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回鄉辦「村晚」傳孝道文化 看哭鄉親(圖)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大學生回鄉辦「村晚」傳遞孝文化

  反映農村不孝敬老人問題的曲藝小品《老來難》,讓父老鄉親淚流滿面

  石家莊學院多才多藝大學生趙華,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跟爺爺的關係也曾不太融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化了母親和爺爺,家庭越來越溫馨。當他得知我省農村一些家庭也存在不孝敬老人問題後,便萌生了回鄉組織策劃「村晚」的想法,帶領村民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傳播孝道文化。如今,他們村子已連續兩年上演「村晚」了,他集策劃、導演、演員、文稿、主持與一身,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風貌,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

  給爺爺洗衣服,融化媽媽和爺爺間的「堅冰」

  11月23日,石家莊學院大四男生趙華風塵僕僕地從滄縣老家回到學校,跟同學們交流他回鄉指導村民排練文藝節目的情況。

  幾位男生表示,如果趙華再回鄉組織明年第三屆「村晚」,他們一定前去汲取經驗,將來也要像他一樣,回各自家鄉辦「村晚」。

  而事實上,趙華此次回滄縣農村老家,就是找本村婚慶店老闆趙國偉一同籌備第三屆「村晚」的。此前,他已經和趙國偉連續在本村組織了兩屆「村晚」。

  38歲的趙國偉說,如果沒有大學生趙華擔綱,他們村的「村晚」就不會美名遠揚,明年正月,還會有幾個村子邀請他們去演出。

  現年21歲的趙華,是滄縣黃遞鋪鄉趙碼頭村人,在大學主修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靠打工為生的父母,除了供獨生子趙華上學外,還要贍養趙華的爺爺,經濟條件雖不是特別富裕,但祖孫三代在一起生活很幸福,成為村裡人人稱羨的和諧家庭。

  然而,在趙華的記憶中,他們家以前並不太幸福。因為家庭瑣事,媽媽跟爺爺的關係也不融洽,從沒給爺爺洗過衣服。

  但是趙華卻非常孝敬老人,在縣城上高中時,他回家跟悶悶不樂的爺爺說:「爺爺,您不用擔心,將來我會為您養老的!」話音剛落,爺爺就老淚橫流了。從此,他每次周末回家,都堅持給爺爺洗衣服、床單,打掃室內外衛生。一年春節前,他想用洗衣機給爺爺洗被罩、床單,可媽媽不讓,他就自己動手用冷水洗……媽媽被感動了,心疼地對兒子說:「你爺爺有你這樣的好孫子,算是修來的福!」邊說邊搶過床單,和趙華一同洗起來。

  從此,父母便把爺爺請到家裡一同生活,一家人其樂融融。

  回村辦晚會弘揚孝道文化,感化不孝子孫

  趙華是大學學校文藝骨幹,喜歡主持,曾組織策劃了2010-2012三屆記者節晚會,還著手拍攝製作了新聞專業宣傳片。他在瀏覽河北電視臺「非常幫助」欄目時,發現一些家庭因為瑣事鬧矛盾,晚輩不孝敬長輩,這些讓他心情非常沉重。聯想自己的經歷,他決定利用寒假時間,回家鄉組織一場有關孝文化的春節晚會,感化不孝子孫,動員年輕人尊重長輩,多盡孝。

  2011年的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當地農民趙國偉,說起辦春晚的事,倆人意見特別一致。趙國偉是婚慶店老闆,演出設備應有盡有,但是如何動員村民們上臺表演,可就不那麼容易了。為了動員村民們報名表演,趙華先是挨家挨戶登門拜訪,坐在炕頭上跟村民嘮家常,到田間地頭給他們講村裡辦春節晚會的意義。然後,他把村民推薦的演員名單列起來,在村裡的大喇叭裡點名,要求被點到的村民必須參加表演。

  沒想到,「點名行動」在村裡炸開了鍋,被點名的、沒被點名的村民全來了。演員裡最年長的84歲,最年幼的才4歲,足有上百人。大家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才出才,有力出力。不會編排節目的村民也想幫忙,紛紛端來餃子,送上熱水,還有人拿出自己新婚禮服借給主持人趙華穿……最終,第一屆村民春節晚會,如期在2012年正月十五辦了起來。鄰裡矛盾、婆媳關係、生兒養老等「接地氣」的家長裡短,都被村民們作為素材搬上了舞臺,總共50個節目。由於整臺晚會從演員、主持人到導演都是趙碼頭村村民,所以被大家戲稱為「村晚」。

  2013年正月十五,第二屆「村晚」更熱鬧了,除了全村男女老少,鄰村的一些老鄉也興致勃勃地來觀看,加上站在屋頂和牆頭上觀看的村民,總共有一兩千名觀眾。

  56歲的村民趙金國在戲曲小品《老來難》中扮演不孝的兒子,在節目尾聲,當表演到老娘喝農藥尋死、兒子追悔莫及的場景時,他唱著悲天憫人的民間小調,真的嚎啕大哭起來,現場觀眾也跟著一起落淚。趙金國說,現在有些兒女不孝順,致使老人晚年生活悽涼。為了教育天下兒女,善待老人,在趙華的指導下,他和孫豔玲、趙治友等精心編排了小品《老來難》,通過演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曲藝小品《老來難》注入當代孝文化

  趙華說,前兩屆「村晚」節目中,有關倫理道德、家庭孝道之類的節目,佔據主導地位,曲藝小品《老來難》,戲曲小品《韓琦殺廟》,歌曲《父親》、《母親》等,是每臺晚會必演節目。這些節目不僅傳承了河北梆子、民間小調等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而且還融入了以趙華為代表的大學生對中國孝道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責任。他希望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傳承孝道文化的隊伍中來,用不同形式回報家鄉父老,證明90後大學生是有社會責任的一代。

  在整臺「村晚」節目編排演出過程中,趙華發揮在學校練就的本領,集策劃、導演、演員、文稿、主持於一身,而且得心應手。他說,《老來難》節目,講的是兒女不孝,導致父母老無所養,心寒之下老母自盡的故事,中間穿插小孫子最為質樸的孝道本質,烘託主題,讓兒媳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及老年自己的生活狀況。趙華和趙國偉根據現場情況,給這個節目添加了一些細節,修正了一些語言,深化了節目內涵,使傳播孝道文化主題更加鮮明。

  熟知趙華家情況的村委會主任趙福海說,這個節目所呈現的內容中,好像看到了趙華幫爺爺洗衣服、感動爺爺和父母的故事。在一個祖孫三代的和諧家庭,孝順的孫子往往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趙華的表現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而實際上,趙華剛開始的時候虛榮心也很強,不願意跟農民交流,但後來被村民的生活智慧和質樸的精神所吸引,更崇尚質樸、平實的精神內涵,向甘於奉獻和樂於創造轉變。

  趙華堅持兩年寒假回鄉組織「村晚」的情況,引起滄縣政府和黃遞鋪鄉政府的關注,表示在政策和活動經費上予以支持。目前,鄉政府已把2000元資金撥給趙碼頭村。

  石家莊學院輔導員張炳傑表示,趙華在學校表現很優秀,他希望更多大學生像他一樣,用專業知識為農村建設和傳遞孝道文化做貢獻。

  如今,已經上大四的趙華正抽時間回鄉,和村民一同籌劃2014年第三屆「村晚」,主題是「金絲情· 中國夢」,附帶滄州地域特色文化傳統,表達和實現農民百姓的更加幸福美好的高品質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夢想。

  □文/本報首席記者 李梓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之村晚
    ,春節臨近,村裡打算辦一場晚會來讓村民們歡聚一堂,歡慶新年的到來。這個小山村人才輩出的小山村在外打工的人們聽說了村裡要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村晚,懷著合家團圓的心情紛紛從外地趕了回來。被騙財的作家耿直意外的被鄉親們認為成了文學獎的獲得者,風光的被邀請回鄉負責村晚的 文案策劃,獲獎的誤會越傳越大,可面對望子成龍的父親,耿直更是無從澄清。在城裡打工的包工頭德發偶遇了因為自己的賭癮而離婚的前妻淑芬,花樣百出挽救婚姻後,二人一起回鄉負責春晚的舞蹈節目。
  • 今年,我要上村晚——山鄉麗水開啟全民排練模式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今年,村裡辦村晚的消息像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頓時蕩開了波紋。漂泊在外做生意的藍炳才回來了,面對著臺下的老母親,他決定唱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曾因欠債無顏回家的江官友,經過多年努力打拼已小有成就,主動要求登上村晚的舞臺;沙溪村旁東西巖景區的導遊李德榮,雖被鄉親們點評是「破鑼」一樣的嗓音,還是堅持要上臺表演《小蘋果》。
  • 輕鬆一刻——《越來越好之村晚》
    《越來越好之村晚》是一部適合全家在春節合家歡的電影。影片將鄉村題材、底層時尚、大明星等元素融合,打造出了一個極其底層範兒又充滿央視氣質的春節亂拼會,質素一般,但有一種雜糅的美感。而《越來越好之村晚》的最大價值也正在此,它檔期應景,提供笑果,以一種誇張、略帶戲謔的風格,拓展了人們在春節間春晚之外的影視娛樂。
  • 黃安批金馬獎是地方文化,嘲笑:春晚辦成了村晚,得獎的認識幾個
    ▲黃安評論金馬獎「從春晚辦成村晚」。黃安向來對臺灣蔡大媽文不滿,這回曬文也諷刺對方「金馬獎豐富了臺灣文化」的言論:「這話聽來沒毛病,如果我們把金馬獎從此視為地方影展的話。」他形容金馬獎在蔡英文初執政時是「春晚」,現在則被辦成了「村晚」,最後結論:「臺灣各行各業,可做如是觀。」
  • 明星回鄉什麼樣?他僱保鏢防鄉親,她回鄉耍大牌,他家被鄉親砸
    明星回鄉什麼樣?他僱保鏢防鄉親,她回鄉耍大牌,他家被鄉親砸。,只是現在身邊多了老公趙又延,兩人回鄉後也是,沒有一點明星架子,還不忘跟鄉親們一起合照,而且時不時還撒把狗糧。然而當她再次回家祭祖的時候,卻遭遇前呼後擁式的待遇,很多鄉親更是全程跟拍,整個人群浩浩蕩蕩的,而她見狀也十分生氣,怒斥鄉親們不要在拍了,都給我把手機放下,可謂是第一位與鄉親吵架撕破臉的明星
  • 吳江:從看「春晚」到演「村晚」,盛澤人舞出自己的風採
    如今,「村晚」是盛澤鎮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也是老百姓展示風採的舞臺。它的背後,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回來後隊員們都很激動,大家還想把精彩的節目表演給全村人看。吳秀梓跟錢紅衛說了這件事,錢紅衛非常支持,他提議索性辦得大一點,多出幾個節目,辦成一個小型的文藝晚會。「我有個朋友在吳江音協,之前他介紹我進過歌舞團,我主持過很多場演出,也認識挺多人,辦一臺晚會應該沒什麼問題。」錢紅衛說。
  • 登封朝陽溝「村晚」將在2021年全國「村晚」展示
    映象網記者 劉少利 實習生 趙萌萌 通訊員 宋躍偉 閆松濤 文/圖「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往上看通到跌水巖,好象是珍珠倒捲簾, 滿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梯田層層把山腰纏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登封朝陽溝村創作編排的豫劇《朝陽溝》,紅遍大江南北,幾十年來常演不衰。
  • 香港演員吳君她的電影你看過多少,看了這幾部你會從此愛上了她!
    《越來越好之村晚》是由張一白、謝東燊聯手執導,郭富城、梁家輝、吳君如、徐靜蕾、佟大為、王寶強、王珞丹、吳剛、張譯、景甜、黃覺等眾多明星演出的賀歲片。春節臨近,村裡打算辦一場晚會來讓村民們歡聚一堂,歡慶新年的到來。這個小山村人才輩出的小山村在外打工的人們聽說了村裡要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村晚,懷著合家團圓的心情紛紛從外地趕了回來。
  • 把青春的詩行寫在田野上———記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侯鵬華
    有人稱他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人稱他為后稷故裡的「豬司令」。還有人說他是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一代農民。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談,但談起創辦的家庭農場和創業經歷,以及科學化的豬場管理,卻總是頭頭是道。他們在耕田種糧的同時,辦過磚瓦廠、辦過養豬場、管理過蘋果園,常常是早迎朝霞,晚送斜陽,不畏驕陽酷暑,不懼雨雪風霜。他們不怕失敗、敢為人先、科學種田、科學管理的思想和行動,更是深深地影響了侯鵬華,也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不怕吃苦、迎難而上的種子。在初中及高中求學期間,侯鵬華也利用假期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對神奇的黃土地也產生了深深的迷戀之情。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臥冰求鯉圖中華「孝」文化1、孝道文化「百善孝為先」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感人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用於培養兒童的孝道美德。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又稱《二十四孝圖》。
  • 武義「村晚」上演親情鄉情大團圓 鼓樂聲代替爆竹聲
    從外地回家過年的武義縣柳城畲族鎮周處村人潘有慧驚訝地發現,往年元宵震天響的鞭炮聲雖然聽不到了,但村裡大辦「村晚」:鼓樂合奏,代替了爆竹聲聲;闔家團圓看節目,代替了搞攀比、講排場、大吃大喝。這樣的景象在武義各村上演。  近年來,該縣積極推進春節期間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各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鼓勵廣大農民群眾文明過年。
  • 浙江「縉雲村晚」奼紫嫣紅竟芳華 鄉村文化復興傳佳音
    笑逐顏開的鄉村春晚觀眾每每這樣說的時候,所表達的意思都是鄉村春晚是一個村莊的集體精神記憶,鄉親們愛看,因為這裡有「最真的心和最動人的情」,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春晚」。        2019年除夕夜,新建鎮偏僻的小山村周嶺村春晚現場熱鬧非凡。在這裡,有韻味十足的傳統婺劇,有熱情奔放的民族歌舞,動感十足的街舞等,節目豐富多彩,充滿了時代的氣息與魅力,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 【回顧篇】70臺蓮都特色鄉村村晚帶您領略文化盛宴!
    村晚就是他們展示才華、聯絡感情的舞臺。直播盛況空前!最高一場總觀看量超過十萬次!村晚時間:2017年1月14日(農曆十二月十七)村晚主題:美麗麗華、再創輝煌村晚故事:全家總動員齊把春晚上☆村晚特色:傳統類、語言類、歌舞節目樣樣俱全,節目質量高,確實是村民春節豐盛的文化大餐
  • 長葛:重陽節208場「孝道文化大餐」品出「最暖敬老情」
    村委院內舞臺下擺開6排24張桌子,100多位穿戴精神、胸佩紅花的老人圍坐桌前,興奮地聊著家常,志願者們為老人端上瓜果餅乾等「小零嘴兒」……這是10月24日董村鎮張灣村「重陽節」孝道文化大餐活動現場。  「舉辦這次活動,是想讓老人們都高興高興,大家三四天前都忙開啦!」
  • 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
    導讀: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孟宗哭竹東生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一直在中華大地流傳下去,已經成為中華孝道文化的精髓所在。說起孟宗這個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具體是哪裡人只是知道他的故事,具體擔任什麼官職,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孟宗這個人物。
  • 孝道與感恩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形成的基礎,也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給予我國孝道文化以科學和現代的詮釋,對當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 孝道文化的現實意義
    自秦代後,歷代朝廷也都注意從正面導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就是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漢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選拔官員也把「孝」作為一個基本標準。但是,無論如何評價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都不可否認其更多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其養老敬老的基本社會道德,是一份足彌珍貴的文化遺產。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研究和弘揚傳統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以兼容並蓄的態度來審視孝道文化,確實認識到孝道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 【新春走基層】建德市第六屆「我們的村晚」——下涯鎮春秋村文化禮堂
    2020年1月17日由中共建德市委宣傳部建德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和下涯鎮人民政府主辦的「文化禮堂、精神家園」——建德市第六屆「我們的村晚今天的村晚,也是我們下涯人自己的春晚自己的舞臺自己做主用歡呼聲祝福聲和豬年告個別,向鼠年問聲好!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孝道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孝道」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孝道」的根本意義在於對生命的延續,這其中包含對個體生命的延續,和對文化生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