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的景,從來都不止華山和老腔

2020-12-25 騰訊網

華陰的火車站叫華山站

華陰的高鐵站叫華山北站。

大家總說要去華山玩,很少有人說我要去華陰逛。

也因此,說起華陰,大家會反應:在哪。

山北水南謂之陰,西嶽華山以北,稱華陰。

華陰依山傍水,南靠秦嶺,北臨渭河。

你知道華陰有山,名華山。

但華山只是秦嶺支脈分水脊北側的一座花崗巖。

華陰境內還有有秦嶺的10個峪。

蒲峪、杜峪、黃甫峪、華山峪、仙峪、翁峪、竹峪、大敷峪、柳峪、蔥峪。

除此之外,還有牛心峪、文仙峪、秦峪、白馬峪、方山峪等都沒有收錄在秦嶺72峪之內。

這些峪風景相同,又各有千秋。

春秋賞景,夏季乘涼,峪中有水,匯入渭河。

華陰人夏天就愛躲進這秦嶺山溝溝,你抱上西瓜,我拎著啤酒。

「山裡涼快走。」

華陰老漢愛聽曲,除了老腔,還有迷胡和木偶戲,我總覺得差不多。

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外爺總是精神一抖擻,「那不一樣,迷胡是迷胡,老腔是老腔。」

再多的解釋我也聽不懂。

華陰人愛逛廟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華山會有盛大的古廟會。

說是為了紀念陳摶,場面有多熱鬧,我不知道,也沒去過,因為那一天華陰所有學校全部封校。

華陰人愛熱鬧,清明節前後,會有司家鞦韆會。十裡八鄉的人都跑去看熱鬧。

華陰有紅社火表演,場面極其「血腥」。

華陰人會耍龍燈,一般聽見人群竄動的時候,表演隊伍就過來了。

總有幾個小孩,比如小時候的我,湊向前,吵著鬧著然後跑開,嘴裡還念叨著:龍頭來了,龍頭來了。

華陰的這些活動大多被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越來越不常見了。

華陰在歷史上是重要的軍事要地,華陰市境內有八處,分布約十餘裡的魏長城殘跡。

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目前規模最大的西漢糧倉建築遺址。

華陰的文化底蘊很身後,但卻從來都不是個文鄒鄒的小城。

光是那老腔,你也能感覺到那地動山搖。

「刁蒲城,野渭南,不講理的大荔縣,土匪出在二華縣,胡攪蠻纏屬長安,殺人放火在潼關」。

華陰有土匪嗎?

有,我姥爺說了,他們小時候,一到土匪活動的季節,他們就逃到外村去了。

以至於我讀大學後,同學常開玩笑「你們華陰土匪多,蠻橫不講理,我也不反駁」

華陰人講陝西方言,渾然天成,霸氣側漏,城東城西又是不同的方言味道。

一個自我介紹能講出掐架的味道。

華陰有煙火十足的早晚市,方方面面都透露出豪邁的好漢氣質。

華陰人愛吃麵,對麵食情有獨鍾。

大刀面,褲帶面,棍棍面,筋道的麵條灑上孜然辣椒麵,淋上熱騰騰的油,少鹽多醋。

聽著,過癮嗎?

清晨,找到小馬扎支起的野攤子,「老闆,要一份豆腐腦。」

然後還有夾饃或油條,麻食菜,酸辣米線,還有甑糕。就坐在路邊,一周換著花樣來。

晚上,新修的西河兩岸,人聲喧譁,車水馬龍,城市依舊喧囂。

路兩邊的小馬扎又換成了燒烤攤,串串鍋,還是在路邊。

華陰人在吃麵前,是沒有形象可言的。

肚子至上。

華陰媳婦會蒸花卷饃,華陰娃也愛吃饃。

華陰人吃碗麵,總習慣再來口饃。

就差那一口饃,就飽了。

華陰媳婦會蒸麥飯菜疙瘩,槐花,蒲公英,馬齒莧。

你以為的草,全都是寶。

華陰有個鎮叫華陽,生產的豆腐遠近聞名,嫩,香。

還有餈粑和攪團。

華陰的八一粉條燉好得豆腐菜泡饃,賣到了我學校食堂的窗口。

我經常帶著同學去窗口排隊。

你眼中的華陰就是一座山,但華陰人的心中這裡不止有山。

百年文化沉澱下的華陰人心中滿滿都是得瑟。

「我(e,四聲)覺得我(e,四聲)華陰美太太,嘹得很。」

「我(e,四聲)們華陰交通四通八達,有山有水。」

如果你來陝西,除了西安城,來華陰看看。

華陰好像啥都沒有,又啥啥都有。

華山華山,「華夏」之「華」源於華山。

但華山又豈止一座山。

崔顥在《行經華陰》中寫道「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下一次來華陰,慢下來,給你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氣。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END—

凡姑娘:

這是去年就起好的稿子,但一直拖延著。

我眼中的華陰送給你,期待你來分享。

如果你喜歡小酒館的故事,那記得送我個「在看」

做一個溫暖的原創公眾號

擁抱平而不凡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華陰老腔今登春晚——華山腳下的搖滾「然拌了」!
    由譚維維、張喜民、華陰老腔演員合作的歌曲《華陰老腔一聲喊》,確定將在這個有著數億觀眾的超級大舞臺上亮相。華陰老腔,這一黃土高坡上土生土長的藝術,從村邊地頭一步步走來。在去年12月的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節目上,與譚維維的搖滾樂搭檔,迸射出新鮮熱烈的火花,「成了」。此次登陸央視春晚,更是其一個輝煌的頂點。華陰老腔這一歷史悠久,卻又讓人感到有些陌生的藝術,背後有著怎樣的際遇和傳承?
  • 華陰老腔,不甘被遺忘的老靈魂.
    以上圖片來源於「德藝視點」博客來自渭南華陰的老腔不止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除了最近與流行音樂的合作,在林兆華導演的《白鹿原》話劇、葛優主演的《活著》裡,都紛紛使用了這一誕生了所有中國戲劇的源頭。儘管唱了上百遍,每一次的表演,張喜民們都投入地唱得盪氣迴腸,把一生的磨難和堅持都唱在舉手投足間,讓聽者熱血澎湃,眼淚奪眶而出,仿佛在此時,才真正找回了這個民族生長的原本意義。那場簡單的表演在張喜民家門口的臺地進行,眼前是關中的大片原野,夏季燥熱不堪,屋前的植物已被曬蔫。但老腔發自肺腑的嘶吼,蓋住了一切,帶來了陣陣的蒼涼。
  • 華陰老腔火了,張喜民在尋找傳承人|匠人
    」來形容華陰老腔給他帶來的震撼" 每一個音掉在地下都能冒出煙華陰老腔的一聲喊,從春晚的舞臺,喊回到兩千多年前的西漢。15歲學唱老腔,沒學幾個月就登了臺,天生的好嗓子加上環境燻出來的對老腔的熟悉勁兒,讓他在老腔的表演中如魚得水。看過譚維維與華陰老腔表演的人,可能會驚異於古老黃土地上竟誕生出這樣的「搖滾之音」,幾個身穿馬褂腰扎布帶的老人,操著月琴、板胡、梆子、板凳等樂器,主唱張喜民扯開嗓子,氣勢磅礴,尾句唱完,全臺所有人跟著應和,劉歡後來用「每一個音掉在地下都能冒出煙」來形容華陰老腔給他帶來的震撼。
  • 華陰老腔再次驚豔了!
    圖為華陰老腔演出現場。(央廣網實習記者 李帆攝)2006年,華陰老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腔的表演形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從最初的搭戲臺以皮影為主的表演到現在的幕前演唱。當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老腔,老腔也走出了雙泉、陝西,甚至走出了國門,多次到世界各地演出。
  • 探秘華陰老腔葛優陳道明都跟他學 老腔火了「山寨版」也來了
    王智也透露,有不少人曾詢問他如何區分正牌和山寨版的華陰老腔,王智開始說,你們就看隊裡有沒有「白毛」。「白毛」是除張喜民之外的另一位老腔國家級傳承人王振中,因為得了白化病,皮膚和頭髮皆白,故有此綽號。後來王智發現,有個劇社連「白毛」都山寨了,請了一位也是一頭白髮的老藝人彈月琴,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 華陰老腔到底是啥 為什麼會有人敲板凳?
    ,更是讓老陝們引以為傲,原來東方最早的搖滾樂就是我們陝西的華陰老腔,那麼什麼是華陰老腔?而他的特點相信聽過的人都能感受到,聲腔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華陰老腔已經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譚維維新歌刷爆朋友圈:搖滾混搭華陰老腔
    昨天下午,華商報記者獨家聯繫到歌手譚維維,談到這次和華陰老腔的合作,譚維維依然非常激動:「老爺子們的激情,讓我做了這次瘋狂的嘗試。」  譚維維刷爆微信朋友圈 搖滾新歌融入華陰老腔  譚維維用震撼的表演將華陰老腔與搖滾唱出了火花。
  • 當華陰老腔「一聲喊」之後
    華陰老腔本是明末清初的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屬於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臺是皮影戲,跑到前臺吼唱就是老腔。它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雙泉村,因此叫華陰老腔。華陰老腔是當地大戶張家的家族戲,而且傳男不傳女。它只需五人就可撐起一臺戲:籤手(指揮皮影)、副籤手、前首(主唱)、後臺、板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劇種裡,生旦淨末醜卻一樣也不缺,不過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擔綱。
  • 昨晚讓屏幕炸裂的華陰老腔到底是個啥?
    或者是真正的中國民謠和搖滾樂結合的典範,你們是見證人!劉歡我覺得我們能跟他們站在一塊兒,就特別接地氣。這個音樂讓我們真的覺得,每一個音掉在地下都能冒出煙來了!是特別好的音樂,震撼到心裡了。」華陰就是華山那個地方。膩別說咱這老腔,是一個最小的戲曲,就咱們全村唱這個老腔,後來慢慢城市的人才知道,在咱中國還有個老腔。
  • 華陰老腔混搭譚維維炸裂屏幕!
    這次,歌手譚維維請出了「國寶級」藝術家——陝西華陰老腔一起混搭創作《給你一點顏色》,不僅令所有聽眾都傻了眼,劉歡、崔健兩位音樂大咖也直接目瞪口呆,現場深表敬意。  選秀出身的譚維維,近年來屢做音樂創新,就在這個周末,她在東方衛視的一檔節目中,與陝西華陰老腔合作,用一首《給你一點顏色》震翻全場。
  • 譚維維演唱《給你一點顏色》被贊是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
    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使譚維維憑藉此曲獲得當場比賽冠軍。並在決賽中,被中國錄音學會授予「最火搖滾」稱號。《給你一點顏色》是譚維維在中國之星第三期演唱的歌曲。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使譚維維憑藉此曲獲得當場比賽冠軍。並在決賽中,被中國錄音學會授予「最火搖滾」稱號。譚維維出人意料地請出了「國寶級」藝術家——「華陰老腔」為她伴奏。
  • 譚維維《給你一點顏色》和華陰老腔的故事
    最近很多人聽我在《中國之星》上演唱的《給你一點顏色》,大家開始討論華陰老腔,也看到網絡上很多朋友問我怎麼想到這個創意的。
  • 刷爆朋友圈、崔健致敬的華陰老腔,你不想知道更多嗎?
    堪稱中國最早搖滾活化石,讓崔健致敬、劉歡激動不已的華陰老腔,你不想知道更多嗎?先來看一段紀錄片視頻,感受下黃土地上古老的原生態搖滾。電影《活著》、《盲山》、《桃花滿天紅》,話劇和電影《白鹿原》裡,都有老腔唱段。(下為電影《白鹿原》片段)鄭鈞的《長安長安》裡也有老腔採樣。
  • 譚維維華陰老腔合演"給你一點顏色" 老腔融入搖滾
    參與互動    上周六晚的《中國之星》播出後,譚維維和華陰老腔的一曲
  • 原創 | 華陰老腔一聲喊
    周末在家,閒暇,再次聽起《華陰老腔一聲喊》,再次被譚維維那高亢嘹亮的聲音所感動。這不僅僅是音樂的激昂,而是心靈的宣洩,是對環保的詢問,是對生命的關注。你看那歡呼的場面,你聽那動人的音樂。傳統與現代,民俗與超前完美的組合,迸發出新生激情的力量。對於音樂我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既不懂韻律,又看不明白五線譜,卻喜歡閒時聽一些音樂。
  • 華陰老腔一聲喊 "王瀾"版本
    華陰老腔一聲喊鼓譜介紹2016年的春晚 譚維維的一首《華陰老腔一聲喊》震撼全場 譚維維高亢的歌聲,加上戲曲的風格結合 確實令人感到相當的震撼而演出這首曲目的鼓手是國內有名的爵士鼓演奏家"王瀾"老師不過2016年的春晚當晚的"華陰老腔"可能是因為現場的關係無法很清晰的聽到爵士鼓演奏的音色 大多聽到的是後面民樂樂器的伴奏聲音拍子還有一點點不是很穩
  • 白英 ‖華陰老腔一聲喊
    我來到昔日王寶釧和薛平貴堅守愛情的寒窯遺址公園,只見人如潮湧,年味撲面而來,特別是因春晚亮相而爆紅的「華陰老腔」原班人馬在此表演,更是吸引了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我隨著人流來到小廣場上,還未開演,就已是熙熙攘攘。廣場正中是一個小型的舞臺,只見十幾個條凳放置在舞臺上,一群身著對襟短打的老漢圍在臺角拉話。「夥計們,都準備好了嗎?」忽然間,一位穿紅衣的精瘦老漢跳上舞臺開始招呼眾人。「好了!」
  • 華陰老腔京劇改編《渴望現場》讓流行歌更有中國味兒
    祁劇、京劇、華陰老腔等與流行音樂的結合,無不令人耳目一新,而這些90後演唱者與戲曲之間是如何結緣的,也讓人充滿好奇。  祁劇唱腔先聲奪人  90後美女傳承父輩夢想  在第五期的歌曲《唐人街》中,「祁劇湘妹子」黃詩荑的祁劇唱腔先聲奪人。25歲的黃詩荑出身於祁劇世家,她的父親是一位唱了42年戲的祁劇演員,可以說是一生都在唱祁劇。祁劇是什麼?
  • 爭鳴 老腔與搖滾混搭,意義甚微
    從這點上來說,有的人認為譚氏的行為可能只是利用了華陰老腔表層的藝術張力,如剛直高亢、奔放豪邁的唱腔,一領眾合的拉波幫腔,檀板的拍板與長條板凳等少見的伴奏樂器,但卻沒有突出應該展現的滄桑多變的音調韻味,更少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在筆者看來,譚氏此舉弊大於利,更多地出於自己藝術出新的噱頭考慮。理由如下:  其一,華陰老腔的名聲早已遠播,無需藉助這樣一個選秀節目再展其粗貌。
  • 來自華山之巔的絕響 華山雲海音樂會震撼五千萬網友
    將令一聲震山川,人披衣甲馬上鞍,大小兒郎齊吶喊,催動人馬到陣前……華山峭壁之上,板凳、嗩吶、銅鈴,佐以老腔藝人的花式嘶吼,與蒼涼長調,聲聲奪人。交響樂協奏曲冉冉升起,與華夏民族之聲老腔融為一體,驚豔了世人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