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長高,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會有一個執著於讓自己補鈣的媽媽。
孩子長高確實離不了鈣,但是跟孩子長高有關係的營養元素有很多,比如維生素D、鋅、碘、蛋白等,哪種營養跟不上都可能影響孩子長高。
而且孩子長高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它跟遺傳、環境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只考慮營養層面的情況下,想要孩子長高,首先得均衡飲食,營養全面,就算孩子缺鈣了也要科學補鈣,補過了反而會影響鐵、鋅的利用率。
孩子到底缺不缺鈣?
想知道孩子缺不缺鈣,還真需要家長們花點耐心和時間去了解。
奶製品、豆製品、綠葉菜、水產品是膳食鈣的主要來源,家長們可以在餐桌上放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把孩子每餐吃的這幾類食物大概的量記錄下來。
一周後把7天的數據相加取個平均數,再對照一下下面的表格,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了。
曬太陽補的不是鈣
有的媽媽認為曬太陽就能補鈣:這當然是不對的,首先,曬太陽其實補充的是維生素D。
這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促進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3,而維生素D3可以促進鈣的吸收,缺乏維生素D3時膳食中的鈣只能吸收10%~15%。
另外維生素D還能促進骨骼形成,也能減少鈣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可以說是全方位助力骨骼強健。
孩子嚴重缺乏維生素D時會引起佝僂病,出現O型腿、X型腿、雞胸(胸的部分凸出來)、漏鬥胸(胸的部分凹進去)等骨骼畸形問題。所以才有人誤認為曬太陽可以補鈣。
其次,靠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並不是比較好的方式。一年四季的陽光並非都很充足,夏天陽光足夠,可是容易曬傷,尤其是皮膚嬌嫩的寶寶,暴曬下皮膚容易出現脫皮、紅腫、水泡等狀況。
如果使用了防曬霜、遮陽帽等防曬工具,也有可能會影響維生素 D 的合成。冬季寒冷不愛出門,曬到的陽光也少了,維生素D缺乏,更容易導致孩子鈣質不足。
那到底怎么正確補鈣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補鈣常識:
骨頭湯不補鈣
俗話說:「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並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裡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湯之後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曾經有專家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專家提醒:骨頭中的鈣很難溶出,鈣不多,脂肪反而不少,而所謂的白湯是乳化的脂肪,沒有特別的價值。
不少人喝骨頭湯,鈣沒補成,人反而變胖了!
補鈣第一名是喝牛奶?
北京醫院骨科醫生薛慶雲主任提供了一張食物中的鈣含量排行榜。
很多人都會在早餐喝一杯牛奶補鈣。但由圖可知,牛奶的含鈣量為104mg/100g,在食物中的含鈣量並不是最高的。
那么喝牛奶就沒用嗎?當然不是,牛奶雖然含鈣量不高,但是勝在量多,一杯牛奶250ml左右,早餐一杯奶,就能補充260mg的鈣,所以喝牛奶仍然是不錯的補鈣方式。
也有少部分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不了牛奶,最好的替代品就是酸奶,酸奶和牛奶在等量的情況下,補鈣效果是一致的。
下面再給家長帶來4個補鈣家常菜,在日常生活中,吃著美味幫孩子補足鈣質!
四大補鈣家常菜
1.蝦皮
蝦皮在補鈣排行榜中位於頂端,每100克蝦皮中含有991毫克的鈣元素,是豆腐的6倍,牛奶的10倍!有「天然鈣庫」之稱。
但是也有不少家長提出了質疑,蝦皮含鈣量雖高,但是孩子不能把蝦皮當飯吃啊!
專家建議:做菜時可以用蝦皮代替鹽,增鮮的同時還可以減少鈉,炒菜、煲湯的時候放一點,作為輔助補鈣的日常菜來吃。
2.芝麻醬
芝麻的含鈣量為620mg/100g,含鈣量排名第二,經過磨製成芝麻醬後更易消化吸收,做菜的時候也經常用到。
專家提醒:補鈣不止是補充鈣元素,還需要維生素A、D、K等共同搭配來促進鈣吸收。
3.豆腐
黃豆的含鈣量為191mg/100g,用黃豆製成的豆製品,如豆腐等也是補鈣不錯的選擇。
除了黃豆,專家更推薦中老年人食用黑豆。
黑豆含鈣豐富,有助於補鈣;同時還富含膳食纖維,升糖指數GI值低,幫助降糖降脂;最重要的是它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之一賴氨酸。
4.莧菜
莧菜中的含鈣量非常高,同重量的情況下,含鈣量遠超牛奶,和其他高鈣蔬菜相比,莧菜的含鈣量是菠菜的3倍,小白菜的2倍。老人吃有助於健骨,孩子吃有助於促進生長發育。
莧菜不僅是補鈣高手,更富含葉酸,在日常的蔬菜中,莧菜的葉酸含量達到了300微克/百克,是所有蔬菜中含量最高的,老人、孩子多吃些莧菜,有助於健腦、防痴呆、益智。
家長們要注意,因為草酸會影響鈣吸收,所以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如莧菜、菠菜,烹調前要沸水焯20秒以去除大部分草酸。
過量補鈣反而影響吸收
當過量補鈣時,身體對鈣的吸收率反而會下降。
有研究表明:當鈣的攝入量為200mg/日時吸收率為45%,而當鈣的攝入量大於2000mg/日時,吸收率僅為15%。
其次,過量補鈣不光吸收率降低,還會干擾鋅、鐵的吸收,造成鋅和鐵的缺乏;嚴重的過量鈣攝入還可能會出現高鈣血症、高鈣尿症,導致腎結石、血管鈣化,甚至引發腎衰竭等。
當然,家長也別過於擔心,單純食補的話,只要選擇正規的食物性鈣源是不會造成鈣攝入過量的。
(來 源 | 首都教育綜合整理自丁香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