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葵】
熱衷於以減肥餐來塑造身形、健美變瘦無疑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風潮。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個人幾乎都會把減肥掛在嘴邊。
老年人和年輕人控制體重的動機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更多是為了健康,而更多的年輕人則希望自己變好看,就像《卡路裡》這首歌裡唱的一樣:「努力我要努力,我要變成萬人迷」。
《卡路裡》MV截圖
而求瘦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對自己體像(body image)的不滿意。體像是我們大腦中關於自己身體的圖片,這個圖片有可能偏離客觀。一些從大眾的角度來看相貌還不錯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丑得「影響市容市貌」,並且感到「難以見人」,有的甚至會出於對外貌的焦慮而迴避一些正常的社交。
體像的「主觀性」從胖瘦的角度來看更明顯。臨床上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明體重低於醫學上正常水平的人,依然堅信自己的某些部位太胖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在父母看來並不胖的孩子,依然採取一些非常「決絕」的方式來控制體重。這些決絕的方式,常常會損害他們的健康。
到底有多少年輕人覺得自己太胖了?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對此進行了研究。
絕大多數女生都希望自己變瘦
圖形匹配測驗可以用來回答人們對自己體像的態度問題。在這類測驗中,研究者往往會給受試者提供一系列從瘦到胖的身材圖片,讓他們從中找出自己當前的實際體型和理想的體型。在義大利就有研究者藉助圖形匹配測驗,對當地的大學生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有81%的女大學生和38.4%的男大學生希望自己更瘦。
那麼我國的大學生中是否也存在同樣的現象?在一項研究中,藉助圖形匹配測驗法,研究者調查了北京地區的425個大學生,發現有72.8%的女生和46.2%的男生希望自己更瘦一些。
為什麼有這麼多同學希望擁有一個更瘦的體型?是不是因為調查的樣本碰巧比較胖?為此研究者分析了這些同學自我報告的身高和體重的數據,計算出他們的體質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米))。結果發現男生的BMI均值為22.28kg/m2,女生的均值為19.86kg/m2。以此來看,這個樣本的女生似乎並不胖。
同時研究者還計算了這個樣本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對於成年人,我國常用的標準是BMI大於24kg/m2即為超重。按照這個標準,只有10.58%的人是超重的。因此,所選樣本其實並不胖,在成年人群中屬於偏瘦的。
所以這些年輕大學生並非因為自己真的肥胖而想要變瘦,那麼他們究竟希望有一個什麼樣的身材?為此研究者詢問了他們的理想身高和理想體重,這樣就可以計算理想BMI。
結果發現,女性理想的BMI均值是17.87kg/m2,要比健康標準的下限,即18.5kg/m2,顯著地更小。事實上,有75.7%的女生希望擁有一個低體重的身體(BMI<18.5kg/m2),而有這樣的願望的男生僅僅佔了2.3%。
女生們那麼想瘦,是不是因為現在的男生們確實喜歡「超級骨感」的女朋友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者還讓這些大學生在圖形匹配測驗中選擇了自己認為最有吸引力的異性體型。男生選擇的最有吸引力的異性體型均值為9.21,這個值要要顯著地比女生所希望擁有的理想體型均值7.91更大。這樣看來,女生們想要瘦的程度其實是超越了男生認為最有吸引力的程度。
極端的減肥計劃傷身又傷心
對於自己的體像不滿的人群中,有的人想瘦,有的人想胖。但是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想瘦和低水平的自尊、高水平的負性情緒和異常的進食行為密切相關。
降低體重並維持,並不像廣告上講的那麼容易,尤其是要達到本次調查折射出的大多數女性希望的低體重水平。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一些人可能會對自己 「下狠手」,使勁限制自己的食物攝入量,讓自己一直處於一種飢餓狀態。然而,大部分科學研究都表明,長遠地看節食對體重控制往往沒有什麼效果。
為什麼苛刻的節食計劃從長遠來看並不能改變體重?請注意這句話中的「長遠」兩個字。為了弄明白這個原理,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請閉上眼睛,什麼都可以想,但是就別去想一隻大熊貓在抱著竹子啃的畫面,一分鐘之後睜開眼睛。
回想一下,是不是在這一分鐘裡,什麼都沒有想,除了看到一隻大熊貓抱著竹子啃的畫面。
同理,假如你制定並且參與了非常苛刻的節食計劃,首先就要考慮哪些東西不能吃,而且這些往往還是你非常喜歡吃的東西。苛刻的節食計劃意味著你將常常處於飢餓狀態中,於是很可能,你滿腦子都是和這些食物有關的內容。一旦忍受不住允許自己吃的時候,就更可能吃比正常量多許多的食物。就好比很餓的時候點餐,基本都吃不完;很餓的時候逛超市,會莫名其妙買比平常多得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