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1954年太極PK轟動港澳 被吐槽像王八拳
來源:網易體育
早在1954年,香港報紙界就曾質疑太極拳的實戰性,而吳式太極宗師吳鑑泉的長子吳公儀與白鶴派拳師陳克夫立下生死狀,舉行比武大會,這場比賽震動了了港澳武壇,也被香港市民關注。
用今天流行的話說,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世紀大戰」,但實際情況又怎樣呢?還好有比賽視頻,我們得以一見這場轟動港澳的大戰風採,據悉,現場觀眾萬餘人,而比賽開始後陳克夫猛攻,吳公儀回擊,剛交手就打到了陳克夫鼻子,後者流血很多,休息超時。不得不提的是,他們二次再比,雙方多次使用腳踢,以牙還牙,裁判見兩人都玩真的,因踢超過規定過膝的公約,宣布停止比賽,此回合只打了一分鐘。
經評判團協商後,決定戰果為雙方不勝、不和、不敗而告終,而這場大戰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引發了金庸和梁羽生開始創作武俠小說,如今大家看到的梁羽生和金庸小說,都要拜託那場閃電實戰的靈感所賜。
往事回首,如今再看這段視頻,儘管大部分都是外行看熱鬧,可平心而論,這熱鬧確實也沒啥可看的,遠不如武俠小說精彩。我們看不到漂亮招式,也無法尋覓到對打的激烈和慘烈,只是看到兩個大男人在擂臺上推推搡搡,互掄王八拳,打到哪算哪,毫無章法可言,有時候還掄空,無法相信站在臺上的是兩位武林高手,這畫風奇異也真是沒誰了,既沒有小說中武林高手的飄逸招式,也缺乏格鬥高手的兇狠決絕,同樣沒有拳擊運動中的那種靈活戰術素養,整個四不像,如同兩個小學生在掐架。
某著名評論員談到這場武術界著名戰役時,也是表示很不屑,「就打了十幾秒鐘,吳公儀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鼻子出血,就這麼回事,梁羽生根據這個寫了《龍虎鬥京華》,後來才有香港的武俠小說的繁榮。」
而重溫這段對決視頻,網友也是有話要說,「傳統武術用到實戰中都變成了王八拳,像小學生打架似的,現實與電影電視演的差距也太大了,看完,加深了我對「太極實戰無用論」的印象。」還有網友調侃道,「論觀賞性比不上廣場舞,看完以後,我猛然發現我也是會武功的。」當然,也有少數網友認為不應該這麼黑傳統武術,「中國傳統的,不論中醫或是武術,都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為什麼作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沒有信心,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