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說文解字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只部的「左甹右只(字形描述)」、「 」部的「 」、「矞」、「商」。這四個字中,只有「商」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商」,如果只關心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商」字條目。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甹只)。讀x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甹只),聲也。從只,甹聲。讀若聲。」徐鍇的《說文系傳》:「『聲』作『馨』」。我們認為徐鍇的說法正確,現行《說文》系抄寫之誤。形聲字。本義是助詞,用作後綴,相當於「然」,後多寫作「馨」。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語聲也。晉宋人多用馨字,若『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像鬼手一樣冰冷,偏來握住人的臂膀。)『何物老嫗,生寧馨兒(哪一個老婆子,生出這樣的孩子!)』是也,『馨』行而『(甹只)』廢矣。」徐灝箋:「『寧馨』之語,凡有所指為『若此』,答問則為『若何』,今江浙俗語猶然。其聲如那(甹只)。
(甹只)的小篆寫法如圖:
(甹只)的小篆寫法
2、 。讀nè。 是《說文解字》540個部首漢字之一,現代漢語部首檢字法已經取消了「 」部,部下漢字均最入其他部內。 ,現代漢語歸「口」部。
《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 ,言之訥也。從口,從內。」會意兼形聲字。會意意在內而不出口,就是說話遲鈍。這是它的本義。同「訥」,也寫作「吶」。「訥」在《說文》卷三中,與「 」音、義皆同。「口」與「言」用作表義偏旁可以通用。
《荀子·非相》:「言而非仁之中也,則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辯不若其吶也。」楊倞註:「吶,與訥同。」說起話來如果不符合仁愛之道,那麼他開口說話還不如他沉默不語,他能說會道還不如他笨嘴拙舌。
(荀子像)
的小篆寫法如圖:
( 的小篆寫法)
3、矞。現代漢語部首檢字「矞」字歸「矛」部。其讀音有三個:
(一)yù。這是中華書局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矞,以錐有所穿也。從矛,從 。一曰滿有所出也。」許慎認為是會意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 者,入意。小徐作 ,會意兼形聲也。」認為是會意兼形聲字。朱駿聲《通訓定聲補遺》:「矛,刺兵也。取末銳刺入之意。」總之,會意以錐穿透物體,本義是用錐鑿穿物體,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說文》另有一義,即「一曰滿有所出也」,即溢出。《廣雅·釋詁三》:「矞,出也。」此義亦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本義之外,矞還指象徵祥瑞的彩雲。《椑雅·釋天》:「二色為矞,外赤內青謂之矞雲。」漢代董仲舒《雨雹封》:「雲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左思《魏都賦》:「矞雲翔龍,澤馬於阜。」李善註:「矞雲者,外赤內青也。」
(祥雲)
(二)jué。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譎」。詭詐。《集韻·屑韻》:「譎,《說文》:』權詐也。梁、益曰謬欺天下曰譎。『或省。」《荀子·非十二子》:「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欺惑愚眾,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王先謙《荀子集解》:「矞與譎同,詭詐也。」以粉飾邪惡的說法,美化奸詐的言論來搞亂天下,用那些詭詐、誇大、怪異、猥瑣的言論,使天下人混混沌沌地不知道是非標準、治亂原因的,已有這樣的人了。
(三)xù。讀音出自《集韻》。驚懼貌。《玉篇·矛部》:「矞,飛貌也。」《集韻·質韻》:「矞,驚懼貌。」《禮記·禮運》:「鳳以為畜,故鳥不獝(矞)。」清阮元校勘記:「錢大昕云:『獝為鳥飛,不應從犬旁。《釋文》獝本作矞,俗本從犬者誤也。』」鳳凰被人收服馴養了,所以百鳥(作為它的從屬)見到人也不會驚飛了。
(鳳凰與眾鳥)
矞的小篆寫法如圖:
(矞的小篆寫法)
4、商。讀shā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商,從外知內也。從 ,章省聲。」許慎認為是形聲字。本義是估量從外面估測裡面的情況。但甲骨文中,商用作地名和人名,許慎的解釋與甲骨文、金文形、義不合。隸楷的「商」字直接來源於戰國秦地「商」的手寫體。看一下商的字形演變:
(商的字形演變)
《說文》籀文的商(字形11)當是秦公簋「商」字的簡化,這種形體的「商」可能是「參商」之「商」的分化字。其中的「口中一點」是星星的象形。「商」在西周初年的利簋銘文中就用作國名。在西周金文中多用為「賞賜」之「賞」,因此,「商」的字形,本義,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先依照許慎的解說講下去。也就是說,商的本義是估量。王筠《說文句讀》:「謂由外以測其內也。」《廣雅·釋詁一》:「商,度也。」《易·兌》:「商兌未寧。」陸德明釋文引鄭玄註:「商,隱度也。」商度思量所欣悅之事而心中未曾寧靜。《戰國策·中山策》:「商敲為資,未可豫陳也。」鮑彪補註:「商,較之。」考察、估量敵我力量的對比作為憑據,眼下還不能陳述。
(商量)
由此,商的字義又引申為計議、商量。商量,就是估算、度量。比如《後漢書·宦者傳論》:「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李賢註:「商,謂商略。」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興元人以幣如孟氏賻,且來商家事。」興元百姓紛紛出資幫助孟家辦理喪葬,並商量安排家事。又比如《鏡花緣》第六十六回:「國舅又再再苦勸,無奈若花心如鐵石,竟無一字可商。」這裡的商,也是商量的意思。
商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比如:
(1)商業;生意;買賣。與「賈」(坐商)相對來說則專指行商,泛說做買賣的行為時則不加區別。比如:經商;通商。《廣韻·陽韻》:「《說文》曰:『〈商中『口』改貝,貝部漢字〉,行賈也。』典籍通用商。」《白虎通·商賈》:「行曰商,止曰賈。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商。」明了其遠近,揣度其有無,溝通四方的物資就叫做「商」;「賈」則是在固定的地方,貯藏有用的物資,等待民眾來購買,藉以牟利。簡言之:四處行走的是「商」,坐店經營的叫「賈」。
(坐賈行商)
(2)商人。比如:布商;客商。《論衡·偶會》:「富家之商,必奪貧室之財。」富家商人的,肯定會搶奪貧困人家的財物。近現代漢語都常用此義,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帝都多官,租界多商。」
(3)古代計時單位,一刻叫一商。《集韻·陽韻》:「商,刻也。」《正字通·口部》:「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儀禮·士昬禮》解題引鄭玄《目錄》:「日入三商為昏。」賈公彥疏:「鄭雲『日入三商』者,商謂商量,是刻漏之名。故《三光靈曜》亦日入三刻為昏。」
(日昝的刻度)
(4)算術中除法運算的得數叫「商」。比如:八除以二商四。
(5)分別通「章」,指篇章;通「賞」,指賞賜;通「常」。經常。這一系列通假,不再舉例。
(6)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二音,相當於工尺譜上的「四」,現代簡譜的「2」。《白虎通·禮樂·論五聲八音》:「五聲者,何謂也?宮、商、角、徵、羽。」讀音是宮(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五音起源於春秋時期,對應簡譜的Do(宮)、Re(商)、Mi(角)、Sol(徵)、La(羽)(沒有Fa與Xi),亦稱為五音。
(五音)
與五音相通,商又指悽厲哀惋的聲音。《淮南子·道應》:「寧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在車旁給牛餵草料的寧越看了後,悲從心中起,於是敲擊著牛角唱起悽厲哀惋的歌曲。另外,古人認為商聲屬秋,故稱秋為商。《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鄭玄註:「秋氣和則商聲調。」
(7)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叫「辰」和「大火」。《左傳·昭公元年》:「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孔穎達疏:「辰,即大火星也。」
(8)古地名。商是傳說中商始祖契的封地。在今陝西省商縣境;商還是戰國時秦地名。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境。商還是古國名。成湯來夏桀之後建立的奴隸制國家。最初建都亳(今河南商丘西南),後多次遷都,後遷都殷,改國號為殷,或稱殷商。商還是春秋時宋國的別稱(因為宋國定都商丘,所以也叫商)。
(殷墟紀念石)
此外,商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二》有載。
商的小篆寫法如圖:
(商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7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