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偽裝者》劇照
近年來,一種可稱為「偶像化」正劇的電視劇作品頻出,引發學界和業界熱議。尤以《偽裝者》 《麻雀》 《解密》 《秋蟬》等一系列諜戰劇為主,其將青春偶像化與紅色敘事結合,大膽啟用年輕演員,展現偉大革命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突出這份革命精神背後的堅守、堅韌與堅定。這或許會讓「信仰」的力量變得更為強烈,直指年輕觀眾熱情澎湃的心理活動。對於聚合受眾而言,這是一次尤為重要且大膽的嘗試。
從「偶像化」正劇的學理解讀來看,我們將構成這一詞彙的「偶像化」與正劇分拆,前者專指走偶像路線的明星,後者則對應法國思想家狄德羅和劇作家博馬舍所稱的「嚴肅劇」 。看似悖論的兩詞並置,展示出當下大眾對於偶像與正劇的印象,可能處於某種絕對化的層面,即似乎將偶像等同於娛樂,正劇與偶像無關。事實上,產生這種刻板印象的根源並不在於偶像與正劇之間的對等關係,而是在於我們如何理解偶像與演員,這兩者才是處於對等關係狀態的一對關聯詞彙。然而,偶像來自於演員,演員卻並不完全對等偶像的現實,又讓我們對於誰更適合出演正劇、偶像自帶吸粉能力的長尾效應能夠持續多久、正劇是否需要偶像等等議題產生新的思考。
電視劇《麻雀》劇照
首先,從演員身份的角度來看,按照我們熟知的分類方法主要分為兩類:實力派和偶像派,二者最為主要的區分主要在於實力派演員更注重演技,而偶像派傾向於多點開花的娛樂全能。在當下娛樂形式多元發展的新時代,我們無法片面否定偶像派的功能性,比如其是否能演好戲、是否具備與吸納粉絲的能力契合的專業能力等等,而應看到偶像派在大量吸納粉絲的表徵背後,所形成的某種明星化、全能藝人誕生的路徑。多元的網絡媒介、綜藝、短視頻等視聽新媒體爆棚的發展,也弱化了演員只能演戲的單一身份和價值指向,這一點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年輕演員的生存境遇與未來發展尤為重要。豐富多彩的娛樂環境共生存在的現實毋庸置疑,與之伴生的演員準入門檻的降低,卻成為當今布局院線和網絡多媒介端的影視行業、娛樂行業面臨的具有爭議的現狀。因此,無論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其區分的根源並不在於大眾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是否單純「看臉」 ,而是更傾向於突破這兩種所謂派別之分,更符合新媒體時代影視劇作品多元布局的身份轉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區分並不是在專業培養的初期就形成的,而是伴隨外界諸多因素、觀眾偏好等演變而呈現出的略帶「被動」的發生。
由此引出我們所提及的第二個議題,從正劇的視角分析,正劇是否需要偶像?以往正劇與實力派演員之間呈現出較為明晰的關聯,原因在於正劇所展示出的現實性著力紮根大地和人民,需從某種「嚴肅」的傳統意義中找尋「嚴肅」的現實性,即如何正確地、正向地展示歷史發展規律和廣大老百姓的現實生活。當然,也正因其根植現實的本質,促發創作者不斷與時俱進地進行創作思維的轉型,娛樂與時代、現實之間的關聯越來越緊密的當下,「偶像+正劇」的嘗試著實展示出這種與時俱進的能力。比如針對2019年國慶檔的獻禮片,就明顯體現出這一特徵。上述影視作品的類型多打造青春熱血,符合新時代審美需求,能夠在放映之後呈現出較好的長尾效應和熱議話題。此時,我們會發現不少此類作品雖然弱化了說教的視聽內容,轉化為一種觀眾更易接受的方式,而其為了共產主義信仰奮鬥終身的內核並未產生絲毫改變。
電視劇《秋蟬》劇照
據此,我們或可將「偶像化」正劇視為一種較好的突破口,而面對當下演員議題與作品議題的話題性攀升,這種嶄新的正能量的傳播方式尤為迫切與必要。
如從當下演員的表徵顯現來看,流量成為演員的一個代名詞,流量小生、流量小花用來形容轉瞬即逝的青年男女演員。面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洪流,流量並非貶義之詞,轉而呈現與「網絡」相契合的對等性。然而,流量也意味著瞬時性、快消性和流行性,當話題熱度無法實現較長時間的發酵,則體現出流量化的上述特徵。這與傳統院線電影演員塑造經久不衰的角色之間,存在經典與流量的悖論。
如今,演員既想滿足網絡時代的文化、市場需求,又想要傳承和拓展演員的內涵,因此,筆者認為青年演員需從自身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做起,踏實學好表演專業的同時,培育自身優良的職業水準,用創新意識來塑造新時代的新青年形象,將流量化轉為高質量的角色塑造,體現出角色的內涵價值。比如《文匯報》上刊登的《青春敘事再度助力流量價值正向傳播》一文中對電視劇《秋蟬》的評述,「像極了一份生動的青春寄語——所有偉大都曾經歷年少青春,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唯信仰不可辜負」 ,當青春與信仰碰撞之時,無論哪個時代的演員塑造角色,都體現出其對真實性的尊崇,尤其是這種真實性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相適應,更展示了真實之於創作不竭的動力源泉。
電視劇《解密》劇照
近年,演員逐漸走向更廣意義的明星概念,塑造明星成為基於演員本體(或可稱之為本職工作)的衍生物。但在參與綜藝節目等行為不斷常態化的過程中,明星的意義似乎逐漸超越了演員一詞,成為游離於演員本體之外的尋常物,而演員本身的功能性在明星塑造面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誠然,演員這一職業本身並不會因為明星涉獵範疇的增加而出現消亡的情況,但明星之高曝光率的現實理應回歸到演員所承載的功能性本身。也就是說,從「銀幕內」走向「銀幕外」是影視演員角色走向影視明星身份的重要特徵,其地位穩固與長久化的基礎依然是大眾對其「銀幕內」本職工作的專業程度的認可。
面對娛樂業橫流的諸多誘惑,新時代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應更勇於從嚴肅正劇入手,對於專業性的鍛鍊來說至關重要。演員的專業性,需在作品中磨練,而非一味追求娛樂化效應的過度放大,因為放大的結果很可能造成物極必反,短期積累的觀眾熱度不敵其塑造好角色的長久性。由此,我們將「偶像」與「正劇」結合,形成有效的相互影響,助力偶像完成演員本職的同時,也能藉助偶像的粉絲效應形成對影視正劇創作的反哺。
總之,在時代發展至網絡無處不在的當下,訊息生產與傳播速率之快導致我們的影視創作者應更加自主、自為地審時度勢,藉助嚴肅正劇的年輕化,廣傳紅色精神和正能量,啟發觀眾思考力,體現出市場與文化相結合的特徵,從而以「偶像化」正劇帶動影視全行業朝更富有導向性和傳承力的方向全速前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