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偶像化」正劇助青年演員點燃紅色正能量

2020-08-19 光明網

電視劇《偽裝者》劇照

近年來,一種可稱為「偶像化」正劇的電視劇作品頻出,引發學界和業界熱議。尤以《偽裝者》 《麻雀》 《解密》 《秋蟬》等一系列諜戰劇為主,其將青春偶像化與紅色敘事結合,大膽啟用年輕演員,展現偉大革命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突出這份革命精神背後的堅守、堅韌與堅定。這或許會讓「信仰」的力量變得更為強烈,直指年輕觀眾熱情澎湃的心理活動。對於聚合受眾而言,這是一次尤為重要且大膽的嘗試。

從「偶像化」正劇的學理解讀來看,我們將構成這一詞彙的「偶像化」與正劇分拆,前者專指走偶像路線的明星,後者則對應法國思想家狄德羅和劇作家博馬舍所稱的「嚴肅劇」 。看似悖論的兩詞並置,展示出當下大眾對於偶像與正劇的印象,可能處於某種絕對化的層面,即似乎將偶像等同於娛樂,正劇與偶像無關。事實上,產生這種刻板印象的根源並不在於偶像與正劇之間的對等關係,而是在於我們如何理解偶像與演員,這兩者才是處於對等關係狀態的一對關聯詞彙。然而,偶像來自於演員,演員卻並不完全對等偶像的現實,又讓我們對於誰更適合出演正劇、偶像自帶吸粉能力的長尾效應能夠持續多久、正劇是否需要偶像等等議題產生新的思考。

電視劇《麻雀》劇照

首先,從演員身份的角度來看,按照我們熟知的分類方法主要分為兩類:實力派和偶像派,二者最為主要的區分主要在於實力派演員更注重演技,而偶像派傾向於多點開花的娛樂全能。在當下娛樂形式多元發展的新時代,我們無法片面否定偶像派的功能性,比如其是否能演好戲、是否具備與吸納粉絲的能力契合的專業能力等等,而應看到偶像派在大量吸納粉絲的表徵背後,所形成的某種明星化、全能藝人誕生的路徑。多元的網絡媒介、綜藝、短視頻等視聽新媒體爆棚的發展,也弱化了演員只能演戲的單一身份和價值指向,這一點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年輕演員的生存境遇與未來發展尤為重要。豐富多彩的娛樂環境共生存在的現實毋庸置疑,與之伴生的演員準入門檻的降低,卻成為當今布局院線和網絡多媒介端的影視行業、娛樂行業面臨的具有爭議的現狀。因此,無論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其區分的根源並不在於大眾傳統意義上理解的是否單純「看臉」 ,而是更傾向於突破這兩種所謂派別之分,更符合新媒體時代影視劇作品多元布局的身份轉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區分並不是在專業培養的初期就形成的,而是伴隨外界諸多因素、觀眾偏好等演變而呈現出的略帶「被動」的發生。

由此引出我們所提及的第二個議題,從正劇的視角分析,正劇是否需要偶像?以往正劇與實力派演員之間呈現出較為明晰的關聯,原因在於正劇所展示出的現實性著力紮根大地和人民,需從某種「嚴肅」的傳統意義中找尋「嚴肅」的現實性,即如何正確地、正向地展示歷史發展規律和廣大老百姓的現實生活。當然,也正因其根植現實的本質,促發創作者不斷與時俱進地進行創作思維的轉型,娛樂與時代、現實之間的關聯越來越緊密的當下,「偶像+正劇」的嘗試著實展示出這種與時俱進的能力。比如針對2019年國慶檔的獻禮片,就明顯體現出這一特徵。上述影視作品的類型多打造青春熱血,符合新時代審美需求,能夠在放映之後呈現出較好的長尾效應和熱議話題。此時,我們會發現不少此類作品雖然弱化了說教的視聽內容,轉化為一種觀眾更易接受的方式,而其為了共產主義信仰奮鬥終身的內核並未產生絲毫改變。

電視劇《秋蟬》劇照

據此,我們或可將「偶像化」正劇視為一種較好的突破口,而面對當下演員議題與作品議題的話題性攀升,這種嶄新的正能量的傳播方式尤為迫切與必要。

如從當下演員的表徵顯現來看,流量成為演員的一個代名詞,流量小生、流量小花用來形容轉瞬即逝的青年男女演員。面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洪流,流量並非貶義之詞,轉而呈現與「網絡」相契合的對等性。然而,流量也意味著瞬時性、快消性和流行性,當話題熱度無法實現較長時間的發酵,則體現出流量化的上述特徵。這與傳統院線電影演員塑造經久不衰的角色之間,存在經典與流量的悖論。

如今,演員既想滿足網絡時代的文化、市場需求,又想要傳承和拓展演員的內涵,因此,筆者認為青年演員需從自身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做起,踏實學好表演專業的同時,培育自身優良的職業水準,用創新意識來塑造新時代的新青年形象,將流量化轉為高質量的角色塑造,體現出角色的內涵價值。比如《文匯報》上刊登的《青春敘事再度助力流量價值正向傳播》一文中對電視劇《秋蟬》的評述,「像極了一份生動的青春寄語——所有偉大都曾經歷年少青春,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唯信仰不可辜負」 ,當青春與信仰碰撞之時,無論哪個時代的演員塑造角色,都體現出其對真實性的尊崇,尤其是這種真實性與時代發展、社會變革相適應,更展示了真實之於創作不竭的動力源泉。

電視劇《解密》劇照

近年,演員逐漸走向更廣意義的明星概念,塑造明星成為基於演員本體(或可稱之為本職工作)的衍生物。但在參與綜藝節目等行為不斷常態化的過程中,明星的意義似乎逐漸超越了演員一詞,成為游離於演員本體之外的尋常物,而演員本身的功能性在明星塑造面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誠然,演員這一職業本身並不會因為明星涉獵範疇的增加而出現消亡的情況,但明星之高曝光率的現實理應回歸到演員所承載的功能性本身。也就是說,從「銀幕內」走向「銀幕外」是影視演員角色走向影視明星身份的重要特徵,其地位穩固與長久化的基礎依然是大眾對其「銀幕內」本職工作的專業程度的認可。

面對娛樂業橫流的諸多誘惑,新時代演員尤其是年輕演員應更勇於從嚴肅正劇入手,對於專業性的鍛鍊來說至關重要。演員的專業性,需在作品中磨練,而非一味追求娛樂化效應的過度放大,因為放大的結果很可能造成物極必反,短期積累的觀眾熱度不敵其塑造好角色的長久性。由此,我們將「偶像」與「正劇」結合,形成有效的相互影響,助力偶像完成演員本職的同時,也能藉助偶像的粉絲效應形成對影視正劇創作的反哺。

總之,在時代發展至網絡無處不在的當下,訊息生產與傳播速率之快導致我們的影視創作者應更加自主、自為地審時度勢,藉助嚴肅正劇的年輕化,廣傳紅色精神和正能量,啟發觀眾思考力,體現出市場與文化相結合的特徵,從而以「偶像化」正劇帶動影視全行業朝更富有導向性和傳承力的方向全速前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愛人同志》:偶像為表正劇為裡,不忘初心為「同志」正名
    看片會上,針對該劇正劇偶像化的風格,專家們提到2007年的《恰同學少年》,「在創作上有一陣清新之風,用一種新穎的表達方式,既有陽光朝氣,又能符合那個年代的特性」,開風氣之先。韓非介紹,「很多演員看了劇本就知難而退了,還有就是吃苦,不是每天都在咖啡廳、酒店裡面,而是在山上山下,水裡土裡,戰爭場面還有一些危險性」。
  • 《最美逆行者》定檔央視總臺,韓雪馬天宇演繹抗疫,正劇演員雲集
    韓雪的家庭背景很有實力,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她作為一個演員的強大業務能力。在早年間,韓雪參演和主演了很多歷史正劇和現代弘揚正能量的劇,近些年還頻繁在綜藝節目主持人亮相,觀眾認可度很高。此次韓雪主演這部抗疫劇,恰恰又一次印證了正劇行業對她的認可。
  •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雖然這個統稱有極高的認知度,但放到國內環境來說更多的從業者還是更習慣將其稱為「配音演員」。在上世紀80年代,受限於國內影視片的管制,電視臺大量引進了國外譯製片,而為這些外文譯製片配音的配音演員,成為了國內最早的有「聲優偶像化」徵兆的先行者。
  • 傳奇正劇《天下糧田》央視熱播,「婺源創業青年」實力圈粉!
    近日,大型歷史傳奇正劇《天下糧田》正在CCTV-1熱播,開播以來關注度直飆央視頻道第一
  • 中國聲優的偶像化,其實背後很心酸
    也許你看過《楚喬傳》,但可能不知道楚喬的聲優是誰,玩過《戀與製作人》,但不知道誰是白起的聲優演員。"聲優"通常被認為是日本舶來詞,但「優」字實際上源於古漢語中的「優伶」,即演員。這個詞直譯過來就是聲音的表演者,但聲優再配音時,其實是在賦予一個角色靈魂,而不是去為某個明星去配音。
  • 「相映成趣客從聲來」正能量青年網絡歌手大賽邀你來戰
    12月7日,「相映成趣客從聲來」正能量青年網絡歌手大賽在京正式啟動。活動將面向全社會,邀請喜愛音樂的青年參賽。只要你滿十八歲,勇於自我表達,懷揣音樂夢想,便可通過大賽平臺唱響青春正能量,擁抱美好新時代。
  • 演員偶像化,充其量只是音樂劇發展的一劑「藥引子」
    演員偶像化,為音樂劇市場撕開了「破圈」的口子《謀殺歌謠》是外百老匯搖滾音樂劇《Murder Ballad》的中文版。該劇於2017年由上海華人夢想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目前巡演場次已超過百場。從此次第三輪巡演北京場的海報信息來看,該場演出的主辦為大麥及旗下品牌Mailive。
  • 《人生若如初見》李現春夏演繹熱血青年正能量
    本文轉自【網易娛樂】;由江奇濤編劇、王偉導演的青春歷史年代巨製《人生若如初見》於今日正式官宣主演主創陣容,不僅邀請到李現、春夏、魏大勳、週遊等實力領銜主演,朱亞文特別出演,更有吳越、李誠儒、姜寒、劉奕鐵、王禛、宋寧峰、白客、周知、瑛子、劉美含、霍青、孔連順、施詩、李強、趙成順、喬振宇、劉敏濤等多位戲骨及實力派青年演員加入
  • 配音演員將進入「偶像化時代」?
    此外,90年代各地電視臺中播放的國外系列動畫片,主要由上海電視臺配音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等專業演員負責完成配音。臺灣地區配音產業發展較早,《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引進大陸時就直接使用臺版配音,蔣篤慧、馮友薇等臺灣專業配音演員的「二次創作」給眾多80、90後觀眾童年留下深刻印象。
  • 獻禮片《絕境鑄劍》熱血收官 正劇女青衣王樂君精彩飆戲口碑出圈
    由正劇女青衣王樂君領銜主演的大型革命歷史劇《絕境鑄劍》昨晚於央視一套黃金檔迎來收官之夜。作為一部獻禮古田會議90周年的電視劇,聚焦閩西農民軍以古田會議為核心,成長為一支作風嚴謹、英勇無畏的紅色鐵軍。36集的篇幅、立體多鏡頭,即展現了王樂君飾演的戰士呂臻絕境中的擔當與勇氣,也讓人看到青年演員王樂君的演技維度和精神面貌正能量的閾值。「絕境鑄劍淬軍魂,艱苦卓絕刻信仰」,戲裡戲外王樂君為劇增添了一抹靚麗色彩和榜樣力量。爬峭壁、滾泥潭、跳冷水、淋暴雨,巾幗不讓鬚眉、傷病不下火線,王樂君以過硬的業務素質,踏實穩重的個人作風,贏得業內外廣泛讚譽,奠定了她正劇女青衣的地位,被譽為業內藝人新標杆。
  • 和合公司迎來貴賓——著名演員金良到訪
    「紅色正能量」演員——金良考察和合科技公司 「小寒來臨花落紅,一場白雪傲東風,百花無心戀綠意,雪花爛漫披情濃……」元月5日,青年正能量演員金良先生應和合家人周愛東邀請來到公司,對公司的企業文化、運營理念、產品系列進行了考察。 初識金良先生是在2020年12月26日大健康平臺的企業年會上。
  • 《創造營2020》:網綜節目傳播"青年正能量"
    原標題:網綜節目傳播「青年正能量」 巧合的是,「五四」青年節那天,主打二次元文化的B站(嗶哩嗶哩視頻平臺)推出獻給年輕人的演講《後浪》,點燃了全民對「後浪」和「青年感」的熱議。這兩個熱點文化現象並非偶然,其在不同領域產生的影響力,共同指向了當下公共文化亟須的元素:青年能量。   青年能量如同社會文化的元氣。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社會生活和公共文化陷入低迷。
  • 青年直播帶貨助脫貧 「甘味」農產品火起來
    叫賣特色農產品、講解風景名勝、展示鄉村風貌,青年網紅直播帶貨助力消費扶貧的新風尚正在風行隴原大地。為廣泛動員青年力量投身脫貧攻堅,共青團甘肅省委創新工作思路,於今年 4 月底啟動 " 青春扶貧 能量助農 " 系列直播活動,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大賽、明星粉絲團代言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促進貧困縣 " 甘味 " 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引導廣大青年在助力消費扶貧中發揮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
  • 面對新冠,點燃正能量,迎接生命的彩虹
    他們點燃我心中的火苗,讓我不再畏懼那莫名的恐懼。如果我們都能喚醒心中的天使,點燃正能量的火苗,他們的付出就沒有白費。這個世界也會越來越美好。當我能鼓起直面新冠肺炎的勇氣,參加對隔離觀察人員的看護工作的時候,內心不再懦弱。生與死的兩端都沾滿了淚水,我將用笑容去面對自己今後的人生路,去感染那些擔心受怕的靈魂。
  • 德雲社演員越來越偶像化,秦霄賢是不是被粉絲捧得太過了?
    之前在一個回答裡說過:對於新起來的一輩相聲演員,觀眾群體裡大部分人並不關心他們說的好不好。你打開網絡一搜,各種飯製版結婚小短片。九零在臺上說相聲,臺下讓他撩個大褂(不得不說的確是很撩,但這不是重點啊!)。老秦在臺上說相聲,臺下等著看他撞話筒。
  • 袁姍姍轉型正劇,搭檔實力派王雷新劇將播,劉佩琦謝園戲骨雲集
    不過這幾年袁姍姍卻是一直在劇組低調拍戲,而且從她推出的待播新作來看,似乎是要向正劇方向轉型了。像這樣具有正能量的正劇她近年還出演了一些,如前不久剛剛殺青,和羅晉搭檔主演的《江山如此多嬌》,這是一部扶貧攻堅劇,講述的是為幫助湖南西部貧困村擺脫現狀,國家派下優秀青年濮泉生來此帶大家一起幹實事,走向發家致富道路的故事。
  • 讓奧林匹克點燃青年夢想
    宣講團成員來自平凡創造不凡的奧運經歷,真摯而又樸實的奧運情懷,引發了青年學生的強烈共鳴,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郭丹丹表示,冬奧宣講進校園可以帶動更多年輕人關注北京冬奧會,進一步推動冰雪運動發展。「我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故事能感染學生們,讓他們了解冬奧會、了解冰雪運動並參與進來。面對臺下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龐,我感覺這是對『讓奧林匹克點燃青年夢想』願景的生動體現。」
  • 聲優偶像化:世界上有些事,不知道比較幸福
    但是配音演員畢竟不是偶像,與以AKB為代表的偶像藝人不同,沒有與觀眾之間的「單身約定」。雖然當時引起了很高的話題度,但是畢竟不算什麼醜聞。儘管神谷本人不願意公眾將視點對準他的私生活,至今仍然堅決維護家人的隱私。但從這件事起,似乎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到聲優領域。
  • 「童年偶像」謝孟偉線上助農 粉絲團愛心助農一搶而空
    昨日,演員謝孟偉受媒體官方的邀請,在某直播平臺與全國人大代表吳雲波連線直播,愛心助農。在助力農戶的同時,為中國廣大青年一代作出了優秀表率。全國人大代表吳雲波在直播中表示:沒想到「童年偶像」嘎子哥會來到直播間,心情非常激動,非常感謝嘎子哥能來直播間參與扶貧助農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