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個人收藏的十款貝多芬錄音推薦

2021-02-12 品古典音樂之樂

       去年觀演受到不小的影響,於是年度十款唱片的部分乘以二,推出「續篇」貝多芬唱片十款。那麼,以下:

       10. 福斯特與梅尼科夫合作,演出貝多芬《為鋼琴和小提琴而作的10首奏鳴曲》,Harmonina Mundi發行。

       兩位獨奏家真正能做到斤兩相稱(同樣出色),又能在合作的細部中默契相通,太不容易了。浮士德女士的演奏高度地個性化,有時是對於譜面細節的強調(如「第1號」開篇的連斷),有時更貼近主觀的體驗(如「第5號」的諧謔曲的張馳)。但各樣細節,都融入完整的風格與流暢的脈動之中,並沒有一些打引號的「個性演繹」見木不見林的弊端。

       9. 孔嘉寧演奏貝多芬《第14奏鳴曲「月光」》、《第29奏鳴曲「槌子鍵琴」》,星外星唱片發行。

       前述那套唱片中,福斯特的技巧堅實而全面,但演繹有時讓我感到她還是受歷史主義的束縛,為古樂風的原則正確,削弱了自己的發音技巧的表現。當然,她言之成理,也樂在其中。

       可聽了孔嘉寧這張貝奏的新片,用個未必恰當的比喻:正如中國歷史的發展是「長江以北無南宋」,福斯特綜合本真思維的演奏是在同黃金年代事實「斷代」的一種審美體系中建立起來,很多鋼琴家也一樣,孔嘉寧卻是「涉水過江」也要追求不斷代的正統餘脈。哪怕這樣的脈絡在當下虛弱至若隱若現,這位鋼琴家還是依其指示,奮力磨練技巧與智慧的不同層面。

    8. 海德謝克演奏貝多芬第15、第20與第32鋼琴奏鳴曲,KING INTERNATIONAL發行。

       海德謝克後期的演奏多有神來之筆。有時鋼琴家會意外地放飛,但多數情況下,他是在端正的大格局中揮灑其絕妙音色,表現分句、呼吸方面的獨到洞見。推薦這張唱片,主要是因為鋼琴家對《第15奏鳴曲「田園」》的演繹。

       該作的四個樂章速度、情境的起伏不大,需要以某種持續的脈動、氣息貫穿始末,統合全篇。正是由於種種微妙的平衡極難把握,海德謝克的演出才益發顯出卓越,一股氣息從頭頂到尾,無一刻渙散,更無一刻對於音樂的意境有所強迫(彈出刻意的「生動」之類)。

     7. 赫爾維格指揮香榭麗舍大街樂團(Orchestre des Champs-Elysees)、根特學院合唱團,演出貝多芬《莊嚴彌撒》,唱片由Phi發行。

       理察·奧斯本指出,原本作為一種革新而出現的本真演奏,漸漸被人們熟悉之後,也就有成為另一種陳腐舊套的危險。倘若說某些現代演奏的舊套在於四平八穩,本真的舊套可能就體現在刻意求不同。赫爾維格第二次灌錄《莊嚴彌撒》的唱片卻讓我們看到,指揮家是如此堅定地遠避淺表之「風格」套路。

       或許音樂史上沒有一部作品能像《莊嚴彌撒》這樣,將結構的交響統一性,及合唱部分的複雜性同時推向極限。而這樣的合唱寫作,很多又是根植於聖樂悠久的歷史。赫爾維格在此對合唱部分的剖析(結構)與把握(風格),讓我們看到縱觀聖樂歷史的專家風採,音樂整體的進行又沒有任何刻意想要「做出什麼」的願望,縱向與橫向都堪稱舒展自如。

       6. 澤哈邁爾(Thomas Zehetmair)與布呂根指揮的18世紀管弦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唱片由Philips發行。

       如今布呂根也做了古人,澤哈邁爾的巴赫小無曾有朋友向我推薦,我卻不明智地錯過。後來他在ECM重錄了巴赫,自己聽了試聽,一時倒沒那麼熱衷,這張貝多芬協奏曲卻是一聽就愛上,然後越發熱愛的演奏。或許,澤哈邁爾是真正可以同時站在本真與現代兩個世界來思考的最後一代人——不以任何一邊為原則正確,而是能夠不偏不倚的汲取兩方面的精華。

       他常常選擇節制的音量,卻完全沒有那種輕弓壓的傾向,音色清淡高雅,揉音不濃重,卻不僅避開「時斷時續」的弊病,也沒有刻意不揉。反觀福斯特,她明明有完整的揉音技巧,但有時為了原則正確,流露刻意精簡的傾向。貝多芬協奏曲的第一樂章是對演奏者結構把握的艱巨考驗,澤哈邁爾在不時看似輕快的演奏中,一方面嚴守基本節拍的穩定,另一方面將任何細節都融入宏觀的大線條,這樣的演奏在黃金年代與本真的反思中架起了堅實的橋梁。

       5. 門格爾伯格指揮音樂廳管弦樂團、阿姆斯特丹Toonkunst合唱團,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唱片由Philips發行。

       我最早接觸門格爾伯格的藝術,是通過那套著名的巴赫《馬太受難曲》,以及他指揮老柴的最後兩部交響曲,因此感到指揮家的藝術反映出某些過於老派的東西,同自己的欣賞觀點不甚貼合。後來聽了他的舒伯特與貝多芬,才發現門格爾伯格對待古典與浪漫派的態度,真是涇渭分明。

       這款貝多芬「第九」的現場錄音中,指揮家展現出極為緊湊與高能的演繹。但這種高能,同託斯卡尼尼之間最大的分別,就在於演奏家們強烈的自發性,而非在完成度的磨練與節奏力量的整合中,漸漸打磨出的能量。門格爾伯格完全收起柴交當中誇張的,有時近乎任性的速度變化,他為貝多芬重新配器的段落雖熱醒目,終究不是可怕的敗筆。結尾突然放慢速度,以呈現反高潮的手法讓人深思。

       40年代的現場錄音,效果之佳,同富特文格勒的戰時錄音不相上下。

       4. 普瑞與薩瓦利什合作,演出貝多芬的藝術歌曲,唱片由Denon發行。

       以音吟詩的理想在藝術歌曲中充分發揮,而普瑞的演繹,每每讓我感到是將對於文字的推敲,同歌者仿佛不假思索的自發性完美合一。這與費舍爾—迪斯考千錘百鍊,而無半絲匠氣的風格,又是完全不同的。

       但普瑞的處理也隨時間而變化,將這樣的特點發揮至巔峰的,當推他60年代與克林合作的舒伯特《天鵝之歌》。在這張80年代初灌錄貝多芬歌曲中,普瑞表現理智與情感的平衡或許更為絕妙,減去幾分《天鵝之歌》中的率性,真摯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歌唱家的聲音狀態,仍在高峰的末尾,亦是前述平衡的一部分。再往後,他有時就唱得更為內斂,也更多依據後期的嗓音來構思聲線輪廓。

       雖然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演繹,但至少在我聽來,終歸有些離開真正的普瑞的形象。依照對詩歌內容之刻畫與提示的角度來看,這張唱片中薩瓦利什的鋼琴無與倫比。

       3. 舍爾欣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皇家愛樂樂團等,演出貝多芬交響曲、序曲全集,《大賦格》等,唱片由DG發行。

      曾幾何時,舍爾欣的唱片是相當冷僻的版本。環球一度重啟Westminster的遺產,他的部分錄音才在國際版中重見天日。但好景不長,它們很快又只能在二手店中尋覓了。本次DG將指揮家的貝多芬商業錄音系統集結(除了和巴杜拉—斯柯達合作的協奏曲),實為大功一件。

       表現貝多芬的作品,舍爾欣經常採用在當時超出常情的快速,尤勝託斯卡尼尼。但不同於託斯卡尼尼、塞爾等人完美主義的樂隊超技,舍爾欣有時並未在快速中瘋狂磨練細節(尤其是面對皇家愛樂的技巧局限),而是將那個速度劃出來,以這樣的律動為基礎。當然,這位.奇人的反思深入了傳統德奧學派演繹的不同層面,速度僅是突出的一點。或許因為,音樂的基本脈動是最直接地決定作品「聽上去如何?」的因素之一。

       對演繹中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各種因素之平衡的思維,舍爾欣提出了前後2、3代人中最具前瞻性的觀點之一。哪怕你未必認同,它們作為一個時代獨特的標的性演繹,還是值得去認識的。並且指揮家自己的觀點也在變化,對比《第三交響曲》的兩次錄音(單聲道與立體聲)就一目了然,前者的處理相對傳統,後者顛覆性的狂飆速度卻足以令當代的本真演繹或復古風格演奏者(參考本真思維的演繹)為之驚駭。

       2. 拉薩勒四重奏演奏貝多芬《五首晚期四重奏》,唱片由DG發行。

       拉薩勒四重奏(LaSalle Quartet)有擅長現代音樂的名聲,但他們的演奏本身,恰恰表明「傑出的演繹」應當是跨越不同時代的作品,而依循一種共通的藝術規律建立起來的。貝多芬晚期的五首四重奏,可說是每一個出色的四重奏團體都想要去挑戰的作品,多年來唱片版本如過江之鯽。一個組合的演繹如何能夠讓人感覺難忘,甚至難於割捨?

       或許,根本仍在於成就自己當行之事。拉薩勒四重奏的演出沒有任何標新立異,或提醒人們這些作品的「現代性」的傾向(不少現代作曲家會提到這點),他們的演奏乍聽之下幾乎是「出色,但也並不十分有特點的」。然而對敏感的聽者,我們很快就會分辯出不同,因為真的很少有組合能如此細緻地刻畫這五首傑作。在這些作品中,貝多芬將復調的構思帶到核心位置,與此同時,古典風格橫向的精煉結構與推進力量亦錘鍊至極。

       拉薩勒四重奏所呈現的細緻,便是不僅對於復調構思的細節做出極清晰的表現,更真正實現了每一線條的獨立,令其流露內在的生命。但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四人將縱向的獨立性,同橫向流動中的豐富變化,統統歸入一種自然而.精幹的整體脈動之中。音樂史上最複雜的傑作之一被表現得透徹簡明,因為細節被解析清楚了,而當那種複雜性被置於音樂穩固的流動中,更讓人體會到一種超越時間的緻密與恆常的意象。

       1. 魏恩加特納指揮倫敦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第四、第五交響曲,唱片由(新星堂)東芝—EMI發行。

       人類歷史上第一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我是以集郵的方式,陸陸續續收集的。新星堂類似於Tower,整理推出各樣的錄音時,仍以原公司的商標發售。其製作水平,大致同Opus Kura不相上下,選擇這款是根據自己先前的缺失。

       魏恩加特納的貝多芬是節制而高雅的典型,這兩種品質,貫穿於大線條、細節的呼吸、音色、聲部結構,以及作品整體的意境格調之中。不做半分過度的個性處理,內斂無處不在,卻沒有不恰當的貧血、禁欲主義的傾向。魏恩加特納指揮勃拉姆斯的時候更加外向,但處理貝多芬,他對於不同層面的黃金比例的追求已至無以復加。

       如果說,締造線條、力度等方面的黃金比例是一種「客觀的」成就,那麼其中流露的高雅,以及這種高雅是怎樣完全依循原作的特點來表現?這就讓我們看到指揮藝術中,主客觀平衡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然而,將這款錄音放在Top.1的位置推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聆聽魏恩加特納此處的演繹,領略「貝五」的戲劇性與整體性,「貝四」的長大結構與獨特的節奏感之間的平衡,已然在前述黃金比例中得到理想呈現,聽者會驚覺此後(錄音完成於30年代)直至我們生活的時代,「現代風格」的貝多芬演繹真的、真的沒有進步多少。

       魏恩加特納不介入任何可能稍稍擾亂黃金比例的東西,如理查·施特勞斯(擔任指揮時)過度超前的疏離感,或舍爾欣某些極限操作的挑戰性,又或是託斯卡尼尼、賽爾所展現的強大張力。最終的成果沒有任何無聊或冷漠的弊端,只有完美與品味聳立於世,雖然這未必適合一些重口味的欣賞者。

相關焦點

  • 貝多芬弦四全集錄音推薦II
    我個人推薦的,是最後的立體聲版全集。首先,相較於mono版,立體聲版本並未失去太多的深度與ensemble work特質。再來是錄音品質真的好上很多,可以完全展現他們的音色特質,與延伸完整的動態活力(尤其是中期的Razumovsky三首)。如果要一窺布達佩斯四重奏的現場貝多芬,Bridge美國廠,也集結了他們在1943到1962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錄製的早中晚期共三套現場全集。
  • 歌劇|年度個人錄音推薦
    2020是專於歌劇的第一年,不過既然2021是馬勒誕辰150周年,聽聽馬勒還是必要的。今天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我一年內所聽過的以下10款相當不錯的錄音吧~10、Ramey義大利詠嘆調Ramey所謂的義大利詠嘆調,自然是要從亨德爾唱到威爾第的。
  • 【收藏】貝多芬「皇帝」協奏曲版本推薦
    1812年1月《大眾音樂報》曾評論:"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已經創作出來的協奏曲最富有創造力、最富有想像力、最惹人注目的,同時也是最艱深的一部。」根據不同的年代劃分選出了5個比較有代表性質的版本,還有其他優秀的演繹。
  • 風格獨特的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2020年是貝多芬年以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一個貝多芬年則是50年以前的1970年那是貝多芬誕辰200>是DG公司所出版的貝多芬作品全集的黑膠唱片至今依然在不少黑膠發燒友家中收藏保存著50年前對貝多芬的追憶
  • 貝多芬250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收藏
    內田光子西蒙·拉特爾柏林愛樂2020.05.15歷史上錄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的音樂大師數不勝數,可以說各領風騷以下為大家推薦我們這個時代五位實力派的鋼琴家,他們都是貝多芬鋼琴作品的頂級詮釋者。這些唱片值得終身收藏。
  • 不長不短的貝多芬之旅——略談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及其演奏與錄音
    《第一號協奏曲》和《第一交響曲》同期問世,《第三號協奏曲》則完成於《第三交響曲「英雄」》之前的1、2年,《英雄交響曲》無論對於貝多芬本人,還是整體的交響曲創作而言,都有著無可替代的裡程碑意義,《第三號協奏曲》是為其奠定基礎的傑作之一
  • 朱朱老師給新手推薦錄音,直播等需求的音效卡推薦
    這款的音質還不錯,可以閒魚找便宜靠譜的去淘貨,都不推薦淘寶買,淘寶價偏貴,這種設備,掉價很快的。唱吧還有一個k10套裝自帶的話筒,整套的話,閒魚可以淘5.6百甚至更低。有推薦學生手機錄音練習用,這個話筒還可以,算不上多好,普通人練習,聲音還算正常,比耳機自帶話筒,聲音還原度更好。嫌麻煩的,可以一套買下來。也可以光買音效卡,再另外推薦話筒。
  • 2020年7月最新安卓手遊排行榜 十款熱門安卓手機遊戲推薦
    導 讀 2020年7月最新安卓手遊排行榜 十款熱門安卓手機遊戲推薦 不知不覺考試月已經過去了,枯燥無聊的暑假裡你打算怎麼度過呢
  • 2020年steam遊戲節秋季版下載最多的十款遊戲推薦
    2020年steam遊戲節秋季版下載最多的十款遊戲推薦 2020年度的steam遊戲節秋季版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錄音筆?
    本回答自撰寫以來,被很多朋友認可,在2020年7月進行大更新,將聲樂專用錄音筆獨立做推薦\對值得推薦的錄音筆性價比系列、中端系列做了完善和整理,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當「交響之王」與「指揮帝王」相遇碰撞出古典音樂界最偉大的迴響 著名的指揮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和導演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   去年(2019)是「指揮帝王」卡拉揚111周年的誕辰,回顧其璀璨的藝術人生中無數精彩的錄音作品,值得一提的必然有他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交響曲。
  • 專業錄音話筒音哥推薦!建議收藏
    對於夢想踏入直播行業或專業錄音,追求完美音質的你,必備的硬體設備麥克風該如何選擇?選擇一款專業麥克風是非常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業麥克風,顧名思義,是有別於普通民用麥克風。心形指向性能減低旁邊及後方的噪聲幹擾,對於個人用戶來說,單振膜應付演唱、喜馬拉雅錄音、個人演奏得心應手。這些指標會直接反應在錄音波形上,可謂是入門級裡的性價比典範。
  • 環球音樂x中圖音像|2020的金秋,中圖邀您共赴貝多芬的音樂盛宴
    2020年,對於古典樂迷來說,註定是個不平凡的時刻,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讓我們回首再度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意
  • 貝多芬2020 | 貝多芬重要作品大全集(34CD)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三重協奏曲(3CD)   貝多芬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794年至1811年間,從一開始的模仿海頓和莫扎特的精巧、典雅、接近室內樂的風格,直到最後第五首完全顯現出貝多芬個人的創新意識
  • 如何更好地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是「樂聖」貝多芬1819年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破天荒於第四樂章加入大型合唱,也稱「合唱交響曲」。該曲合唱部分以詩人席勒的《歡樂頌》 為詞,成就了作品最知名的主題,也成為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
  • 6款USB麥克風推薦,即插即用,適合主播直播、喜馬拉雅fm錄音
    音平商城 前臺為了更清晰明了地向大家傳遞準確的產品推薦,音哥在近期的推文裡,將一一解答大家關心的熱門問題。比如這一篇就是給大家推薦,6款值得買的USB電容麥克風。很多從事喜馬拉雅fm音頻製作,吉他錄音,網絡直播,都使用了這隻麥克風。如果你想感受電容麥克的的品質,預算又不超過1000,那麼鐵三角 AT2020值得擁有。鐵三角 AT2020國外售價149美元,音平商城售價920元。
  • 貝多芬的作品,只能由貝多芬本人超越
    © Urghhlings* 本文轉載於「古典縱橫」,已獲原作者授權
  • 「回憶」中的貝多芬交響曲
    由於當年的商業錄音基本上收到監製和錄音的因素影響較大,這些現場演出往往也透露出這些演奏家在 商業錄音以外的藝術面貌。所以即使存在的版權方面的問題,聽眾對這些資源的渴求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有唱片公司或者團體,甚至個人,從1980s開始,就組織出版這種錄音資源。做法基本兩種,直接通過法律和商業的手段解決版權問題,更多的是利用「避風港」原理,使得無法發起法律訴訟。
  • 手機遊戲2020年8月熱門排行榜 十款最受歡迎的手機遊戲推薦
    手機遊戲2020年8月熱門排行榜 十款最受歡迎的手機遊戲推薦 三伏天已經過去,但炎熱的天氣卻一直沒有減弱的意思
  • 錄音軟體哪款好用?上班一族推薦這款軟體APP
    關於錄音軟體,哪款比較好用呢?想要進行錄音操作的話,小夥伴們可以使用這款上班一族都在推薦的軟體APP哦。最近,很多小夥伴都有向小編諮詢這樣一個問題:錄音軟體哪款好用?那麼,小夥伴們知道錄音軟體哪款好用嗎?想要進行錄音操作的話,小夥伴們可以使用這款上班一族都在推薦的軟體APP哦。「錄音轉文字助手」APP是一款實時錄音轉換文字和在線翻譯功能的實用性軟體,具備專業錄音機功能(包括通話錄音、手機錄音、錄音寶、錄音機、語音備忘錄、會議記錄與會議錄音等),音質流暢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