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祥:音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1-01-20 第一財經

林生祥總是用鏗鏘的客家話唱家鄉美濃的故事。他的故事裡有進城打拼卻又失意而歸的青年,有田野裡辛苦勞作一生的阿伯,有性格頑強不羈的客家女人,也有返鄉青年投身農業的樂與愁。

2001年,林生祥在自己的專輯《菊花夜行軍》扉頁寫過一句話:「以此作品向作家莫言及音樂家VanMorrison致敬。我知道我做得不夠好。」他的音樂裡有爵士與民謠混搭出來的氣氛,書寫的卻是如莫言一樣的魔幻寫實主義,他將村莊的故事、臺灣小農經濟被摧毀的歷程永遠地記錄進音樂中,形成別具風情的臺灣當代鄉村即景。

自1999年返回美濃,43歲的林生祥已經在家鄉生活了15年,「我一直住在美濃,創作也在那裡。平時陪女兒玩,有演出再出來。」他生活在農村,每天看到、聽到的是農村故事,音樂所寫的自然也是農村。

美濃是臺灣客家文化保存得最為完善的小鎮,這個臺灣高雄縣的小鎮,不但農業發達、氣候宜人,而且也是盛產博士和文學大家的地方。2002年,林生祥和他的交工樂隊奪得臺灣第13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獎時,他穿著粗布衣服登臺,首先感謝的就是村民和土地:「如果交工樂隊是一支麥克風,我們希望遞到農民、工人面前,把我們看到的事情、聽到的故事,告訴我們的社會。感謝土地伯公!」他知道,他的音樂來自美濃鄉間的一草一木,來自鄉間裡坊平凡而鮮活的小人物。

高中時,美濃青年林生祥迷上了吉他。因為想追隨羅大佑、崔健的音樂道路,義無反顧考上了臺灣新民歌運動的發源地淡江大學。1992年創立觀子音樂坑樂隊,林生祥想得很明白,他的音樂註定是與土地連接在一起的。

林生祥的音樂既飽含知識分子式的鄉愁,也有著嚴肅激昂的社會正義感。他始終在以音樂關注社會現實,努力企及羅大佑、崔健的音樂境界。那張1999年發行的「反水庫運動」之作《我等就來唱山歌》,將嗩吶、鐃鈸、梆子和拖拉機的轟鳴聲、鄉村祭師的呼喊交融在一起,泥土的氣息、憂傷而質樸的情感、簡潔有力的節奏,成為臺灣音樂、農村文化與社會運動史上的一個重要縮影。也是從那時起,林生祥成為華語音樂中極具代表性的民謠力量。

當鄉村日漸被遺忘,鄉村生活被城市浪潮異化、席捲時,林生祥以他獨立又堅定的聲音抗爭著鄉村衰落的命運。2000年,美濃的反水庫運動以勝利告終,《我等就來唱山歌》火遍臺灣樂壇,之後的林生祥一直保持現實情懷,《菊花夜行軍》裡的輓歌和戲劇性,依然帶有土地的靈魂,帶有鄉親們的喜怒哀愁。近十年的幾張專輯,無論《臨暗》、《種樹》還是《野生》、《大地書房》,都有著鮮活的鄉村印記。

林生祥喜歡來自民間的詩歌和文學,甚至覺得,知識分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太無聊,還不如農民來得樸實。鄉親們談話時那種活潑甚至帶有野性的表述令他著迷,他愛聽人說故事,所有故事都是他創作的養料,帶給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臺灣樂評人馬世芳把林生祥2010年的《大地書房》列為自己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將林生祥贊為「當今臺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我只想說,能夠親眼目睹他一次次跨過自己設下的高標,能夠和他共處在這個時代見證這一切,我著實以此為榮。他們的現場演出,或許仍可以是改變你的生命的『啟蒙時刻』,願我也能在場。」2013年夏天,林生祥的新唱片《我莊》發行,馬世芳又下了一個不怕得罪人的結論:若一年只買一張臺灣唱片,那務必要把名額留給《我莊》。他的理由聽來也很簡單,《我莊》用的是「野戰錄音室」的概念,同步錄音的方式能完整捕捉到「澎湃、潮潤、透亮的音場」,「這個美濃客家莊的孩子,已經做出了拿到全世界都足以讓臺灣人抬頭挺胸的音樂。《我莊》不僅是林生祥無愧於『成熟』二字的傑作,也把這片島嶼上玩民謠、搞搖滾的同代人,遠遠甩到了後面。」

10月4日至6日的上海簡單生活節上,林生祥將與日本吉他手大竹研一同登臺,帶來他對家鄉美濃的吟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林生祥說,他的生活純粹而簡單,正是這簡單,為他的音樂提供了源自土地深處的靈感。

一財經日報:從2006年開始,日本吉他手大竹研(Ken Ohtake)與你合作,至今已合作了三張唱片。從你的身上,他學到了如何演奏屬於自己的音樂,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你認為日常生活與創作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林生祥:這牽扯到人生觀和生活觀,我覺得音樂不會是人生命的全部。對我來講,音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創作是從生活裡面出發的。我很喜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瑞克·沃爾科特的一個觀點,他認為,如果小說創作者在自己生活的30公裡範疇內尋找出大部分故事題材,那麼這種小說創作是最能夠感動人的,而且能夠產生重大價值的作品。我喜歡這個想法,創作本來就來自於生活。

日報:你曾經說,你選擇回到故鄉美濃生活,其實是在彌補童年的感覺?

林生祥:最主要是我自己在養小孩,他們處於成長過程中,所以給了我這種感受。我覺得童年很重要,童年可能是很多事情的源頭所在,假如童年有創傷,你不去處理,它不會癒合,生命裡的一些關口可能就過不去。我跟女兒常常在生活裡亂聊,有時候就會跟她講我小時候的故事,被揍的經歷,通過講述的過程,其實發現這件事情就從我的生命裡過去了。彌補之後,生命會變得更強壯,比較能去面對下一步。

日報:這15年你一直在鄉村過著簡樸的生活。你認為維持簡單的生活狀態,需要什麼樣的品質?

林生祥:我1997年開始做職業音樂人的時候,選擇的是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的道路,我沒有加入唱片公司。選擇這條不一樣的路,後面會跟過來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要有物質上的欲望。

我在生活裡最注重的大概只有兩件事。一個是音響,我需要可以發出美妙聲音的音響系統;第二個就是買一點好酒,每天晚上小喝一下。我的生活很簡單,住在美濃,臺灣南部的鄉下。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要住鄉下,可是對我來說很自然啊。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適合住在城市,不喜歡公寓,所以從來沒住過臺北和高雄。我在淡水住過十幾年,也是鄉下的地方,平房裡頭。回到美濃,在出生成長的地方居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日報:那物質上的誘惑怎麼抵抗?

林生祥:我不知道哎,這個我不太會回答。我看到一本好書,就很開心、很入迷。對吃的不太有欲望,都是母親煮菜,自己種菜。對穿著也沒有特別的欲望。反正我就像天然絕緣一樣,看到手錶一點感覺都沒有。不過我一直很想要蓋一個房子,有一個讓音響更好聽的空間。我小時候都要去田裡幫忙,打掃,採水果,以前小時候覺得很討厭,那後來長大以後才發現,自己的根子裡與城市裡的朋友有不同的特質,這可能來自小時候在田裡勞作,跟泥土接觸,看到天大地大的那種感受。

日報:這一屆簡單生活節有一個口號,「做簡單的事情,讓喜歡的事情有價值」,從音樂人的身份,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林生祥:我以音樂為職業已經17年了,這十多年我從來沒有發現自己有職業倦怠症。每次寫音樂、演出都非常快樂,聽到好的音樂作品都會很開心,聽到好的音響就會享受,簡單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我也喜歡跟別人分享我創作的方法,將我獲得的生命的美好經驗告訴別人,分享給別人。音樂真的是我很喜歡的一件事情。

相關焦點

  • 林生祥:我的音樂想像力從社運開始
    撰文:錢戀水點擊網頁左下角「閱讀原文」可試聽《我莊》對很多人眼中「臺灣最好的音樂創作人」林生祥來說,無論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反水庫運動」,由此而生的「交工樂隊」,還是此後一張張與土地有關的專輯,都是「當生活變得不自然的時候盡力恢復原貌」的努力。
  • 客家歌手林生祥:我在鄉下做音樂養小孩
    而每有運動場合,在臺北念書的林生祥都會儘量趕回家鄉,幫忙提振鄉親士氣。他曾有兩次機會去主流唱片公司當藝人,但此時他已經意識到,「流行唱片工業不適合我」,「我的東西地方色彩很濃,注意力在鄉村,跟流行唱片的音樂向度很不一樣。那時候想,沒辦法加入,也不適合,就變成要自己開一條路」。這條路,似乎呼應了他心底的一個聲音。
  • 林生祥在美濃|短章
    包括多次獲得國際音樂大獎的林生祥的家也並不豪華,放CD的擱物板是用水泥磚壘成,放至大陸農村也不算出挑。令人感到這種生活可貴的是許多細節:生祥嶽父家開有一家名為「湖美茵」的民宿,庭院裡種有大樹,靠山的水塘中,養魚養鵝,下的蛋變成我們的晚餐。每天上午,太太帶女兒到這邊玩,因為院子大,小孩跑得開。冰箱上貼著磁貼,提醒父母每天要吃的維生素種類。
  • 閱讀 東方早報專訪林生祥:我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
    /dfzb/html/2014-07/28/content_911042.htm我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對臺灣樂評人馬世芳口中「臺灣最好的音樂創作人」林生祥來說,無論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反水庫運動」,由此而生的「交工樂隊」,還是此後一張張與土地有關的專輯,都是「當生活變得不自然的時候盡力恢復原貌」的努力。
  • 為《陽光普照》增色的林生祥
    這個畫面第一次出現在林生祥的眼前,是2018年的初春,導演鍾孟宏在林生祥家講起自己的新電影計劃,鍾孟宏告訴林生祥,這個電影叫做「陽光普照」,他用說故事的方式,在林生祥眼前演了一場戲:「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兩個年輕人穿著雨衣,騎著一輛打檔摩託車,用報紙藏著兩把鋒利的刀去尋仇
  • 從原創專輯到電影配樂,「金曲獎專業戶」林生祥重新生長
    林生祥將音樂與工人、農民的生活結合,走出了一條歌以載道的路徑。在20多年歌唱生涯裡,他的音樂風格從最初的急切悲壯,逐漸轉向了溫暖曠達,到如今越發有種自在從容的氣度。不變的是,林生祥的音樂一直富含場景感,這也是林生祥猜想自己頻頻受邀創作電影配樂的原因。
  • 林生祥出道20周年演唱會
    林生祥出道二十 唱南方演唱會,演出分不插電和插電兩種形式。門票 2/24 (年初九) 12:00 開賣林生祥出道二十 唱南方演唱會 (一) ~ 生祥與老師不插電演唱會演出: 林生祥 x 平安隆 x 黃中嶽 x 大竹研 x 早川徹 x 吳政君 x 鍾永豐主辦:山下民謠 雲門基金會
  • 臺灣民謠歌手林生祥:為反水庫製造「文化原子彈」
    那正是臺灣發展歷程中,農、工與城、鄉關係發生逆轉的關鍵節點—此前的數十年,儘管城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造成大量農村青壯年離鄉離土、向城市打工者的身份轉變,但彼時城市生產的餘裕隨時輸送回鄉土,支撐著瀕臨破產的農村生活;1990年代,城市地價飆漲,教育等各種生活成本猛增,由鄉村進入城市的勞動者,收入已負擔不起自己的生活,更無餘力寄錢返鄉,依賴都市匯款以彌補不足的脆弱農村經濟更顯窘迫,整個臺灣城鄉關係的樞紐發生斷裂
  • 【方所·刊】林生祥、鍾永豐:我莊在南方
    交工樂隊執筆者,2000年以音樂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與林生祥、陳冠宇同獲第1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05年以客語歌詞《臨暗》得第16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作詞人獎。2007年,以客語歌詞《種樹》再度獲得第18屆金曲獎演唱類最佳作詞人獎。林生祥高雄美濃人,被臺灣樂評人馬世芳譽為「臺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
  • 從大佛普拉斯聊到林生祥
    大佛普拉斯電影海報林生祥,197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美濃鎮,客家語音樂人,前交工樂隊靈魂級人物。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在看九連真人樂隊的視頻採訪。採訪中,九連樂隊吉他手阿龍說到「我從來不避諱,很喜歡林生祥老師」,在我腦海裡面激起一個疑惑,這個林生祥是怎樣一個音樂人呢?於是隨著視頻的繼續,我的問題開始被解答。
  • 林生祥:我選擇安靜地歌唱_今日頭條_經濟觀察網_2008-04-27_和小宇
    而臺上的林生祥,看著又如此的年輕,此刻誰能想到他已經三十七歲了。大概是簡單的生活、積極的藝術理想使他依然朝氣豐沛。 交工樂隊 林生祥出身臺灣美濃的農民家庭。高二開始學吉他,在讀大學期間就開始組建樂隊「觀子音樂坑」。他們帶來的短片中能看到當時的演出錄像的片段,他比現在要瘦上許多,抱著電吉他站在臺上,嚴肅的表情和大眼鏡讓人聯想起80年代的侯德健。
  • 林生祥《種樹》 民謠就該是這個樣子
    林生祥,客家語音樂人,前交工樂隊靈魂級人物。197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美濃鎮。
  • 林生祥在納什維爾|《野蓮出莊》初聽隨感
    在我的評價體系中,一輩子做專輯絕無失手,唯有寥寥數人,而林生祥赫然在列。考慮到生祥橫跨交工樂隊、瓦窯坑到現在生祥樂隊時期,其生活境遇多有變遷,至暗時刻窮到拆東牆補西牆,但依然保持如此高度,更顯難得。因此,他的《野蓮出莊》,按照慣性,定當是一張未聽就能有品質保證的作品,這是音樂人可貴的徵信體系。當然,像周杰倫這種,早就上徵信黑名單的,或是陳奕迅這樣好一張崩三張的,新專輯出了就出了唄,有啥好期待的。
  • 林生祥在納什維爾 |《野蓮出莊》初聽隨感
    在我的評價體系中,一輩子做專輯絕無失手,唯有寥寥數人,而林生祥赫然在列。考慮到生祥橫跨交工樂隊、瓦窯坑到現在生祥樂隊時期,其生活境遇多有變遷,至暗時刻窮到拆東牆補西牆,但依然保持如此高度,更顯難得。因此,他的《野蓮出莊》,按照慣性,定當是一張未聽就能有品質保證的作品,這是音樂人可貴的徵信體系。當然,像周杰倫這種,早就上徵信黑名單的,或是陳奕迅這樣好一張崩三張的,新專輯出了就出了唄,有啥好期待的。
  • 民謠,林生祥《我莊》唱的臺灣生態
    推薦非主流好音樂,探索音樂美麗內涵,主要音樂方向,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音樂,民謠音樂,優秀獨立創作人,天籟美聲,民族音樂等。
  • 林生祥:生活被強制關機,反而釋放了身心的傷痛與執念
    做電影配樂,發現自己喜歡藏身幕後創作電影幕後音樂,讓林生祥發現新的自己。(攝影/鍾士為)之前看電影時有些厲害的配樂我都會注意,一講到片名,音樂就先跑出來了;還有些變成跟女兒生活中的配樂,像是打撲克牌剩最後一張,會自己配《教父》的音樂,就是在告訴她──要準備了,我剩一張牌而已喔!所以我之前就想,有沒有電影導演要找我配樂啊?
  • 林生祥與閃靈樂團各奪3獎 成金音獎大贏家(圖)
    林生祥在拿下最大獎「最佳專輯獎」時,在臺上力挺大埔事件受災戶:「對於像我媽媽這樣的農家人來說,怪手開進田裡,把作物挖掉,是有違天理的!」林生祥以《我莊》獲得最佳專輯獎、最佳樂手獎、評審團獎等3項大獎,整晚他身上及手上都貼著「核電歸零」的貼紙。林生祥在感言中強調廢核理念,不希望臺灣成下一個福島。此外,得到最佳現場演出獎的88顆芭樂籽則感性稱:「這個獎獻給地下社會!」
  • 臺灣原聲 | 林生祥—有無(電影<大佛普拉斯>片尾曲)
    林生祥唱頌的方式,猶如說書人的敘述,非常道盡無奈,看透無常,歌曲的張力划過穹蒼。>  ▼  熱門的單曲大陸流行 | 虎二你應該很快樂日本流行 | 堀內孝雄深情呼喚歐美純音 | 人生如夢的鋼琴曲歐美鄉村 | 美國鄉村女歌手曲歐美搖滾 | 蘇格蘭搖滾二人組歐美鄉村 | 美國鄉村音樂組合
  • 允許一部分樂隊先富起來
    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曾調侃道,為了生活,他還執導了 2006 年的神曲《QQ愛》。 幾乎同時,以憤怒出名的痛仰樂隊也在 2007 年遇到瓶頸。樂隊元老貝斯手張靜離開,談了 8 年的女朋友也分手了。 心情抑鬱的高虎選擇搭車上路,陪伴他的是顛簸,沙暴、連綿的山河與無盡孤獨。
  • 法國電影《珍品》: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自此,瑪麗的初戀告一段落,她開始了周而復始的婚後生活。在後來的一次聚會中,瑪麗曾開玩笑地指著自己的婚禮照片,說那時候的自己如同出殯一般,滿身都是死亡氣息。亨利不置與否,而皮埃爾則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和亨利的婚姻她是被迫的,她不愛亨利,所以她的婚姻是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