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唐詩之後,再沒人寫出更動人的愛情,讀崔護《題都城南莊》

2021-02-08 張小漁讀歷史

在唐朝歷史上,有幾位特殊的詩人,史書不曾立傳,生平事跡不詳,卻都因為寫了一首打動人心的詩,從此千古留名。

比如寫《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寫《楓橋夜泊》的張繼,以及我們本文男主角,崔護。

崔護這個名字,不像李白杜甫一樣閃耀,你可能都沒有印象,但說起他那首《題都城南莊》,相信多數人都會背——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沒有歷史典故,沒有華麗辭藻,沒有獨特意象,然而就是這樣一首簡簡單單的詩,卻流傳了一千多年。

為什麼穿越千載,它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呢?

因為詩背後的故事,現在依然在每天上演,物是人非的悵惘,總在某些時刻,自我們心中升起。

一、人生若只如初見

唐德宗年間,一位叫崔護的書生,從家鄉來到了京城長安。

這位書生出自博陵崔氏,唐朝最顯赫的名門世家,但他顯然是豪門子弟中的一股清流,不開豪車,不泡美女,不辦Party,而是天天宅在屋裡,悶頭複習考試資料,為來年的科舉做準備。

冬去春來,一晃到了清明節。看著窗外盛開的繁花,崔護揉了揉酸脹的眼睛,笑自己苦讀不知春已濃,於是獨自出了都城,到郊外去遊春賞花。

一路上春風拂面,鶯啼柳綠,崔同學常年宅家,見了這許多美景,不覺心花怒放,越走越遠。

走了半晌,待他覺得身乏口渴之時,發現自己已來到僻野之地,於是尋思著找一戶農家,討碗水喝,歇歇腳再回城去。

崔護舉目四望,見不遠處的山坳中,有一片粉紅桃花,一座茅屋在桃花掩映下,隱隱露出一角。

於是他加快腳步走去,臨近時,只見山間桃花灼灼,清香怡人,一條蜿蜒山道,曲折而前,走在其中,讓人頓生誤入桃源之感。

意境圖

穿過桃林,空地中有一竹籬圍成的小院,院中茅屋三間,簡樸卻不失素雅。崔護心想,不知何方雅士,隱居在如此別致的地方。

想畢,舉手扣門道:小生遊春至此,想求碗水喝。

他一邊叫門,一邊遐想,來開門定是位竹杖芒鞋、相貌清癯的老翁,誰知門吱呀一聲,門扉半開,一位妙齡少女探出頭來,柔聲詢問:誰呀?

崔護一見是位女子,不覺臉色一紅,趕緊低下頭去,作揖回道:小生遊春路過,想討碗水喝,不知可否方便?

初相識

少女見他是位少年書生,不像壞人,於是將其引入院中落座,自去屋裡為他倒茶。

崔護環顧四周,只見院中木几上擺著一張詩箋,墨漬未乾,上面寫著一首「詠梅」:

素豔明寒雪,清香任曉風。

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

這顯然是在借梅花感嘆自己的坎坷身世,讓崔護更是添了幾分好奇。

正出神時,少女已經端了一杯茶水來到身旁,喚了一聲:相公請用茶。

崔護接過茶杯,坐下喝了一口,抬頭看姑娘,只見她輕倚桃樹而立,布衣淡妝,姿色秀麗,臉上粉白透紅,儼然一朵盛開的桃花,一時竟看得愣住了。

少女似乎察覺了他的眼神,隨即垂下眼眸,這一絲嬌羞之態,更是楚楚動人。

崔護有些尷尬,清了清嗓子,自表姓名來歷,然後問起少女的姓氏和家人。

少女似乎不願多提,只回道:「小字絳娘,隨父親蟄居在此。」並不提及身世,似有難言之隱,崔護自然也就不便多問。

意境圖

兩人靜默了一會兒,崔護又將話題轉到了景物上,大讚此地春色宜人,又對古今著名的遊春詩一番品評,奈何姑娘並不答話,只是偶爾頷首一笑。

想這樣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平日甚少與外人來往,這時見了崔護這樣的英俊才子,怎能不春意蕩漾?但在陌生男子面前,姑娘自然不可能敞開心扉,只是在樹下含羞不語,偶爾用含情脈脈的目光向他一瞥,一遇見崔護的目光又趕緊收回,一片雲霞隨即出現在少女的臉龐。

畢竟飽讀詩書,崔護不能做出更多輕浮的舉動,對面少女的無措,他也不知如何是好,見日頭偏西,只得起身告辭。

絳娘將他送出門外,倚在門邊,目送著他漸行漸遠。崔護也不時回過頭來張望,桃花一般的少女,與桃花一起在春風中搖曳。

這次春日午後的邂逅,在兩人的心中蕩起了漣漪,然而畢竟是萍水相逢,崔護回到京城家中,再次埋首於書卷之中,漸漸忘卻了郊外那位明媚的少女。

意境圖

二、伊人不知何處去

時光如水,轉眼即過。

又是一年春好時,京城中桃花開放,崔護睹物思人,難以抑制心中衝動,又一次踏春出城,尋著記憶中的路,向那農莊走去。

山坳處,依然是一片桃花灼灼,他急切地循路而去,穿過桃林,幻想著那位少女,依然還在家中。

可是走到小院竹籬外,只見門扉緊閉,上面掛了一把銅鎖,隔牆叫了幾聲絳娘,院中也毫無回應。

一時間,崔護如被澆了一盆冷水,火熱的心涼了大半。

你已經隨家人離開了嗎?

崔護在心中喃喃自語。

微風拂過,桃花翩翩落下,大好春光,在他眼裡滿是蕭索。

崔護在院外站了良久,回憶起去年此時與少女閒坐的時光,不覺悵然若失,提筆在門扉上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是啊,桃花依舊,春風依舊,可惜一年之後,物是人非,那面若桃花的人兒,已經不知去了何方。

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

崔護與絳娘的邂逅,總讓我想起《笑傲江湖》中,令狐衝與盈盈初次在綠竹巷中的初次相見,一位痴情男子,一位懷春少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絳娘的身世是什麼?她到底去了哪裡?

這並不重要,如此迷霧,更增添了這首詩的悠長韻味。

但世人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像《神鵰俠侶》,據說按金庸先生的意思,楊過十六年後跳下絕情谷,並沒有找到小龍女,是一個悲劇的結局。但讀者受不了,堅決要求作者來個大團圓,於是小說出版時,改成小龍女在谷底治好了毒,最後與楊過重逢,雙雙歸隱。

同樣,「人面桃花」的愛情故事,也被人續寫了。

唐代有位叫孟啟的人,撰寫了一本《本事詩》,記錄了許多唐朝詩人的逸事,其中就有崔護。

按書中所寫,後面的故事是這樣的:

崔護回家後,輾轉反側,無心讀書,心中反覆思量:她到底去了何處?春遊?掃墓?探親?或是已經嫁了人?

意境圖

連續幾日,心中都是絳娘的倩影,不甘心之下,再次去了南莊。

這次他剛走到門外,就聽屋內傳來了一陣哭聲。驚疑之下,他連忙敲門,這次走出的是一個老漢,老漢眼角掛淚,顫聲問道:你就是崔護吧?

崔護趕緊答:晚生正是崔護。

老漢一聽,悲從中來,頓足哭道:你害了我的女兒啊。

崔護驚詫莫名,連忙細問原委,老漢老淚縱橫,哽咽地說:小女年方十五,知書達理,待字閨中。自從去年見你一面,從此牽腸掛肚,茶飯不思,以為你若有情,自會再來尋她。如此日復一日,神情恍惚。前幾日我陪她出去散心,回來見了你在門上的題詩,她知道剛好錯過了你,深恨造化弄人,回家後便一病不起,絕食數日,剛剛已經斷氣了。

崔護越聽越驚,知道絳娘已去,悲痛不已,請求進入探望。

得到老漢默許後,他衝入房中,將絳娘抱在懷裡,痛哭著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

不覺中眼淚滴落在絳娘臉上,不一會兒,絳娘竟然悠悠醒轉,睜開了眼睛。

後面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大團圓結局:少女復活後,父親將她許配給了崔護,兩人夫唱婦隨。後來崔護高中進士,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那些遺失的美好,總讓人念念難忘

說實話,我看了這個結局,不但不感動,甚至有點想笑,哈哈哈哈。

這個後人畫蛇添足般的補寫,像極了現在那些腦殘劇的情節,女主已經中毒身亡,男主抱著一頓痛哭,一滴淚滴在嘴裡,竟然就解了毒,然後女主復活了。

是不是很雷人?

關鍵是,即便女主復活,像崔護這樣的世家子弟,父母是不可能讓他娶一個農家女子的。

其實何必加上這個看似完美的結局呢?

《題都城南莊》之所以流傳千古,之所以打動人心,就在於那種愛而不得的悵惘,就在於那些遺憾的錯過,就在於一切依舊,物是人非的感傷。

這首詩背後的故事,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哪怕到了今天。

就像你現在還會想起,你高中時候暗戀過的那個女生;

就像你大學畢業後,跟女友天各一方,終於分了手,從此再也沒有見過;

就像你在某次旅途中,遇見了一個有趣的人,你們一起聊天,遊玩,心生愛慕,但旅程結束,還是各自回到了現實生活;

就像你在公交或地鐵上,看到對面坐著一個美麗的姑娘,你偷偷看了她半天,也沒勇氣去要個電話,後來再也沒有遇見……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一晃而過,我們來不及抓住,就已經轉眼成空。

崔護告訴我們:愛上一個人也許只要一分鐘,但忘掉一個人,可能需要一輩子。

崔護還用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遇到一個喜歡的姑娘,別慫,一定要死皮賴臉,加個好友啊。

嗯,姑娘們也一樣,看完記得關注「張小漁煮酒論史」哦。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嗎?留言區聊聊吧。

相關焦點

  • 《題都城南莊》中的唯美愛情,孤傲的崔護為何會結下「桃花緣」
    但縱觀崔護的一生,我們發現他是唐朝時期,唯一一個以一首詩而名垂千古的「非著名詩人」。《題都城南莊》背後的「桃花緣」1.崔護「尋春遇豔」崔護與絳娘因桃花林而結緣,抒寫了一幕唐代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題都城南莊》,這首流傳千古的愛情詩篇。由於崔戶出生於書香門第,所以對唐朝的「開科取士」政策非常青睞,他寒窗苦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進士及第。
  • 題都城南莊 崔護/唐
  • 【獨家】讀崔護 《題都城南莊》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字殷功。博陵人。唐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官終嶺南節度使。有關崔護和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唐孟棨著《本事詩·情感》篇中有:「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 經典詠流傳:崔護《題都城南莊》
    經典詠流傳:《題都城南莊》鄧麗君演唱《人面桃花》段銀瑩《人面桃花》陳鐸朗誦《題都城南莊》但說實話,雖然崔護的官兒後來做得很大,但他並不像唐代其他詩人那樣給我們留下很多作品。《全唐詩》記載崔護所做的詩總共才六首,而且其中五首也大多屬於平常之作。但就因為一首詩,也就是我們剛才讀到的這首題為《題都城南莊》的「桃花詩」,就因為這一首「人面桃花」之作,讓崔護最終是作為一個多情的詩人,而非一個節度使、一方諸侯留在了後人的心中。
  • 讀古詩 | 題都城南莊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這首詩設置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豔」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開頭兩句追憶「去年今日」的情景,先點出時間和地點,接著描寫佳人,以「桃花」的紅豔烘託「人面」之美;結尾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與「去年今日」有同有異,有續有斷,桃花依舊,人面不見。
  • 讀懂《題都城南莊》你才會明白,愛情到最後都是什麼
    《全唐詩》中收錄他的詩作有6首,最讓人讀過難忘的,便是這首《題都城南莊》。悵惘失落之下,他寫下這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這是多麼美的相遇啊。
  • 古詩解讀(4)▏崔護《題都城南莊》
    這是一段浪漫的邂逅,一個悽美的故事。唐德宗貞年間,博陵縣有一位書生,名叫崔護,出生於富庶之家,天資純良,才情俊逸,十年寒窗,進京求取功名,不料卻名落孫山。崔護自覺無顏回鄉,便暫居長安苦讀,準備來年繼續科考。故事發生在第二年春天。草長鶯飛,春暖花開。崔護不願辜負這大好春光,獨自到郊外踏青。至都城南莊時,又累又渴,見一戶人家掩映在一片桃花之中,便上前討水喝。
  • 崔護一首詩流傳千年,寫盡物是人非的悵惘,後人禁不住續了結尾
    《題都城南莊》不過,豔遇題材的詩,詩人並沒有全部放棄,只是數量不多而已。在這些不多的豔遇詩中,有一首詩分外引人注目,被公推為豔遇詩第一,它就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崔護與絳娘情定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很多人喜歡這首詩詞是因為它朗朗上口,好記好背還好寫。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裡面還有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人們稱之為「桃花緣",也叫」桃花媒"。博陵人崔護,清明節這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會兒,來了位十七八歲的姑娘從門縫裡看著他問道:誰呀?崔護說了自己的姓名及來歷。崔護說自己是一個人出來春遊的,走路口渴了想討一碗水喝。
  • 桃花依舊笑春風:對愛情的所有想像,都在這首浪漫唐詩中
    因為這句詩能滿足你對漂亮姑娘的所有幻想,而如果你讀整首詩,又能滿足你對愛情的所有幻想。「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自唐朝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全詩就寫了兩件事,先是偶遇佳人,一次浪漫的邂逅,卻忘了留微信,第二次再故地重遊,姑娘不見了。
  • 後來嫁給崔護了嗎?
    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情況,有的詩人或詞人僅靠一首詩或一闋詞而在文壇中佔有一席之地,並被千古傳誦,實在讓人羨慕不已。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詩人,其留下的詩作一共僅六首,但其中的一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被列入中學語文課本用來教學,而對其餘五首詩人們知之甚少。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崔護。其憑藉一首《題都城南莊》,奠定了在唐詩中的地位,流芳千古。
  • 學詩計劃|《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崔護 關於這首詩,有以下這樣一個故事。孟棨《本事詩》云:「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
  • 崔護最深情的一首詩,世間萬物,唯有思念的距離最長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個人,男也好女也罷,骨子裡都有一股一見鍾情的想法,期望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遇到那麼一個令自己心動的女子或男子。崔護便是如此,說起崔護,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並不是很重要,他的詩僅存六首,但他的《題都城南莊》卻膾炙人口,成為唐詩璀璨國度裡的一朵奇葩。
  • 用一詩名垂青史的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接近五萬首詩,我們能記住的,大概連一百首都沒有,更多的人,二十首唐詩都背誦不出來,可見,能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千古流傳,非常不容易。為了能被人記住,很多詩人大量寫詩,作品多了,總有幾個能被記住的。所以,唐朝的詩人很多都是百首起步的,詩文留存最多的白居易,一生寫了三千多篇。
  • 崔護和崔郊:一個有緣無分,一個抱得美人歸
    崔護和崔郊同屬大唐元和年間的詩人。除了姓氏相同以外,二人並無直接的聯繫。不過有趣的是,二人都因為一首愛情詩而名載史冊,一起來看一下。先來看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字殷功,唐代詩人。
  • 唐詩裡最驚豔的一場相遇,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短短四句令人叫絕
    「崔護」這個名字,也許大家都不熟,但他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卻是人盡皆知。他在最美好的春光裡,遇見了一生所愛,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還是抱得美人歸,還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短短四句令人叫絕。題都城南莊·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偶然邂逅卻難進一步相識的惆悵,崔護和蘇軾都有過,各有詩慨嘆
    崔護一生只寫了六首詩,當然這是由《全唐詩》留存下來的,也許寫得比這個數字多。一首《題都城南莊》讓崔護的大名留在了詩歌史上。古人和今人在時間上的差距,拿崔護來說,有近1200年之遙,儘管隔了這麼多年,但人性和人的情感,卻是不曾發生什麼變化的,這便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詩歌的最大的便利和可能。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緣深多重逢。崔護之後多有「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至今仍有不少人能朗朗吟誦。這一年的清明時節,正逢一個難得的晴朗天氣,屋外桃紅柳綠、蝶舞蜂飛、清風微拂、春意襲人。
  • 王維和崔護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惜春之情油然而生
    在王維創作的眾多詩歌中,有一首以愛情為主題以春天為背景的詩作,歷經千年滄桑依然受到後世人追捧,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做《相思》。2.古代春天中的《相思》從文學角度來講《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表達相思之情的詩作。從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來看,這是一首創作於初春時節的名篇佳作。
  • ...人美,桃花亦美,人面桃花相映紅,才子佳人相逢,唐詩崔護題都城南莊
    人美、桃花亦美,人襯桃花,花映人面,是人是花,幾不可辨。才子佳人邂逅相逢,其情其景,可想而知。就是在一年之後,還沉浸在甜蜜的回憶中。原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賞析關於本詩的作者崔護的生平,我們知道的不多,而這首詩卻有一段流傳很廣的動人的故事: 「清明日,(崔護) 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 以姓字對,曰: 『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