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偶像化,充其量只是音樂劇發展的一劑「藥引子」

2021-01-19 騰訊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作者吳凌茜,36氪經授權發布。

「票販子」鄭雲龍刪博了。

1月4日,有鄭雲龍出演的音樂劇《信》中文版上海二輪開票,戲票開售即空。他在微博感慨道,「這一分鐘 我等了十年 謝謝你們」。不過這條在音樂劇圈引發諸多共鳴的微博,這兩天已經在他主演的另一部音樂劇《謀殺歌謠》北京場經歷「票價風波」後,不見蹤影了。

兩天前,《謀殺歌謠》北京站正式官宣。票價從去年底12月上海站的100元至260元,飆升到了380至880元,被眾多網友質疑太貴,甚至上了熱搜。不少劇迷懷疑是因為主演之一的鄭雲龍參加了《聲入人心》後大火,主辦方大麥「坐地起價」。消息一出,大麥官方「大麥戲劇」的評論區便遭到粉絲圍攻。

有劇迷將此次演出票價與同一劇場上演的其他劇目、同一劇目同一卡司此前在其他城市的票價進行了對比,北京站票價的較高漲幅著實讓不少人感到不滿。

演員偶像化,為音樂劇市場撕開了「破圈」的口子

《謀殺歌謠》是外百老匯搖滾音樂劇《Murder Ballad》的中文版。該劇於2017年由上海華人夢想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目前巡演場次已超過百場。從此次第三輪巡演北京場的海報信息來看,該場演出的主辦為大麥及旗下品牌Mailive。

近期,Mailive也發布了全新的「麥香計劃」,計劃將投資3億至戲劇內容領域。首批直投劇目就包括音樂劇《白夜行》、《綠野仙蹤》等。這也是Mailive成立兩年來,首次規模化地以「領投」身份參與戲劇內容出品。

對於此次「票價風波」,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瀏覽了諸多的粉絲評論發現,隨著卡司身價提高,不少人認為主辦方相應的增長票價屬正常現象,但核心的矛盾點在於音樂劇的製作水準是否符合這樣的高票價。

針對音樂劇劇目的定價,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也分別聯繫了相關幾位業內人士,通常來說,一場音樂劇演出的定價,取決於卡司、場館可容納人數、巡演城市是否有政府政策和場館政策支持等多個方面,演出成本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一位音樂劇資深產業人士向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透露,其公司旗下演出的定價會依據「60%成本+30%市場票價平均值+10%劇目IP的業內等級」這樣的標準公式來定。對此,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也分別聯繫了主辦方大麥和出品方華人夢想,不過雙方都沒有對此事進行回應。

儘管,此次票價緣何增長幅度如此之大我們不得而知,很多粉絲也都在開票前表態為抵制主辦方不會買票,不過開票後該演出在北京的所有場次還是被火速搶空。

2018年,《聲入人心》無疑把音樂劇帶進了主流視野中。隨著節目相關話題的不斷發酵,節目中原本並不受大眾關注的美聲歌手和音樂劇、歌劇演員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了新一輪的流量明星。

據如今選秀偶像扎堆的微博明星勢力榜新星榜最新的數據顯示,MXH36在榜11個人。排名最高的高天鶴位居第17位,比宇宙少女的程瀟還要高一位,鄭雲龍排在第22位。

此外,目前包括鄭雲龍、阿雲嘎在內等人氣選手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後援會和站子,鄭雲龍的粉絲後援會更在近期變更招新,開始了超話管理及音樂劇團票等活動。在知乎上,甚至還出現了「怎樣才能嫁給鄭雲龍」的相關話題。粉圈文化也在節目關注度不斷上升的同時,正式「入侵」音樂劇市場。

從2018下半年開始,這些從綜藝節目中迅速躥升的音樂劇演員,便在客觀成為偶像藝人的道路上,成為了拉動音樂劇演出的最大招牌。

古典音樂製作人田藝苗曾評價過鄭雲龍的音樂劇票為什麼可以一分鐘秒光,「綜藝節目選出來的帥哥很多,唱得好的也不少,但很少像他這樣具有戲劇張力的,一定是他所熱愛的音樂劇塑造了這樣動人的氣質。」

節目中36名成員組成的「MXH36」,年輕、有活力、又有良好業務水平的形象,使得小眾的聲樂領域一改以往嚴肅高冷的刻板印象,在完結後仍然是「搞聲男/女孩」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雲次方」、「深呼晰」等CP話題輪番登上熱搜,幾位成員也先後登上了《男人裝》、《ELLE》、《時尚芭莎》等時尚期刊。不僅如此,例如鄭雲龍就已經接到了阿迪達斯的推廣,更成為了力士的品牌摯友。現在的他也不但被抱怨戲票難搶,連今日(2月27日)開搶的力士的推廣產品都已售罄了。

其實,在海外成熟的音樂劇市場中,音樂劇演員早就有偶像化的趨勢。這就包括劇圈流行的SD(Stage Door)「堵門」文化。甚至在韓國,偶像愛豆參演音樂劇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Super Junior的成員厲旭、圭賢,JYJ的金俊秀等韓流前輩級偶像,都是優秀音樂劇舞臺上的常客。還有譬如日本著名的寶塚劇團演員們都會有各自製度嚴苛的Fan Club。

再次興奮的市場,需要一劑鎮靜劑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資本市場在近期也愈發看到了音樂劇在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潛力。除了前文提到的Mailive發布全新的「麥香計劃」,計劃將投資3億至戲劇內容領域之外,去年七幕人生獲得了阿里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領投、君聯資本跟投的B+輪融資,創下了有史以來音樂劇演出行業最大規模的單筆融資紀錄。

從京滬兩大音樂劇演出市場來看,音樂劇的增長勢頭也的確不錯。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音樂劇的演出表現頗為搶眼,2018年的觀眾數量增長了26.7%,達到42.9萬人次。上海方面,截至去年8月的數據顯示,全市45個專業劇場音樂劇演出共計351場,觀眾達32.3萬人次,票房收入高達5080.3萬元。

不過儘管市場上的玩家越來越多,音樂劇演出場次的不斷增長,觀眾體量卻未能跟上這樣的發展速度。根據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的觀察,截至目前,參加了節目的鄭雲龍、翟李朔天、方書劍等音樂劇演員參演的已經開票的劇目,包括《謀殺歌謠》、《信》、《深夜食堂》等均銷售火爆。

然而,除了這些人氣演員參演的劇目,其他音樂劇的銷售情況儘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但顯然無法相提並論。對比鄭雲龍出演的《謀殺歌謠》,同期在北京上演的《你說我容易嗎?——百萬約定》、《戀愛吧人類》等均還有很多餘票。顯然大部分粉絲看起來更像是因為某一位音樂劇演員而購票,並非是為了欣賞音樂劇本身。

目前的情況倒是與4年前《劇院魅影》在中國取得1.2億票房時的市場氣氛頗有幾分相似,彼時《劇院魅影》在廣州和北京差不多了演了100多場,各大演出商都很興奮,也讓很多投資人錯誤地預估了當時音樂劇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速度。

而當下也是一樣,僅僅靠資本推動的繁榮以及幾位流量明星的號召力顯然仍是不夠的。在音樂劇的工業化體系和原創能力還未成長起來,無論是技術、人才、推廣、投資體系等環節都有待完善的發展階段,中國的音樂劇市場,仍在經歷嚴苛的洗牌過程。

儘管演員偶像化,以及相關綜藝節目的播出已經為音樂劇在國內的發展又撕開了一道口子,不過其充其量只是音樂劇發展的一劑「藥引子」。目前,無論是主辦方、演出商、出品方還是投資方都還需要多給自己一些鎮靜劑。

相關焦點

  • 重識「偶像化」正劇助青年演員點燃紅色正能量
    尤以《偽裝者》 《麻雀》 《解密》 《秋蟬》等一系列諜戰劇為主,其將青春偶像化與紅色敘事結合,大膽啟用年輕演員,展現偉大革命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突出這份革命精神背後的堅守、堅韌與堅定。這或許會讓「信仰」的力量變得更為強烈,直指年輕觀眾熱情澎湃的心理活動。對於聚合受眾而言,這是一次尤為重要且大膽的嘗試。
  •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他們會和演員一起出席,會有記者採訪,會有粉絲追捧,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可惜的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他們好像只是短暫地被愛了那麼一下」。最多不到10年的時間,隨著九十年代錄像帶VCD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字幕觀影形式出現,譯製片的輝煌時代轉瞬便消失了,而配音演員也受限於國內發展土壤局限,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近兩年的國內配音圈是怎麼火起來的?
  • 黃秀娟:做脫貧「良藥」的「藥引子」
    這劑脫貧「良藥」的「藥引子」便是龍坪鄉黨委副書記、政協聯絡組組長黃秀娟。黃秀娟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積極履職盡責,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帶動老百姓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當地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金盆淌中藥材加工廠便是黃秀娟作為政協委員履職盡責、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建成的中藥材加工扶貧車間。
  • 藥引子
    一開始,問寒問暖打針吃藥兒子兒媳照顧的還可以。可過了一個多月後,兩個人到床前的次數明顯減少,忙前忙後都是病病怏怏的老伴。百病床前無孝子,老劉明白這個理。但吃藥打針要花錢,油鹽醬醋要花錢,沒有錢就只有給兒子要。可要了幾次後,兒子兒媳卻乾脆連來都不來他們家的老屋了。
  • 中國聲優的偶像化,其實背後很心酸
    也許你看過《楚喬傳》,但可能不知道楚喬的聲優是誰,玩過《戀與製作人》,但不知道誰是白起的聲優演員。"聲優"通常被認為是日本舶來詞,但「優」字實際上源於古漢語中的「優伶」,即演員。這個詞直譯過來就是聲音的表演者,但聲優再配音時,其實是在賦予一個角色靈魂,而不是去為某個明星去配音。
  • 配音演員將進入「偶像化時代」?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動畫走出國門,中國配音演員也逐漸走到臺前和觀眾們見面,而日本聲優也開始被中國市場吸引,紛紛學習中文前往中國發展。譯製片時代的「幕後英雄」在譯製片時代,中國配音產業並不完善,配音演員一直是「幕後英雄」。對於許多從小看譯製片長大的中國觀眾來說,畢克、邱嶽峰等配音界前輩的作品伴隨他們成長。
  • 2019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主演見面會 音樂劇演員沒有大咖一說
    2019,是音樂劇蓬勃發展的一年,很多新朋友走進了劇場,並在劇場收穫了那些難以忘懷的、美好的、感動的瞬間。今天,「我們劇場見」2019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主演見面會在上海外灘邊ideaPod The Bund盛大舉行。鄭雲龍、阿雲嘎、丁臻瀅、劉浩冉、夏振凱、吳俊鵬、高楊7位中國音樂劇演員來到現場,一起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在音樂劇之路的點點滴滴。
  • 音樂監督談聲優偶像化
    音樂監督)和福原先生(《獸娘動物園》製片人,聲優培訓機構S-TAR 7社長)一起探討聲優「偶像化」的內涵以及聲優培養機制等問題。作者:項雲在配音產業發達的日本,聲優已然成為了偶像的代名詞。「聲優」這個詞,以前只是指代單純的動畫和外國電影配音,解說等運用聲音的職業;但如今還包括歌手活動、演唱會、舞蹈表演、藝人等領域,工作廣度已拓寬了很多。
  • 鄭雲龍:我是一個音樂劇演員,我應該站在音樂劇舞臺上
    雖然這種綜藝節目都是有人寫好了稿子,但這一段話還是傳達出了鄭雲龍的心聲:「我是一個音樂劇演員,我應該站在音樂劇舞臺上。」【01】念念不忘1990年6月27日,鄭雲龍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他的媽媽是一位優秀的京劇演員,演出時常常會把年幼的鄭雲龍帶在身邊。鄭雲龍是在後臺長大,但這並沒有讓他就此愛上舞臺,愛上藝術。
  • 阿雲嘎坦言音樂劇演員沒有大咖一說
    阿雲嘎坦言音樂劇演員沒有大咖一說 時間:2019.06.29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聲入人心》音樂劇小哥哥圈粉無數 聊聊到底什麼是音樂劇(一)
    而在觀眾深陷眾多小哥哥們的驚人的顏值和才華的同時,也讓一個名詞越來越被觀眾熟知,那就是音樂劇。因為缺乏文化背景和氛圍,我國的音樂劇的發展遠不及歐美發達國家。甚至,很多音樂劇演員連生存都成為困難,更別說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了。而因為舞臺的有限,很有可能一個音樂劇演員都一生都不能演A角,聚光燈的焦點永遠屬於別人。音樂劇三個字,對於國人來說聽起來似乎很熟悉,但距離我們的生活非常遙遠。
  • 韓國「歐巴」:韓國人怎麼發展音樂劇
    TOP5的音樂劇明星,至少能吸引5萬名觀眾前來觀看。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張宇看來,韓國可能是目前亞洲音樂劇發展最快的國家。「十年前,韓國音樂劇剛起步時,市場大約是幾千萬人民幣。2013年,這個數字大約是17億。韓國人口幾千萬,即使和日本比都要少得可憐。可以說,韓國音樂劇發展非常快,很快就超過了日本。」張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 二次元、偶像化、電視綜藝,誰是中國聲優的「救世主」 ?
    而二次元、偶像化、綜藝化,也許會成為影響聲優行業發展的三個「變量因素」,它們與聲優行業的結合效果,會真正影響到這個行業的未來。二次元拯救配音行業的一根「浮木」?如果要將國內的配音行業展開,2012年也許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2012年起,二次元產業的興起給了配音從業者新的方向。
  • 專訪楊忠衡:中國音樂劇發展之路,上下求索
    她的接受,說明一部閩南文化、閩南語的音樂劇,依然可以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只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當時做音樂劇的朋友認為,演員一穿古裝上臺,觀眾就覺得是地方戲曲,與華麗的音樂劇感覺差太多。楊忠衡則堅持音樂劇最大養分源自本土,怎麼挖掘本土資源,這是第一個重要要素。
  • 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2019巡演又添實力音樂劇演員助力
    由北京環球百老匯出品,周杰倫作品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2019全國巡演即將展開。20日,官方發布了壓軸男女主卡司——音樂劇實力唱將鍾舜傲和極具潛力的新生代音樂劇演員嚴中傑也加入到了巡演當中。實力音樂劇演員加盟 演繹經典愛情故事此次,出品方力邀具有豐富音樂劇演出經驗的實力唱將鍾舜傲參與到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巡演當中。鍾舜傲也將化身劇中鋼琴天才「葉湘倫」,重返校園時光,演繹青蔥歲月裡的美好愛情故事。
  • 金俊勉,電視劇、電影及音樂劇全方位活躍發展
    金俊勉(EXO SUHO)正在全方位的活躍發展中。金俊勉不僅作為「亞洲王者」組合EXO的隊長活躍發展,同時在電視劇、電影以及音樂劇等多種領域展現了其多才多藝的魅力,吸引了大眾的視線。不僅如此,在最近的音樂劇《The Last Kiss》中穩定的表演力和歌唱水平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儘管日程繁忙,金俊勉也在忙碌的同時順利通過了即將在7月開演的音樂劇《The Man Who Laughs》中格溫普蘭一角的試鏡,創下出演的每場得門票都以最快的速度售罄的紀錄,立證其影響力。
  • 德雲社演員越來越偶像化,秦霄賢是不是被粉絲捧得太過了?
    之前在一個回答裡說過:對於新起來的一輩相聲演員,觀眾群體裡大部分人並不關心他們說的好不好。你打開網絡一搜,各種飯製版結婚小短片。九零在臺上說相聲,臺下讓他撩個大褂(不得不說的確是很撩,但這不是重點啊!)。老秦在臺上說相聲,臺下等著看他撞話筒。
  • 翟李朔天:「音樂劇演員」是我永遠的標籤
    卡司駕到 | vol.1 翟李朔天專訪前言2月17日,在那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二月中為數不多的大晴天,我們很有幸地請來了《聲入人心》的人氣音樂劇演員——翟李朔天,同來自iMusical的記者們一起簡單探討了一下音樂劇的現今發展與未來。
  • 專訪:音樂劇《西貢小姐》的中國演員丁臻瀅
    生於1989年的丁臻瀅來畢業於上海舞蹈學校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專業,贏得過歌唱選秀電視節目的冠軍,出演過中文版音樂劇《貓》和《媽媽咪呀!》,已經有一定知名度。「我從小最想演的音樂劇就是《西貢小姐》,因為這是唯一一部有可能讓華人站在西區舞臺上且出演角色的音樂劇」,她告訴記者。
  • 本土音樂劇: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數理公式」
    在近年來中國演出市場多元化蓬勃發展的演出態勢中,音樂劇成為業內關注度比較高、市場較受青睞的藝術類型。作為一名音樂劇演員,首先要解決的是演唱技能和肢體自由表達的問題,既能夠靈活地駕馭各種角色的音色、音域,同時能兼顧在強烈的舞蹈動作中可以不受氣息影響自如地演唱。這些最基本的要求要基於每天不間斷的訓練。例如音樂劇《貓》中一對小偷貓搭檔的片段,就是典型的又跳又唱,並且在最後一段高潮部分音樂轉調升高、舞蹈動作幅度加大。駕馭這一對角色,對演員專業素質、專業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