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鎮丨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

2020-12-22 瀟湘晨報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十指纖纖心細如髮的女子,而是一位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電焊工漢子張興發。對於老張來說,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完成,是他人生中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正是因為這幅作品的完成,老張獲得了周邊所有人的認可。

而在此之前,張興發的十字繡之路走得頗為坎坷。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老張的腿落下了毛病,行動不如以前方便。為了走出傷後的陰霾,他開始學習電焊。但因為行動較慢,他的工作完成速度總比工友們要慢,為了補貼家用,老張下決心學習十字繡。然而這份決心等來的不是支持和鼓勵,而是周邊人們的不解和嘲笑。人們嘲笑他:一個大老爺們非要幹女人幹的活兒。但倔強的張興發沒有退縮,他堅定地認為:「憑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沒什麼可笑的。」

■ 「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張興發從小畫作「四季平安」開始,隨後,「家和萬事興」「八駿圖」,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十字繡作品,在老張那「粗糙」的巧手下誕生。隨後,從他的《紅樓金陵十二釵》等作品被人相中開始,十字繡也逐漸成為了家中的經濟來源之一。直到有一天,老張動用了家中一筆「巨款」買來清明上河圖材料,在本不寬裕的家中引發了一次不小的矛盾。

由於張興發的妻子手部有殘疾,不能外出打工,養家的重擔都落在了張興發身上。而他買清明上河圖材料的時候,家中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正是開銷比較大的時候。為此,家人都對張興發的這一行為表示了激烈的反對,大架小架吵了許多。但最後,張興發硬是用他那真誠而固執的態度,說服了家人。

■ 張興發向大家介紹作品

鬥轉星移,7年過去了。當這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完成的時候,張興發終於收穫了家人的崇拜和周圍人的讚許。如今,張興發白天仍然頂著安全帽,用手中的焊槍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奮鬥;晚上他則戴上老花鏡、拿起繡花針,繼續用十字繡扛起家庭的重擔。焊槍與繡花針,兩種看似毫無關係的工具,因為一份家庭的責任融入了一位父親的生命。加油,張興發;加油,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

來源:柘林鎮 作者:柘林鎮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54歲電焊工繡出22米長「清明上河圖」
    張興發展示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康玉湛)近日,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平日裡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54歲漢子張興發。記者在工地上見到張興發時,他正在做外架焊接工作。張興發告訴記者,這幅十字繡版「清明上河圖」是其歷時7年一針一線繡出,共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記者看到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惟妙惟肖地繡了出來。
  • 柘林鎮丨燃燒我的卡路裡!柘林鎮的冬季健身場所名單,請您查收
    隨著氣溫驟降大奉賢也進入了速凍模式各位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開啟冬眠模式了可是小編為了滿足柘林百姓的健身需求近年來柘林鎮大力發展全民健身項目共建有市民健身苑點53處健身步道6條市民球場6個市民健身房1個不僅器材齊全環境更是十分優秀成了市民冬季健身的每日打卡點華亭村市民健身步道華亭村市民健身步道位於柘林鎮華亭村
  • 雲南會澤農家女5年情注手工繡24米《清明上河圖》大長卷
    王女士和丈夫畢先生找到記者,42歲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我於2011年過了元旦買來布要繡時,家裡人十分反對說,你要繡就繡一兩米長就行了,沒必要繡那麼長的十字繡,傷筋費神又費錢!
  • 江蘇夢蘭村:8根繡花針繡出小康村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江蘇夢蘭村:8根繡花針繡出小康村  中新社蘇州1月22日電 題:江蘇夢蘭村:8根繡花針繡出小康村  中新社記者 鍾升  在江蘇省常熟市區東南角,全國首批十佳小康村之一夢蘭村內,一片幽靜的花園別墅小區錯落有致。小區中央,一塊巨石上刻著著名學者費孝通的題字。
  • 農家女愛上十字繡 挑戰24米《清明上河圖》
    張應伏展示2米長的《紅樓群芳圖》。王丹 攝  「像我們這種農村婦女沒幹過什麼大事,每繡好一幅作品,就讓我感覺離自己心裏面的夢想越來越近了。」3.4米長的《琴棋書畫圖》、2米長的《紅樓群芳圖》……12月28日,看著農家婦女張應伏家裡33幅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十字繡作品,筆者為之震撼。  刺繡有天分愛好醞釀成夢想  今年46歲的張應伏,是石蟆鎮正林村6社村民。2010年7月從深圳打工回來後一直住在老家。「應伏小時候就喜歡針線活。」
  • 陶永紅的創業「繡」——記贛發繡第十七代傳承人陶永紅
    一根繡花針起家 小時候的陶永紅,喜歡跟著奶奶和媽媽做一些手工藝活兒,繡花鞋、繡衣裳、做窗簾。 「仿佛這繡花技術是天生骨子裡就會的。」在陶永紅之前,贛發繡已經在這個家族傳承了16代,她對繡花與發繡的興趣來源於家庭的耳濡目染。她童年的記憶就是一張小板凳、一個小針線包, 跟著媽媽一繡就是一天。「那個時候,刺繡純粹就是娛樂,為了玩。」陶永紅說。
  • 會寧民間藝術大師李松霖用金屬繡雕重現《清明上河圖》
    近日,記者在採訪時獲悉,李松霖耗時三年多,運用自創的金屬繡雕技法精心摹刻創作的巨幅力作《清明上河圖》已於日前完美收官。據悉,李松霖這幅用刀雕刻的《清明上河圖》長17.08米、寬0.8米,這幅金屬版的《清明上河圖》,用細膩的繡雕刻繪刀紋與金屬板材本身的光澤相結合,用另類藝術形式再現了原畫作所描繪的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獨具藝術性、觀賞性、獨有性和裝飾性。
  • 以針為筆 以線為墨 吳興潞村繡花針裡「述」光陰
    在吳興區八裡店潞村,有這樣一個繡坊,名為潞村繡坊。繡坊誕生於2017年6月25日,於2018年7月7日吳興絲綢文化旅遊節這天,正式揭牌成立。潞村繡坊的負責人湯斌昌站在展示櫃前,拿著以前留下來的繡品一一介紹道,「這是『五子登科』,很吉祥的寓意,這是天圓地方,以前人家掛在家裡面的……」
  • 【大展示 · 柘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是你的健康守門人
    我為奉賢奉獻什麼?大展示年度大事記2020年1月23日,開始道口值守測溫,居家隔離測溫,發熱預檢。2020年3月10日,「疫」風採—眾志成城抗疫情,3.8婦女節活動。
  • 柘林鎮丨正是觀賞好時節!金鑲紅玉的古華園,讓人屏息的美
    來源:柘林鎮 作者:上海奉賢
  • 四史故事丨奉賢的「小崗村」江海公社
    四史故事丨奉賢的「小崗村」江海公社 2020-10-04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0餘載繡品價值千萬不賣滿繡非遺傳承人劉雅梅:帶徒弟建「繡莊...
    劉雅梅(右一)指導滿繡技法小巧的繡花針拉著蠶絲線穿梭在薄薄的絹布上,一幅幅精美靈動的圖案很快便躍然眼前。用巧手織繪圖卷的,正是來自克東縣的劉雅梅。在她的記憶中,小時候常看到姥姥和媽媽坐在桌前不停繡著花。六七歲時,她也加入其中,學著大人的樣子,繡些簡單的圖樣。「我們三姐妹中只有我從小就很喜歡刺繡,那會兒天天圍在母親身邊認真看她怎麼繡。當時沒印表機,要自己一點點先在布上畫出圖案,然後一針一針繡出來。有一次為了練習繡功,我還悄悄偷了母親一塊布料呢,那是媽媽本來要用來做衣服的,被發現後挨了頓罵,差點就挨打,還是姥姥攔下了她。」
  • 用數據說話 奉賢發布「賢城平安榜」
    2020年,奉賢全區治安形勢總體良好,奉賢區「公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2016年至2020年總得分連續5年位列全市前三。西渡派出所通過數據梳理出偷盜案件高發時段,有針對性地調整巡邏時間,優化巡邏路線,把警力投向案件高發、防範薄弱的部位和時段。同時,在一些重要點位設置警務站,疊加警力定點駐守,起到防點控面效果。轄區連城商業廣場自警務站建成後,該區域的偷盜類警情同比下降64.7%。
  • 人類早期馴服野生安全帽的珍貴歷史
    抵禦板磚攻擊和銳物穿刺,安全帽是專業的。根據國標GB/T2812-2006,一頂合格的安全帽能經受住一個5公斤的暗器鐵球從1米高空落下的衝擊力。一隻3公斤、40毫米的穿刺錐從1米高處落下,鋼錐不得接觸頭模表面,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
  • 【探秘】「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沂水高橋鎮以及絕活「手繡」
    沂水縣作為國家公布的臨沂第一個「千年古縣」,沂水縣高橋鎮也是臨沂唯一一個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鎮,可見高橋手繡的魅力所在! 沂水高橋手繡工藝品系該地婦女用彩布、綢緞、花線等手工精心繡制而成,品種有繡球、門帘、各類花卉、動物等,形態各異,生動有趣,藝術內涵深,收藏價值高。
  • 劉雪純:當好基層這根「繡花針」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剛入基層的年輕幹部,要在基層上下足「繡花功夫」,當好基層這根「繡花針」,繡出鄉村振興的「錦繡華服」。學「繡花針」之「準」,精準聚焦聽民聲。一捻一穿,縷縷絲線便穿孔而過,對準十字眼,繡針翻飛間便織出錦繡乾坤。
  • 匠人志丨陶永紅——贛發繡絕活堅守500年
    贛發繡是一種以發為線去刺繡的藝術,繡品秀美,栩栩如生,全球僅此一家。2010年,江西省政府將其納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提起刺繡,或許很多人想到的是,用繡針引著絲線在織物上繡出精美的圖案。而贛發繡,則是以頭髮代替絲線,「畫出」惟妙惟肖的山水風景和人物肖像,令人稱奇。
  • 奉賢這個村引進120萬株臺灣香水蓮,好看又好用!
    奉賢這個村引進120萬株臺灣香水蓮,好看又好用!,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奉賢區柘林鎮南勝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一年前,南勝村以南勝合作社名義,與臺灣蓮花股份共同設立上海蓮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當地蓮花種植、蓮花深加工、蓮花旅遊業等一二三產融合項目,投入村集體資產105萬,持股30%。一年後的今天,接天的一池九品香水蓮已經盛開,今年的產出規模達到120萬株。
  • 5元「脆皮」安全帽一按一個坑 一線工人「頭頂安全」誰來保護?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5元「脆皮」安全帽一按一個坑 一線工人「頭頂安全」誰來保護?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吳文詡 邰思聰  近日,一段紅黃兩頂安全帽猛烈相撞後,黃色安全帽破損嚴重的短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 可生啃,會爆漿,甜度秒殺西瓜,奉賢本地產「水果蔬菜」已大量上市啦!
    可生啃,會爆漿,甜度秒殺西瓜,奉賢本地產「水果蔬菜」已大量上市啦!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柘林鎮就有一家農場,專門種番茄,而且每個番茄都有兩個拳頭那麼大,不僅色澤純正,口感也特別好。在金海公路的安食尚農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將新鮮採摘的番茄一桶桶搬進來,一個個圓潤的番茄被堆成了小山。這些番茄個頭差不多大,切開後,果肉緊密又柔軟,一口咬下去,飽滿多汁,酸甜味道也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