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世界讀書日」,也是文豪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日(4月23日也是莎士比亞辭世紀念日)。上周日,作為2014年「北京閱讀季」西城分會場的活動,西城區第一圖書館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共同舉辦了中國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研討會。經典常讀常新,在今天這個時代莎士比亞又有什麼樣的讀法?本報選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院長程朝翔先生的發言以饗讀者。
四個關鍵詞:邪惡、愛、放棄、和解
莎士比亞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讀法,「9·11」之後,邪惡成為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莎士比亞的劇作當中有很多邪惡的人物,不是說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就是惡棍,邪惡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比如說伊阿古對奧賽羅充滿了普遍的怨恨,沒有動機,我就是討厭你。這個邪惡往往沒有原因,由於幾代人的一種習慣積累下來的,像奧賽羅因為是摩爾人(非洲那塊的),跟伊阿古不一樣。伊阿古也是充滿活力的人,有很多邪惡的人物往往都是最聰明、最有活力、最能幹事的人。比如《李爾王》裡的愛德蒙,很聰明,本來是私生子,為了繼承權而誣陷他的哥哥,說哥哥要謀殺父親,然後他又告密,導致父親雙眼被挖。還和李爾王的兩個女兒同時保持不清不白的關係。這個人物為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能幹。現在學界研究莎士比亞關注邪惡、關注仇恨,也關注仇恨和邪惡的反面,比如說愛。什麼叫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家認為所謂愛,就是互相為對方提供空間,大家都可以茁壯成長。而愛德蒙把別人的空間都佔了。
有的邪惡是不得不為之,比如哈姆雷特不清不白卷進了復仇。莎士比亞寫得非常含糊,哈姆雷特到底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不清楚。哈姆雷特復仇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現在也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復仇,不得到所謂的正義絕不罷休。現在的解讀是復仇也應有限度,比如《威尼斯商人》裡的夏洛克,你可以割一磅肉,但你這一刀割下去,不能割多了不能割少了,要是流血的話,就是謀殺公民,你也得死。夏洛克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割,我把你割死之後我也死,為了復仇不惜生命的代價。再一個是放棄,夏洛克經過算計,覺得不合算,就放棄了。放棄是重要的美德,邪惡就是不放棄。
今天讀莎士比亞還要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和解。《暴風雨》中,主人公被他的親弟弟以及國王陷害。在仇人醒悟之後,他選擇了不復仇,並安排仇人的兒子和自己的女兒見面,兩個年輕人一見鍾情,本來是像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家族至仇被化解了。恩恩怨怨一代傳一代是很可怕的,但是在《暴風雨》當中化解了家族仇恨,下一代終成眷屬,對立的社會關係迎刃而解。程朝翔(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五套中文版莎翁全集
馮濤(上海譯文社責編)
朱生豪孤島譯了31部半莎劇
莎士比亞作品最早是由我國的戲劇大師田漢先生翻譯,1921年首次翻譯了《哈姆雷特》,1924年翻譯了《羅密歐與朱麗葉》。
接下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翻譯大師朱生豪先生,他只活了32歲,他當時是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孤島,在生活非常艱難、各種研究資料非常匱乏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翻譯了31部半莎劇。1947年出版的朱譯莎士比亞戲劇集收錄了27部莎劇譯本。後來臺灣的學者虞爾昌教授補譯了另外的10部,1957年在臺灣出版了華語世界第一套《莎士比亞全集》(當時認為莎士比亞共有37部劇本)。這套《莎士比亞全集》嚴格說應該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14行詩以及另外的長詩都沒有翻譯。
胡適邀五人 唯梁實秋完成
1967年遠東圖書公司在臺灣出版了梁實秋先生獨立翻譯的40冊《莎士比亞全集》。緣起是1930年胡適先生出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也就是美國庚子賠款委員會下設的翻譯委員會,當時胡適先生有挺大的野心,遍請當時學界和翻譯界的精英,計劃把西方的哲學、文學的名著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胡適先生想請五位文學家共同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這五位是聞一多、徐志摩、梁實秋、葉公超、陳西瀅,結果只有梁實秋堅持了下來,花費了37年時間,獨立譯出了《莎士比亞全集》,這是華語世界的第二套全集。
人文譯林均以朱譯本為基礎
第三套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以朱生豪譯本為基礎,邀請方平、方重、吳興華等先生進行校訂。朱生豪沒有譯出的六部則由方平、方重、章益和楊周翰先生補譯。
1998年,譯林出版社也是以朱譯的莎劇為基礎,邀請裘克安、何其莘、沈林和辜正坤等先生校訂,由索天章、孫法理、劉炳善、辜正坤補譯。
方平晚年詩譯全集
今年譯林出版社和大家分享的第五套中文版《莎士比亞全集》,也就是由方平先生主編主譯的中國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我看過一個統計資料,莎士比亞戲劇裡大約75%是素詩體(五音步抑揚格,不押韻),5%是押韻的詩體,另外20%左右是散文體。之前的莎士比亞全集全都是散文體的譯本。方平先生晚年肩負起詩體《莎士比亞全集》的重任(當然在此之前他已經以詩體翻譯了多部莎劇),他自己翻譯了二十幾部戲劇和一首長詩,同時邀請了頂尖學者(屠岸、屠笛、阮珅、汪義群、張衝、辜正坤、覃學嵐等)共襄盛舉。以詩體譯詩體,儘量在語氣、語言節奏上貼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特色。在諸多全集版本中,這套《莎士比亞全集》是最新、最晚出的,而且方平先生生前一直是中國莎士比亞學會的會長、國際莎士比亞學會的執行理事。這個譯本因此融入了最新的莎學研究成果,每一部劇作或長詩之前都有前言,分析藝術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題等;每一部作品之後還有考證,對這部作品的版本情況、寫作年份和取材來源等做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