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演員將進入「偶像化時代」?

2021-01-12 環球網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 竹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近日,中國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時收穫一周破兩億高票房和豆瓣評分8.2的高口碑。該片將於本月20日至29日在東京池袋同步放映,以中文配音、日語字幕形式播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動畫走出國門,中國配音演員也逐漸走到臺前和觀眾們見面,而日本聲優也開始被中國市場吸引,紛紛學習中文前往中國發展。

譯製片時代的「幕後英雄」

在譯製片時代,中國配音產業並不完善,配音演員一直是「幕後英雄」。對於許多從小看譯製片長大的中國觀眾來說,畢克、邱嶽峰等配音界前輩的作品伴隨他們成長。這些前輩大都出自上海電影譯製廠,他們根據自己的聲音特點塑造出許多經典動畫角色,例如畢克曾為《天書奇譚》中神仙袁公和《哪吒鬧海》中李靖配音。邱嶽峰則用聲音演活了《阿凡提的故事》中的巴依老爺,他還曾為《哪吒鬧海》中龍王敖廣、《大鬧天宮》中孫悟空和太上老君配音。上世紀80年代,李梓、童自榮、喬榛、丁建華等人還參與《天書奇譚》等國產美術片配音,90年代中國引進好萊塢大片後則為《玩具總動員》《怪物史萊克》中角色配音。此外,90年代各地電視臺中播放的國外系列動畫片,主要由上海電視臺配音部、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等專業演員負責完成配音。

臺灣地區配音產業發展較早,《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引進大陸時就直接使用臺版配音,蔣篤慧、馮友薇等臺灣專業配音演員的「二次創作」給眾多80、90後觀眾童年留下深刻印象。本周因病去世的蔣篤慧畢業於臺灣華視配音班,她當初曾參照日本原版講話方式,為蠟筆小新創造出獨特「中文」配音風格。而在《灌籃高手》這種人物眾多的動畫片中,配音演員往往一人分飾多角,像資深配音演員於正升不僅給櫻木花道配音,同時還兼配洋平和安田,他也是《哆啦A夢》中胖虎、《城市獵人》中寒羽良和《足球小將》中大空翼的配音者。

中國人氣「聲優」粉絲百萬

近年來隨著二次元文化興起,大批中國本土動漫走入觀眾視線。其中,《非人哉》《狐妖小紅娘》《十萬個冷笑話》等作品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全職高手》《魔道祖師》等大IP動漫播放量上億,《狐妖小紅娘》更是進軍日本,在日本TOKYO MX電視臺播出。中國動漫蓬勃發展的同時,湧現出一批本土專業配音演員,配音這項職業日益受關注,「聲優」這個日本舶來詞也開始流行。

「聲優」即聲音的表演者,等同於配音演員。隨著時代發展,配音不再局限於譯製片和紀錄片,而是廣泛應用於影視劇、動漫和廣播劇等更多領域。目前中國的高人氣配音演員多為科班出身,或隸屬於專業配音公司,例如電影《羅小黑戰記》就選擇專業配音公司負責電影配音工作,「羅小黑」這一角色的配音演員為山新(中國著名虛擬歌姬洛天依的聲源提供者),她在國內某民間組織發布的「2017中國配音演員綜合影響力排行榜」中排名第5位。還有一些中國配音演員目前已頗有人氣,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如阿傑(代表作《全職高手》葉修)、季冠霖(代表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白淺)、邊江(代表作《陳情令》藍忘機)等。

除科班出身的專業配音演員外,還有一些非職業配音演員因自身嗓音條件好、興趣愛好或受日本動漫影響而「入圈」。這些人大多活躍在社交媒體或視頻平臺上,擁有一批固定粉絲,定期參加漫展等活動或進行網絡直播,例如嘟督不噶油等視頻博主。日媒CNS News報導稱,中國出現聲優熱潮,發展速度驚人。

日本聲優火到開演唱會

由於動漫產業發達,日本聲優在上世紀80年代就走到臺前,擔任主持人、歌手並出演廣告等,逐步邁入「偶像化」進程。日本有專業聲優培訓體系,包括配音學校、配音專業及聲優經紀公司。日本聲優行業由於從業人數眾多,因此競爭異常激烈,日本演員聯合制定的收入等級制度顯示,新人聲優每部片子收入從1.5萬日元到4.5萬日元不等(約合1000到3000元人民幣),少於新人搞笑藝人和新人演員。而諸如水樹奈奈、花澤香菜等人氣聲優年薪達數千萬日元,並早已擁有大批粉絲群體,他們甚至推出個人單曲並開辦演唱會,擁有極高商業價值。由於角色少聲優多,因此在日本成為聲優容易但成名難。相比而言,中國配音市場機會更多。花澤香菜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準備好好學習中文,更好地與中國粉絲交流,希望今後在中國迎來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聲優偶像化不起來?
    花澤香菜《KANA》寫真在聲優偶像化已經成熟的日本,對於聲優出寫真,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這樣的情況已經見怪不怪,甚至用聲優見面會搶票資格來推動動畫DVD銷量的事情也常常發生。但在聲優產業鏈將將開始復甦的國內,不論是聲優偶像化,還是聲優多棲發展,這一切都離國內聲優還有很長的距離。
  • 中國聲優的偶像化,其實背後很心酸
    也許你看過《楚喬傳》,但可能不知道楚喬的聲優是誰,玩過《戀與製作人》,但不知道誰是白起的聲優演員。"聲優"通常被認為是日本舶來詞,但「優」字實際上源於古漢語中的「優伶」,即演員。這個詞直譯過來就是聲音的表演者,但聲優再配音時,其實是在賦予一個角色靈魂,而不是去為某個明星去配音。
  • 重識「偶像化」正劇助青年演員點燃紅色正能量
    尤以《偽裝者》 《麻雀》 《解密》 《秋蟬》等一系列諜戰劇為主,其將青春偶像化與紅色敘事結合,大膽啟用年輕演員,展現偉大革命者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突出這份革命精神背後的堅守、堅韌與堅定。這或許會讓「信仰」的力量變得更為強烈,直指年輕觀眾熱情澎湃的心理活動。對於聚合受眾而言,這是一次尤為重要且大膽的嘗試。
  • 為什麼上海的配音演員和北京的配音演員地位相差這麼大?
    但是北京還是有很多長期配音但是並不出名的老師們。 北京老師們的資源是真的好,加上近年729的聲優偶像化,北京部分聲優的知名度更高很正常。而且729的各位是很了解少女們想看什麼,漫展賣腐一波一波的。
  • 配音演員需要有高顏值嗎?
    活動詳情:聲優偶像化越來越成為潮流,高顏值的配音演員似乎更受追捧,但顏值可以彌補實力不足嗎? 隨著動畫產業發展,配音演員更多地被大家所熟知,許多配音演員都獲得了從幕後走到臺前的機會。但因為配音工作相對單一且收入較低,許多配音演員開始向多棲方向發展。 在日本,很多聲優都兼著歌手的身份,還有的聲優在以偶像身份活動,出演綜藝節目,發售寫真集等等,以此來增加曝光率和銷量。
  • 配音演員、聲音演員、聲優和CV
    聲優大佬計劃》,你是不是還沒有分清配音演員、聲音演員、聲優和CV這幾個名詞的區別?作為一個行外人,如果不是特別熟悉配音行業,我相信很多人是無法去分清這幾個詞的。所以我們經常會用這四個詞代表一個含義:為影視劇或者動漫角色進行配音的演員。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因為畢竟表詞是為了達意。
  • 二次元、偶像化、電視綜藝,誰是中國聲優的「救世主」 ?
    扎在錄音棚中每天十個小時以上,一天下來配音7~8集,每集收入幾百元是這個行業裡的常態。2011年,配音行業金字塔尖級人物的季冠霖為76集《甄嬛傳》的女主甄嬛配音,拿到的報酬平均每集下來160元;而擔任甄嬛演員的孫儷每集片酬是30萬。兩者的差距是1875倍。
  • 二次元「拋棄」喬詩語,聲優偶像化走到了哪一步?
    這是公開祝福肖戰生日快樂後,著名配音演員邊江在微博發布的公開道歉。道歉措辭裡,「二次元」出現了兩次——AO3事件後,二次元圈子將肖戰及其粉絲視為洪水猛獸,邊江公然祝福肖戰的言論,迅速引發這一群體的不滿。
  • 中國聲優的偶像化能否撬動粉絲經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深夜動畫的爆火帶來的聲優偶像熱潮開始,日本聲優偶像化程度不斷加深,聲優跨界出寫真集、唱片、開演唱會,已經成為常態。而在國內,聲優偶像化才剛剛起步。事實上,在20世紀70、80年代,國內譯製片熱潮的時候,專業的聲優(配音演員)就已經出現,他們以幕後工作人員的身份進行國外影視的配音工作。這一點沿襲到現在,成為國產影視劇的特色產物——為了更好的表現人物特點,也或許是由於偶像明星沒有檔期,聲優依舊為本土影視劇進行後期配音。而在國外,除了動畫和譯製劇,一般都是以拍攝現場收原音,或者演員自己配音為主。
  • 從無名「替聲」到登上《陳情令》海報,配音演員出圈簡史
    某配音演員在朋友圈內如此評價《陳情令》官方海報上標上配音演員一事。不少配音粉絲對此也非常激動,認為此舉是劇組對於配音演員的重視,聲稱絕對會為該劇貢獻播放量。談起中國的配音歷史,可追溯至譯製片時代。從《秦時明月》起,國內配音演員開始進入粉絲視野。《十萬個冷笑話》《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等動畫扭轉了觀眾對國產動畫的偏見。
  • 配音演員渡海|此間·特寫
    沒有和配音公司籤約的人,可以一直在班級待下去,直至籤約才畢業,如此每年新進入班級的人就更寥寥無幾。入口寬而出口窄,少數人可能要等待四五年甚至更久才能迎來第一個商配機會;而大部分人則在漫長的培訓和等待中漸漸放棄了。 日本的配音演員,想要長久地在圈內活躍下去,除了擁有特殊的聲線和多變的戲路,還少不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在這裡,聲優要時刻準備好走到臺前,順應偶像化的潮流。
  • 二次元「拋棄」喬詩語,聲優偶像化走到了哪一步?-虎嗅網
    「對受到傷害的所有人感到抱歉,以後我將把所有重心放在本職工作上,二次元給我帶來了很多愛與機遇,我始終願與大家共同尊重維護二次元文化。」這是公開祝福肖戰生日快樂後,著名配音演員邊江在微博發布的公開道歉。
  • 聲優偶像化:世界上有些事,不知道比較幸福
    神谷浩史作為目前日本聲優中的中堅力量,曾因在聲優賞連續五年獲得最高票數獎,而進入殿堂,其人氣與實力都有目共睹。文春刊登了他抱著女兒的照片,引發了高度熱議。但是配音演員畢竟不是偶像,與以AKB為代表的偶像藝人不同,沒有與觀眾之間的「單身約定」。雖然當時引起了很高的話題度,但是畢竟不算什麼醜聞。儘管神谷本人不願意公眾將視點對準他的私生活,至今仍然堅決維護家人的隱私。
  • 二次元狂熱下,配音培訓能否誕生「新東方」?
    這是很多漫迷心中的輝煌時代,也成了內地配音演員的高光時刻,他們一躍成為二次元群體心目中的真正偶像。 這一年,疊紙科技還推出了《戀與製作人》,由阿傑、吳磊、邊江和夏磊為4位男主配音,「聲控」徹徹底底地釋放了女性玩家的需求。 由此,配音演員偶像化正式打開市場。
  • 中國電影配音巔峰時代逝去 80後配音演員崛起
    當時《藝術人生》策劃了《美麗人聲》節目,將上譯廠的三位資深配音演員蘇秀、李梓、曹雷請到央視演播現場,之後《藝術人生》導演在談起對她們的印象時說:「蘇秀老師率真,往往一句話直接切入事情要害;李梓老師擅於傾聽你的故事,就像一個奶奶一樣給人一種特別的安慰;曹雷老師的幽默和樂觀是很多人不能相比的。」
  • 音樂監督談聲優偶像化
    音樂監督)和福原先生(《獸娘動物園》製片人,聲優培訓機構S-TAR 7社長)一起探討聲優「偶像化」的內涵以及聲優培養機制等問題。作者:項雲在配音產業發達的日本,聲優已然成為了偶像的代名詞。「聲優」這個詞,以前只是指代單純的動畫和外國電影配音,解說等運用聲音的職業;但如今還包括歌手活動、演唱會、舞蹈表演、藝人等領域,工作廣度已拓寬了很多。
  • 配音=沒誠意?聊聊配音演員眼中的國產片配音
    這種沉寂一方面是因為人們英語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消費時代到來之後,進入國內市場的外語片希望快速獲得高收益,配音製作周期變短、品質下滑,觀感與原聲片相差甚遠所導致的。不過,在很多影迷看來,使用配音的效果終歸不如使用原音,就如劉德華的作品《俠盜聯盟》,影片上映之後,詬病其配音和電影整體感覺不搭的觀眾不在少數,希望華仔原聲出演的呼聲也似乎從未斷過。 毫無疑問,臺詞屬於表演的一部分,認為配音缺少誠意的想法也並不難理解。但實際上,雖然確實有借配音演員來偷懶的情況存在,但我們絕不能簡單地將那些使用配音的電影全部否決掉。
  • 從無名「替聲」到登上《陳情令》海報,配音演員出圈簡史
    (姜廣濤在錄音棚配音)談起中國的配音歷史,可追溯至譯製片時代。童自榮、丁建華、喬榛等老一輩的藝術家配音的譯製電影《葉塞尼亞》《佐羅》《魂斷藍橋》等被奉為經典,當時主要的配音演員來自上譯、八一、遼藝和長影等國營譯製廠 ,這些工廠的組織架構和整體運營相對傳統,只負責接活,宣發能力較弱。而後,譯製片日漸式微,電影電視劇產業迎來快速增長。
  • 調查 | 95%的國產劇後期離不開專業配音演員
    隨著國家對影視劇產業的大力扶持以及影視劇自身的蓬勃發展,中國配音演員行業已經出現了可以形成燎原之勢的火苗。 30年前配音演員是大眾偶像,30年後配音演員就是份工作。 而近年來國產劇的井噴爆發則給予了中國影視劇配音演員極大的生存空間,有需求才會有動力,無論是國產劇對配音人才的需求,還是配音演員自身對於更高收入、更高地位、更高人生價值的追求,愈發強烈的市場進一步影響和加快了中國配音演員偶像化進程。
  • 你如何看待動漫聲優「偶像化」? PS:文末沒有福利
    聲優廚們的憤怒不可抑制,一連串的「死」更是嚇煞眾人,而這一切都與近些年聲優的「偶像化」密不可分。眾所周知,聲優作為幕後工作者與活躍在熒幕上的偶像們有著很大的不同,聲優們的資源、人脈、發展路線亦是與結婚與否毫無干係,即使在動畫產業同樣發達的美國,也不過是採用專業配音學校--專業配音團體/配音工作室--Cartoon Network這種三角循環互促的網絡體系,只有日本,這個將動漫當做一種文化的國度,發展出了所謂的——「聲優偶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