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紅海行動》是筆者看過為數不多的國產高質量戰爭片。
《紅海行動》由博納影業、英皇影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聯合出品。由著名導演林超賢執導,張譯、黃景瑜、杜江、海清等人聯袂主演。影片上映於2018年2月16日,上映後一舉拿下36.48億票房,成為國內少有的高票房戰爭電影。
不僅如此,《紅海行動》上映時宣發情況一般。電影上映之後完全是後來居上的勁頭,完全靠電影口碑帶來後續觀影量。足以可見觀眾對其電影質量的認可和關注。而在豆瓣評分上,這種口碑也被實際化,《紅海行動》播出後豆瓣評分飆升至8.3。
而且,除了觀眾本身的關注,業內對《紅海行動》也是好評連連。電影上映後共登上超過15家頒獎平臺,獲得和提名獎項超過31項大獎。更是獲得了第三屆金鶴獎最優秀作品、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其實國內戰爭片近年來並不在少數,《紅海行動》能鶴立雞群成為其中佼佼者也是事出有因。回顧以往戰爭片一共分為兩類,第一類主旋律歷史戰爭,第二類現代戰爭。相比而言第一種在主題上不太有優勢,除了像《八佰》、《金剛川》之類的重大歷史事件改編。其他不痛不癢的歷史戰爭難以引起觀眾目光。
而相比來講,現代戰爭主題優勢則大得多。在和平年代中,很多觀眾難得一睹真正的現代戰場風貌。不少現代戰爭都是通過國外電影才得以窺見,《戰狼》揭開了國內現代戰爭的第一幕,而後續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才是真正展現出了現代戰爭的風貌。所以在主題上的確有優勢。
但是,筆者認為在主題上的優勢並不是《紅海行動》取勝的關鍵。《紅海行動》相較於《湄公河行動》和《戰狼2》,有一個很特別的體現——大國責任。撤僑、主持公道一直是近些年來現代戰爭的主要圍繞主題。的確,這之類主題很燃,也容易達成高質量、高票房。但是《紅海行動》更出彩的在於劇情中加入了體現大國責任的風範。
筆者認為,正是《紅海行動》中拯救黃餅的那一幕完美地體現了大國風範。而這個題材也是國內第一次拍攝軍隊主動出擊解決和平問題,所以在主題上就有絕對的優勢。也是筆者認為《紅海行動》成為戰爭片高質量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