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我們一輩子,都在等一個原諒自己的人!

2020-11-19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大家都在等一個可以原諒自己的人。

——《花椒之味》

原創 |書影君

425篇原創文章

全文共2000個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一天,在旅行社工作的夏如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她的父親重病住院。

等夏如樹趕到醫院時,父親已經去世。

雖然都在香港,但夏如樹與父親很少往來,因為她對父親的感情十分冷漠疏離。

父親曾經在她幼年時,拋棄過她和母親,雖然後來父親重返家庭,但夏如樹始終沒有原諒父親。

等她長大工作後,立刻選擇搬出家另租房,遠遠地離開了父親。

即便逐漸年老的父親,總希望如樹多來看看自己,但她很少成行,也與父親漸行漸遠。

在處理父親的後事過程中,夏如樹意外得知,原來自己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一個在臺北,叫如枝,一個在重慶,叫如果。

這三個同樣受到父親拋棄的女兒,如何彼此相認?又如何彼此相處?

這是2019年上映的華語影片《花椒之味》中,為觀眾展現出的情感困境。

父親去世後,留下一個經營了幾十年的老火鍋店。

如樹想把店盤掉,但看到店裡一群老老少少的僱員可能會失去工作,以及還有店鋪一年的租期,她決定自己把店經營下去。

而在經營火鍋店的過程中,兩個妹妹也過來一起幫忙。

三姐妹彼此接觸中,將各自記憶中父親的不同形象展現了出來,並最終拼湊成了一個完整的男人形象。

影片《花椒之味》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劇情很相似,都是講一個不靠譜的老男人去世後,留下幾個彼此陌生但卻有血緣羈絆的子女,如何相處的故事。

導演麥曦茵接受採訪時談創作初衷:

「我希望藉此探討當代女性於不健全原生家庭中成長,對自我認知、家庭關係及兩性關係價值觀,所構成的影響。」

這兩部影片的演員與創作思路我雖然都很喜歡,但片中對主題的展現方式,我卻並不贊同。

劇中鍾鎮濤飾演的父親夏亮,年輕時對家庭極不負責任,在外邊沾花惹草,留下孽債無數。

但影片卻在有意無意地,用夏亮曾經對三個女兒種種的好,來反襯女兒對自己的冷酷無情不諒解,並以此來渲染出一個悲情男人的形象。

我理解導演,是想提倡親人之間丟下怨恨、修復傷痕、擁抱未來。但影片為殘酷生活強行添加夢幻濾鏡的拍攝手法,我並不欣賞。

正如郭德綱所說,「自己沒受過傷,卻勸受傷的人選擇原諒,這種人不是蠢就是壞。」

影片的主題是親人和解,但我認為這種和解,必須建立在對過往傷痛的真實展現上。

影片中,三個女兒是如何在失去父親的環境下長大成人的?

她們又是如何面對父親拋棄母親和自己的現實?

這些殘酷生活,影片統統沒有展現。

而最慘的小女兒如果,從小被父親拋棄,母親改嫁加拿大也不要她,只能跟隨外婆長大。

即便如此,她依然不記恨自己的父親,幾乎是蹦蹦跳跳地就進入了父親留下的家庭之中。

相反,父親鼓勵大女兒如樹好好讀書,鼓勵二女兒如枝追尋自己的夢想去打撞球,這些「父愛無邊」的感人場景倒是反覆展現,成為了主要劇情。

這種無視傷害、美化寬恕的「感人」故事,真的可信嗎?

錯就是錯,傷害過就是傷害過。

不論你做了多少事情來彌補,對方原諒你是人情,不原諒你是本分。這是原則。

但影片卻總是在用父親夏亮曾經對女兒的好、對僱員的好、對顧客的好,來展現出一個忠厚善良負責任的男人形象,而對他曾經給六個女人造成的傷害卻隻字不提。

影片唯一做的,就是不斷地讓大女兒如樹在回憶父親時感到內疚,來達到原諒與和解的目的。

尤其在影片結尾處,如樹摟著兩個妹妹如枝和如果,三個人淚流滿面,一起向著幻想中的父親大聲喊:「爸爸,我不生你的氣了,我好想你啊!」

那個場面,我感覺太虛幻了。

被傷害過的,不可能真正諒解對方。

只不過時間久了,尤其是時過境遷、斯人已逝,被傷害過的人懶得再計較罷了。

畢竟是自己的父親,畢竟逝者為大,還能把他怎樣?

把沉默當做原諒、把嘆息當做寬恕,就像把歲月衝刷之後附著的青苔,硬要解讀成重新生長的嫩草,既不符合實際,也有過度煽情的嫌疑。

施害者不能因祈求原諒而被贊善良,受害者也不能因不原諒而被斥冷酷。

但客觀地講,《花椒之味》在展現中國家庭親人之間,那複雜又濃厚的親情時,還是盡力不少。

二女兒如枝,從小愛打撞球,但母親一直覺得這並不是正經職業。母女倆溝通時,總不是在一個頻道,從而爭吵不斷。

女兒如枝困惑,為何母親如此輕視自己的事業?而母親也困惑,為何自己總在表達母愛時觸怒女兒?中國家庭代際溝通的困境,展現無疑。

小女兒如果,從小與外婆長大。外婆深知自己年事已高,外孫女不可能照顧自己一輩子,於是急切希望她趕快嫁人。

但遭遇外孫女對成家不急不慌的推脫態度之後,外婆無奈痛下狠話:「你也是爸媽不要你了才賴在我這裡,你要能走,會留在這照顧我這個老太婆嗎?」

但狠話說完,外婆一扭頭,鏡頭中她那蒼老的面龐上,嘴唇微微抽動,瞬間又浮現出了心疼酸楚的表情。觀眾由此而知外婆的良苦用心。

這些都是影片中令我感動的細節。

火鍋店的小夥計,有一次對如樹說,自己曾經從感化院出來找不到工作,是夏叔收留了他,他也找到了可以原諒自己的人。

夏叔也曾對他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大家都在等一個可以原諒自己的人。」

不錯,我們都曾傷害過別人,也真誠希望找到那個原諒自己的人。

但不要把原諒當做受害者的義務,這是最起碼的道德。

-END-

【作者簡介】

書影君,一個不懂法律的心理諮詢師不是好影評人。

把電影讀成詩,將文字變作光。

把電影讀成詩,將文字變作光

相關焦點

  • 影評 | 《花椒之味》到底是什麼味?
    但我始終覺得,親情電影能讓觀眾流淚的確實很多,但是既能讓人留下眼淚又覺得很高明的並不多。但是《花椒之味》屬於後者,它當中所有的戲劇張力都並非強行堆砌,是那個瞬間、那個人口中,很自然講出的話,這是「張力」與「自然」的平衡,需要功力,更體現誠意。對我來說,它是今年港片中難得的驚喜之作。
  • 《花椒之味》:怨之味、愛之味、思念之味、和解之味
    以上,是鄭秀文所飾演的如樹在《花椒之味》中遭遇的最大震蕩。《花椒之味》是一部味道駁雜情感繁複的影片,它以「父親」無數個立面,去試圖勾勒出家庭、親情、愛情、友情、父女之情、母女之情、姐妹之情、無法消解的怨念與思念等等多維度情感空間,兼顧痛感與爽感,面帶微笑而淚腺失控。
  •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在《花椒之味》中我們看到了鄭秀文的沉澱與改變,但同時也讓我們想起了2年前金像獎上的《脫皮爸爸》。《脫皮爸爸》讓吳鎮宇時隔13年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吳鎮宇與鄭秀文,《脫皮爸爸》與《花椒之味》,看似毫無關聯,但卻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生活之下那些後知後覺的父愛。
  • 《花椒之味》凡是讓人上癮的,一開始都不會舒服!
    然後馬老師用煙、茶、辣舉例:這麼刺激性的東西,憑啥讓人上癮?一旁坐著的竇文濤補充:還有花椒,麻。看完電影《花椒之味》後才明白花椒讓人著迷上癮的點是什麼。花椒這個小玩意,浪漫點說,像一個不管你愛不愛他,它一定會愛你的親人。一如電影《花椒之味》探討的親情主題。
  • 《花椒之味》:五味雜陳的父愛
    周末隨便翻著視頻網站,竟然撞上一部良心好劇《花椒之味》,真是很好的一部劇,忍不住要推薦給大家。
  • 花椒之味:影帝影后再度搭戲,鄭秀文本色出演?票房卻撲街
    說到9月份最主要的類型電影,那無疑就是劇情片,上映的劇情片當中自8月16日上映的《送我上青雲》,到近期上映的《檢察方的罪人》以及《最後一槍》都是口碑不錯的劇情片,然而評分最好的毋庸置疑那就是在9月6日上映的《花椒之味》了。剛剛上映就獲得了不少的好評,但遺憾的是票房卻並不理想。
  • 《花椒之味》的爹味
    港片《花椒之味》其實故事有點作。
  •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的父愛不能是言喻
    父愛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後知後覺可以看到母親為家庭努力工作和付出,但我沒有意識到父親是為家庭謀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長大,但發現爸爸有白色的鬢角。母愛看得見,父愛卻摸不著,但當我們慢慢地長大成人,經歷風雨過後的生活洗禮。
  • 【影片預告】《花椒之味》:怨之味、愛之味、思念之味、和解之味
    電影《花椒之味》終極版海報《花椒之味》發布終極預告(來源:網易娛樂)由許鞍華、朱嘉懿監製,麥曦茵導演及編劇,
  • 電影《花椒之味》,get生活的人情味兒
    感謝電影《花椒之味》片方提前為我們準備的紙巾,貼心周到的服務,本就應當感激涕零。《花椒之味》,在綿長中濃烈,在回味中甘爽,在傷痛中苦澀,在淚水中堅強。 《花椒之味》由拉近網娛旗下拉近影業出品,明星雲集,群星璀璨。
  • 「港獨」導演電影《花椒之味》將上映,網友已經在抵制
    本文作者:多動症孩童沒有愛一部講述女性成長故事的電影《花椒之味》即將於9月6日登陸內地院線上映,但是其導演兼編劇麥曦茵卻被爆出曾經支持「佔中」運動,在個人ins帳號上更是屢次發表「港獨」言論。據了解,《花椒之味》由許鞍華、朱嘉懿監製,麥曦茵執導及編劇,鄭秀文、賴雅妍、李曉峰等主演,講述了一個因父親突然離世,三個同父異母,從小生活在三個不同城市的三姐妹相聚相知的故事。8月25日,電影官微宣布提檔至9月6日上映。從提檔海報上,我們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拍攝得到了很多香港演員的支持,例如任賢齊、鍾鎮濤特別出演,劉德華客串出演等。
  • 從故事的角度出發,深度解析電影《花椒之味》
    生活還需要繼續,至此也表述了原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的主題和金句——人與人的相識相遇,都是因緣聚合。緣份是永不流逝的饗宴,我們適逢其會。有些人,我們下一次還會再見;另一些人,不會再見了。從大了說,無論是香港、臺灣還是大陸也好,無論有著如何的地域差異,無論開始如何陌生,但改變不了同是中國人這個血濃於水的事實,一家人有著「責任」與「愛」,永遠都是一家人。《花椒之味》以小家之情鑄大國之愛,這些將電影的核心主題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 《花椒之味》電影值得多次回味,觸心暖胃
    生命中離開了一個至親,卻突然多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電影《花椒之味》就是一個以這樣狗血情節開頭的故事。故事雖然發生在寸金寸土的金融城市香港,但這次這部香港電影講故事的速度變慢了,有著近乎理想、與世無爭的感覺,用雲淡風輕的方式,來講述對原生家庭的接納、和解與生命的觸動。
  • 影片熱薦||《 花椒之味 》賞味人生 觸心暖胃
    小編想,大概是因為火鍋裡,藏著百味人生吧。即將上映的影片《 花椒之味 》,或許會讓你對火鍋、對眼前的生活、對自己的感情,有一種全新的理解。能再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她,相信許多粉絲都非常激動。《 花椒之味 》改編自張小嫻的小說《 我的愛如此麻辣 》,由許鞍華監製,麥曦茵自編自導,劇情可以看做是香港版的《 海街日記 》。
  • 《花椒之味》,女兒的世界只有慈父,沒有渣男
    花椒嘗起來麻麻辣辣,一般只用來調味,若單獨進食,瞬間會麻痺感官。若專門去食,則原來用於麻醉自我,以一種痛楚,掩蓋另一種痛楚。電影《花椒之味》。怪不知看著有感覺,原來監製是許鞍華,主演鄭秀文,還有數個客串的大咖們。
  • 鄭秀文賴雅妍演繹《花椒之味》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馬澤望) 根據張小嫻作品《我的愛如此麻辣》改編的電影《花椒之味》,近日曝光創作班底。該片由許鞍華、朱嘉懿監製,麥曦茵執導並擔任編劇,鄭秀文、賴雅妍、李曉峰擔任主演,同時還有鍾鎮濤、任賢齊、劉瑞琪和劉德華等客串出演。
  • 觀《花椒之味》
    電影《花椒之味》改編自張小嫻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導演麥曦茵。
  • 《花椒之味》害怕被傷害,無心說出更壞
    人人都愛的火鍋,五味之外花椒特有的麻,止了三姐妹的痛,也融合了三姐妹的心。中國人講五味俱全,酸甜苦辣鹹。花椒之麻只能作為輔助。但火鍋的出現卻給花椒帶來新的契機,麻香四溢,爽口鮮活,即便想想都能惹來味蕾的觸動。影片《花椒之味》中,三姐妹對花椒的認識不僅源自父親傳奇般的火鍋技藝,更以止痛的功效來悄然彌合三位主人公的隔膜與生疏,可見花椒食之辛麻實則有情。
  • 擺一個麻辣小吃攤,怎樣才能激發出花椒最佳的「香麻味」?
    有一種家的味道,叫「文山百味」,點擊關注,讓家鄉美食帶我們一起追憶往昔,展望未來!最近,地攤經濟火了,大家都在尋思著,如何才能抓住這次擺攤風口。其中有一小夥因為擺攤業績驚人而走紅。賣烤串,兩月瘦了20斤賺7萬。
  • 花椒之味 (2019)
    類型: 劇情 / 家庭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上映日期: 2019-09-06(中國大陸) / 2019-09-12(香港)片長: 118分鐘又名: 心靈火鍋 / 我的愛如此麻辣 / Fagara豆瓣評分7.2花椒之味的劇情簡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