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亮我們的生活丨維護真實表示「身後事」的權利

2020-12-22 全國人大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公元1210年,耄耋之年的陸遊在病榻畔留下了《示兒》。這首短短28字的詩句被後人理解為臨終遺囑,蘊含了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一直為後世傳誦。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遺囑是指具有完全自由的遺囑人在生前合法處分自己的遺產等事務,並於其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

1985年,繼承法頒布並實施。按照該法有關內容,受法律保護的遺囑形式只包括自書、代書、錄音、口頭和公證。「手寫遺囑存在諸多不便,如有塗改,必須通過法律承認的形式進行操作,否則有可能影響遺囑的效力。此外,手寫遺囑常出現字跡潦草難辨、有錯別字的情況,如果涉及關鍵問題,易產生爭議。」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法學院民商法研究所主任蔣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工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標配,列印、錄像等手段漸漸取代了手寫之類的傳統記錄方式。近些年來,各地陸續出現了以列印、錄像等方式訂立遺囑的情況。

圖/視覺中國

小李的父母育有一子兩女。2014年,小李父親去世,未立遺囑;2016年,小李母親去世前,在兩位好友的見證下,以錄像方式立下遺囑,表示在自己生病期間小李一直盡心照料,決定把一套房產留給小李,存款十餘萬元則留給小李的姐妹。小李的姐妹卻認為錄像形式的遺囑並非有效遺囑,父母遺產應該按法定繼承方式分割。

由於繼承法並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一方面,親屬間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對簿公堂的場面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司法實踐中缺乏統一的裁判尺度,不同的法院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審判效果。

現在,民法典繼承編作出「回應」:第1136條、1137條明確了列印遺囑和以錄音錄像形式訂立遺囑的法律效力,同時對訂立的要求、形式等作出具體規定,從而最大程度維護立遺囑人真實表示「身後事」的權利。

法與時轉則治。輿論普遍認為,民法典作此修改和補充,充分體現了民法典對時代發展的回應。

遺囑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果一個人立有多份遺囑,又該以哪份遺囑為準?

繼承法雖然規定了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立的遺囑為準,但是也明確,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也就意味著,在所有的遺囑方式中,公證遺囑具有最高效力。一旦立遺囑人想要變更或撤銷公證遺囑,只能通過公證的方式實現。但在實際操作中,公證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對於行動不便的人群,每多跑一趟公證處都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老張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原來,老張老兩口膝下有一子一女,名下有一套房產和一些存款。老張原先訂立了一份公證遺囑,將房子留給兒子,存款留給女兒。老伴去世後,身體狀況不佳的老張一直跟女兒生活,女兒對他的照料十分用心,老張遂產生了變更遺囑的念頭。於是,老張自己書寫了一份遺囑,將一半房產留給女兒。老張去世後,兒子不認可自書遺囑,將其姐姐訴至法院,要求繼承全部房產。

老張一家的情況並非個例。相關人士分析稱,遺囑是遺囑人處分自己合法財產的意思表示,遺囑的效力來自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每類遺囑形式均有其優勢和不足,不能據此直接規定經過公證的遺囑在效力層級上就高於其他形式的遺囑,對於遺囑的真實效力還要回歸到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民法典第1142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也就是說,公證遺囑不再具有最高效力,離立遺囑人去世時間最近的遺囑應效力優先。

「民法典繼承編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意味著可以自由選擇採用自書、代書、錄音、錄像或者口頭遺囑的形式來撤銷或者變更公證遺囑,有利於遺囑人真實願望的實現,也有利於提高法律的有效性,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外國家庭法及婦女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陳葦說。

民法典相關規定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

策劃:張維煒、王博勳

記者:徐航

責編:舒穎

相關焦點

  •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陳燕萍:走進社區宣講《民法典》 「典」亮百姓生活 2020-09-0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磐石法院:宣傳民法 「典」亮生活
    磐石法院:宣傳民法 「典」亮生活 2020-12-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典」厲害 榆林靖邊檢察與你一起「典」亮生活
    《民法典》是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大法。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將對每一個人都產生重要影響,因為它幾乎囊括人的一生中所有民事行為,不論是結婚、離婚、繼承、收養等人生大事,還是物業服務、飼養動物等生活瑣事,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對於民事檢察工作意義重大。
  • 西安閻良區:「憲」在行動「典」亮青春
    西安閻良區:「憲」在行動「典」亮青春為不斷加強校園平安建設,增強師生的法律意識,培育師生法治精神,營造健康校園氛圍。近日西安市閻良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紅霞,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朱正華等一行8人走進航空技術學院士官學院,為140餘名師生們送去了冬天裡的第一場法治大餐。
  • 「典」亮生活,美好人生
    「典」亮生活,美好人生 2020-12-24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登記制度的統一丨民法典伴你同行㉓
    走向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登記制度的統一丨民法典伴你同行㉓ 2020-09-18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院動態丨「典」亮青春,法進校園,大化法院開展家事法律知識講座
    法院動態丨「典」亮青春,法進校園,大化法院開展家事法律知識講座 2020-12-25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一「典」丨無因管理他人事務而受損,可由受益人適當補償
    每日一「典」丨無因管理他人事務而受損,可由受益人適當補償 2021-01-06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之窗】每日一「典」丨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
    【民法典之窗】每日一「典」丨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2020-12-15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好生活,花漾人生丨江大園社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與創意插花...
    美好生活,花漾人生丨江大園社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與創意插花活動 2020-12-24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熱播劇《三十而已》 用《民法典》維護權益
    二十不惑或許是生活的開始,但三十而已才是真正的人生。今天小編將通過《三十而已》劇中情景,用《民法典》為你的生活保駕護航,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顧佳位於令人豔羨的金字塔上層,她把「許放炮」(許幻山)從煙花編程師打造成「許總」,也把自己打造成裡外一把手的全職太太;王漫妮則是特立獨行的叛逆者,直到遇到「海王」(梁正賢),帶給她一系列的生活轉變;鍾曉芹嫁給事業單位的「陳養魚」(陳嶼),保有一份普通工作,只想安心做個平凡妻子,但生活瑣事讓他們開啟無休止的爭吵模式。
  • 每日一「典」丨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原則上由母親直接撫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 崔智友:檢察機關要把維護民法典的正確適用作為重要任務
    本網訊(記者 湯瑜)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崔智友表示,國家治理體系是以法治為基礎而建立的規範體系和權力運行機制,我國的民法典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制度保障,並將發揮基礎性作用,完全贊成和擁護制定民法典。
  • 「典」亮我們的生活丨讓「鹹豬手」不敢再伸手
    日前,昆明市的一名男性滴滴司機就遇到了這樣一件尷尬事。一名女乘客酒後乘車,同伴下車後,她開始對司機動手動腳,做出不雅動作。女性和男性都可能性騷擾他人或遭受性騷擾,法律應當對男女兩性提供平等的保護。王利明具體解釋道,民法典第1010條第一款確定了三個標準來認定:第一,是實施了與性有關的騷擾行為,這些騷擾行為可以是以文字、圖片等形式表現出來,且這種行為通常都是犯罪行為以外的違法行為;第二,它必須是指向特定人,而不是泛泛的,比如說講個黃色段子等,這些雖然可能說是這個人的品行有問題,但是不能構成性騷擾。
  • 《民法典》是保護私權利的法律大全,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民法典規定了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不過,針對離婚訴訟中出現的「久調不判」的現象,《民法典》規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一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還對方一份自由。
  • 民法典 丨 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總則編八大亮點在《民法典》的編纂步驟上,我們採取的是先總則編、後分編的兩步走模式。(第一千零三十二條、第一千零三十三條)7.個人信息內涵的開放性明確了處理個人信息應遵循的原則和條件,構建自然人與信息處理者之間的基本權利義務框架,合理平衡保護個人信息與維護公共利益之間的關係,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負有保護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的義務。
  • 每日一「典」丨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誰來負擔?
    每日一「典」丨非婚生子女的撫養費,誰來負擔?關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
  • 每日一「典」丨父母離婚、再婚了,子女還有贍養義務嗎?
    每日一「典」丨父母離婚、再婚了,子女還有贍養義務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今天跟著普法君一起學習《民法典》人格權編的法律規定以及特色亮點吧。什麼是「人格權編」?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第四編「人格權」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從民事法律規範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權利。
  • 【小北說法】每日一「典」丨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債務為夫妻...
    【小北說法】每日一「典」丨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 2020-12-11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