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東亞文化圈的韓國,是怎樣看待「同性戀」這件事呢?

2021-01-18 傲家

韓國第一屆同志遊行2000年在首爾舉辦,僅有500多人參與。而在2014年前,遊行一直只能在局部區域舉辦,如梨泰院、惠化、新村等等。是後來在前任市長樸元淳支持下,才於首爾市廳廣場舉辦,參加人數五萬人左右。 


在2014年9月舉行的一次採訪中,隨後於10月份就任首爾市長的樸元淳宣布支持同性婚姻,他希望韓國成為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國家。幾天後,市政府宣布他的話被誤解了,而樸元淳的話可能是韓國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這是在保守派基督教團體的反對和強烈敵意之後發生的。


除了樸元淳曾公開發言力挺同志,表示希望韓國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其餘主流政治人物,甚至現任總統文在寅在類似議題上,都保持著反對,或是尊重但不接納的立場,造就韓國社會至今對同性戀存有相當多歧見的局面。



甚至在今年五月,因梨泰院同志夜店爆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同志群體的汙名再添上一筆。


韓國的宗教


以宗教而言,基督教佔韓國人信仰之大宗。在全民調查中,更佔了全人口接近20%,可見是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因此,對於民族概念濃厚的韓國人而言,宗教是自身生活、家族圈凝聚一大主因。另,宗教勢力深入財閥、政治圈,因此絕大多數政治人物皆公開反對同性戀,以彰顯固有立場,並吸收大部分的傳統票倉。


韓國的社會


對多數韓國人而言,同志是個不能提及的存在,於是漠視與否認,遺忘確實有個「少數群體」生活在自己的國家裡這個事實(韓國人稱同志等群體為「性少數」)。



每年夏天舉辦的首爾同志遊行,不管是在事前規劃、實際舉辦時都因為保守勢力的反對、請願等等而一波三折,甚至現場也會爆發相關肢體衝突。


韓國的文化


韓國社會注重群體,厭惡「異己」。他們認為,要和大家一樣融入社會才是對的。因此許多人在自我認同過程中,接收到過多「所謂男女相戀」才是正常的觀念,即使自身終有一天,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也不敢對任何一個人坦承。 


韓國愛情案例裡,不少人強忍著自身傾向認同,強迫自己與異性交往,達到社會認為成年男子、適婚女性「應該要有的樣子」。更有不少案例與黑數,是這些人選擇走入婚姻,以試圖將最後一個「正常」的拼圖拼起。



韓國的大男人主義


韓國的大男人主義問題十分嚴重,這包含了更多社會現象,包括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等意識形態。 


剛強、陽剛、熱愛女體、將女性視為己有之物等等,即使到了今天,不談同志議題,針對互相尊重的兩性平權仍需時間進步的韓國男性霸權主義,仍佔有一定比例。


包括職場、校園、同儕之間的侵犯、偷拍、欺壓、暴力,絕大多數都是以男性佔有生理與階級優勢,成為加害者。


也因此,韓國男性普遍有一種「群體盟友」的意識,因此朋友可以一起洗澡、去澡堂、睡同張床、整天膩在一起。韓國的汗蒸幕、校園文化便可略知一二這種同性之間的親暱性。


因此,對大部分男性而言,其他男性都是和自己一樣陽剛的「鏡面反射」,不能有任何被懷疑的機會。也因此韓國許多男同性戀者,不敢曝光,便是害怕這樣的男性主義,會毀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



男性對其他女性而言,除上述所說刻板印象外,更讓人感到厭惡的,是韓國男性對「女性主義」獵巫般的手法。女性主義泛指女權進步、女權至上等說法,在性別意識不平等的國家與地區,更是種容易被針對的學術及意識形態。


韓國厭惡同志文化,也深深厭惡(害怕)女性主義。光是女藝人閱讀女權主義,或是出演女性主義相關的影視作品,就會引發大批責難。足以見識這類男性主義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在每個男人的心中。


韓國的群體


在校園裡,多數人沒有受到完整的性別教育,無法理解、包容那些與自己不同的差異。因此在韓國許多同志電影中,不少都是探討學校霸凌的現象。 


霸凌現象更嚴重是在軍隊。韓國軍隊是強制性徵兵,每名男性都必須讓別人覺得,自己加入軍隊是陽剛、禁得起考驗。長達18個月以上的服役生活,混合了男性主義與長幼尊卑,使得軍隊裡的霸凌、性侵事件層出不窮,但也往往被壓下來,銷聲匿跡。 



2017年,韓國軍隊開始大規模獵巫,逮捕休假期間從事同性性行為的士兵們,強迫他們指認軍隊裡其他同性戀者。


無論受到調查之後,有沒有遭到定罪,那些言語、肢體霸凌、性侵犯對當事人而言,都將成為生活苦難。


最常見的就是那些無意義的玩笑,同儕與長官透露類似訊息,將軍隊內的陽剛形象維持,剔除陰柔份子,再再揭示韓國對於同性戀群體的無法包容,是少數發達國家中,仍在相關議題上剝削人權的罕見現象;甚至是最近爆出的海軍陸戰隊性侵案件,再再顯露韓國在性別教育上的不足。


在韓國職場,多數人也同有類似的經驗,因為被人得知性傾向,而受到言語上有意無意的風聲與霸凌。


另外,多數韓國人都清楚了解,韓國群體社會是如何毀了一個不小心失足的人,受到「良好訓練」而倖存下來的同性戀者,在這一生,更不可能輕易向任何人告白自己的性別認同。


韓國的同志文化


相對於普遍壓抑的社會風氣,文化似乎成為韓國同志的最大宣洩。韓國同志電影不少都以自己故事為例,或根據社會現實,拍出讓人心碎的告白。



以上這些韓國的同志電影,分別以歷史、幽默小品、校園題材,傳達出同志於社會、親屬、異性戀之間的掙扎。


只是隱藏在畫面之中的人,絕對比想像中更多。電影無疑是他們對生活的反抗。但無論文化面向如何,韓國同志的處境,絕對不比電影世界裡的演出輕鬆。


韓國藝界


韓國藝人洪錫天(홍석천)於2000年公開出櫃,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此舉卻迎來了他近七年的工作困境。因為說出事實、做自己,反而遭到韓國社會群體公審,反而使得這個社會無法進步。



韓國導演金趙光秀(김조광수)也公開出櫃,並在同志婚姻仍被禁止的當下,金趙光秀與男友於首爾舉辦了史上第一次的男同志婚禮,轟動一時。


近期,韓國trot歌手權祹芸(권도운),透過經紀公司公開出櫃,但也因為惡評等壓力,並發恐慌症而暫時停止演藝活動、入院治療。


韓國同志的未來


在韓國人觀念裡,兩個男生或是兩個女生親近,就是友情的展現,並無法用愛,也「不容許」用愛表述。


這對韓國同志來說是慘痛的命運。身邊朋友不接受,家人不接受,學校或軍隊不接受,職場不接受,大多數人戴上面具,龜縮在世俗眼光下生活,並深受疾病、性愛、用藥等汙名化,受到更大檢視。 


韓國生活已經十分辛苦,加上諸多心理與社會壓力,使得同志不敢為自己發聲,韓國同志處境也罕見於其他發達國家。


而任何一個要求與進步都是奢望,在華麗的外表背後,比現實更令人難受的韓國同志處境,似乎永遠都是無法見光的一天。


相關焦點

  • 韓國演藝圈:父權幽靈下的「絞肉機」
    寫完以後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寫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寫——女孩子被傷害了。女孩子在讀者讀到這段對話的當下也正在被傷害。而惡人還高高掛在招牌上……」在具荷拉和崔雪莉那裡,惡人不僅沒有得到和罪行相對等的懲罰,更令人絕望和憤怒的是,大多數的惡人並不以自己為惡:「精神力這麼弱還能當藝人?畢竟要站在大眾面前啊。」
  • 《定義》你對於「紅」這件事怎麼看
    我的微博認證裡,除了「演員」外,還有一個是「vlog博主」。做vlog完全是為了我的粉絲們。我是很懶得經營微博的,以前都不怎麼發,一直到2016年,我生日那天自動推送的微博下面,有一千多條留言,好多人祝我生日快樂,也有好多人說,你多發發微博吧,我們只是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這件事給了我蠻大的觸動。原來我真的有這麼一票鐵粉,對我這麼懶的人也不離不棄。
  • 閩都文化在東亞文化圈的流播(上篇)
    >「東亞」這個概念,大致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地理層面、歷史層面、文化層面,這三個層面各有其獨立性又有相互的關聯性。中、日、韓東亞三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有著長達千年的深遠歷史文化淵源,三國人民之間有著情同手足的友誼,為了東亞三國實現和平共榮的目標,各國均須從東亞歷史共同體的角度出發研究歷史,創建東亞共同的歷史記憶。從這一意義上,對東亞文化圈的認識與解讀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 漢字文化圈何時王者歸來?
    韓國和越南積極去漢字,割裂自己的文化,也割裂了自己文化。那麼,漢字文化圈國家,何時能團結一致,再次復興?能成為歐盟、東協那樣的大聯盟,從經濟、文化高度統一,到軍事、政治同氣連枝,擰成一股繩和美英系分庭抗衡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 千年的沉澱越南、朝鮮、韓國相繼廢漢字,去除中國傳統文化。日本戰後也積極改造漢字,割裂過去。
  • 漫談:現代韓語對東亞語言專有名詞大量音譯的原因
    戰後,朝鮮半島獲得獨立,或是出於你強調「同」,我就要強調跟你「異」的心理,南韓要求日本對韓國人名地名一律採用音譯,如「釜山」在戰後的日語中就被讀成源自朝鮮語音譯的「プサン Pusan」,而非戰前的日文漢字音「ふざん Fuzan」。
  • 文創:「 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像藝術的興起 」
    2020年12月27日,「 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像藝術的興起 」展覽於OCAT上海館開幕。展覽「重新聚焦媒介:東亞錄像藝術的興起」首次匯集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開創了錄像藝術實驗之先河的重量級藝術家,旨在重新審視藝術家在東亞錄像藝術興起之時對於這一媒介的處理方式,並以期為跨國性當代藝術媒介的錄像藝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歷史梳理做出貢獻。
  • 被治療的同性戀,最後能變「正常」嗎?
    「診斷」「同性戀治療」的這門生意,主要的「客戶」倒不是同性戀者本人,而是他們的家人,尤其是父母。」但其實對於小夏,壓根兒沒有「變過」,又如何「變回來」呢?正是副教授的一句「考慮考慮」,成了小夏一家新矛盾的導火索。原本在檢查之前,小夏媽媽已經不那麼生氣了,對同性戀的偏見也有些許鬆動了。結果檢查回來之後,當小夏表現出堅決地反對治療之後,他們又開始新的爭吵。「一開始我爸跟她說,兒子這是天生的,他也沒得選。
  • 日本「斷袖」簡考
    沒想到,朋友聽完以後,竟一臉稀鬆地說,「喜歡這件事,跟性別無關啊。」本身就是一部「男男男劇」,劇中人的三觀還如此之正,令同為東亞人的我萬分疑惑——在日本,同性戀這麼廣為接受嗎?有小官吏見了,告訴知府說:必是和那頭陀幹甚不公不法的事,互相殺死。這「不公不法」四字,寫得極為含糊,許是作者也不大想細說,就覺得這事兒上不來臺面。同時期的日本則開放許多,還將其繪在浮世繪版畫上,大肆宣揚,生怕人不知道似的。
  • 韓國同性戀在韓國社會的生存現狀
    韓國同性戀在韓國社會的生存現狀동성애. 복잡 미묘한 단어다. 익숙하지만 여전히 은밀하다. 통계 작성은 애초에 불가능하다. 예측할 순 있어도 100% 신뢰할 순 없다.동성애학과까지 개설되는 해외의 현실에 비해 한국사회에서 동성애는 더욱 내밀하다.
  • 東亞連環戲
    這兩國與兩人的任何一舉一動,都足以在太平洋掀起陣陣波瀾。第二就是剛剛落幕的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雙方很努力避免落入前兩次的老套,積極尋找程序及實質上的新亮點。第三就是可能在五或六月舉行的美朝(鮮)「川金會」。這是由第一男主角川普親自編劇並導演的新戲碼,又是70年來美朝第一次高峰會,所以,兩韓峰會馬上被貶為美朝峰會的前菜。第四就是三不五時會熱鬧一陣的南海問題。第五當然就是我們熟悉的臺海問題。
  • 正教會如何看待「同性戀」問題
    這包括同性戀、通姦、淫亂,以及其它更糟糕的事情。什麼時候這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使我們的守護天使離開我們呢?答案同樣清楚:當罪還沒有悔改的時候。如果一個人生活在一種持續的,習慣性的生活方式中,性的不潔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而這個人沒有努力去糾正自己,他是遠離上帝的。性不潔的誘惑並不是一種罪。我們所有的試探都不是罪。我們的激情也不是(但它們可能是我們誘惑的最大來源)。
  • 從《大叔之愛》看日本「斷袖」簡考
    沒想到,朋友聽完以後,竟一臉稀鬆地說,「喜歡這件事,跟性別無關啊。」本身就是一部「男男男劇」,劇中人的三觀還如此之正,令同為東亞人的我萬分疑惑——在日本,同性戀這麼廣為接受嗎?有小官吏見了,告訴知府說:必是和那頭陀幹甚不公不法的事,互相殺死。這「不公不法」四字,寫得極為含糊,許是作者也不大想細說,就覺得這事兒上不來臺面。同時期的日本則開放許多,還將其繪在浮世繪版畫上,大肆宣揚,生怕人不知道似的。
  • 輔佐官:好一部「官場現形記」
    單單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三位韓國總統——盧武鉉跳崖自殺。李明博因貪汙受賄案獲刑15年。樸槿惠因「親信幹政」案二審獲刑25年。一個比一個慘烈。政治家們的博弈,異常殘酷,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最近有一部超強韓劇,就聚焦政壇帷幕背後的勾心鬥角。
  • 【開心速遞】池子孝佐治雖被踢爆扮同性戀 但「孝國線」仍有發展機會
    最近就講到兩人被揭發假扮同性戀情侶,令觀眾擔心「孝國線」會因此戛然而止,不過據昨晚的劇情走向,「孝國線」似乎仍可以繼續發展。雖然池子孝與佐治被踢爆假扮情侶,但公司同事並不知情,仍然覺得池子孝與佐治是一對恩愛情侶。無論池子孝如何解釋,眾人亦不理會。
  • 韓國為什麼老是搶中國的文化?|軍情晚報
    大約從本世紀初起,隔壁鄰居韓國開始把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文化說成是他們的,比如,孔子是韓國的,孫悟空是韓國的,活字印刷也是韓國的等等。照這個趨勢,似乎過不了多久,中國歷史就得重新書寫了。不過,這件事也得分兩面看。
  • 李沁取消微博置頂近兩年「單身聲明」,網友熱議:同楊洋複合?
    不少人都在直播中好奇地問道,李沁是不是「脫單」了,但工作人員再三予以否認,表示:「我們是美好的祝願,是希望可以撤掉,是願望。」而李沁本人也解釋道:「我們要平靜地看待這件事情,因為我覺得下一次可以有一個更好的置頂,對我有一個非常美好的祝願。」
  • 我看過不止十三部同性戀影片
    2013年,一部描述同性愛欲來展現初戀情懷的法國電影「阿黛爾的生活」勇奪金棕櫚大獎。
  • 島國這片,扒開了十八線女星的「殘酷物語」
    當紅偶像片寄涼太與女粉絲同坐大巴,不僅主動打招呼,同用一個耳機聽歌,最後還靠在女粉絲肩膀睡覺了!女孩激動地幾乎當場昏厥。同屬於東亞儒家文化圈,中國和韓國的粉絲群體基本都是由年輕人構成。但《東京偶像》裡呈現的死忠粉們,都是四十往上的大叔。想像一下,一個挺著啤酒肚的中年男人,跳著甜甜膩膩的舞蹈為偶像少女打 CALL,這畫面如果放在中國,大概會被唾沫星子淹死吧。
  • 頭大這件事,真令人頭大
    令人頭大的大頭的一生頭大這件事」無論是班級合影還是商場試帽子亦或者朋友圈發自拍可以說是「頭」到「萌」到跑也跑不掉那麼問題就來了…………事情要從 6~7 萬年前說起頭小又靈巧 的「智人」從非洲跨過大半個地球來到東亞在行進的過程裡遇見了腦袋大脖子粗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韓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死亡人數超過新生人數,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而一衣帶水的日本則已連續11年人口負增長,且減少的人口數量和降幅不斷創歷史新高。 韓日兩國人口負增長的現狀,給同處於東亞文化圈的中國敲響了警鐘。如何走出人口增長陷阱,是東亞三國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