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用膳時吃到一根頭髮,大廚智回6字,不僅逗笑皇帝還升了官

2020-12-22 博古通文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古代的皇帝乃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若是一不小心把皇帝惹毛了,恐怕就會遭致災禍。在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劉邦和朱元璋二人雖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但他們坐上皇位後對功臣下手的做法也令人頗為不齒,難道所有與他們親近之人都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嗎?其實不然,只要在皇帝動了殺心之時處理得當,便會轉危為安,甚至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眾所周知,朱元璋這輩子最痛恨的有3種人:貪官、謀反的人、元朝貴族,自1368年建立大明以來,他就一直在國家治理方面大下苦功。在位期間,朱元璋不僅鼓勵農民開墾荒地,還減免相應的稅賦,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經過長達24年的努力後,社會生產終於逐步恢復,全國的糧食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387萬公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洪武之治」。

不過,即使當上了皇帝,朱元璋在節約糧食這一塊,也始終未曾懈怠。朱元璋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元朝酷吏的壓迫下,生活苦不堪言,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出門給地主打工。1343年,朱家所在的濠州發生旱災,次年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時間,朱元璋的親人相繼去世,到了最後,只剩他和二哥相依為命了。為了活下去,朱元璋只好和二哥分道揚鑣,從此各謀出路。

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多災多難的人生中,朱元璋終於逆襲,他不但建立了大明,還大力整治貪官汙吏,即便是一些位高權重之人,他動起手來也絲毫不留情。後來,隨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發生,朱元璋也大動肝火,他直接或間接處死的人數多達4萬,朝中上下人心惶惶,無一不在擔心自己的項上人頭。

於是,為了討好朱元璋,所有人都儘可能避免惹到他,就連「豬」的叫法,也一度被「彘」和「豚」替代。一次,朱元璋到沈萬三家吃飯,好巧不巧的是,此時桌子上恰好擺了一道蒸豬蹄,由於沈萬三早年曾資助過張士誠,所以朱元璋一直不怎麼待見他。於是,他便藉此機會,指著豬蹄問沈萬三那是什麼菜。沈萬三靈機一動,他當即便說出「萬三蹄」三個字,從而化解了一場危機。

還有一次,朱元璋在宮中用膳時,曾在菜中吃出了一根頭髮,他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要知道,不管御廚是不是故意的,這盤菜都註定會被丟掉,而這個御廚的腦袋能否保住,也在他一念之間。於是,他命人把御廚帶了過來,他指著飯菜中的頭髮給御廚看,問他還有什麼想說的。不過,御廚很快就發現了端倪,他渾身上下的毛髮都沒有這種花白之色,而這根頭髮又沒有在菜品上呈纏繞狀,於是他很快斷定,這根頭髮乃是朱元璋的。

就這樣,御廚急中生智,馬上答出了6個字:皇上,此乃「龍鬚」。聽完御廚的答案,朱元璋臉上的陰霾馬上一掃而空,他不但哈哈大笑了起來,還升了御廚的官。由此可見,若想在皇宮混下去,不僅需要察言觀色的能力,還要有一張巧嘴,御廚的晉升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今天推薦給大家這套精裝增補版《明朝那些事兒》共9冊,明朝三百年風雲迭起讀起來酣暢淋漓,書中那些讓人捧腹的故事情節簡直讓人百讀不厭,它在我心中排名不輸古代四大名著。借用網友的一句評價:「有了這本書,我以後不上明朝歷史課了!」全套原價288元現價128元,良心推薦,適合對歷史感興趣、但又懶得研究正史的朋友,點擊上方連結就可以直接抱走嘍。

相關焦點

  • 僧官釋來復在一首詩裡,寫了一個「殊」字,為何就被朱元璋給宰了
    釋來復是個很有個性的和尚,他本姓黃,由於才學很高,也有名望,所以朱元璋稱帝以後,把他弄到身邊做了個七品小官,也就是他身邊的御用僧人。這個釋來復形象特別明顯,雖然頭上的頭髮剃光了,可是臉上的鬍鬚一根都沒有剃掉。他有自己的解釋,剃掉頭髮,是為了進入佛門,掃除煩惱。可留著鬍鬚,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也是個大丈夫。
  • 論反應能力的重要性,朱元璋菜中吃出毛髮大怒,御廚的回答絕了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殺掉的大臣有40000多人,可謂是十分酷吏。在一次用膳的時候,在飯菜中發現了一根頭髮,朱元璋隨即大怒叫人把御廚抓來詢問,但御廚來到朱元璋面前後一個動作,讓在場人非常尷尬。據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前聞記》古籍中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在用膳的時候,從飯菜中吃出一根頭髮,突然大怒。身邊的大臣不明緣由,看到朱元璋大怒,立馬都跪在地上,包括朱元璋最愛的馬皇后。朱元璋怒道:「來人啊,馬上把御膳房御廚給我壓來。」侍衛聽見後馬上跑去將御廚帶來。
  • 從乞討和尚到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傳奇一生
    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他。朱元璋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
  • 朱元璋除夕微服私訪,被小吏拉去喝酒嘮家常,次日小吏連升十級
    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是這個世界上最尊貴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世界上的人,都跪在他面前,謙卑地服從他。不過,在這萬人之上,誰也不能與其共悲。天下百姓的奉承,從來就是對著這個位子的,不管是誰坐在那個位子,他們還是會謙卑順從。它們不能太仁慈,也不能太仁慈,因為,一不留心,就會毀掉江山。
  • 史上做過乞丐的2位皇帝,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他卻從皇帝變乞丐
    乞丐與皇帝,是社會的兩個極端身份。不過中國古代還真有2個人既做過乞丐,又做過皇帝,不過過程卻大不相同,一個是從乞丐做成皇帝,一個則是從皇帝做成乞丐。 從乞丐做成皇帝的那個人,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極度的貧困當中,加上天災連年,紅巾軍起義不斷,所以老百姓日子過得非常苦。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與柿樹據《燕京時餐記》載,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貧,經常挨餓。有一天,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走到一個村莊,看到一棵柿樹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頓。後來,他當了皇帝,忘不了柿樹的功勞,還念念不忘植樹造林,於是下令有五畝至十畝地的人,要種柿、桃、棗;還下令安徽鳳陽、滁縣等地百姓每戶種兩株柿樹,不種者要罰。
  • 15年從乞丐到皇帝:揭開草根創業者朱元璋22字秘訣的真相
    其實糧長不是體制內在編的官,也就是說,糧長並不拿國家俸祿,但他每年都可以見皇上一次。朱元璋本身是一個放牛娃出身,還當過和尚和乞丐。(圖)電視劇《拐個皇帝回現代》劇照當和尚的時候他結識了明教重要首領彭瑩玉,也就是《倚天屠龍記》中「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
  • 馬皇后入葬時天降暴雨,朱元璋大怒,高僧巧妙說了一句話救下大家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位開國皇帝像朱元璋一樣出生如此的貧寒,即使是劉邦與之相比也要幸福得多了。劉邦雖是貧困農民家出身。但也不至於窮到連口飯都吃不上,甚至還經常帶些"狐朋狗友"來家裡蹭飯,而朱元璋小時候卻只能靠給地主家放牛為生。一個出生如此低微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皇帝的呢?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緊接著又是瘟疫。
  •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在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對於名字的使用權自小就非常的慎重 ,作為擁有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皇上對於自己的名字更有著別樣的歷史是意義。時至今日,我們在給晚輩取名的時候都會儘量避開族裡長輩的名字 ,日記是為了彰顯尊重又是為讓孩子有老幼尊卑的理念。很多祖上傳承下來的習俗都是以字作為傳承點,儘量避開老幼之間名字相同的可能。由此可見名字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既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意義,又彰顯老幼尊卑的傳統 。朱元璋為老百姓著想。
  • 朱元璋要給小舅子升官,小舅子卻跪地大哭:我不做官,給我酒
    於情說,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封當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奇怪的是,郭德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小官,時間久了就連皇帝本人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於是向他提議,要封他做一個大官。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首創8個字,被清朝皇帝經常使用
    大家在看古裝戲,尤其是清朝宮內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帝頒發聖旨,然後聖旨中提到8個字,分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首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出現於聖旨中,始於明朝。
  • 儂智高:他的名字連宋朝皇帝都擔心得吃不好飯
    需要狄青大老遠從西北到西南縱越整個中國去招呼,儂智高自非等閒之輩。今天,也許沒幾個人知道儂智高,可放在當年,他的名字響亮到連宋朝皇帝都知道,擔心得飯都吃不好,這就是史書上說的:「天子為之旰食。」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又命孫沔、餘靖做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宋仁宗時,他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 無產階級皇帝朱元璋嗜殺的真正原因
    直到後來,當我走進塵封的明史,走近朱元璋和他的子孫們時,才發現這並非沒有原因的空穴來風。翻讀厚達數百卷的《明史》,就像魯迅讀史讀出的是吃人二字一樣,我讀出的則是:殘忍。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是徹底的無產階級,按張敞的說法是:「在參加紅巾軍以前,如果有誰說太平鄉的朱元璋能大富大貴,一定會被人們包括朱元璋自己當做一個天大的笑話。」
  • 朱元璋宴請的高僧,只說了個「殊」字,為什麼會引來殺人之禍呢?
    朱元璋也當過和尚,當了皇帝以後對待僧人有特殊感情,朱元璋讓釋來復以和尚身份當了個七品小官,釋來復在元朝是翰林學士,到了明朝成了七品小官,他心裡很不爽,就寫詩表達自己的不滿,這不滿的情緒讓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就派人把釋來復找來,這時候的釋來復心裡也發毛了,他知道朱元璋殺人如麻,自己要小心應對。
  • 大臣請假6天,朱元璋大方批准,第7天回朝報導,朱元璋:斬了吧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名三品官員,平時工作任勞任怨,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一天,他向皇帝朱元璋請假,想要回鄉祭掃祖墳,看著勞苦功高的他,朱元璋自然是大方爽快地批准,許了他整整6天假,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大臣第7天回來報導,竟然就被推出去午門斬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古代想要毒殺皇帝到底有多難?靠銀針試毒真的就萬無一失嗎?
    我們在看古裝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皇帝在用膳之前會有專門的太監用銀針去試毒。如果食物有毒的銀針不多時就會變黑,而銀針不變色則說明食物是安全的。但實際上,檢測皇帝的膳食安全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一根銀針就能搞定的,所以不要被電視劇裡的銀針所迷惑。
  • 吏部小官和朱元璋除夕夜一起喝酒,次日連升10級,他做了什麼?
    中國古代皇帝都以「寡人」自稱,筆者私以為這是最適合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因為他們通常疑心很重,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子女,只要他們自己還是皇帝,就連這些至親之人都不能信任,而朱元璋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人。相比於其他皇帝來說,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生涯更加悲慘:父母和大部分親人都因為飢餓災荒離開了他的身邊,長大之後侄子朱文正的背叛又加深了他的懷疑心理,因此在定都南京之後,除了相濡以沫的馬皇后之外,朱元璋的身邊竟無半個知心之人。
  • 朱元璋的反腐,聊聊《大誥》之三
    謄錄者、校對官、總校官、復勘者、總校官,均在姓名前書「臣」字,而且「臣」字小一號,前出字列,很像一個官員出班跪奏,以表對皇帝的敬意和誠惶誠恐。這就是規矩。此外《大誥》裡舉了這樣一個案例。刑部主事陳鬱,有一次穿黃色衣服,被判戴斬罪還職(死刑留用,到期執行)。
  • 朱元璋留下一條家法,朱棣偷偷改了4個字,結果給子孫惹來4場橫禍
    但朱元璋馬上意識到,宦官階層同樣會給皇權帶來威脅,歷朝歷代宦官專權亂政之慘禍,實在數不勝數。朱元璋處心積慮想了一招,來防止後世皇帝寵信宦官,「洪武十七年立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置宮門中。又敕諸司,毋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從此,「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就成為大明朝歷代相傳的家法,想以此來警告約束後世皇帝和宦官。
  • 聖旨前為什麼要加「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有什麼來歷?
    這就要看是什麼歷史王朝時期的聖旨了,在明朝之前的王朝,聖旨中的開頭是不用加「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明朝時期才有的聖旨開頭,始於朱元璋,在明朝朱元璋之前的聖旨是沒有這些字樣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開頭在宮廷影視劇中很是常見,但是只有明清時期才符合,在之前的一律是影視劇效果,大家不要被影視劇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