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他的名字連宋朝皇帝都擔心得吃不好飯

2021-02-13 根貝儂


點標題下藍字關注或

添加公眾號根貝儂或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點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報料投稿、侵權刪除、合作調戲,找小編

發郵件:176435364@qq.com

粉絲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

儂智高與雷火烔(崇左電視臺)

本土史料:儂智高抗擊官兵/儂智高得救(大新電視臺)

狄青破儂智高之役

北宋被稱為「經濟巨人,軍事侏儒」,敗仗連連,但名將狄青卻在元宵節夜渡崑崙關,襲敗廣西農民起義軍領袖、自稱「仁慈皇帝」的儂智高,在中國古代戰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需要狄青大老遠從西北到西南縱越整個中國去招呼,儂智高自非等閒之輩。今天,也許沒幾個人知道儂智高,可放在當年,他的名字響亮到連宋朝皇帝都知道,擔心得飯都吃不好,這就是史書上說的:「天子為之旰食。」

儂智高起義地圖

一個南蠻頭子憑什麼這麼能?

當時,廣西經常被交趾(今越南)欺負,農民奮起反抗,儂智高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可惜,起義多被鎮壓,儂智高之父也被捉了去砍頭。儂智高子承父志,接過義旗,並多次向北宋請求內附,想找個依靠對抗交趾,不料幾次三番都沒有結果。宋朝之「慫」,可見一斑。儂智高一怒之下,乾脆自己當老闆,建立「大南國」,稱「仁慈皇帝」。隨後,他陸續攻佔了廣西、廣東、貴州大片土地,把宋朝的南疆折騰得地動山搖。三省官軍試圖鎮壓,但除了進一步提供宋軍無能的鐵證外,毫無作為。儂智高的部隊勢如破竹,史載:「略地千裡,弄兵安行,無一能拒。」

宋仁宗趙禎被逼得甩出了手中的王牌——狄青。這個從小兵幹到將軍的猛人,是範仲淹賞識的「良將才」,在大西北4年間,大小25戰,把西夏人殺得人仰馬翻、落花流水、心驚膽戰。《宋史》是這樣描述的:「臨敵被發、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按說,狄青連西夏悍兵都不在話下,拾掇南蠻草寇還不是輕鬆加愉快?但儂智高「智高」,廣西兵悍勇,數敗官軍,打得宋仁宗心裡沒了底,即使派出狄青還不放心,擔心他陰溝裡翻船。因此,皇帝專門派人去提醒狄青,要他即使在吃飯睡覺的時候,也要防備敵軍突襲等等。

「擒賊先擒王」,狄青決定直搗王巢,殺奔儂智高的大本營邕州(今廣西南寧)。在試探性進攻中,狄青派出了先鋒楊文廣,正是著名的「楊家將」後人。但楊文廣居然落敗,還被對方活捉了去。狄青有數了,這個儂智高還真不可小覷。

儂智高畫像


1053年元宵節,

狄青渡關大敗「仁慈皇帝

要取邕州,必須先拿下其外圍天險崑崙關(正是抗戰時期杜聿明大敗日軍之處)。稍前,8000宋軍曾在關前大敗,宋軍士氣受到影響,所以狄青很謹慎。1053年元宵節前一天,狄青下了一道命令:「準備十天的糧食,全軍休息十天,明天是元宵節,全軍放假過節。」他遍張燈燭,連續三天大宴麾下各級軍官,歡度節日。

儂智高大敵當前,當然很重視情報工作,狄青的一舉一動都在其監視之中。探子回報情況後,儂智高分析,狄青身在賓州(今南寧市賓陽縣),離崑崙關還有近百裡路,至少得有一天的腳程,而且元宵節那幾日天氣很差,風雨交加,天寒地凍。他判定狄青暫時不會有什麼動作,故「懈惰不為備」,打算過完節再說。

宋狄青大軍徵伐儂智高

正月十八上午,儂智高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狄青突然出現在邕州20多裡外。原來,元宵節那天,狄青確實在賓州迷惑儂智高的諜報人員,正月十六入夜後則悄悄率兵夜襲崑崙關,發現居然無人防守,大喜過望,直趨邕州。狄青對諸將笑言:「賊不知守此,無能為也。彼謂夜半風雨,吾不敢來,吾來,所以出其不意也。」

儂智高見事已至此,決定乘狄青立足未穩,與之展開決戰。以往,他屢戰屢勝,但這次碰到的是狄青,所以敗了。戰後打掃戰場,發現一具皇帝穿戴的屍體,已面目全非。大夥都說,趕緊向朝廷報功,就說賊首伏誅。但狄青不同意,說不能確認,不可誤報。死者是不是儂智高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以後沒見儂智高再翻起什麼浪了。

儂智高並非草包,而是「勇而善用兵」,若非「大意失崑崙」,被迫與狄青硬碰硬,也許不至於敗得那麼早那麼慘。

 

來源:國防部-國防教育

解密:壯族儂智高起義最後是怎麼被狄青平定的?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又命孫沔、餘靖做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宋仁宗時,他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國家。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為他送行。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佔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

儂智高地圖

  在此之前,蔣偕、張忠都因輕敵而戰敗陣亡,官軍聲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而聽從他的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說:「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而眾將領則嚇得兩腿顫慄。

   後來軍隊停止前進,休整十天。偵察的人回報,以為宋軍不會很快進擊。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軍隊人馬,一晝夜就過了崑崙關,從歸仁鋪出來布陣。叛軍失去了險要陣地後,都出來迎戰。前鋒孫節與叛賊在山下搏鬥而死,叛軍士氣極高,孫沔等人嚇得臉色都變了。狄青手舉白旗指揮騎兵,從左右兩翼衝出,出於叛軍意料之外。大敗叛軍,追擊了五十裡,斬了數千首級,儂智高同黨黃師宓、儂建中、儂智中以及偽官僚吏屬被殺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賊五百多人,儂智高在夜間縱火燒城後逃走。黎明時,狄青嚴管著部隊開進了邕州城,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雜畜數千,又招集曾被叛軍俘虜脅迫的老壯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撫之後釋放、遣散。將黃師宓等人的頭掛在邕州城下示眾,又斂集叛軍屍體在城北角建築京觀。當時叛軍屍體中有個穿金色龍袍的,部下眾人說是儂智高已死,要向朝廷報告。狄青說:「怎知這不是一個騙局呢?我寧可說儂智高失蹤,也不敢欺騙朝廷來貪求戰功。」當初,狄青到邕州時,正遇上這裡毒瘴瀰漫,有人說是叛軍在江水上遊放毒,將士飲水而死者很多,狄青非常憂慮。一夕,有一股泉水從寨下湧出,取來一喝,味道甘美,部隊靠此才渡過了難關。

儂智高

  後復任樞密副使,升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師後,宋仁宗嘉獎他的功績,任命他為樞密使,並賞賜給他一套在京師敦教坊的宅第,還特優先給他的兒子們加官進級。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後,宋仁宗常為他擔憂說:「狄青有威武的名聲,叛軍應會害怕他的到來。擔任左右傳令的人,非狄青的親信者不可,雖然是飲食起居的時候,都應該防備突然襲擊的發動。」於是派使者飛馳前線訓戒。等獲悉狄青已打敗叛軍,宋仁宗對宰相說:「快快議定恩賞,慢了便起不到獎勉的作用了。」

  起初,交趾人請求出兵幫助朝廷討伐儂智高,餘靖說他們可信,便在邕州、欽州準備了萬人的糧草等待他們。宋仁宗還下詔用三萬緡錢賞賜給交趾國做軍費,並許諾平定叛亂後再有厚賞。狄青到此後,傳令餘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並立即上奏說:「交趾國李德政聲稱將率步兵五萬、騎兵一千趕來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蠻夷來消滅內寇,對我無利。憑一個儂智高就能橫行、蹂躪兩廣,使朝廷無力討伐,如果再向蠻夷借兵,那蠻夷貪得無厭,不仁不義,進而發動戰亂,又怎麼抵禦他們呢?請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見被採納。叛軍被平定後,人們都佩服他有遠略。

來源: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熱心粉絲

圖片、視頻:根貝儂 微信公眾號熱心粉絲,大新、崇左電視臺

相關焦點

  • 壯族英雄儂智高苦難的一生
    交趾王李德政得鞏,於一0三九年三月親自率領兵丁侵犯廣源州,儂全福寡不敵眾,率領兵民和妻室兒女匿於山林中,交趾王李德政縱兵追趕,俘獲儂全福、儂智聰等五人,解往交趾京城殺害。儂智高和他的母親幸好走脫,沒有遇難。這時儂智高才十四歲,交王縱兵虜掠,將廣源州的城郭,建築夷為平地,並勒索大量生金」。
  • 宋史:儂智高輝煌戰績,十天破九城,連王安石都為失城的知州遮掩
    公元1052年,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在宋朝的廣南東路(今廣東)和廣南西路(今廣西)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爭,史稱儂智高叛亂,也有稱是儂智高起義。
  • 天等"峒信"儂智高衣冠冢:桂西南壯民族頂禮膜拜聖地!
    筆者認為如此解釋大體上說得過去。關於廟名為何叫「卯岑廟」、殿名為何叫「旗岑殿」,看來作者也難以理解,於是: 「我問老人:為什麼明明是儂智高廟卻寫成『旗岑殿』和『卯岑廟』呢?老人說:『儂智高反皇帝,被朝廷派兵清剿,不準老百姓立廟紀念,所以巧立名目,改頭換面,名稱不同,祭的是儂智高。』」
  • 宋朝開放夜市,宰相和皇帝都有功
    宋朝百姓可以吃夜宵,逛夜市,這在現在看來儘管很平常,但在漫漫長夜的古代,對於全世界的老百姓來說,絕對是奇葩一樣的存在。有人說,公元1000年到1279年,如果當時有人造衛星,能夠拍下一幅地球晚上的照片,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全世界七大洲都是漆黑一團,唯有東亞的中國,有不少地方燈火閃閃。
  • 儂智高反宋失敗後的下落辨析
    :發郵件:176435364@qq.com粉絲Q群:374272504加TA微信:gbn520zg戰·國策:這場戰「疫」,每個人都在戰場人民領袖:發展「美麗鄉村」 這裡得天獨厚儂智高的下落辨析北宋皇佑年間,壯族領袖、民族英雄儂智高反宋失敗後,眾說紛雲,有的說死於大理,有的說不知所終,有的說到篷佬爪去。針對儂智高的去向和下落問題,我們查閱了十多部書籍,又收集了民間口碑,今作如下辨析。
  • 儂智高大南國了解下
    ▲《清平樂》中季晨飾演的大將軍狄青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為什麼只是區區土豪的儂智高舉旗一呼,便能輕易席捲廣西,但儂智高進入廣東之後卻兵勢不順,連廣州城都無力攻克。▲儂智高大南國疆域圖儂智高的謀主黃師宓,看名字似乎是漢人,也據說是進士出身。
  •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千古第一仁君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千古第一仁君,對人才求賢若渴,去世後讓人惋惜歷史當中各個朝代的掌權者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性格,有些皇帝被稱為名君,有些皇帝特別暴戾,還有一些皇帝在青年時代特別英明,辦的事情也非常讓人稱讚,但是一旦人到老年卻變得特別糊塗,讓很多人都戳著脊梁骨罵他
  • 【宋朝風雲】宋朝皇帝順序表
    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執政措施,還得從他的繼位說起。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度,趙光義根本是與大宋皇位無緣的,但最後卻是他繼承了他哥哥的遺產。這一特殊的繼承結果對大宋朝的政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此點甚至在太宗個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 宋朝皇帝射殺巨蟒,巨蟒沒死,皇帝名字卻成了草藥
    《仙劍奇俠傳》想必大家都看過,裡面主角的名字是景天、紫萱、徐長卿、雪見、重樓等,這些在電視劇中是名字,在現實中也是名字,它不僅是歷史人名,還是草藥的名字。 比如說徐長卿,它是一味草藥,具有祛風止痛等作用,同時他也是一位歷史人物。很多草藥起初沒有名字,那該怎麼命名呢?
  • 從細微處窺大皇帝,吃吃喝喝都貫徹著「仁」的宋仁宗趙禎
    甚至仁宗一朝的臣子都個個比皇帝有名氣,當然,這也是仁宗仁愛的表現,才能夠容得下這麼多名臣良將,濟濟一堂。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駕崩後上的廟號,因何得一個「仁」字,他到底有多「仁」呢?歷史記載中遠比想像的要生動。
  • 宋朝皇帝的菜,米其林能給幾星?|史太Long
    、切脆棖、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鋌兒、甘蔗柰香、新柑子、梨五花子5.果子製品——瓏纏果子一行:荔枝甘露餅、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瓏纏桃條、酥胡桃、纏棗圈、纏梨、香蓮事件、香藥葡萄、纏松子、糖霜玉蜂兒、白纏桃條1.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胘、炙鵪子脯、潤雞、潤兔、炙炊餅、炙炊餅臠骨2.勸酒小吃——勸酒果子庫十番:砌香果子、雕花蜜煎、時新果子、獨裝巴欖子、鹹酸蜜煎、裝大金橘小橄欖、獨裝新椰子、四時果四色
  • 他是廣西土司的外孫,童年悽慘,吃百家飯長大,後成為明朝皇帝
    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創「弘治中興」。曾有人評價他:三代以下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明朝之孝宗皇帝。然而由於悲慘的童年,身體一直不好,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了。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這一生雖然短暫,卻充滿了傳奇色彩!悲慘童年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是廣西一名姓紀的土司的女兒,由於戰爭,少女紀氏被俘獲進宮,負責管理皇帝的私房錢。有一天,皇帝朱見深經過,看到紀氏漂亮可愛,就臨幸了她,之後她便懷孕了。
  • 糖分太高害怕吃米飯?這個韓國智能電飯煲,一鍵製作降糖飯 | 智黑智選
    就連父親節,都排在了母親節、兒童節之後。那個肩負起整個家的男人,總是願意默默地站在我們身後。小時候覺得你是超人,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你;長達後才發現,原來我們覺得生活輕鬆,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當我們喝著甜得發膩的奶茶時,那個背後的男人,可能每天都要吃一堆的降糖藥來穩定血糖甚至可能擔心血糖上升過快,連米飯都不敢多吃……
  • 宋朝皇帝中的一股清流,宅心仁厚,寬容納諫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一位。他去世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曾經的「死對頭」——遼國的皇帝都痛哭不已。直到700年後,自視甚高的乾隆皇帝,也坦承: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生活在仁宗朝的官員們是幸福的。
  • 皇帝的女人紅杏出牆,其他朝代都是殺無赦,唯獨宋朝處理最人性化
    但是經過檢查,正如韓絳所說,吃了熊心豹子膽的劉妃確實出軌了。一向善待人民的宋仁宗認為,作為皇帝,他尊嚴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作為一個男人,他的感情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都想挖個地洞鑽進去。怎麼辦?在其他朝代,當然是殺無赦!這還用想嗎。毫無疑問其他朝代的皇帝會把紅杏出牆的女人折磨致死。
  • 網紅博主靠人工智慧還原宋朝皇帝!AI究竟可以給人類帶來什麼?
    隨著時代的變迭科技的進步,哪怕是深埋於畫卷千年前的名人雅士,都可以通過科技完美的還原出他們生前的綽約風姿。最近在微博一位名為大谷spitzer的科技主播,藉助AI的力量還原了宋朝八位皇帝的長相,其中有幾位的AI換臉堪稱百分百完美還原。
  • 王凱演了個影視劇裡最難當的皇帝!歷史上的宋仁宗,活得多憋屈?
    包大人明察此事,上奏皇帝,宋仁宗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尊為太后的母親,竟然是害苦了自己親娘的罪魁禍首!《狸貓換太子》這件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這個不好說。但歷史上的宋仁宗,的確是李宸妃所生、劉皇后所養的孩子。他13歲即位,25歲親徵,這12年間,劉太后既是輔佐政權的太后,又是教育仁宗的母親。
  • 宋朝皇帝的繼位亂象
    而在十數個大一統王朝中,最積弱的宋朝無疑是極為搶眼的一個。從各方面來說,趙宋有無數的黑song'li'zong料可以被扒,但是今天要講的宋朝黑料只有一個——宋朝皇帝繼位亂象。宋朝皇帝全家福你認為的皇帝繼承制度有哪幾種?好像最常見的就是父死子繼。是的,這是古代無論帝王還是公侯王爵都會選擇的主要方式。如果膝下無子,一般就會傳位給同胞弟。
  • 古代都把皇帝叫「陛下」或者「皇上」,為何宋朝卻要叫「官家」?
    趙匡胤先通過「黃袍加身」當上皇帝,後來又用「杯酒釋兵權」收回權力,這些似乎來得都有些輕巧。但是要想讓手底下從前的兄弟們信服,除了表現出君王的「寬仁大度」,他別無選擇。
  • 【皇帝吃什麼】古代皇上吃飯有多少菜 皇帝們愛吃的菜盤點
    古代皇帝吃的飯是非常講究的,就像我們看電視的時候一樣,吃個飯都要大張旗鼓的,而且皇帝每次幾點吃飯,吃的什麼菜,喝了多少湯都是有專業的人來記錄,然後放在皇帝的檔案當中。古代皇帝三餐吃些什麼每個朝代皇帝吃飯的規矩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皇帝的口味也不一樣,歷史上對這些也沒有什麼詳細的記載。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中寫道:皇帝吃飯,事絕對不準別人叫飯,應該叫「膳」,廚房叫「御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