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一個寶媽群裡看到寶媽們在討論一個話題:進口的鈣片好,還是國產的好。」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一位朋友,本身是一枚瘦瘦小小的女子,卻在懷孕期間被先生餵養胖了50多斤,生孩子時我去看望她,就跟我訴苦說懷孕期間吃的那些食物都被自己給吸收了,孩子是營養幾乎都沒有吸收到。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差強人意,皺巴巴的,又瘦又小,都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抱。
因為考慮到剛生完孩子,朋友需要休息,就沒有多聊。
等孩子滿月再去這位朋友家做客時,發現餐桌上放著各種款式的維D、魚肝油、鈣片,我不禁問她買這麼多這些東西幹什麼,她說在網上,還有在群裡發現大家都在給孩子補鈣,有些孩子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了與同齡人的比較。覺得自己孩子比同齡孩子個頭小,體重輕,還有些孩子睡覺時愛出汗,頭髮也稀疏,帶孩子去母嬰店洗澡時工作人員也都會說這些問題都是缺鈣的表現,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家補鈣產品好就買哪家的。
到底需不需要給孩子補鈣?
其實要不要給孩子補鈣,是幾乎每一個媽媽在孩子出生後都會操心的問題。
就算過了孩子0-2歲這個最糾結要不要補鈣的階段,媽媽也會時刻關注孩子的 身高,如果孩子身高比班級其他同齡孩子矮小,媽媽一定會擔心。即使孩子身 高體重正常,媽媽也會希望孩子身高能一直保持下去。
正因為如此,補鈣是媽媽們最關心的話題。 但是你家的孩子真的缺鈣嗎?
而且在大家的認知中,補鈣當然要補充鈣製品。
其實,給孩子補鈣不需要特別吃鈣片,只要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孩子就能長高個。那些飲食正常,脾胃正常的孩子再搭配適量運動和健康的睡眠。當攝入的鈣充分被吸收,排除遺傳基因,自然身高不會矮。脾胃不太好,吃什麼都不能吸收,就算吃再多的鈣片也是無濟於事的,還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的骨骼發育過早,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人類所攝入的一切食物都需要通過脾,運化成精微物質,再分布給其他臟腑為人體所吸收。如果脾功能不足,吃的食物不能正常運化為人體所吸收,那麼出現上文的一系列問題是很正常的。
正確的觀念比什麼都重要
-01-
早睡
當今社會很多父母因為工作,或者為了追劇,或者刷手機,很多都是晚上12點才睡覺,寶寶們跟著父母自然也會睡的比較晚。然而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時間是深夜11點至凌晨4點,如果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進入深度睡眠,可以有助於發揮生長激素,促進身高和大腦的發育。
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大約需要30分鐘,所以平時最遲也要讓孩子在晚上10點前上床睡覺,這樣才能在深夜11點左右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並保證充足的睡眠。
-02-
適量運動
父母平時要重視寶寶的體育鍛鍊,寶寶運動時,尤其是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
-03-
不能吃太多
家長總是會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不能長得高長得壯,所以都會變著花樣弄各種好吃的給寶寶吃,讓寶寶吃飽一點,吃多一點,美其名曰補充營養。
然而,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相反,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不可塞太飽,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重視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親愛的家長們,當下一次別人問你孩子怎麼長高,別只知道「曬曬太陽補鈣」哦。只有我們改善每天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與孩子共同快速成長!
食材中的補鈣明星
綠葉蔬菜
綠葉蔬菜居然可以補鈣大家一定沒想到吧?100克小青菜的含鈣量高達153毫克,薺菜的含鈣量高達294毫克,在江南一帶流行吃的草頭(一種苜蓿葉)含鈣量更是高達713毫克,而100克全脂牛奶的含鈣量只有104毫克。除了鈣,蔬菜裡還有鉀、鎂、維生素K等有益於骨骼的成分呢。
所以寶寶的飲食中如果攝入大量綠葉蔬菜,寶寶的鈣會更充足。所以多吃蔬菜水果的寶寶鈣的利用率更高,骨骼也會更強健。
蝦皮
蝦皮可以補鈣大家應該都知道。100克蝦皮的含鈣量居然高達2000毫克,是含鈣量最高的食物。可以把蝦皮做成蝦皮粉給寶寶吃,這樣做一方面能調味,讓食物變得更美味,另一方面還可以補鈣。
但需要注意的是,蝦皮雖然含鈣量高,但吸收並不高。蝦皮中所謂含鈣量高主要是因為蝦皮中鈣的百分比含量高。但蝦皮的鈣很難吸收,大部分鈣會隨著不消化的殘渣一起排出體外。而且蝦皮由於太鹹,放在菜裡的量達不到要求。所以蝦皮雖然含鈣量高,但利用率不高,相比之下,奶粉、蔬菜、芝麻醬中的鈣利用率就高的多。
每天攝入足夠的綠葉蔬菜,脾胃強👍,營養均衡,運動量夠,孩子自然會身強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