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院線:中國電影市場的下一個金礦?

2021-12-26 第一製片人

 提示:點擊上方"第一製片人"↑免費訂閱本刊

這是第一製片人(zhipianquan)第499期文章

『每一條微信與中國影視產業同步』 

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

  2014年對於中國電影產業而言,又是豐收的一年。全年電影總票房雖然距離300億元「一步之遙」,但是仍然錄得296.39億元的收入,同比淨增近80億元,36%的同比增長率更是較2013年高出近10個百分點,勢頭不可謂不猛。而在觀影人數上,2014年全年城市影院觀眾人次達到8.3億,,比上一年增加1.5億人次,同比增長35%。在熒幕數量上,2014年全國新增電影院1015家,新增銀幕5397塊,全國銀幕總數已達2.36萬塊。

  特別是這一高速增長放到全球電影來考量,就更殊為不易。根據藝恩諮詢等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375億美元,較2013年微增4%。其中北美市場全面票房為103億美元,較2013年下降6%。而根據MPAA等的統計,2008年全球電影票房總額為277億美元,2013年為359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為5%,勉強跑贏CPI。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強勁增長的中國市場支撐,扣除通脹因素,全球電影票房甚至在萎縮。事實上,除印度、韓國和法國外,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大多數國家的電影票房都呈現下降趨勢。

  截然不同的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從一個絕對低的起點在向上爬坡,人口、經濟和政策紅利將繼續帶動中國電影票房突飛猛進,這一點無人質疑。中國市場2013年觀眾平均觀影人次較2004年提升超過200%,達人均0.4次。但北美這個數字是4,一般較為成熟的電影市場是2.5左右。中國人均觀影次數仍然遠遠低於成熟市場觀眾人均觀影次數,起碼還有6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大部分人感興趣的是,中國電影票房市場在什麼時間超過北美市場,這只是時間問題。

線上市場的潛在機會

  全球電影票房的低增長,除了產業自身的天花板效應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來自於Netflix、Youtube、iTunes等影視新媒體平臺的衝擊。   Netflix、Youtube等不僅在用戶和營收規模高速增長,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改變電影業的遊戲規則。有業內專家表示:「對於那些好萊塢大片,也許人們還是習慣於走進電影院去觀看,但是對於很多中小成本影片,人們可能越來越依賴於網絡渠道觀看。」

  經歷黑客風波的索尼影業乾脆將《刺殺金正恩》這部影片採取網絡院線和傳統院線同步上映的發行方式。從2014年12月24日至2015年1月4日,在網上通過視頻點播觀看《刺殺金正恩》的次數達到430萬次以上,收益超3100萬美元。此外,美國內有580個獨立影院正在上映該電影,通過影院獲得的收益也達500萬美元。線上與線下的收益比達到了6:1。雖然《刺殺金正恩》並不具有典型意義,因為它本身就是通過社交網絡產生眼球效應的,被賦予了影片之外太多的含義。但這起碼可以證明,線上電影的價值是可能不輸於線下的。

  中國市場而言又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傳統院線與新媒體渠道齊頭並進,雙雙顯示出極強的活力。目前幾乎所有的電影都將網際網路作為非常重要的第二價值渠道,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影片的新媒體版權價值也是水漲船高。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電影新媒體版權收入約為25億元左右,雖然不到電影票房收入的10%,但隨著網際網路(包括有線電視、IPTV)等渠道的崛起,這一塊的收入在未來大有可期。

  當然,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時期內,影片將還是以傳統院線利益為主。絕大部分的電影發行商和院線都不會允許那些主流的影片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院線同播,新媒體平臺現在更多是電影二次發行的渠道,也就說通過發行窗口控制獲得更大的收益,根本原因在於線上渠道短時期內還不足以彌補傳統院線的收益。特別是中國的線上渠道主要是通過廣告變現,缺乏付費這一穩定的變現方式。現在的所謂線上線下同播,也更多是營銷、宣傳意義大於實質。

  但量變到質變的那邊總會到來,現在新媒體的種種努力正在為這種變革積蓄力量。總有一天影片就會越來越倚重線上市場,甚至不惜為此改變傳統的發行窗口規則,演藝市場這樣的事情不就已經發生了嗎?

更深刻的影響正在發生

  網際網路對電影市場的影響還遠不止於此。從劇本到演員選取,從投資、製作、發行到票房預測、網際網路營銷,網際網路已經全面介入電影產業。網際網路影業公司紛紛成立,大數據預測電影票房,社交網絡營銷成為趨勢,在線選座購票成為習慣。考慮到90後正在全面成為觀影主力,這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對網際網路的習慣遠甚於其它群體,網際網路改變電影業也就更加水到渠成。

  就在2014年這一年的時間裡,中國在線購票滲透率已經達到39%,比2013年猛增23%,在線選座購票通常都是提前1到2日就鎖定了目標影片。

有電影界資深人士表示,以前的觀影群體是去了電影院再考慮看什麼電影,而現在的觀影群體是在出門之前就已經挑選好了要看的電影,這一行為方式的改變已經直接對影院運營產生了影響。像諸如格瓦拉、貓眼電影、時光網這樣的在線售票網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影院的排片了,將來可以預見到的是互聯製片、發行、營銷對傳統模式的衝擊。

  傳統院線的商業模式正在遭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衝擊,將來只要用戶觀看內容的渠道從線下搬到線上,網際網路就能打造一個完美的閉環生態鏈,遊戲規則的改變已經不可避免。當然,傳統院線不會消失,畢竟其觀影體驗和儀式感不是線上院線可以代替的,但產業鏈的重心很可能像線上轉移。影院,只不過是用戶TV、PC、Pad等眾多終端的又一個選擇。

線上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

  我們不禁要問,中國電影線上市場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根據普華永道公布的《2013年娛樂產業報告》,2013年的電影產業創收結構仍以票房收入與DVD租賃、出售收入為主。其中。DVD、藍光格式家庭錄影收入約382億美元,佔比42%。票房收入約359億美元,佔比約40%。數字家庭錄影(非DVD、藍光的網絡平臺視頻和電視播出)收入約134億美元,佔比15%。

  也就是說主要是網絡和電視渠道的第三塊收入佔比約為整個電影產業的15%,跟電影票房收入相比大約佔到35%,比如以Netflix為代表的在線電影公司的營收差不多佔到美國電影票房收入的40%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以DVD為代表的電影收入正在快速向線上遷移,預計未來兩者可能是55開的比例。

  與在國外成熟電影市場來自DVD、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等電影版權的二次銷售,佔到電影收入60%比例不同。我國電影產業收入近九成都來自票房收入,版權的二次銷售一直處於被忽視的地位。這裡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盜版市場的衝擊,既有線下的DVD盜版,也有線上的網絡盜版。不過DVD市場正在逐漸被網絡渠道給取代,花5塊錢買片碟的價錢完全可以在正版電影視頻網站觀看了。而隨著我國對版權保護的重視和對盜版的打擊,對線上付費市場影響最大的網絡盜版市場正在逐漸萎縮,這意味著電影在新媒體中的價值將變得越來越大。

  從靜態來看,即使以全球平均水平來計算,中國電影線上潛在市場空間可以達到電影票房收入的30%左右,也就是百億規模。如果考慮到中國電影天然的缺少DVD這一塊市場,如果其完全為線上市場取代的話,中國線上潛在市場空間甚至可以達到電影票房收入的1倍以上,也就是說線上完全可以再造一個中國電影市場。而現實情況是,現在這一塊的收入潛能才僅發揮出了四分之一。

  正是看到如此大的潛在金礦,以華視網聚為代表的版權派,以騰訊-好萊塢院線為代表的網絡視頻派,以歌華電視院線為代表的電視派,大家紛紛湧入,寄希望於能夠分得一杯羹。

— END —

第一製片人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臺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麼樣!

微信:zhipianquan 微博:@第一製片人雜誌

合作、投稿請加QQ:2914166835

微信個人號:diyizhipianren

相關焦點

  • 線上線下齊發力 共謀電影市場
    提前在線選購了電影票的觀眾,直接憑手機簡訊驗證碼即可在這些機器上自助取票。本報記者於帆攝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了一起,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
  • 中國電影院線行業市場的競爭分析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電影放映行業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
  • 疫情下的坎城線上市場:中國資本蟄伏,中國電影人等待發光
    我們在剛剛結束的線上市場期間,深入採訪了海內外製片、銷售、發行和電影機構等眾多資深參與者,以第一手資料觀察疫情影響下的中國和世界電影現狀,探討他們面對當下電影工業的危機和不確定性,如何作出策略調整和應對。而困境下產生的坎城線上市場, 參與者的親身體驗又究竟如何?線上虛擬這一新的形式與實地舉辦的效果優劣對比,以及新的形式對電影從業者未來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電影世界||全球電影行業開啟復甦,探索「線下+線上」融合新趨勢
    全球電影行業正釋放復甦信號,多國電影院線陸續重新開業,部分電影製作項目開始重啟。業界人士指出,受嚴格的防疫要求和流媒體異軍突起的影響,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線下+線上」觀影融合新趨勢日益受到青睞。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電影展上,電影院經營者和電影發行公司估計,今年全球票房至少將下跌200億美元。
  • 附音頻|2021上半年線上紅利降低 線下院線電影票房250億收官 讀客文化上市2021下半年看什麼?(周觀點)
    內部看,非檔期下優質大片供給不足、提價空間有限、院線市佔率提升緩慢;外部看,短期疫情波動可控,新技術VRAR或衝擊線下體驗經濟。電影院線板塊是否值得關注?在2020年疫情壓力測試後,市場優勝劣汰逐步出清,2021年上半年在局部疫情波動下,頭部院線仍實現盈利,也凸顯其資產具有商業盈利能力。2021年下半年在暑假檔與國慶檔的加持下,也帶來院線及電影內容的較好關注與布局窗口。
  • 阿里斥47億成萬達電影第二大股東,中國電影進入線上線下融合超級宣發時代
    萬達電影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電影院線,隨著電影市場的深入發展,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票房貢獻主力,院線也在進一步向四、五線城市下沉。 電影票房能否實現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帶動三、四、五線城市的觀影人群,去年的《戰狼2》、前不久的《前任3》都是如此。
  • 華納兄弟取消院線窗口期:《神奇女俠1984》及2021所有影片線上線下...
    公司一位發言人說,目前,華納兄弟尚未提供2021年電影混合發行模式的任何細節。被動了的「奶酪」:流媒體和影院行業的「平衡遊戲」華納兄弟並非第一家選擇流媒體、嘗試新商業模式的公司。早在今年4月,萬達集團收購的全球最大院線公司AMC和好萊塢五大巨頭之一的環球影業就曾因《魔發精靈2》的線上放映引發爭論。
  • 華納兄弟新片線上線下同步播出 院線被打了一記悶棍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深受其害的行業不在少數;要說影響最嚴重的,電影業絕對可以排進前三。為了自救,各家電影公司各盡其能。12月3日,華納兄弟在業界投下震撼彈,宣布計劃於2021年上映的17部新片,包括《貓和老鼠》真人版、《哥斯拉大戰金剛》、《自殺小隊2》、《沙丘》、《黑客帝國4》等都將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投放的模式。
  • 攜手NEC,同輝佳視緊抓中國院線市場兩大轉變
    2016年是中國電影熒幕市場增長的「又」一個豐收年。據電影局統計數據,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中國內地銀幕數量已經達到40917塊。
  • 國際電影節線上交易遇冷,全球電影市場復甦仍遙遙無期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同樣以線上的方式舉行,線上影展一方面為媒體記者和影評人提供了線上觀影的便利,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大多數院線仍未完全恢復,作為電影節提供的主要服務——電影市場交易卻也成了讓主辦方和各大片方頭疼的問題。從去年3月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以柏林、坎城、聖丹斯為代表的國際電影節影片的交易和發行模式似乎也迎來了不小的變化。
  • 北美院線重啟難,好萊塢「瞄準」中國市場,今年或將成「中國年」
    近來疫情趨緩,全球電影行業正釋放復甦信號,多國院線陸續開業,電影製作項目也都提上重啟日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國電影市場已率先開始恢復往日生機。尤其是隨著電影《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影片的上映,直接帶動中國電影票房持續增長。中國電影市場的穩定快速恢復也得到全球電影行業的關注。
  • 【票·資訊】疫情嚴重影響電影業,是時候構建線上線下融合電影院了
    環球發行的夢工廠畫電影《魔發精靈2:世界之旅》在疫情期間線上和線下同步上映,這引起了北美院線方面的強烈不滿,甚至導致了北美的兩大龍頭院線AMC和Regel直接宣布將抵制環球以後發行的影片。可見,即便面臨因疫情影院全部停業這樣的情況,放棄影院上映直接線上播出的行為依然是美國放映業界所不能容忍的行為,在好萊塢觸犯窗口期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 電影院線票房和線上觀影分析報告(一)
    讓「主旋律」不再是一個生硬的宣傳詞語,而是變成了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類型。例如,《我和我的祖國》展現出的「自強不息」奮鬥精神,《攀登者》中「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中國機長》中「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戰狼2》和《紅海行動》中「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這些作品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能夠帶給人們心靈震撼和情感共鳴。
  • 2018中國十大電影院線排行
    2018中國十大電影院線產業排行榜排名名稱票房(億元)人次(萬人)場次(萬場)1萬達院線76.9020013.81894.812大地院線56.7818098.41160.093上海聯和院線45.2612991.94564.934中影南方新幹線42.0012830.46734.665中數院線41.2213039.31936.826中影星美院線36.2210882.8609.067
  • 小鯨產業鏈 傳媒記者參考|中國電影院線行業上中下遊分析
    中國電影院線行業上遊分析中國電影院線產業鏈上遊為電影製片與發行方。據頭豹研究院,製片方作為電影版權擁有者以票房分帳和出售各種版權獲得收益。中國代表製片方有萬達影視、光線影業、華誼兄弟、中影、安樂影業等。製片成本由浮動成本主導,如演員,導演等人力成本,拍攝成本,後期製作成本等。
  • 《花木蘭》放棄北美院線,中國市場成好萊塢回暖風向標
    在沒有開啟Disney+服務的國家和地區將保留在院線上映的可能,中國內地已確認引進,目前尚未公布檔期。在全球電影市場處于波動的情況下,《花木蘭》或者《信條》的選擇都可被視為一種冒險。特殊的發行方式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強調,《花木蘭》的發行策略獨一無二,並不意味他們正在建立一種新的商業窗口模式。
  • 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線上賽馬,《徵途》《倩女幽魂》模式誰更優?
    網絡院線,十年生長院線電影入網,並不算一件新鮮事。熟悉電影行業的讀者會記得,早在電影市場的「盤子」剛剛突破百億的2011年,視頻網站就有了在這塊蛋糕上挖下一勺的想法。2014年,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在「傳承中國C4論壇暨2014年會」上,說出「電影院一定會消失」那句話時,想必沒有想過棋局逆轉來得如此之快。《囧媽》突然定檔網播,徹底摧毀了原本穩定的表面和睦。在這件事上,電影院一下子變成了弱勢的一方。更可怖的是,這一現象在國外更為明顯。
  • 線上線下觀影模式比較研究
    線上觀影雖暫時無法實現院線觀影所能獲得的沉浸式審美體驗,但它在傳播機制方面卻有著後者無法比擬的優勢:觀影自由度、理論上無限大的排片率和無限大的用戶資源。這對於電影片源的線上、線下布局具有重要的啟示。  顯然,以商業大片為核心的頭部類型電影,特別是新片源最適於將院線作為首投渠道。對於中低成本的電影新作,可同時探索創新線上線下兼容模式。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 2021年線上線下電影將同步上映
    近日,華納兄弟宣布一項震驚好萊塢的操作:其2021年北美上映的全部17部電影將同步登陸HBO Max,即北美院線上映當天也上線流媒體,院線窗口期沒了。 據報導,本周四,AT&T旗下華納傳媒宣布,2021年將在所有新電影上映的同時,直接通過HBO Max同步播出這些電影。 明年華納發行的重磅大片有《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黑客帝國4》《貓和老鼠》《招魂3》《新自殺小隊》等,這些都會院線上映+同天流媒體上線一個月時間。
  • 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 「線下+線上」融合成新趨勢
    業界人士指出,受嚴格的防疫要求和流媒體異軍突起的影響,全球電影行業或將面臨新一輪洗牌和重組,「線下+線上」觀影融合新趨勢日益受到青睞。  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電影展上,電影院經營者和電影發行公司估計,今年全球票房至少將下跌200億美元。一家電影市場研究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導致今年北美地區票房收入減少一半以上。亞洲的情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