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說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
有人說追尋人生的意義就是幸福,
還有人說活著就是幸福。
那究竟什麼是幸福?或者說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博士在《真實的幸福》中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來源於你對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的辨別和運用,來源於你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追求,並且它是可控的。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是全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是當代認知心理治療的創始人之一,他通過心理學認真地研究「幸福」,送給我們一盞明燈,指引我們不斷找尋多彩多姿的人生。
同時,馬丁塞利格曼博士還提出:幸福不是競爭,真實的幸福來自於提升你的精神層次,而不是與別人相比;真實的幸福源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並在生活中充分發揮它們。
那你知道什麼是幸福了嗎?我們怎麼做才能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又如何能夠在生活中、職場中獲得幸福感呢?請跟隨著我一起走進,讓人充滿能量的《真實的幸福》一書中尋找答案吧。
一、什麼是幸福?
曾經,有報紙面向社會徵集「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題目的答案。
報社組織了權威的評審團,在紛紜的答案中進行遴選和投票,最後得出了三個答案和一個備選答案。
第一種最幸福的人:給孩子剛剛洗完澡,懷抱嬰兒面帶微笑的母親。
第二種最幸福的人:給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術,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
第三種最幸福的人:在海灘上築起了一座沙堡,望著自己勞動成果的頑童。
你看,這些公認的幸福是不是都藏在積極的情緒中和個人的優勢上,是不是都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是不是就在我們的身邊。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在《真實的幸福中》也告訴了我們: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優勢與美德,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上面給辛苦孩子洗完澡的母親,望著嬰兒的模樣發自心底的感到滿足是幸福;用自己醫術攻克病人病情,目送病人出院的醫生對工作的成就感到滿足是幸福;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堆起沙堡,玩的不亦樂乎是幸福。這些幸福都是來源於他們自身的優勢和美德得到的,所以他們都是幸福的。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幸福,或者說你想變得更幸福一些,馬丁塞利格曼博士還給出了一個建議:只需要改變對過去的消極看法,重視對當下生活的積極體驗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期望。你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真正幸福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他生活中每一個時刻是快樂的,而是指他的生命的整個狀態,即使有經歷痛苦的時刻,但他明白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知道這些痛苦後,依然指向幸福。
二、如何增加你的幸福感?
在《真實的幸福》中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提出了塞式幸福法則,我們一起來了解它並學習如何用它來增加幸福感:
1、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過去的事不能決定未來,不要把自己桎梏在過去。一個人如果總沉溺在過去及發洩憤怒會造成更多的心臟病及更多的憤怒。
有一項研究,對255名醫學院學生進行了外顯敵意的人格測驗,發現25年以後,最易憤怒的人得心臟病的機率是最不易憤怒者的五倍。另一項研究的結果是,心臟病發作機率最高的人,是被迫等待時,抱怨聲最大、最不耐煩、最願意把憤怒發洩出來的人。
這些都是情緒的表現,情緒是由認知所激發的,當積極事件和消極事件發生時,我們會暫時出現情緒溢出,或興奮或憤怒,但很快情緒就會回到原來的範圍。這時如何管理好我們的情緒,就取決於我們的認知。
如果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些都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
我們可以通過學會感恩和寬恕逃離它。感恩和寬恕能改變我們的記憶,感恩能增加美好記憶的強度,寬恕則可以將痛苦記憶的保險絲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這樣你會更幸福。
2、 培養樂觀情緒
一家大型零售公司的會計部門有一半的人員被解僱了,其中兩個會計—諾拉和凱文都很沮喪,他們好幾個月都不願意去找新工作,也避免談到任何跟會計有關的事。但諾拉仍是個熱情主動的太太,她的社交生活也很正常,健康情況也很好,一周還去三次健身房。
相反,凱文則崩潰了,他甚至不理睬太太和孩子,他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沉思上,並且拒絕參加宴會,他總說自己無法面對任何人。他失了幽默感,不再去慢跑了,身體也出現些小狀況。
諾拉雖然失業了,但她仍然可以過正常的日子,即使她很需要工作。
凱文也失業了,但他卻讓失業破壞了他所有的事情,讓生活變得糟糕。
你看,同樣的事件同樣的人,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處理和認識問題的方法也各不一樣。
凱文把自己的失敗歸於普遍性問題時,他放棄了每一件事,雖然失敗的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諾拉對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也會感到無助,但她相信生活的其它部分還將繼續前進。
面臨這種問題,我們需要培養樂觀情緒,通過指認出自己的悲觀想法,去進行反駁。
我們可以通過提出證據,用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不對;還可以分析存在的原因,來進行合理的解釋和利用暗示心理法進行自我調整,這一系列的反駁方法,讓自己從悲觀的情緒中走出來,感受樂觀情緒帶來的美好,讓自己重新振做起來,最終獲得全面的勝利。
3、 抓住現在的幸福
現在的幸福感與過去和未來的幸福感有非常不同的成分,它包含愉悅和滿意。
愉悅有很強的感官和情緒特點,純粹是感覺上的滿足與快樂,不需要思考。例如:狂喜、興奮、高潮、興高採烈和舒適。
滿意是做了我們最喜歡做的事而帶來的感覺。這個感覺比愉悅更長久,因為它是思考和詮釋的結果,不容易習以為常,它的能理來自於我們的優勢和美德。
你搶到了心心念念的名牌包包,包包帶給你一時的興奮、快樂,這是愉悅;
醫生給病人做完了一臺成功的手術,感到身心放忪,這是滿意。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找出帶給我們愉悅的東西,把愉悅分開放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同時也要集中注意力,做有挑戰且需要技術的事情,增加我們的滿意度,這樣我們便可以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感。
三、發揮你突出的優勢,在工作中提升幸福感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在《真實的幸福》中對人類的優勢進行了嚴謹的歸納和甄別,最終篩選出24種優勢,分別屬於6個層次:智慧與認識、勇氣、仁愛、正義、節制和精神卓越。
他還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很多優勢,只有清楚地認識了它們,才能更好地去運用這些優勢。讓優勢在工作中得以展現,從而提升我們在工作中的幸福感。
A小姐的工作是生活所必需的,在上班時,她常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好早一點下班,非常期待周末和假期,甚至期待早日退休。
B小姐雖然喜歡她的工作,但對未來有很多打算,覺得現在的工作好像是在浪費時間,但她知道必須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才有可能升職,她非常期待升職。
C小姐認為工作是她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很高興自己能幹這一行,因為這份工作對她的自我認同很重要,她常把工作帶回家做。假如她被迫停止工作,她會很難過,也不期待退休。
三份工作,有著三個不同的人物代表,也代表著三種不同的工作層次:工作、職業、事業。
為了薪水做這份工作,工作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對工作有了更深的投入,不僅通過薪水來顯示成就,還需要通過升職來彰顯成功,說明已經認可並接受了這份職業。
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工作本身帶來了滿足感,這是離不開的事業。
如果你現在是為了薪水在工作,那說明你沒能在工作上發揮你突出的優勢。這時,你需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讓你的優勢得到展現。你會發現,你更喜歡你的工作了,還會將例行公式、被動執行的枯燥工作變得有生氣。
只要你能在工作上經常地發揮你突出的優勢,你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滿意,提升你的工作幸福感,最終它會成為你離不開的事業。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區分到底是高的工作滿意度使人幸福,還是有幸福感使一個人對他的工作更滿意,但是有幸福感的人的確比沒有幸福感的人對工作更加滿意。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把24項優勢的評分表放在《真實的幸福》書中,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找來進行自我測評,找到自己打分最高的優勢表現,排在前5位的基本就是我們的代表優勢。找到這些優勢,充分挖掘出這些優勢,我們生活的整體幸福畫面就生動活躍起來了。
你也就能更充分地去了解什麼是幸福,如何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又如何去抓住自己的幸福。
知道以後,你要做的就是在每一天,在不同的場合儘量去突出你的優勢、發揮你的美德,以得到更多的滿足與真正的幸福。#讀書#
【 喜歡讀書寫字的小沫,想與你共享文字的溫度,請你多指教,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