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作者吳凌茜,36氪經授權發布。
「票販子」鄭雲龍刪博了。
1月4日,有鄭雲龍出演的音樂劇《信》中文版上海二輪開票,戲票開售即空。他在微博感慨道,「這一分鐘 我等了十年 謝謝你們」。不過這條在音樂劇圈引發諸多共鳴的微博,這兩天已經在他主演的另一部音樂劇《謀殺歌謠》北京場經歷「票價風波」後,不見蹤影了。
兩天前,《謀殺歌謠》北京站正式官宣。票價從去年底12月上海站的100元至260元,飆升到了380至880元,被眾多網友質疑太貴,甚至上了熱搜。不少劇迷懷疑是因為主演之一的鄭雲龍參加了《聲入人心》後大火,主辦方大麥「坐地起價」。消息一出,大麥官方「大麥戲劇」的評論區便遭到粉絲圍攻。
有劇迷將此次演出票價與同一劇場上演的其他劇目、同一劇目同一卡司此前在其他城市的票價進行了對比,北京站票價的較高漲幅著實讓不少人感到不滿。
演員偶像化,為音樂劇市場撕開了「破圈」的口子
《謀殺歌謠》是外百老匯搖滾音樂劇《Murder Ballad》的中文版。該劇於2017年由上海華人夢想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目前巡演場次已超過百場。從此次第三輪巡演北京場的海報信息來看,該場演出的主辦為大麥及旗下品牌Mailive。
近期,Mailive也發布了全新的「麥香計劃」,計劃將投資3億至戲劇內容領域。首批直投劇目就包括音樂劇《白夜行》、《綠野仙蹤》等。這也是Mailive成立兩年來,首次規模化地以「領投」身份參與戲劇內容出品。
對於此次「票價風波」,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瀏覽了諸多的粉絲評論發現,隨著卡司身價提高,不少人認為主辦方相應的增長票價屬正常現象,但核心的矛盾點在於音樂劇的製作水準是否符合這樣的高票價。
針對音樂劇劇目的定價,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也分別聯繫了相關幾位業內人士,通常來說,一場音樂劇演出的定價,取決於卡司、場館可容納人數、巡演城市是否有政府政策和場館政策支持等多個方面,演出成本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位音樂劇資深產業人士向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透露,其公司旗下演出的定價會依據「60%成本+30%市場票價平均值+10%劇目IP的業內等級」這樣的標準公式來定。對此,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也分別聯繫了主辦方大麥和出品方華人夢想,不過雙方都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
儘管,此次票價緣何增長幅度如此之大我們不得而知,很多粉絲也都在開票前表態為抵制主辦方不會買票,不過開票後該演出在北京的所有場次還是被火速搶空。
2018年,《聲入人心》無疑把音樂劇帶進了主流視野中。隨著節目相關話題的不斷發酵,節目中原本並不受大眾關注的美聲歌手和音樂劇、歌劇演員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了新一輪的流量明星。
據如今選秀偶像扎堆的微博明星勢力榜新星榜最新的數據顯示,MXH36在榜11個人。排名最高的高天鶴位居第17位,比宇宙少女的程瀟還要高一位,鄭雲龍排在第22位。
此外,目前包括鄭雲龍、阿雲嘎在內等人氣選手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後援會和站子,鄭雲龍的粉絲後援會更在近期變更招新,開始了超話管理及音樂劇團票等活動。在知乎上,甚至還出現了「怎樣才能嫁給鄭雲龍」的相關話題。粉圈文化也在節目關注度不斷上升的同時,正式「入侵」音樂劇市場。
從2018下半年開始,這些從綜藝節目中迅速躥升的音樂劇演員,便在客觀成為偶像藝人的道路上,成為了拉動音樂劇演出的最大招牌。
古典音樂製作人田藝苗曾評價過鄭雲龍的音樂劇票為什麼可以一分鐘秒光,「綜藝節目選出來的帥哥很多,唱得好的也不少,但很少像他這樣具有戲劇張力的,一定是他所熱愛的音樂劇塑造了這樣動人的氣質。」
節目中36名成員組成的「MXH36」,年輕、有活力、又有良好業務水平的形象,使得小眾的聲樂領域一改以往嚴肅高冷的刻板印象,在完結後仍然是「搞聲男/女孩」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雲次方」、「深呼晰」等CP話題輪番登上熱搜,幾位成員也先後登上了《男人裝》、《ELLE》、《時尚芭莎》等時尚期刊。不僅如此,例如鄭雲龍就已經接到了阿迪達斯的推廣,更成為了力士的品牌摯友。現在的他也不但被抱怨戲票難搶,連今日(2月27日)開搶的力士的推廣產品都已售罄了。
其實,在海外成熟的音樂劇市場中,音樂劇演員早就有偶像化的趨勢。這就包括劇圈流行的SD(Stage Door)「堵門」文化。甚至在韓國,偶像愛豆參演音樂劇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Super Junior的成員厲旭、圭賢,JYJ的金俊秀等韓流前輩級偶像,都是優秀音樂劇舞臺上的常客。還有譬如日本著名的寶塚劇團演員們都會有各自製度嚴苛的Fan Club。
再次興奮的市場,需要一劑鎮靜劑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資本市場在近期也愈發看到了音樂劇在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潛力。除了前文提到的Mailive發布全新的「麥香計劃」,計劃將投資3億至戲劇內容領域之外,去年七幕人生獲得了阿里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領投、君聯資本跟投的B+輪融資,創下了有史以來音樂劇演出行業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紀錄。
從京滬兩大音樂劇演出市場來看,音樂劇的增長勢頭也的確不錯。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音樂劇的演出表現頗為搶眼,2018年的觀眾數量增長了26.7%,達到42.9萬人次。上海方面,截至去年8月的數據顯示,全市45個專業劇場音樂劇演出共計351場,觀眾達32.3萬人次,票房收入高達5080.3萬元。
不過儘管市場上的玩家越來越多,音樂劇演出場次的不斷增長,觀眾體量卻未能跟上這樣的發展速度。根據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的觀察,截至目前,參加了節目的鄭雲龍、翟李朔天、方書劍等音樂劇演員參演的已經開票的劇目,包括《謀殺歌謠》、《信》、《深夜食堂》等均銷售火爆。
然而,除了這些人氣演員參演的劇目,其他音樂劇的銷售情況儘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但顯然無法相提並論。對比鄭雲龍出演的《謀殺歌謠》,同期在北京上演的《你說我容易嗎?——百萬約定》、《戀愛吧人類》等均還有很多餘票。顯然大部分粉絲看起來更像是因為某一位音樂劇演員而購票,並非是為了欣賞音樂劇本身。
目前的情況倒是與4年前《劇院魅影》在中國取得1.2億票房時的市場氣氛頗有幾分相似,彼時《劇院魅影》在廣州和北京差不多了演了100多場,各大演出商都很興奮,也讓很多投資人錯誤地預估了當時音樂劇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速度。
而當下也是一樣,僅僅靠資本推動的繁榮以及幾位流量明星的號召力顯然仍是不夠的。在音樂劇的工業化體系和原創能力還未成長起來,無論是技術、人才、推廣、投資體系等環節都有待完善的發展階段,中國的音樂劇市場,仍在經歷嚴苛的洗牌過程。
儘管演員偶像化,以及相關綜藝節目的播出已經為音樂劇在國內的發展又撕開了一道口子,不過其充其量只是音樂劇發展的一劑「藥引子」。目前,無論是主辦方、演出商、出品方還是投資方都還需要多給自己一些鎮靜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