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夏天,我也曾組過一支樂隊

2021-02-08 剝洋蔥people

「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把感情和態度濃縮起來,再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真的沒有比這更酷、更浪漫的事情了。」

讀者「姑爹的小阿飛」所在的樂隊正在演出。受訪者供圖

文|洋蔥君的夥伴們

編輯 | 宋灰宗 校對 | 危卓

本文約4104字,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

最近,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引發熱議,節目裡的樂隊,敢說敢唱,真誠張揚,讓很多人又感受到了衝破日常的力量,回憶起自己純粹熱烈的年輕時代。

組一支樂隊,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願望。

幾位讀者跟我們聊了聊他們曾經組樂隊的經歷,在他們的描述裡,樂隊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和樂隊在一起的經歷,是像夢境一般的美好回憶。正如一位讀者所說,「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把感情和態度濃縮起來,再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出來,真的沒有比這更酷、更浪漫的事情了。」

《中國達人秀》上,有人翻唱了我們的原創歌曲

@曾先生

我是1990年代末在廣西上的大學,當年在學校的時候組過一支樂隊,叫一廠四派。樂隊名取自「廣西」兩個字的拆分。

樂隊的成立很偶然:一個朋友參加學校晚會要出節目,就拉我去幫忙彈吉他,除我之外,又找了兩個會唱歌的朋友,四個人排了一首《白樺林》,就上臺演出了。

沒想到唱完之後,我們在學校轟動了。從此以後,各個學院辦活動都會叫上我們,我們就開始以樂隊的名義到處演出,甚至當地的電臺也邀請了我們。當時,《野百合也有春天》、《恰似你的溫柔》都是我們常唱的歌曲。

大學的環境很自由,也很有藝術氛圍。當時教學樓一層的101教室,是學校裡熱愛音樂同學的聚集地,每天晚上,都會有人帶著吉他去教室裡彈琴唱歌。有音樂和歌聲的夜晚,101教室是不開燈的,黑暗裡只有琴聲和笑聲,唯一看得見的,是幾個燃燒著的菸頭閃爍的光。

在101教室,我們認識了很多學校裡熱愛音樂的同學,後來覺得老唱那幾首沒意思,樂隊就開始自己創作,沒想到很受同學們歡迎,那段時間,在學校的各種演出裡,一廠四派唱什麼,成為堪比「春晚本山大叔賣什麼」一樣重量級的猜想。

2002年畢業前,我們包下學校禮堂,開了場畢業演唱會。因為害怕經費不夠,就嘗試賣票,定價2元一張,沒想到很快就賣光了,票款總共4000多元。演唱會的時候,座無虛席。

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樂隊就解散了,但我們還是特別好的朋友。每次到了彼此的城市,一定會好好聚聚,每次相聚,不用約定,大家都會自覺帶上吉他手鼓,酒足飯飽就開始彈琴、打鼓、唱歌。

2013年,在《中國達人秀》上,有個組合翻唱了我們從前的原創歌曲。節目播出後,有人把連結發給我,說有人唱了我們的歌,讓我去維權。我看見特別高興,心想維什麼權啊,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有人唱我們的歌,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一廠四派樂隊成員年輕時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我們是全校唯一一支全女子樂隊

@兔嘰

我們是音樂學院,學校裡面樂隊挺多,有差不多十支,絕大部分樂隊很少有女生,我們覺得,為什么女生就不能有自己的樂隊呢?為了證明女生也一樣可以玩樂隊,我們就組建了全校唯一一支全女子樂隊。

樂隊共有五個人,名叫「北嶺山下」,因為排練房就租在北嶺山腳下。

大一樂隊剛成立的時候,我們瘋狂演出,校內外全都接,平均每周都有兩到三場,每場唱三首歌。學校課程很緊,我們需要在上課之餘擠時間排練。那段時間,大家每天晚上都在排練室待到十二點,趁著門禁的最後一秒衝進宿舍,每天晚上夢見的都是歌譜。

北嶺山下在音樂節上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我們樂隊裡的女生都當男生用。我是鍵盤手,到後來,可以單手架起88鍵鍵盤,單手提起底鼓,單手抬起調音臺,輕輕鬆鬆上車。

但大家對女生做樂隊還是多少有偏見,之前我們參加一個比賽的時候,有個評委點評說,樂隊最需要的就是激情和力量,女生在力氣還有練習技巧上,沒有男生有力量,所以沒有給我們打高分。同學中有些人也覺得女生的樂隊,技術肯定沒有男生好,搞不起什麼風浪,但也有人覺得我們很厲害,在路上看到我們,主動過來打招呼。

讓我們欣慰的是,經過三年的努力,北嶺山下已經成為了學校裡小有名氣的女子樂隊了。

今年我們大四了,大家都各有各的任務,實習的實習,考研的考研,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來堅持做樂隊了,最後,我們親手解約了有著三年回憶的排練房、賣了設備,樂隊解散了。

縱有千萬種不舍,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在樂隊的三年,讓我更加自信,上臺不會再慌張、手抖、冒冷汗,學會了彈吉他和打鼓,收穫了很好的朋友,雖然北嶺山下已經不在了,但是夢想還在,如果以後有經濟基礎了,很希望能重新把樂隊組起來。

好像只要擁有了音樂,就擁有了一切

@Akida

大二的時候,我和社團的哥們一起組了一個樂隊,每個周末晚上在社聯辦公室排練,排練結束後,就去不遠的夜市吃燒烤喝啤酒。那剛好是《春天裡》這首歌在春晚被唱火的那一年,我們都很喜歡這首歌的感覺,選它作為樂隊隊歌,是每一次都必須演練的保留曲目。

和歌詞中一樣,我們沒有錢,樂器都是從之前的學長那裡買來的二手,音響設備買的也是最低端的,接不到商演,偶爾的演出還是在學院為數不多的晚會上。

可我們就是那麼快樂,好像只要擁有了音樂,就擁有了一切。

排練之餘,大家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未來的打算,有人提議我們把樂隊繼續下去,想辦法靠音樂養活自己,如果不行,就靠自己養活音樂。

去年大學畢業,樂隊如期解散,大家各奔東西,當年說的一直要做音樂的想法最終也成了泡影。

這一年,在工作不順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要是畢業後一直堅持組樂隊的話,現在又會是如何呢?

2014年中秋節,我給一年多沒有見面的樂隊主唱打電話,祝他節日快樂。播完號碼,《春天裡》的音樂突然衝進我的耳朵:

「還記得那些寂寞的春天,那時的我還沒冒起鬍鬚,沒有情人節也沒有禮物,沒有我那可愛的小公主,可我覺得一切沒那麼糟,雖然我只有對愛的幻想……」

這是他的彩鈴。

這歌聲太熟悉,讓我瞬間回憶起和樂隊在一起的歲月。

現實真的很殘酷,但好像一切也沒有那麼糟。

「被音樂照耀著,眼裡都是有光的」

@有衫無衫

2017年10月份左右,我路過學校排練室,當時有個樂隊在裡面練習,我被他們的音樂吸引,就主動走了進去。我會彈鍵盤,提出想和他們一起玩樂隊,就這樣,我們五個人,鼓手、貝斯、兩個吉他,鍵盤,組成了我的第一支樂隊:啞蟲。

「啞蟲」這個名字是鼓手取的。照我的理解,大概是認為我們都是偌大宇宙中微不足道的蟲子而已吧。但雖然是渺小的蟲子,也要去發聲,去追求。

從小到大,我都是家人眼裡很乖的孩子。雖然成績不算優秀,但是也不會做出格的事讓家人擔心。其實我始終覺得自己內心有一頭被壓制的野獸,渴望自由、渴望獨特。

參加樂隊之前,我的生活平淡乏味,聽的也是白開水一樣的流行音樂。參加樂隊之後,以精神為王的搖滾樂重塑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的歌詞中包含著對世界的看法,讓我感受到了自由、純粹、有趣和獨立。那段時間,我不是在排練室就是在live house,每天在最後一刻才回宿舍。第一次感覺自己好像丟掉了之前所有的束縛,長久以來的壓抑也得到了釋放。

我們接到的第一場演出在2017年11月。當時每個人都很激動,躍躍欲試,同時又怕沒有經驗導致演出失敗。自己學校的排練室晚上11點關門,就跑去附近學校的地下排練室排練。冬天很冷,大家也很疲憊,可是當鼓聲的律動敲起來、吉他的失真放出來,重複打磨只為取得最好效果的時候,我覺得我們被音樂照耀著,眼裡都是有光的。

「啞蟲」樂隊當晚排練完後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那天大概排練到凌晨三點,本來大家打算在外面住,但有人說「太不朋克了,乾脆去吃燒烤吧!」

在燒烤攤上,我們聊著第二天的演出,既忐忑不安,又滿含期待。我們聊著未來的路,大聲笑著,憧憬著,那時,真希望日子就一直這麼過下去。

2018年4月份,我們的最後一場演出結束,樂隊成員四散各地,我又回歸到以前的節奏:吃飯,上課,睡覺。我一度認為那個冬天燦爛的自己已經消失了,但後來慢慢接受了這種落差。並且意識到,並不是只有活在搖滾樂裡才叫搖滾,考研生活雖然枯燥,但也是對理想的堅守,我還是繼續搖滾著。

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選擇組建樂隊,因為有太多的情緒想用音符來表達。搖滾使人年輕,我希望我永遠保持著自由的態度,灑脫的心情。

那次演出我能吹一輩子

@Song

我在高中和大學都組過樂隊,高二樂隊的名字叫十三。

剛開始樂隊一共四個人,吉他手sky,高中時期就是音樂資深人士了,雖然說話有點結巴,但唱歌特別流暢。他有一把全球知名的Gibson吉他,現在我還記得那醇厚工業感十足的音色。

主唱兼貝斯手lake,放蕩不羈,算是樂隊裡最有搖滾氣質的人。

我是sky的摯友,在此之前只有小學學習二胡的樂器經驗,當時花800元在琴行買了把電吉他,算是入隊了。

鼓手是班裡最活躍的男孩主動請纓,純屬玩票兒,只會一個鼓點兒,專場演出被我們「拋棄」了。

吉他手和貝斯手都是大拿,但音樂口味不同,倆人成天互相吐槽對方的技術和品位,每次都非常歡樂。幾次排練之後,我們迎來了樂隊的專場演出。

學校思想很自由、沒什麼限制。我們想搞專場演出,學校也很支持。

於是,我們幾個毛頭小孩兒,在社團活動時間借用了禮堂,自己做了演出傳單,滿學校發。那次演出唱了好幾首歌,曲目我已經記不全了,大概有:新褲子的《我們的時代》,花兒的《靜止》、樸樹的《New boy》和《那些花兒》。

《那些花兒》的前奏吉他分解是我彈的,錯了好幾次。現在還記得,當時校花坐在第一排直勾勾地看我彈琴,我姿勢都不知道該怎麼擺。

到了高三,我已經是樂隊的鼓手了。高三成人禮上,我們參加匯報演出,選了紅水晶樂隊的《我想飛》。

由於沒有安排彩排和調音,現場爆了。吉他第一個音一出來,我就看見觀眾席第一排所有校領導和老師的頭一起向後仰——據說當時聲音非常大。但我們在臺上卻沒有太大感覺,繼續唱。

後來我回到班裡的時候,跟英雄凱旋一樣。聽大家說,當時除了吉他聲,什麼都聽不見,就看見主唱光張嘴,看見我手舞足蹈打鼓,什麼都聽不見。但效果特別好,樂曲彈到一半,後排的高三同學們都沸騰了,站起來往前扔帽子什麼的。

這次演出我能吹一輩子。

我省下吃飯的錢用來買琴

@羊咩咩

22年前留學的時候,我在國外組過一支樂隊,隊員都是留學生,主唱是馬來西亞華人。那時候我喜歡激流金屬,省下吃飯的錢買琴,沒錢吃飯,瘋狂練琴,幾次彈琴彈得暈了過去。

後來畢業了,大家各奔東西,我回了故鄉西安,滿腔熱情地想在國內開展一場自己的音樂事業,卻被現實打得一臉血,只好默默做起了生意。

曾經樂隊成員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今年40歲了,事業不算成功但也能吃飽飯。十幾年沒聽歌,沒彈琴。最近追看《樂隊的夏天》,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想把樂隊事業重新做起來。不為掙錢,不為演出,不為成名,只是想重新拾起當年的赤子之心,和當年的老友再聚一聚,寫一點抒發自己這些年心路歷程的歌曲。希望我能成功。

洋蔥話題

你曾經組過樂隊嗎?

相關焦點

  • 我差點就在《樂隊的夏天》當中錯過了「葡萄不憤怒」這樣一支樂隊
    伴隨著《樂隊的夏天》的話題逐漸消退,人們也突然發現,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已經迎來了第二個夏天,但由於疫情原因,《樂隊的夏天》沒有能夠在約定的時間與觀眾們見面(坊間傳聞正在進行錄製),但在這個稍顯落寞的夏天裡,我們不妨看看《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當中,大家是否錯過了些什麼。
  • 《樂隊的夏天》:死亡之組,名副其實?
    文/陌上小雛菊​歷經6期之後,《樂隊的夏天》第2季,33支樂隊,出場完畢,該淘汰的、不該淘汰的,該晉級的、不該晉級的,反正都有了結果。 說實在的,在看完第3期和第4期後,真的有種想棄之不再看了的打算,但有些樂隊還沒有出場啊,生怕錯失了哪一支「寶藏樂隊」,所以,還是在第5期、第6期上線之後,趕緊點開來看。
  • 樂隊的夏天告訴你:組樂隊你就活該窮
    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後文簡稱「樂夏」)熱播過半,面孔、痛仰、新褲子、反光鏡、旺福等老牌樂隊的現身,給80 90後們帶來一大波「回憶殺」。當《再見傑克》、《夢》、《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等旋律響起時,「又喪又燃」的搖滾精神讓舞臺光芒萬丈,但光芒背後的他們卻在艱難維持「音樂與生計」的平衡。
  • 《樂隊的夏天》讓我們看到歌手對樂隊的執著
    他曾經說過:我這輩子怎麼都要做樂隊,我就算在街上討飯,也都要做樂隊。快男》之前,就組過一支樂隊。在今年的《王牌對王牌》的一期節目中,華晨宇說,在出道之前大學組過一支樂隊。可是他們為什麼還要組樂隊呢?在《樂隊的夏天》第四期節目中,一位專業評審點評白舉綱的白日夢症候群樂隊時說,他們太好孩子了,不適合做樂隊。
  •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沒有香港樂隊?
    01上周第一期《樂隊的夏天》播出的時候,本來打算寫一篇也蹭個熱度,但是鑑於當期節目展示的內容,關於音樂本身的實在有些蒼白,就第一次打退堂鼓。之後,想了一個角度,用《超級樂隊》來對比《樂隊的夏天》。結果,有自媒體用了幾篇灑灑寫得透徹。而我依然是盯著電腦幾天,再次合上了電腦。
  • 《樂隊的夏天》讓我想起了賈宏聲,那個周迅的前男友
    本文作者:麵包店侯麥 《樂隊的夏天》在去年成為現象級綜藝後,成功的讓新褲子、盤尼西林、九連真人等樂隊出圈,從某種意義上將地下文化推上更廣的舞臺上。
  • 《樂隊的夏天》讓我想起了賈宏聲,那個周迅的前男友
    本文作者:麵包店侯麥《樂隊的夏天》在去年成為現象級綜藝後,成功的讓新褲子、盤尼西林、九連真人等樂隊出圈,從某種意義上將地下文化推上更廣的舞臺上。而《樂隊的夏天》又再次讓搖滾樂從地下回歸大眾視野,成為人們熱議的中心,觀眾們熱烈的討論著樂隊們的歌曲和颱風,八卦著周迅的搖滾圈情史,大家都在懷念曾經的搖滾樂和那些故事,曾經的魔巖三傑、黑豹、唐朝等樂隊也一再被提起。而我,卻想起了那個電影演員了。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兩組22支樂隊賞析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兩組22支樂隊賞析《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在夏天的尾巴上呈現了出現,更新頻率還是不錯的,兩周呈現了四期,出現了兩組24支樂隊,這一季的樂隊相比較第一季成分更加複雜,搖滾、民謠、流行各個派別紛紛出現,而且湧現出來數支還不錯的以90後為主力的樂隊,比上一季呈現出來的更加年輕化。
  • 樂隊綜藝的夏天來了?
    節目中,想組一支怪獸樂團的王江元自封「提他手」,大膽用提琴弓演奏指彈吉他,獲得了教師團6分的肯定;電吉他手劉煬嘗試用螺絲刀來演奏音樂;鼓手鞠翼銘則用架子鼓改編了經典的《創造101》……四十位少年樂手都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  因為是樂手組合成團,不同音樂風格的碰撞也是首期節目的亮點。
  • 盤點樂隊的夏天,讓我感動的瞬間
    2019年的那個夏天,一部綜藝低開高走,很多人在給了低分後,又重新給了五星。因為我們相信,這個節目,會重振中國的搖滾樂。11萬人觀看,豆瓣評分8.8,可新的一季,似乎並不理想,但TA,依舊是我這天夏天,每周六晚上的一杯啤酒,和一份守候。
  • 樂隊的夏天,怕是要涼涼
    我並不是想說這一季的樂隊質量不好,但真的,再沒有了第一季時那種30支樂隊齊刷刷驚豔亮相且個性突出、表現搶眼的「哇哦」感了。而且這第二季的30支樂隊一旦分了組吧,質量就不可能平均了,看第3、4期的時候,心裡就在說,得是沒把這兩期當成首場亮相啊,否則估計會直接撲街,沒有人會接著看下去了吧!
  • 樂隊的夏天:「死亡之組」配置來襲,這個夏天誰又能突出重圍?
    此前《樂隊的夏天》的開播掀起了一股熱潮,很多人都在期待樂夏何時回歸,感嘆「再不開播就變成小秋了」。作為節目組最早官宣的後海大鯊魚也是眾望所歸,節目賽制首輪表演分為三組,每輪11進6,這也就意味著一下子就要淘汰15支樂隊。
  • 大張偉:我還能彈吉他嗎?《樂隊的夏天》那個朋克少年又回來了
    《樂隊的夏天》第7期,迎來女神大戰,8支樂隊各自找來一位女神助演。新褲子演出結束後,大張偉走上舞臺拿起吉他,唱了偶像新褲子20多年前寫的那首《過時》,那個朋克少年又回來了,花兒和新褲子,同一時代、同一片土地生根發芽的兩支樂隊,後來長向了兩個方向,大張偉一句「我還能彈吉他嗎」又把記憶拉回到了過去。
  • 【播前必看】:夏天的哪些樂隊和樂隊的這些夏天
    05年組建的一支金屬樂隊,歌曲在重型編配的基礎下沒有捨棄掉優美的旋律與詩意的歌詞,在金屬與流行之間找到了一個屬於左右樂隊的平衡點,現場水平很穩也很炸裂,據說,每場live現場都會唱一首改編過的與beyond不一樣的感覺的《海闊天空
  • 33支樂隊佔一半《樂隊的夏天》又名《摩登天空與太合音樂的夏天》
    引得網友們紛紛調侃:《樂隊的夏天》又名《摩登天空的夏天》。 同樣一輪遊的水木年華,猶記得官宣《樂夏2》陣容時,評論區最多的一條就是:這個水木年華是我認識的那個水木年華嗎?是的,樂齡高達19年,兩人上一次以水木年華合體發新歌還是5年前。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來參加節目?說法有很多種,但其實都不重要。
  • 晚間節目:認識下這些沒參加《樂隊的夏天》的寶藏樂隊
    A:這季《樂隊的夏天》裡的木馬樂隊,Carsick Cars,Joyside 都是我上學那會從家裡逃出來看的樂隊。想起那個時候熱血青春的自己,攢錢就為了買匡威然後夜裡跑出去看演出穿,特有面兒哈哈。這季樂夏除了是看節目,也是讓我回顧那個時期的自己,以及那段美好的人生經歷。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水木年華被諷刺,感到我的青春受到了冒犯
    這個夏天的尾聲,《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火爆全網,分組競賽已經完結兩組22支樂隊,有的離開,有的留下,留下的讓人歡喜,而離開的總是讓人有那麼一絲的憂傷,其中最不能讓我釋懷的是我青春記憶裡最深刻的一支樂隊——水木年華,我難以釋懷的不是他們被淘汰,而且專業樂迷對他們的評價,「油膩」一次出現在我曾經認為最具有青春情懷,唱著最為純真歌曲的水木年華身上,讓我感到青春受到了冒犯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陣容流出?盤一盤值得期待的樂隊!
    野孩子樂隊的音樂當得起民謠樂迷們心中最好的中國民謠音樂。後海大鯊魚這是一支近幾年人氣頗高的樂隊,他們創作的音樂個性十足。曾傳言絕對不會參加《樂隊的夏天》的他們最終還是出現在了節目參賽選手名單裡。後海大鯊魚樂隊成員和歌曲中都有著屬於他們的獨特浪漫,我們是否能在節目中看到他們亮相,還需要拭目以待。
  • 撈五條人的夏天——《樂隊的夏天2》
    去年《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太火了,我看得又新鮮又激動。第一次那麼集中地了解樂隊,感受樂隊,聆聽樂隊,在我眼前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個性魅力的群體。所以當聽第二季來襲時還是挺期待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季做的太好了,還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反正看完第二季的第一期節目後,感受相當一般,覺得遠不如第一季那樣真實有趣了,甚至某些時刻還覺得挺尬的。
  • 我覺得《樂隊的夏天》該找的樂隊
    如果《樂隊的夏天》還有第三第四季的話,拋開這樣那樣的因素,作為一個喜歡研究樂隊音樂的愛好者,我說說我覺得節目組該請的樂隊。純屬個人意見,請大家看著玩。1浪樂隊這是我採訪過的一支樂隊,浪的音樂很有畫面感,很浪漫,我覺得非常適合樂夏的舞臺。哦對了,浪和JOYSIDE還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浪樂隊的很多成員、包括前成員都已經登上過樂夏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