紋飾、銘文亦基本相近,為一對。另一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高45.9釐米,重16.7千克。

蓮鶴方壺,春秋時期,1923年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蓮鶴方壺口為方形,高126.5釐米,長30.5釐米,寬54釐米。壺身為扁方體,壺的腹部裝飾著蟠龍紋,龍角豎立。壺體四面還分別裝飾有一隻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託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

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隻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靈動。

賈湖骨笛,新石器時代,1987年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M282號墓,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賈湖遺址,是同時期最為豐富的史前聚落遺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這裡先後出土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製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

一開場的背景圖為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這幅畫展現了唐代宮廷嬪妃驕奢閒適生活的一個側面。全圖分為「戲犬」「慢步」「看花」「採花」四個情節。

圖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紗衫的貴婦,手執拂塵側身轉首逗著一隻搖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貴婦則肩披白紗,身著羅裙,右手挑起紗衫,左手招弄小狗。兩人形成響應。另一貴婦凝視著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後站著一個手執長柄團扇的侍女,低眉順眼。再向前又一貴婦手裡捏著一隻蝴蝶,回首望著悠閒的白鶴。

遠處還有一位身披自紗的貴婦,娉婷而來。整個構圖遠近高低,錯落有致。人物形象則豐腴肥碩,神態安閒。勾線勁細流暢,風姿畢現。設色富豔濃麗,顯出肌膚的質感和服飾的輕薄。以寫實的表現手法傳達出雍容的情致。此圖的襯景如玉蘭、仙鶴、拂葆狗也反映了當時花卉。

在開場這段銀幕下方的一張圖是唐朝張萱的《搗練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接著一個轉場,正前方迎面向觀眾徐徐而來的是唐朝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明皇幸蜀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丟棄了首都長安,從陝西經過很危險的一條山路,避難到四川去。四川古稱「蜀」,皇帝凌駕到一個地方叫「幸」。這張《明皇幸蜀圖》,就是記錄唐玄宗避難四川途中的情形。

《明皇幸蜀圖》之後,是很多人熟悉的宋朝畫作《千裡江山圖》。

《千裡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由王希孟18歲時所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裡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

此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製傑構。

緊接著,隨著舞蹈動作的展開,屏幕裡出現了三副畫卷,右邊是《樹下美人圖》,佚名,現藏日本熱海美術館。

此畫為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紙本屏風畫之一。畫面正中是一體態豐滿的女子,著長裙披帛,全身敷以朱色。左邊那個一身青藍色的應該是她的僕人。畫面賦以石綠、赭黃、鉛白為主調,顯得人物典雅、嫵媚。

左邊是隋朝的壁畫《備騎出行圖》,佚名,現藏於山東博物館。

該壁畫出土於山東省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婦墓。徐敏行夫婦墓是於1976年在嘉祥縣英山發現的。此壁畫繪在墓室四壁與門洞內外。

所畫人物都用鐵線描,平塗顏色。著色以重彩為主,個別處兼施淡彩。《備騎出行圖》中四個侍衛像,姿態不同,表情各異,用筆簡練勁健,可見其獨特風採。

中間是《侍馬圖》,佚名,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和右邊的《樹下美人圖》一樣,也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

這是一幅具有濃鬱西域風情的侍馬圖,木框紫綾邊牧馬屏風上繪有鞍馬和侍馬人。西域之馬與中原之馬的確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畫家的筆下表現得更強健挺拔。

這個節目

讓網友一秒穿越回大唐

紛紛讚嘆這是什麼「神仙節目」

再來億遍!

@kenanyi:這個節目真的做到國家寶藏那句「讓國寶活起來「,看完真的想去河南博物館,等疫情過了一定要來親眼看看。

@蒸汽的斯大銀:這個表演真是太可愛了,小侍女走路撞來撞去真有趣!

@Minoz佳喜歡太妃糖:看了表演突然覺得《清明上河圖》也可以搬上舞臺了,讓畫上的人物都舞動起來。

@然然然:這是什麼神仙節目?再來億遍!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河南牛年春晚呈現的《唐宮夜宴》,

經過了晚會欄目組的特別創作。

運用5G AR技術,

將虛擬場景和現實舞臺結合,

唐朝少女們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

或嬉戲打鬧,或梳妝打扮,或撲蝶戲水。

她們穿過博物館,

越過彩墨渲染的山嶺,

來到了金魚飛在空中的故宮,

這場唐朝少女的博物館奇妙夜之旅,

華美得像一場夢境。

該舞蹈靈感來源

據說是河南博物院的隋唐樂俑。

這組坐部伎樂俑有8件,

梳盤桓髻,腦後插梳,

上衣穿窄袖衣,

下系間色條紋高腰束胸裙,

肩披帔帛。

分別持排簫、琵琶、篳篥、鈸、豎箜篌等樂器,

來自公元595年安陽市張盛墓。

彩繪坐部陶伎樂女俑  隋代

高19.5 釐米
1959 年安陽市豫北紗廠張盛墓出土

春節期間,全國不少地方的春晚以及一些文藝活動,受到觀眾喜愛和熱捧。

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煥發新生,是真正的頂級流量;它們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因東方氣韻而打動人心,傳頌四海。

從文明古國到文化強國,最直觀的體現在於文化自信的回歸、東方文明的重塑,這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時代風氣的引領者,當億萬人民自覺熱愛傳統文化並由衷自信,這條民族復興的精神紐帶將永恆傳續,我們也將手握通往未來的文明密碼。

丨聲明:文章來源:文博頭條,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及時聯繫小編,我們會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相關焦點

  • 火爆出圈的春晚節目《唐宮夜宴》,真正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
    近年來,舞蹈節目爆款頻出,如今《唐宮夜宴》的走紅,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一次技術與藝術的精彩碰撞。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煥發新生,是真正的頂級流量;它們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因東方氣韻而打動人心,傳頌四海。從文明古國到文化強國,最直觀的體現在於文化自信的回歸、東方文明的重塑,這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時代風氣的引領者,當億萬人民自覺熱愛傳統文化並由衷自信,這條民族復興的精神紐帶將永恆傳續,我們也將手握通往未來的文明密碼。
  • 從《唐宮夜宴》,看傳統文化復興「國潮」!
    一臺晚會中,集合了唐俑國風舞、太極、豫劇、千年骨笛等傳統文化精髓的《唐宮夜宴》、《天地之中》、《白衣執甲》、《國樂新春暢想曲》等節目同時出圈的盛況,也是讓人始料未及。事實上,自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之後,「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為文娛產業開闢了全新的創作土壤,這幾年來圍繞「國潮」打造的優秀文藝作品源源不斷的湧現,成為螢屏上亮眼的文化景觀。而縱觀2021年的影劇綜片單,「國潮」熱仍將持續發力,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期待下一個爆款的出現。《唐宮夜宴》為何成新年「第一爆」?
  • 秀秀書院:《唐宮夜宴》為什麼爆紅
    《唐宮夜宴》是由鄭州歌舞劇院舞蹈編導陳琳創作,在今年河南省春節晚會上大放異彩,被觀眾呼曰值得「再看億遍」的一個節目。依託於盛唐文化所創造的《唐宮夜宴》,先天帶著的極其深厚的傳統審美,沉澱於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之中,所以是每個中國人看到之後都會產生共鳴的文化盛宴。無疑,如此創新的方式,可以使文化「活起來」。
  • 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火出「圈」 了,讓誰臉紅?
    圖片在微博上,「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話題閱讀量破億,還連著上了好幾天的熱搜。為了回應網友的期待,這場春晚於大年初三夜進行了重播。讓人意外的是,促使這個節目火爆」出圈「的並非擁躉傳統文化的年長者,而是來自新生代網民自發的轉發、安利。其實,正是由於河南臺請不起流量明星,整場晚會的預算僅500萬元人民幣。
  • 面試熱點|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火出圈,你怎麼看?
    日前,河南牛年春晚舞蹈《唐宮夜宴》將這一奇妙場景搬上舞臺。這支5分鐘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從準備、整理妝容到夜宴演奏的全過程,14名參加夜宴的少女邊嬉笑打鬧,如同在古畫中翩翩起舞;當場景切換到正式的宮廷表演時,她們的舞姿又不失大氣恢宏,舉手投足間盡顯盛唐時期的文化風情。
  • 《唐宮夜宴》:走紅的唐朝美人,不是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年輕人未必不喜歡傳統文化  館外排起了百米長隊,館內熙熙攘攘人潮擁擠,尤其是賈湖骨笛、唐三彩、蓮鶴方壺、婦好鴞尊等文物,更是人人爭相必看的熱門「寶物」——《唐宮夜宴》播出後,河南省博物館瞬間成春節期間鄭州最熱的「打卡地點」。
  • 《唐宮夜宴》出圈記:是誰復活了這群「唐朝小胖妞」?
    臉上的妝容宛如複製粘貼古畫,衣袂飄飄,胖胖的身體隨著音樂節奏靈活扭動……今年春節,一群「唐朝胖妞兒」從博物館裡「復活」,憑藉一支舞蹈火遍網絡。扮演成唐俑的舞蹈演員們宛如從古畫中走出。 這支舞蹈就是2021河南春晚突然「出圈」的節目《唐宮夜宴》。什麼?你還沒看過?
  • 《唐宮夜宴》火了!
    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隻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靈動。賈湖骨笛,新石器時代,1987年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M282號墓,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 獨家專訪《唐宮夜宴》導演陳琳:創新,讓「大唐盛宴」活色生香
    2021年春節期間,由鄭州歌舞劇院創排的舞蹈《唐宮夜宴》在河南衛視春晚亮相,引起海內外觀眾的關注,火爆「出圈」。該節目單個視頻幾天之內就在微博播出超過1000萬次,被人民日報微博等多家媒體轉載點讚。節目播出後,不僅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更帶動了一波「中國文化熱」——許多觀眾在節日期間走進身邊的博物館,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出圈|神仙節目《唐宮夜宴》番外篇來了,讓人直呼再來億遍!
    番外篇:據介紹《唐宮夜宴》由2020年鄭州歌舞劇院在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中的參賽作品《唐俑》改編而來整體上風格詼諧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蘊「希望能給大家更多歡樂,鼓鼓勁兒,傳遞歡樂和溫暖。」《唐宮夜宴》創作團隊想了很多方法,演員們都穿上了塞海綿的連體衣。除此之外,如何讓演員的臉部也豐滿起來也一直困擾著他。提起嘴裡塞棉花這個創意,《唐宮夜宴》陳琳編導說這完全來自於一次吃葡萄的經歷。據介紹,陳琳當時是去北京化妝師家試妝,看如何通過化妝的方式讓演員的臉部看起來豐滿一點。
  • 《唐宮夜宴》為什麼打出「王炸」?聽說「唐宮小姐姐」又要來了!
    《唐宮夜宴》爆火之後,節目幕後的創作故事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年輕的80後、90後第一次成為了春晚幕後的主力軍,也得以用不斷創新的方式,在春晚的舞臺上大展拳腳,打出了一套「傳統×現代」的組合拳。 整場河南春晚看下來,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出圈的遠遠不止一支《唐宮夜宴》: 國樂演奏節目《新春國樂暢想曲》,就邀請到了國樂大師方錦龍。
  • 古典舞《唐宮夜宴》憑什麼「出圈」成為爆款作品
    春節期間,一群嬌憨靈動、活潑可愛的「唐朝小胖妞」憑藉一支古典舞火遍網絡。在由鄭州歌舞劇院創排的《唐宮夜宴》中,她們走出《搗練圖》《簪花仕女圖》的古老畫卷,穿梭在婦好鴞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等國寶文物之間,把大唐風華融於少女的一顰一笑中,時而雍容嫻雅,時而天真爛漫,為觀眾呈現出一個中國版的「博物館奇妙夜」。國寶、國風與國潮同頻共振,激蕩出濃濃的煙火氣,生動展示了大氣磅礴的盛世文化。
  • 雙語學習|《唐宮夜宴》出圈 帶火河南博物院
    今年春節假期,除了電影票房大熱之外,河南衛視春晚的舞蹈節目《唐宮夜宴》也火出了圈。
  • 華春瑩發推特讚美鄭州歌舞劇院《唐宮夜宴》
    這場晚會完整版共計30分鐘,沒有主持人,由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的小姐姐們進行串場,很多都是實景拍攝,美輪美奐,意蘊悠長。河南春晚舞劇《唐宮夜宴》片段河南元宵晚會舞劇《水月洛神》片段《芙蓉池》節目播出後,鄭州歌舞劇院的「唐宮小姐姐」們再次火「出圈」了。許多網友讚不絕口:「每一個節目都是特別用心的在做!」「宣傳了河南,更是宣傳了中華歷史文化!愛了!」
  • 火遍全網後,《唐宮夜宴》小姐姐們又「出圈」了……
    《唐宮夜宴》在今年河南春晚上一經播出,就受到了網友們追捧。據悉,不止春晚,唐宮小姐姐們還將帶著神秘新舞蹈來到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據大河網報導,《唐宮夜宴》近日將再次進入觀眾視野,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牛年春晚上的《唐宮夜宴》,還是即將推出的《唐宮夜宴》現場版,都不是單純的模仿和復原古代樂舞傭,而是通過現代的藝術形式賦予歷史人物獨特性格。
  • 河南春晚《唐宮夜宴》抄襲《國家寶藏》?央視回應來了
    2月20日,央視文藝發布的一則聲明,令春節期間爆火的《唐宮夜宴》捲入抄襲風波。
  • 被《唐宮夜宴》撞臉?!央視文藝聲明
    導演組回應近日,河南衛視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走紅,有網友質疑,這一節目與三年前央視的《國家寶藏》節目思路和表現手法存在相似之處,甚至有人稱這是「模仿」、「抄襲」。對此,2月19日,河南衛視春晚導演組方面向南都記者表示,該節目由鄭州歌舞劇院同名作品改編而來,曾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提名。今年春節,《唐宮夜宴》「美」上熱搜。
  • 被《唐宮夜宴》撞臉?@春晚 發聲明
    觀察者網注意到,河南衛視牛年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成功「出圈」後,有網友質疑稱,該節目與三年前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的「思路和表現手法如出一轍」,甚至有人稱這「涉嫌抄襲」。對此,2月19日,河南衛視春晚導演組方面向南方都市報回應稱,《唐宮夜宴》由鄭州歌舞劇院同名作品改編而來,曾獲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提名。
  • 《唐宮夜宴》又出圈,來自二次元漫畫的全新演繹
    《唐宮夜宴》一出圈,小姐姐們的顏和絕妙舞姿被全網上下嗑了個遍,不少海報和現場照被熱傳收藏。
  • 《唐宮夜宴》中的神秘「女團」是什麼身份?
    唐宮夜宴》熱度不減,舞臺用現代科技煥活古典文化,博物館裡的文物仿佛「活過來」,發生了惟妙惟肖的互動。從她們懷抱樂器和要前往夜宴進行演奏的舉動看,應該是唐代的樂官們。 《唐宮夜宴》演員定妝照。來源/《唐宮夜宴》官方劇照據考證,「樂」早在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商代的樂在祭祀中十分重要;西周時建立禮樂制度來規範貴族及民眾的思想與行為,樂的社會地位很高,《周禮》記載了以大司樂為首的樂官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