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尖錐」戰術,助我解放軍拿下淮海戰役

2020-12-28 蘇蘇風掠

隨著粟裕將軍率軍南下,淮海戰役正是拉開帷幕,國民黨的黃百韜兵團剛開始戰鬥就被打的四處亂竄,危機之下,蔣介石連忙方杜聿明就近派遣部隊前去支援黃百韜兵團。

粟裕將軍

幸運的是杜聿明選擇了李彌兵團和邱清泉兵團,浩浩蕩蕩的兩個主力兵團組成了一支看上去戰鬥力十足的東進兵團,前往碾莊地區支援垂死掙扎的黃百韜兵團。

這支東進兵團,人數達17萬,坦克100餘輛,重炮100多門,怎麼看都是一支勁旅,如果真讓這支部隊拉開了展現和解放軍打一仗,戰鬥肯定異常激烈,但是為何這支部隊開拔後就慢慢的沒有了動靜呢?

邱清泉

這支實力強大的兵團始終過不了解放軍的防線。

其中一個原因是解放軍戰士的實力強勁,另一個就要歸功於李彌和邱清泉的好戰術了,那就是他們著名的「尖錐」戰術.

所謂的「尖錐」戰士簡單的來說就是先頭部隊持續推進,後面是大部隊壓陣,說的形象一點就是一個三角形的進攻趨勢,頭小尾巴大。

李彌

這樣的戰術看起來沒有什麼大的缺點,還挺穩當的,但是這也要看這支「尖錐」部隊執行的是什麼任務,如果只是用來吸引敵人注意力,然後大部隊跟上一起殲滅,這是一個不錯的戰術,但是現在的任務是救援,李彌和邱清泉調油加醋的增兵對佔據沒有絲毫的影響,反而耽誤了營救黃百韜軍團的時間。

這種磨磨唧唧的打法,無疑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國民黨空軍在天上把李彌和邱清泉的陣型看的一清二楚,其中的小九九也立馬就知道了,趕緊回去上報蔣介石,結果蔣介石大怒,連發幾次電報,催促東進兵團儘快與解放軍交手。

淮海戰役

結果蔣介石的命令也起不到任何作用,這個東進兵團就是驢拉磨,最後黃百韜兵團被圍殲,李彌和邱清泉也被解放軍殲滅,算計到頭一場空。

背離人民的戰爭註定是要失敗的。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蘇蘇風掠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淮海戰役中讓國民黨最恐懼的,不是解放軍衝鋒,而是這一戰術!
    淮海戰役中讓國民黨最恐懼的,不是解放軍衝鋒,而是這一戰術!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粟裕首倡的對壕作業一問世,即成為國民黨軍的致命傷。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淮海戰役背後:若按杜聿明的計謀,勝負難料,卻被老蔣否決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是國共戰場局勢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三次戰役的勝利,才得以消滅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讓蔣介石再也沒有扭轉敗局的能力。 三大戰役是我軍打出的漂亮仗,其中淮海戰役更是被稱為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深得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這是陳毅元帥對淮海戰役的評價,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也沒有忘記這句話。淮海戰役是付出極大的犧牲和代價後才取得的勝利,它是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取得的勝利。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與民眾不懼死亡與威脅,為統一全中國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淮海戰役的勝利得來並不容易,淮海戰役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和犧牲,是三大戰役中獲勝難度最高的一場戰役,至於淮海戰役難打的理由,請諸君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三大戰役中,其中有兩場,我軍取得勝利都相對比較容易;然而淮海戰役的情況有所不同,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想要取勝尤其困難。國民黨軍隊認為我們的野戰軍需要長時間去修整,大意低估了我軍實力,淮海戰役中發生了兩場超高烈度的圍殲戰,在其中解放軍都沒有佔據兵力和火力的優勢,但是解放軍在各種複雜條件下還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收割了國民黨大部分地區,壯大了赤旗的力量。
  • 「圍點打援」不過是個古老的戰術,解放軍為什麼能屢試不爽?
    當時,李彌正身陷淮海戰場,他剛剛遭受過解放軍打援部隊的沉重打擊,死裡逃生,驚魂未定。看到這裡,人們不禁要問,「圍點打援」戰術如此神奇,它究竟有什麼奧秘?人們還會關心,「圍點打援」戰術難道是解放軍的「獨門秘籍」?其實,「圍點打援」戰術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琢磨透了其精華。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 國民黨軍中比張靈甫還強悍的將領, 新中國建立後還全殲解放軍一個師
    在廣闊浩蕩的解放戰爭中,解放軍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於此同時,國民黨軍中也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將領,比如眾所周知的張靈甫,杜聿明,孫立人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相比於其他的國民黨悍將,有一個人顯得格外神秘,他就是胡璉。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這兩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戲劇性被解放軍俘虜,被俘後還非常不服氣
    他在國民黨軍中以驍勇善戰著稱,曾任國民黨軍第12兵團中將司令官。在一些解放戰爭的影視片裡面,經常聽到所謂「黃維兵團」就是這個兵團。杜聿明,他的名氣應該更大,是一位抗日名將,曾經參加過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1939年,他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了崑崙關大捷。按說這是抗日英雄,他們又是怎麼成為解放軍的俘虜的呢?
  • 電影《遼瀋戰役》中的亮點,鄭洞國等高級將領被俘時也並不狼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短短142天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爆發,國民黨軍各主力集團相繼土崩瓦解,全國解放的大幕從此拉開。》拍攝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已經發表12年了,兩岸關係解凍,因此影片對出場的國民黨一方將領描述的非常客觀,幾乎沒有刻意抹黑和醜化,某些將領還表現得非常理智、果斷,如從徐州戰場調來的「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明確提出了搶佔營口、全軍撤出東北的建議,這其實也一直是解放軍方面最擔心的英明之舉
  • 淮海戰役時,解放軍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這麼多的炮彈是從哪弄來的?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有兩支部隊被全殲,80萬國軍精銳徹底消耗完畢。而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雖然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部隊,但是炮火的猛烈程度令美械裝備的國軍部隊都非常驚訝,在碾莊戰役,雙堆集戰役,陳官莊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一直都是處於優勢的,激烈的時候平均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那麼解放軍從哪弄的這麼多炮彈呢?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國民黨整編74師不是一般的部隊,這支部隊不僅僅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還是國軍頭號主力,整編74師和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四支部隊都不一樣,18軍和第五軍是國軍老牌主力,後面都有很強大的背景,不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是優先補給,新一軍和新六軍二戰時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軍的強大火力補給,只有74軍,也就是後來的整編74師是靠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
  • 史達林得知淮海戰役勝利消息,甚為驚奇,在筆記上寫下:真是奇蹟
    自粟裕立下"軍令狀"到淮海戰役結束,不多不少,正好整整8個月。期間,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國民黨正規軍62個旅(師),是中央軍委要求的最高指標(12個旅)的五倍多,實現了把國民黨的主力部隊殲滅在長江以北的戰略構想,把蔣介石王朝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實實在在地拔掉了。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雄偉創舉啊!
  • 淮海戰役中被俘的黃維,抗拒改造27年,最終還是認清了一個道理
    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突圍戰中被俘,從此當了27年囚徒。 作為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黃維從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幾乎一直在陳誠部任職,深得陳誠信任。因此,在1948年9月蔣介石組建第十二兵團時,陳誠力薦黃維擔任司令。
  • 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打敗國民黨軍?
    我們現在改革開放20多年,可以說在戰爭題材上也比較開放,但是不管怎麼開放,給大家總是有這麼一個印象:我們共產黨、解放軍的形象曾經塑造了兩個代表性人物,一個是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石光榮,一個是《亮劍》中的李雲龍,這其實是文人寫的軍人,不是真正的解放軍。如果解放軍的將領都像石光榮和李雲龍這樣滿口的粗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過國民黨嗎?
  • 1949年解放軍抓獲低級戰俘,卻抽美國高級煙,我軍:肯定是條大魚
    1948年11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共同發起了淮海戰役,經過陳官莊、雙堆集、碾莊三次大戰役後,基本殲滅了國軍參加戰鬥的武裝。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一共俘虜了32萬餘國民黨俘虜,其中少將以上軍銜的高級將領就達100多人。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濟南戰役後,解放軍為何非要處死這個旅長?惡有惡報!
    對於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可謂婦孺皆知。 但是,是哪一場戰役揭開了三大戰役的序幕?知道這個的朋友可能就不多了。 答案就是濟南戰役,濟南戰役勝利的意義,中央在戰役結束後的賀電中說的再清楚不過,「濟南的攻克,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都無法抵禦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毛澤東高度評價濟南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強調濟南的解放「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一個國民黨城市都無法抵禦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毛澤東傳》(二),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年版,第 880-8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