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頭。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
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
《天道》解析,每晚十點,公號——煤球青年
全網首發
我作為一個資深的《天道》迷,我對《天道》的執著永遠是冰火兩重天。
對豆豆這樣一個作者也是充滿了一種敬畏,同時又會對她有一種思想上的叛逆交流。
有時會在她的影子下面去尋找一個真理真相,有時又會跳出她的影子之外來看她影子的輪廓是什麼樣子。
但始終對《天道》和《天慕紅塵》兩部作品,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去兼容。
我始終還是要再繼續回到自己的觀點,這兩本書我認為始終是對立的兩個極點。
文化屬性與見路不走,這兩個提法,兩個境界
見路不走,即見因果是《天慕紅塵》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認識。
豆豆用一個老九禪面的運營,去讓見路不走這個提法得以實現,實踐。
看似一切都是很順理成章的完成了。
但我們在看到的時候是以果的真實存在著。
如若見路不走是確實成立的,那麼文化屬性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立不住了。
除非豆豆的每一個提法,是在對應著不同的立場。
否則我就會提出懷疑,《遙遠的救世主》是另外一個人的素材提供,而《天慕紅塵》是豆豆對《遙遠的救世主》的一個觀點詮釋。
文化屬性衍生出來的是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不同。
雖有智玄大師,無弱,強焉在的一個印證。
那是智者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
我們打開《天道》便會陷入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一個討論中。
它裡面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逃不出弱勢文化與強勢文化的用。
仿佛文化屬性,既讓你看到了果,同時又把果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隱藏,繼續呈現。
見路不走即是實事求是。
智玄大師說:「施主,心作心是,何來討個心安。」
如若依實事求是的路子,這趟五臺山之行,不是求法問道,而是求神拜佛。
讓一個證到如是觀的人去求神拜佛,除了用感情這個因果來做這個填空,我認為任何答案放在這個地方都不合適。
丁元英與韓楚風打賭的時候,他實事求是了嗎?
如果沒有看《天幕紅塵》會感覺丁元英與韓楚風之間,這個賭打得很神奇。
丁元英認為他贏得依據是什麼?
這是文化屬性,不以他們意志為轉移。
如果文化屬性是不以意志為轉移,那麼實事求是的觀點存在,即便以創造條件,認知條件的可能,最終文化屬性是轉移還是不轉移?
老九是以見路不走的理念,所以才有了老九禪面。讓他從虧損變成了盈利的可能。
但這種理念是可以隨隨便便被複製的嗎?
雖然豆豆用了最大的可能,但我始終認為這是一個範本,不是實事求是的印證。
更直白說,這是一種更接近於理想的結果。
所謂的實事求是還是要以條件客觀的成立與否,才能見到實事求是的果。
如果客觀條件的不成立,還是文化屬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即所謂的創造條件,可是怎麼創造條件,我認為還是又要落在文化屬性裡面去了?
否則我們守著一個實事求是就應該解脫了,可是我們解脫了嗎?我們是又陷入了另外一個迷茫之中。
這就是我為什麼持續在寫《天道》解析與涉及《天幕紅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些道理你可能只停留在潛意識的思維裡面,甚至你根本來不及去認真的思考,你便已經接收了。
當你已經先入為主的時候,你再想從你認知的條件裡面剔除出去,非常的困難。
什麼是實事求是?#丁元英#
實事求是,我認為是即見事物本質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