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年來用最「笨」的方法做一款麵包,卻讓一家店天天排長隊,月銷售額破百萬

2021-02-07 匠心之城

用赤子之心

做「最好的麵包」

「臺灣麵包天王」林育瑋

北京三裡屯,

一家叫原麥山丘的麵包店門口,

排著一條長長的隊伍,

在這毒日頭底下,

人們已經等候了1個多小時。

好不容易進店,

卻發現貨架上什麼都沒了,

排隊的人多少顯得有些失望,

「沒辦法,下次要再早些來。」

他們都是被這裡的麵包吸引而來,

聽說這裡的麵包很不一樣,

濃鬱的小麥香氣,

比臉還要大的個頭,

鬆軟彈牙的口感······

光看著,

就能讓人垂涎三尺。


製作出這樣吸引人的麵包,

主要是店裡有「鎮店之寶」,

臺灣麵包冠軍,

林育瑋。

這位長相斯文,目光柔和的臺灣男人,

看上去不像是麵包匠人,

更像是一位學者,

但是,深入了解後才發現,

他已有20年製作麵包的經驗。

因為北京和臺灣的環境相差很大,

林育瑋認為,

即使同樣的配方,

溫度,溼度,水質甚至原料不同,

做出來的麵包口味,

也會完全不同。

所以,剛到北京的那些時日,

林育瑋埋頭在實驗室裡,

研究了200多款軟歐包,

反覆經過調查,評測,

最後剩下60種,

上架開賣。

為什麼那麼多人甘願排著長隊伍,只為買上這樣一個軟歐包?

「相比原來的歐式麵包,他們的麵包口感更鬆軟,更符合中國人的胃。」

「相比起日式甜麵包,他們的麵包低糖低鹽低熱量,比較健康。」

不管老少婦孺,

都願意花時間,

買上這樣的麵包。

為了做好軟歐包,林育瑋花了20年時間。在這20年裡,他安靜地與一團麵粉打交道,因此更懂得人生的取捨:「對喜歡的事物,儘量像孩子一樣保持單純。

林育瑋做麵包十足專注,

可是在小時候,

他卻不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逛街,看電影,玩電動,

除了讀書,

樣樣精通,

媽媽給他報了補習班,

坐了不到10分鐘,

又翹課跑出去玩。

初二那年,

林育瑋突然醒悟,

「不能再這麼玩下去。」

可是要做點什麼?

他想了想,

那就做麵包吧。

林育瑋覺得,

麵包甜甜軟軟的味道,

正是代表幸福的滋味,

「我要做最好吃的麵包。」

於是找了一家麵包店,

開始了學徒生活。

頂著麵包學徒的名聲,

林育瑋做到卻是雜工的工作,

老闆讓他洗盤子,扛麵粉,拖地,

什麼活都幹,

就是唯獨不讓他碰麵包。

畢竟處在叛逆的年齡,

他一怒之下,

摔門離開。

初中畢業後,

父親為林育瑋安排晚上夜校讀書,

白天在汽車行修車工作。

比起那些髒兮兮的汽油,

他還是忘不了麵包夢。

二度進入麵包店當學徒,

林育瑋依舊躲不開清潔的工作,

這次沒有選擇逃離,

洗盤,端碗,

慢慢熬到了主廚身邊工作。

眼看著能夠學到技術了,

林育瑋才發現,

主廚並沒有打算教他麵包配方,

甚至懷疑他偷學。

心涼,失望,

借著服兵役的名義,

林育瑋辭職了,

卻沒打算放棄,

人生不是因為希望才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

退伍後,

林育瑋終於看到了希望,

拜師知名麵包師吳寶春。

吳寶春與別人不同,

只要有好技術,

就會馬上傳授給徒弟,

然而他對林育瑋的要求,

也更加嚴苛。

每天清晨五點不到,林育瑋就起床學習,在千萬次的嘗試中,尋找最精準的數據,然後用千萬次的練習,把這些步驟牢記。就像稱料,調餡這一步驟,練習時間一長,他靠著眼睛,手掂,就能估摸出麵團的重量。

「要把麵包當成事業而非工作」,

「要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吳寶春的教誨,

他一直牢記在心,

2011年,

林育瑋參加了臺灣四大天王麵包大賽,

一戰成名,

成為臺灣家喻戶曉麵包師。

風光的背後,

是無數日夜孤獨的練習。

比賽要求在6小時之內,

做出七款麵包共100多個,

他就提早大半年,

在每天晚上九點多下班後,

利用業餘時間練習。

「每天日常工作結束後,不管多晚都強迫自己練習,每次練習會有不同的結果,不論好壞,及時記錄下來。這些記錄非常有價值,像一面鏡子,能清晰的照見自己的可喜和不足。」


他把麵包當成一種修行,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

揉掉了繁雜,

留下精華,

更創造了新的生命。

成為原麥山丘行政主廚後,

他們為了研究更好吃的麵包,

整個團隊在法國待了三個月,

每天試吃大量的麵包,

甚至親自跑原料生產地,

選擇最佳品種。

為了保持原料的單純性,

林育瑋拒絕了許多麵粉供應商,

因為不想加入添加劑。

在他看來,

使用天然食材,

是對大地母親的尊重。

而最考驗技術的,莫過於對於發酵時間的把握。剛到北京的實驗室,設備欠缺,沒有空調,製作麵包最好的25℃沒法控制,他們頓時面臨了大難題。

林育瑋想了個辦法,把麵團冷藏後,放進水裡低溫攪拌,再利用低溫發酵15個小時······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最後靠著6道繁複工序和手藝,解決了發酵難題。

不僅在材料製作上創新,

林育瑋每3個月還會堅持研發新品,

6款麵包,包括多種微小調整,

再經過多次內部評測,

選擇最佳品種,

才能上架。

這樣的麵包一出爐,

新顧客還沒看清楚標籤,

麵包已經被老顧客夾走;

屋外還在排著長長的隊伍,

屋裡貨架已經空了······

20年來,

林育瑋用最「笨」的辦法,

專注做一款麵包:

舍食品添加劑,取天然材料,

舍精密機器,取純手工技藝,

舍華麗外觀,取天然口味和營養。


因為「笨」,

所以做出了與眾不同,

因為「笨」,

才獲得了如潮好評。

這種「笨」,

何嘗又不是另一種聰明,

精簡人生,

懂得取捨,

用赤子之心,

「最好的麵包」。


- END -

(圖片來源微博@林育瑋和

微信公眾號:不藏私麵包匠人,

已獲授權。)

尋人啟事 |  尋找找找找找下一個匠人

點擊圖片,可直接跳轉查看

轉載須知

轉載時後臺回復「轉載」二字,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總有一個人在堅守,

總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譁,自有聲。

相關焦點

  • 他是「臺灣麵包天王」,20年來用最「笨」的方法做麵包,讓北京的一家店天天排長隊
    為了做好軟歐包,林育瑋花了20年時間,在這20年裡,他安靜地與一團麵粉打交道,因此更懂得人生的取捨:「對喜歡的事物,可是要做點什麼?他想了想,那就做麵包吧。林育瑋覺得,麵包甜甜軟軟的味道,正是代表幸福的滋味,「我要做最好吃的麵包。」於是找了一家麵包店,開始了學徒生活。
  • 【素活】臺灣麵包天王,20年來用最「笨」的方法做麵包,北京的店天天排長隊...
    為了做好軟歐包,林育瑋花了20年時間,在這20年裡,他安靜地與一團麵粉打交道,因此更懂得人生的取捨:「對喜歡的事物,可是要做點什麼?他想了想,那就做麵包吧。林育瑋覺得,麵包甜甜軟軟的味道,正是代表幸福的滋味,「我要做最好吃的麵包。」於是找了一家麵包店,開始了學徒生活。
  • 濰坊來了一家網紅店,4000萬做一隻麵包...
    這兩款「有色」麵包是小朋友的最愛,新鮮火龍果和日本宇治抹茶的天然顏色,讓這兩款小麵包以顏值勝出。負責麵包類研發的是日本麵包大師梶原秀夫,曾在15個國家做麵包技術研發與指導,2013年起擔任匠造烘焙特級麵包顧問。
  • 重慶現炸酥肉,假一賠萬的承諾讓顧客吃得放心,天天開門排長隊
    酥肉是重慶人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酥肉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當零食吃,也可以炒菜吃,還可以用它來燒湯,喜歡吃火鍋的重慶人,有時候也把這酥肉,當成吃火鍋之前的餐前小點,重慶做酥肉的店有很多家,而這家名叫肖炮現炸酥肉的蒼蠅館子人氣很高,天天開門就排長隊。
  • 一家只賣兩款麵包的店鋪,怎麼都吃不膩?
    75年來堅持只做兩款產品,銷售額卻相當於產品種類在80-100種的店鋪,全日本只有鵜鶘麵包店能做到。其實在經營初期,鵜鶘麵包店也嘗試研發不同品類的麵包,但最終他們決定保持產品獨特性,減少品項,將研發精力全部投入到產品口感上。這是一個令人害怕的決定,也是了不起的決定。沒有強大的信念很難堅持不變,心中害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 一碗牛肉飯,一家店,是如何做到1億年銷售額、走過120年的?
    榮吉這個養家餬口的攤子撂下一幹就是24年。在榮吉經營店鋪的幾十年裡,曾遭遇過2次大難: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和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雖遭受兩次重創,但挫折無法打敗真正的男人。戰後,榮吉繼續挑著小攤兒幹了一段時間,直到兒子松田瑞穗接過他的擔子。
  • 探店「麵包真我」|做麵包就是做真自己
    、天然酵母終極愛好者2018年11月6日開啟了這場「100 Days 100 Different Breads」「一百天做一百種不同麵包」的挑戰麵包乾貨、世界麵包、探店訪記+ 100種麵包的配方與製作方法歡迎 +星標、點讚及轉發
  • 菏澤這家百年老字號的壯饃店,被電視臺報導過,顧客天天排長隊
    這家店位於菏澤鄆城縣,這家店開在中學門口,最早是個路邊攤,現在已經發展到很大的店面,店裡掛滿了獲獎的榮譽的牌匾,被多家電視臺報導 ,還有很多人大老遠的趕來買,這家店門口天天排長隊。壯饃,是河南濮陽的著名特色小吃,色澤金黃,外焦裡嫩,香而不膩,既能吃到面又能吃到餡料,趁熱吃特別好吃。
  • 日本小夥來臺灣做麵包,一待27年,被譽為「臺灣烘焙教父」
    亞洲區域最成功的麵包大師1966年 出生於日本岡山縣,於岡山縣「木村屋「開始學習製作麵包,之後在日本「DONQ東客麵包」大阪、岡山、廣島等分店任職。一路跟著他的徒弟張家豪師傅(野上麵包天母店負責人,隨野上師傅學藝至今超過20載),回憶起過往,讓他更堅定跟著對的人很重要。
  • 故事 | 被《康熙來了》力薦的臺灣麵包教主,他只製作天然無添加的麵包
    ——王傳仁20年來一直堅持製作天然、無添加的健康麵包,他做的麵包曾獲著名臺灣綜藝《康熙來了》力推,雖然他經營的「陽光宣言烘焙坊」僅在臺北的老社區裡有一家門店,他的名字卻早已被大陸的麵包發燒友們熟知,在自己的博客上,他自稱「王殘忍」——「殘忍」的背後,是對麵包的熱愛和堅持。這便是著名的「臺灣麵包教主」王傳仁老師。
  • 保護原創就是保護創新 頂級時尚創意人開淘寶店雙12銷售額破千萬
    今年4月,微博千萬粉絲的頂級時尚創意人韓火火就通過淘寶內容型新商家孵化計劃,重啟了自己的淘寶店鋪DNTOfficial,在阿里平臺治理部原創保護平臺助力下,解決了讓他曾頭疼的盜圖抄襲問題。淘寶雙12活動當天,他還拉上曾因搶不到心儀衣服而痛哭的女粉絲一起直播,與粉絲們分享暢賣原創服裝的心得與快樂。
  • 他用15款麵包撐起一家店的生意,100個顧客告訴我們,他做的麵包百吃不厭!
    ,說明他真的是個麵包大師,他也曾經開過自己的麵包店,僅靠15款麵包就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據說每一個顧客都喜歡他的麵包,同時他還是一個拳擊手...聽說越來越多的故事,就對他越來越感興趣,直到請他過來,就是想嘗嘗他做的那15款麵包。所有甜伊員工都說,他的軟歐包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麵包。
  • 阿里原創保護解決被抄襲痛點 紅人開淘寶店9個月銷售額破億
    剛過去的淘寶雙12,短視頻原創紅人「松本喪喪」轉型的淘寶新店,三天輕鬆斬下800萬元銷售額。在「淘寶有新咖」計劃和原創保護平臺的助力下,淘寶內容型新商家「松本喪喪」,開店9個月總銷售額破億。1997年出生,今年剛滿23歲的「松本喪喪」因原創短視頻意外爆火,轉型開設自己的品牌店鋪。
  • 7-ELEVEn湖南首店首日銷售額突破50萬 長沙便利店江湖激戰再升級
    快訊|7-ELEVEn湖南首店開業 長沙吃貨們清早排長隊體驗紅網時刻記者 唐頻輝 長沙報導5月30日,經過8個月的籌備,7-ELEVEn湖南首店終於在7mallLG層開出。開業當天,不少市民前來排隊體驗。
  • 24款牛角包變身花式早餐 用麵包香溫暖鄭州冬日
    >而做一枚人見人愛的小可愛並不簡單從原料到技巧都非常考究今日帶您探店一家以牛角包(可頌)為主打的麵包店1分20秒小視頻了解牛角村廚師長張豔波介紹:「我們新品整整測試了三個月,在產品測試的時候做出了將近200款的產品。目前正弘店有50+款麵包品類,牛角包丹麥系列就有24款。根據不同商圈的特點,展示不同的歐包和日式麵包。」
  • 僅有10㎡的麵包鋪,4蚊蛋糕賣足5年!街坊天天踩點來買!
    這一圈圈的圖案,是麵包在發酵的時候擠壓形成的,居然覺得有點可愛?!當然!手撕麵包看著爽,吃起來更爽!它不同於其他吐司,用鮮奶代替水再加入搗爛的南瓜泥,所以麵包體內部會特別鬆軟,還有拉絲效果!鬆軟!拉絲!
  • 他專做滷製品30年,一隻手撕鴨能賣108元,如今年銷售額1500萬元
    在四川省大竹縣有位致富牛人,他叫唐長文,他在滷製品行業裡摸爬滾打了30年,做得一手好滷製品,當地花邊鴨被他製作成獨具風味的手撕鴨,每隻賣108元。在這麼高價格的情況下,唐長文一年仍能賣出20萬隻,實現實現銷售額1500多萬元,在他的引領下,當地100多位養殖戶跟著增收致富!唐長文從小檔口起家,發展成如今的大產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他出國唯一的興趣就是到處找好吃的麵包,現在,他成功「忽悠」了一個叫漢姆特的德國人,在麵包時刻和他一起做正宗德式麵包!
    他到底有多愛麵包我不知道,反正他又忽悠來一個和他一樣熱愛麵包的歪果仁——德國人漢姆特。1963年出生的老漢(這麼叫有點奇怪)長得很喜慶,從1983年20歲開始在德國做麵包師,然後一發不可收拾,被挖去各個城市主理不同品牌麵包房,藍後又二發不可收拾,開始了跨過做麵包之旅——牙買加、丹麥、加納、越南、中國……當54歲的漢姆特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背起行囊就是一段說走就走的麵包時刻時,決定開一間「漢姆特麵包房諮詢公司」,把畢生功力傳給和他一樣的麵包瘋子。
  • 一分鐘,在成都實現20家「麵包自由」!
    麵包整齊擺放在櫥窗裡泛著微黃的色澤,路過都不由得被吸引,逛街逛累了不妨在這裡小坐一會兒。MADEINCHINAMADEINCHINAMADEINCHINA他們家只做簡單的歐包,但是材料和做法一吃,就知道和外面的店有所不同。無花果扭果、鹼水小丸子、全麥蔓越莓貝果...
  • 中國真正的奶茶之王,甩開喜茶奈雪一條街,年銷售額達40億!
    ,如今在街上我們常常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家奶茶店,也常常能看見走在路上的人手裡都會拿著一杯奶茶。而隨著奶茶的興起,很多奶茶品牌也跟著崛起了,奶茶品牌千千萬,但真正能被大家熟知且喜愛的也就那幾款知名品牌,只有被大家能夠記住的品牌才能長久做下去,這幾年也看過很多品牌開了不久就倒閉了,正是因為奶茶品牌太多,競爭非常的激烈,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