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中國版ZARA的關鍵時刻

2020-12-27 證券之星

151

債務危機拖累下的拉夏貝爾,正通過甩賣資產、關閉低效門店、剝離虧損項目來幫助「回血」。緊鑼密鼓填窟窿的同時,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拉夏貝爾賴以生存的年輕女孩,似乎正在逐漸拋棄它。

已至關鍵時刻

自今年5月份開始,拉夏貝爾已經披露至少6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6月19日,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2018年度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值,預計公司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將為負值。預計公司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213909萬元(未經審計)。

拉夏貝爾在回復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2020年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公司將進一步明確未來的戰略發展思路與核心戰略舉措,全力以赴,爭取早日實現扭虧的目標。

但扭虧壓力不小。根據公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拉夏貝爾營收為10.02億元,同比下降57.75%;歸屬淨利潤-3.42億元,同比下降3609%;扣非淨利潤為-3.49億元,同比下降803%。

與上述採訪到的多位消費者印象中的拉夏貝爾起落的時間點相同,2017年之前的拉夏貝爾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7年9月,拉夏貝爾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服裝公司。2015年-2017年,拉夏貝爾實現收入為74.39億元、85.51億元、89.99億元,淨利潤為6.15億元、5.32億元、4.99億元。

公告顯示,2011年之前,公司僅有LaChapelle、Puella、Candie’s三個女裝品牌,門店數量1841個,而到了高位點的2017年年底,拉夏貝爾旗下門店數量達到9448家。

但到了2018年,淨利潤呈斷崖式下跌。數據顯示,2018年,拉夏貝爾實現營收101.76億元,淨利潤-1.60億元;2019年,拉夏貝爾淨利潤虧損超過20億元。

2018年,拉夏貝爾在公告中指出,2011年-2017年,公司採取「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業務發展策略,從而實現銷售規模的不斷增長。但同時,「多品牌、直營為主」的業務模式也給公司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主要表現為拓展新品牌需要投入更多的經營資源;新品牌培育發展過程較長;品牌雷同問題;直營渠道帶來的人工、租金等成本上漲的壓力等等。

拉夏貝爾的自救策略已經進展多時。

2019年,拉夏貝爾進行大規模戰略收縮。首先關閉低收效、虧損的零售網點。2019年,拉夏貝爾在境內經營網點數量為4878個,相對於2018年數量減少了4391個,減幅達47.37%。

再者,主動出售資產。6月19日,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擬以約7.25億元的價格向世淮物流出售其全資子公司拉夏太倉持有的夏微倉儲100%股權。去年5月和6月,拉夏貝爾還分別以2億元、2.75億元出售旗下電子商務子公司以及企業管理諮詢子公司的部分股權。

此外,拉夏貝爾也在逐漸剝離虧損資產。2019年,拉夏貝爾均作價1元剝離了旗下虧損的男裝傑克沃克及家居築夢美學品牌。

但與此同時,拉夏貝爾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2015年-2019年末,拉夏貝爾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43.6%、44.31%、48.31%、59.01%、85.59%。2020年第一季度末,拉夏貝爾的資產負債率達88.87%,為公司上市以來資產負債率的最高值。

公告還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為2.51億元,短期借款高達14.9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1億元,還有合併法國品牌NAFNAF導致的應交稅費、預計負債等。

雖然自救已進行多時,但從近期財務表現來看,收效甚微。拉夏貝爾在回復經濟觀察報的採訪函中也沒有直接回答多舉措並行下的成效情況。

雪上加霜的還有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表示,如果沒有疫情,在大環境向好的情況下,拉夏貝爾還有時間進行恢復,但此次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從資本熱捧的「國內首家A+H股上市服裝公司」到如今想方設法自救,拉夏貝爾的衰落走得迅速,這背後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程偉雄表示,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拉夏貝爾尚未夯實市場基礎的同時,花費巨資在香港上市,募集的資金尚不夠上市的各項費用支出,無奈之下再次在A股上市,「H+A上市企業」的抬頭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募集的資金還不夠兩次上市規範與上市各項支出。原本上市之後應該做好內控管理,但拉夏貝爾依然大肆擴張,「多品牌+全直營」帶來的經營問題,在高歌猛進中被掩蓋了。

「經常打折」是記者採訪多位90後、00後女孩對拉夏貝爾不約而同的印象,眼下,為加快現金回流,拉夏貝爾再次加大產品促銷力度。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當消費者形成「反正會打折」的心理時,損害的是品牌形象。

對此,記者詢問拉夏貝爾如何在盤活資產、收縮規模的前提下,保持品牌調性,拉夏貝爾亦未給出答案。

程偉雄表示,拉夏貝爾以「中國版ZARA」自詡,但實際上拉夏貝爾的多品牌在時尚、潮流以及款式多樣、快速反應上無法和ZARA比較,這也導致拉夏貝爾的多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

快時尚品牌們的產品翻新需要足夠快,才能給年輕女孩「每次都有新感覺」的購物體驗,但「快」的背後是對庫存、資金鍊的周轉以及利潤率的嚴格考驗。當前,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生存狀況趨緊,Forever21、ESPRIT、OldNavy不斷敗走中國,「類拉夏貝爾」的年輕女裝品牌們,究竟該如何尋得快慢之間的平衡?

對此,程偉雄表示,類似拉夏貝爾定位的快時尚品牌在市場突飛猛進,消費體驗擁有更多觸達埠的當下,品牌的消費標籤已經很難固化。加之,在新技術、新工具等應用的推動下,年輕消費群體的年齡圈層在縮小,之前10-15歲的年齡跨度,正聚焦為給3-5歲的年齡圈層,且更具個性化。服裝品牌偏同質化的定位導致同質化的產品大行於市場,帶來的結果就是打折促銷,頻繁打折促銷又會帶來業績的惡性循環。

程偉雄最後強調,時尚沒有快與慢之區分,個性化、小眾化、細分化是時尚的發展趨勢,也是用戶生活演變的過程。品牌需要改變以往大眾同質化的配搭,提升圈層受眾的消費體驗。

學生黨還是上班族

「大學的時候買過拉夏貝爾,但現在拉夏貝爾每個季度的新款不是很多,比如兩個月逛4次街,每次就那些款式。」已經在上海工作5年的90後於晨,這樣告訴記者。在於晨的印象裡,拉夏貝爾的風格甜美、價格適中,比較適合年輕小姑娘。

以前大學的時候逛商場,於晨經常可以碰到拉夏貝爾的門店,也知道拉夏貝爾旗下包含了很多個品牌,比如風格相近的拉貝緹。但於晨告訴記者,現在再逛商場,碰到拉夏貝爾的機率變小了,而且明顯感覺衣服質量大不如前,款式、設計、顏色乏善可陳。

相比拉夏貝爾,於晨更喜歡逛U-NIQLO、ZARA這些快時尚品牌。「它們可挑選的款式更多,每次去都有新發現。」於晨在一家外貿公司擔任會計,有時候堆積如山的工作讓她一整天都連抽轉,所以她對於衣服最大的訴求是:一定要穿著舒適。

在另一名90後韓晗的印象中,拉夏貝爾屬於中端快消服飾,款式和面料並不是上乘,但是店面開設的比較洋氣,就吸引了她們一幫大學生去選購。韓晗講到,大學的時候,拉夏貝爾曾風靡一時,但似乎衣服上新沒多久,就會開始瘋狂打折,「在未打折前,價格虛高,打折之後,才會通過性價比考慮入手。」

步入職場以後,韓晗鮮少再去選購拉夏貝爾的衣服,「拉夏貝爾的款式更適合穿著度沒那麼講究的學生黨,步入社會後的職場人會更看中版型、面料、舒適度,顯然拉夏貝爾不合適。」

職場裡中流砥柱的90後認為拉夏貝爾適合學生黨,那作為學生黨的00後眼中的拉夏貝爾又是什麼樣的?「衣服老氣,價格又貴。」讀大二的00後餘漾告訴記者,拉夏貝爾的價格屬於輕奢,但是沒有設計感,甚至「有點土」,她雖然偶爾會去逛,但基本不會買。餘漾日常的愛好是翻閱小紅書,她會根據達人的推薦,挖掘一些淘寶上的小眾店鋪,「有些店鋪裡的衣服設計獨具一格,而且價格適中。」

線下的服裝店,餘漾平時也會去逛,有的時候不會特別追求品牌,而是更加看重眼緣,「看上去一眼喜歡的,試穿也很合適就買了。如果一定要說是哪些牌子的話,那就是H&M、優衣庫、ZARA,還有一些買手店。」

對於品牌定位,拉夏貝爾在回復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服裝服飾領域,致力於為中國廣大消費者提供兼具時尚、品質以及高性價比的服裝產品。

年輕的上班族認為拉夏貝爾風格甜膩、質感欠缺,更適合學生黨,但學生卻黨認為其品質與價格不匹配,因此,高性價比究竟面向的是哪一群體?拉夏貝爾是否缺乏清晰的受眾群定位?

程偉雄表示,拉夏貝爾的品牌定位是年輕白領,但從產品風格、產品品質和價格定位上的體驗讓用戶產生認知偏差。

來源:經濟觀察報

相關焦點

  • 多元化失速,深陷虧損泥潭: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迷魂記」
    眼下,有中國版ZARA之稱的「中國女裝第一品牌」拉夏貝爾負債纍纍虧損連連,過去一年裡,不斷關店與出售旗下資產,祭奠與銘刻著在網際網路新經濟思潮下,一個時代的品牌老去。ZARA與「中國版ZARA」大撤退在大家的眼中,近年來網際網路新零售衝擊有多激烈,就知道傳統零售渠道實體店經營的境況有多不堪。只是,對於一些品牌商家而言,恐怕沒有人會意識到其經營會如此慘澹。
  • 拉夏貝爾市值蒸發百億、瀕臨退市「中國版ZARA」如何解債務危機?
    文:董枳君ID:BMR2004快速擴張的拉夏貝爾麻煩纏身。曾經作為「中國版ZARA」的國內女裝第一品牌,拉夏貝爾在過去的20年曾風光無限,然而近幾年來卻出了問題。3年間百億市值蒸發,2019年虧損21.66億元,關閉門店4391家。
  • 拉夏貝爾控股股東提請罷免公司董事長 「中國版Zara」怎麼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控股股東突然出手:「三宗罪」罷免董事長!一年換了5位總裁,「中國版Zara」怎麼了?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服裝品牌拉夏貝爾又出么蛾子。公司控股股東提請罷免現任董事長,更給出董事長「三宗罪」。
  • 中國版ZARA危機:拉夏貝爾、美邦等為何深陷關店潮?
    拉夏貝爾,國內首家「A+H」上市的服裝企業,在接連兩年虧損之後,7月1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代碼變為「ST拉夏」。不僅拉夏,美邦2020年Q1虧損2.19億元。曾經風光無限,對標ZARA的中國快時尚本土品牌,而今深陷至暗時刻。
  • 「中國版ZARA」大潰敗!拉夏貝爾最高預虧21億 一年關店4400家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雲中隼 A股市場業績預告天雷滾滾,服飾領域也未能倖免。那些年我們曾經追過的品牌,也陷入了重重危機。近日,拉夏貝爾一次性公布的多份公告引起市場震驚。中國版ZARA即將披星戴帽說起拉夏貝爾(LaChapelle),這可是一個曾經在女生圈子中風靡一時的品牌,更是80後、90後的姑娘們的集體追憶。作為著名流行時裝品牌,拉夏貝爾曾以中國版ZARA著稱。
  • 「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44億巨債壓頂,回天乏力瘋狂關店5602家
    1月8日,ZARA三個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傳出將關閉中國線下門店的消息。消息傳出後,眾多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不舍之情。而在國外快時尚品牌頻頻受挫的同時,有「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ST拉夏603157.SH)也正在「生死邊緣」掙扎——債務居高不下、高管頻繁更換,還上演了一出「宮鬥劇」。
  • 拉夏貝爾改名字賣吊牌 「中國版ZARA」要做下一個南極人?
    9月18日電,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快時尚服飾品牌拉夏貝爾,近年業績卻連連下滑,不僅大批關店、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近還連續兩次更改公司名稱,並新增品牌線上授權業務,即俗稱的「賣吊牌」。拉夏貝爾方面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若該線上業務模式順利推進,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 拉夏貝爾上半年虧近5億!關店2470家,「中國版ZARA」怎麼了?
    8月28日晚間,被稱為「中國版ZARA」、國內首家A+H股上市服裝公司的拉夏貝爾公布2019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51億元,比上年同期降9.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8億元,比上年同期猛降311.20%,這是公司淨利潤自2018年首度虧損之後更大幅度的下挫。
  • 拉夏貝爾,太可惜了
    」「拉夏貝爾涼涼」「中國版zara隕落」因為想把法國浪漫的風情,帶去中國,創始人就把這條小街的名字,命名為品牌的名字,也就是我們知道的拉夏貝爾。更讓人驚喜的是,比起別的品牌,拉夏貝爾總是新的,一天推出上千款的新設計,一度被稱為是「中國版的Zara」。
  • 巨虧16億至21億 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大崩潰 一年關掉4400個門店
    來源:東方財富網上市僅僅兩年多,「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603157.SH)就上演了驚天巨虧一幕。1月21日晚,拉夏貝爾發布業績預虧公告 ,預計公司 2019 年將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億元到-21億元。究其原因,拉夏貝爾的解釋是「由於已關閉門店的經營虧損以及一次性確認裝修攤銷費用,導致虧損 4 至 4.5 億元;為加速經營現金回流,公司加大了往季貨品銷售力度及折扣力度。
  • 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變天:實控人隱退,殼賣給美年健康的江蘇三友兩...
    2月3日晚,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603157.SH)發布公告,公司董事長邢加興「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鑑於公司董事長職位空缺,拉夏貝爾的全體董事一致推舉執行董事、總裁於強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公司選舉產生新的董事長為止。
  • 武漢Zara門店集體關閉 還有這些大牌也關店了
    而在中國,拉夏貝爾、達芙妮等關店潮,更是讓人深刻地體驗到實體店的難。武漢Zara全城關店據多個微博大V近期先後爆料,西班牙快時尚Zara在武漢的所有門店近日均處於關閉狀態。從拍攝圖片來看,門上均貼有封條,官網也無法查詢到武漢門店信息。
  • 他誤打誤撞進入服裝行業,卻打造了中國版的Zara,年營收近百億!-記拉夏貝爾創始人邢加興
    雖說有人笑,有人哭,但是在2017年淚中帶笑的服裝品牌,應該是拉夏貝爾(La Chapelle)。6年3次衝擊IPO,終於在去年登上了A股市場,成為國內首家A+H股同時上市的服裝企業,如今A股市值已超88億。 自2001年成立以來,拉夏貝爾專注於大眾女性休閒服裝市場,主要從事服裝自主設計與研發、外包生產、品牌推廣和直營銷售。
  • 預虧最高21億 一年關掉4400個門店 「中國版ZARA」怎麼了?
    原標題:預虧最高21億,一年關掉4400個門店,「中國版ZARA」怎麼了? 摘要 【預虧最高21億 一年關掉4400個門店 「中國版ZARA」怎麼了?】
  • 一年換了5位總裁 「中國版Zara」怎麼了?
    見習記者 雲龍曾被稱為「中國版Zara」的服裝品牌拉夏貝爾又出么蛾子。公司控股股東提請罷免現任董事長,更給出董事長「三宗罪」。而現任董事長上任才7個月,並且公司年內出現了3任董事長、5位總裁,更有多位高管辭職。頻頻換帥的背後,公司業績長期下滑,如今不得不「賣身自救」。
  • 「中國版ZARA」一年5換總裁後,將罷免董事會主席,將如何發展?
    34.16%;(iii)截至本公告日期,邢加興連續九十日以上持有公司總股本10%以上,因此,符合公司股東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及《公司章程》召開公司股東大會的規定。  ▋「中國版 Zara」的拉夏貝爾深陷泥潭  高管頻繁離職,總裁換來換去,作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公司,有著「中國版 Zara
  • 中國版Zara跌落神壇!
    11月1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2020)滬0104執1977號)顯示,女裝品牌拉夏貝爾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本次執行程序終結。10月28日,公司及法人代表段學鋒因拉夏貝爾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再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並被採取了限制高消費措施。
  • 中國版Zara跌落神壇:巨虧21億關店4000多家,上市三年就披星戴帽
    沒錯,就是有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拉夏貝爾的至暗時刻A股漲聲一片。不過,持有拉夏貝爾的投資者卻開心不起來。*ST拉夏股價盤中最低下探至2.44元每股,連續4天創下歷史新低。設計時尚,價格適中,加上快消服飾在國內流行,拉夏貝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女裝品牌,並有著中國版Zara的名頭。2017年,拉夏貝爾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巔峰時刻。門店達到9448家,全國各大商場都有拉夏貝爾的身影,單年營收達到104億元,成為國內營收最高的女裝品牌。
  • 「中國版ZARA」涼了?市值蒸發超百億,關店4391家
    「中國版ZARA」涼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拉夏貝爾業績快速滑落,3年間蒸發百億市值,2019年虧損21.66億元,關閉門店4391家。負面纏身,兩年巨虧拉夏貝爾披星戴帽後連續四跌停6月29日,拉夏貝爾發布了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
  • ZARA全球關店、拉夏貝爾巨虧,快時尚為什麼不香了?
    作為GAP集團旗下的子品牌,Old Navy進入中國六年時間,一直按照正常節奏開店。一名Old Navy北京門店的店長向AI財經社透露,「關店挺突然的,中國區的老大也是突然收到的通知,那會重慶門店剛剛開業一個多月。」 該店長推斷,關店與不賺錢有關。「Old Navy在中國經常打折,而且折扣很低,三到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