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男:貴族、文官、平民與書畫傳承

2021-01-20 藝術刀客

   我在小的時候喜歡寫毛筆字,臨過一些帖,當然無非就是唐代那些,歐陽詢、虞世南。後來開始寫顏真卿,但是死活也不喜歡柳公權,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喜歡,一看就不喜歡,到現在也不喜歡。導致我對黃庭堅和沈周都有一點看法,因為他們有太多那樣的影子。當時我就覺得這是規範字。到了大學的時候,我看到了唐代陸柬之的名帖《陸機文賦》,非常喜歡,喜歡到愛不釋手。當時臨過一段時間,這個帖真的好難臨。後來這個事就放下了,後來我沒有再寫字。

  後來跟鑑定組(編者註:尹吉男上世紀80年代曾隨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去全國各地巡迴鑑定)陸陸續續跑了八年,當時組長是謝稚柳先生,還有啟功先生、楊仁愷先生、劉九庵先生、徐邦達先生、傅熹年先生,現在這6位老先生只剩下一位了,就剩了傅熹年先生了。我跟他們會診,看了大量的書法和繪畫的原作,當然也有偽作,很多偽作。



                   陸柬之《文賦》(局部)

  比如說我們在上海看,光看文徵明的作品就看了一個星期,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看280件,不是一整天,一個上午280件。最少的話是40件。這個多少怎麼區分呢?如果是長卷那一定就看得少,因為長卷有很多題跋,前邊還有引首,那就看得很慢。如果是畫作,就看得很快,一打開,「咵」,就合上了。冊頁也慢一點,因為有些冊頁48開,就是48幅畫。總共看了多少件呢?陸陸續續應該看了幾十萬件。

  我過去看畫冊的時候沒有眼睛一亮的感覺,包括龔賢、八大,我從來沒眼睛亮過。我真的到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看的時候眼睛亮了,能感覺到那種氣息。畫國畫的都知道氣息很重要。從印刷品上看就好像被隔住了,嚴格意義講所有印刷品都是贗品,跟真跡比的話都是贗品。包括二玄印社,就是印得再好,它還是印不出那個氣息來。

  我是大概三年前的時候突然又開始重新燃起了對書法的興趣。於是我又把《陸機文賦》拿出來臨。同樣的難度,真的同樣的難度。我一說這個難度大概大家沒有概念,難到什麼程度?蘇黃米蔡好不好?寫得好,對吧?董其昌好不好?好。我這麼說話大家可能覺得我有點狂妄,從臨仿角度來講,臨蘇黃米蔡、臨董其昌是沒有什麼難度的,但是要臨這個陸柬之是有難度的。我想不通,按道理、按時代的發展來講,應該是書法越寫越好,這個叫發展觀。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唐代的書法家跟宋代的書法家,比如說蘇黃米蔡,他們是在什麼條件下學書法的?

過去沒有一個人想過這個問題,我甚至問過一些書法史家的人,他們都沒認真想過。這還是被我想出來的。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問題。


                               蘇軾《歸安丘原帖》


                                         蘇軾《榿木卷帖》

    一、

  我們都知道張旭,草書大家張長史。張旭是草書家,但是張旭寫碑大家可能了解少,因為他留的東西少。只有留下了一個碑,有拓片的,留下了一個碑。實際上他的楷書寫得很好,和他的草書同樣好。

  張旭這個家族是世家。張旭的媽媽是剛才我講的陸柬之的親侄女。張旭的老師是誰?張旭的老師是陸柬之的親兒子,叫陸彥遠,當時就號稱「小陸」,在唐朝的時候是有名的書法家,就是留下的作品很少,你見不到,大家就不知道這個人。這個陸家,他們家是江南貴族,他們家世代都寫字寫得好。

  這不是我們現在老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這個張旭是跟陸彥遠學的,「小陸」毫無疑問肯定跟他爹學的,跟這個陸柬之。陸柬之跟誰學的?跟虞世南。虞世南是他親舅舅。那我再追溯,虞世南跟誰學的?虞世南跟智永學的。智永,王羲之的九世孫,也就是說「二王」的傳人。這個王家呢,在整個東晉到隋都是世家,傳到第九代,傳到了智永。這麼深遠的一個傳統宋代有沒有?沒有。

  再比如蘇東坡,他爸雖有名,蘇洵,但不是書法家。他爺爺呢?你都不知道他爺爺是誰,對吧?宋代的很多名臣,書法過不了兩代,追溯不到兩代以上的。

  剛剛我隨便講了一個張旭,追了好幾代,一下追到了東晉的「二王」。那這裡邊就有個問題。晉唐時代是貴族政治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晉唐書法是貴族書法,不是文官書法。什麼叫文官?中小地主,家裡稍許貧寒,但還有餘力上得起私塾。家裡省吃儉用供他上學,最後參加了全國考試,考上了變成大官,這叫文官。他們沒有非常深遠的背景。

  更重要的差別不在這兒。在哪兒呢?更重要的差別是,到底是通過真跡來學書法,還是通過贗品來學書法?


                   蘇軾《王晉卿帖》

   整個兩宋時期的文官,他們都是根據閣帖來學書法的。什麼叫閣帖?在宋太祖、宋太宗的時候,淳化閣是宮廷當中的一個閣,這個閣是專門收藏名人書法的。把這個名人書法編輯出來刻在棗木上,最後拓印出來,這叫閣帖。後來我們就形成兩套學問,一套叫帖學,還有碑學。帖學,就是刻在木頭上印出來的字帖,當時分送給一些大臣,大臣拿這個帖再翻刻,在民間流傳,於是在整個宋代有各種帖,包括很多私人也在刻帖。

  大部分文官在小的時候是看不到真跡的,他們家還沒那麼有錢,收藏不到真跡。他們只能夠通過看這樣的贗品,用我的話是贗品,比我們現在的印刷品還差的贗品,因為印刷品還稍許能看到一些墨的變化、濃淡的變化、筆觸的變化,這種刻在棗木上印出來的帖,你什麼也看不出來,只是看到黑白。也就是說,蘇黃米蔡在小的時候,基本上是根據贗品學的書法。當然後來他們變成大官了,有錢了,他們也會收藏一些東西。但我們很多視覺經驗常常是在青少年、童年培養起來的,到後來,那東西就很像老幹部書法了。有些東西是需要童子功的。這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唐宋在書法上的本質差別。


                      蘇軾行書

  我們知道書法的好壞大概有幾個標準,我們可能只注重兩個標準了。比如說,從風格史意義來講,蘇黃米蔡有意義。為什麼有意義?創立了新風格,創立了晉唐都沒有的風格。第二點,他們是個性化的書法,體現了鮮明的個人性。還有第三個是被忽略的,是水準的問題。

  比如說唐朝跟宋朝是平行的兩個國家,他們做一個對抗賽,大宋國出了蘇黃米蔡,作為國家隊代表。唐朝不用派更多人,唐朝只派陸柬之一個人就夠了。我們回頭看陸柬之的書法,你會發現什麼?第一,也是一種風格,跟「二王」不一樣的風格。第二,也充分地具有個人性,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就是陸柬之的書法。第三,水準。為什麼說難呢?他裡面流露出來那種法度。表面看起來寫得很鬆動,但是你要分析它的結構是相當的精研。在結構的精研上蘇黃米蔡都達不到,這是高度問題。這就是跟著真跡學和跟著贗品學的一個差別,這是非常重要的差別。


                                                                         淳化閣帖1

     二、

  現在我們的問題解決了。為什麼解決了?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平民時代了,平民時代的話,我們就可以去美術館,我們也可以看真跡了。文官辦不到的事,平民辦到了。我們只要排隊進到那裡邊就能看真跡,我們也能看到那個氣息,這是一個問題的解決。

  但是還有一點。其實文化遺產的概念是有兩層,一層是我們能看到真跡,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看到一個有水準的人示範。蘇黃米蔡到了後來當然也能看到真跡了,但是他沒有看到一個最高水平的人做的示範。張旭是陸彥遠給他做示範,陸彥遠是他老爹陸柬之給他做示範。虞世南給陸柬之做示範。智永給虞世南做示範。智永是「二王」的傳人,歷代都做示範。這個傳承非常重要,你要踩那個大師的仙氣兒。所以你要看到他怎麼寫、怎麼畫,這個很重要。

  南京有一個書法家叫孫曉雲,寫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叫《書法有法》,破解了貴族時代這個筆法是什麼東西。很多人要討這個筆法,有點像很多金庸小說裡寫的,要弄到一個劍譜、刀譜之類的,得到了就天下第一了。

有人就問了,開科取士不是在隋代就開始了嗎?唐代也有科舉制度,為什麼非要說唐代是貴族政治時代呢?因為唐代的科舉制度沒有完全制度化,也就是唐代的主要官僚基本來自兩大貴族體系,一個是老的貴族,我們叫山東貴族,山東貴族是廣義的山東,包括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另外還有新貴,就是以李世民為代表的,我們叫關隴貴族,就是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的帶一點胡人血統的關隴貴族,他們打的天下。唐代的政治基本是在舊貴族、新貴族這兩套貴族的控制之下運行的。唐代的名書法家、名畫家幾乎沒有不是貴族的,比如我剛才講的顏真卿是貴族,哪怕到了晚唐,晚唐有一個畫仕女畫的周舫,他是節度使之後,武人世家,都是貴族。文人當時力量還是比較弱的,文人真正的翻身、登上政治舞臺是在北宋,因為北宋開始制度化了,三年考一次,科舉變成主要的官僚來源,開始變成一個真正的國家制度,所以才使大量的中小氏族能夠到朝廷裡去當文官。

 
                     淳化閣帖2

   三、

  我們注意到,晉唐時代是重視人物畫的時代。我們講人物畫的古典時代,就是最輝煌的時代是在晉唐。因為貴族是最喜歡畫像的,這跟歐洲一樣。歐洲的貴族政治時代終結得很晚,應該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逐漸終結的。歐洲有很多城堡,歐洲大部分的國家基本都在一戰、二戰後才形成,我們叫做民族國家,義大利原來不是統一的義大利,是很多很多城邦國家。這正好印證了中國的寫實時代終結得比較早。為什麼終結得早?要想寫實,這個事不能半路出家,必須得從小開始學。為什麼閻立本、閻立德他們畫人物畫畫得好?那都是貴族,他們是從小就開始學的,要學習很多年才能畫得那麼好。

  到了文官時代。文官在小的時候一般條件沒那麼好。他們能把《四書五經》學下來就不錯了,哪有那麼多時間學習書法?所以人物畫是跟貴族政治匹配的。我們在講人物畫標準的時候,晉唐時代最高標準叫神,神品,神妙能逸神。到了五代之後顛覆了,最高是逸品。為什麼是逸品呢?就是像不像不重要,這就是文官。文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所以文官畫不了那麼好的寫實。比如畫山水不需要還原,山高一點、矮一點無所謂,畫樹也是一樣,樹也不長五官。大致像就行了,約略相似就可以。

  董源在北宋初期名聲不大,北宋三大家郭若虛寫《圖畫見聞志》的時候,北宋三大家裡是沒有董源的,有李成、範寬,還有關仝,這是北宋時期的大理論家定的北宋三大家。到了元朝,元朝有個鎮江人叫湯垕,他改了這個價值觀。看人物畫,他講了一套標準。看山水畫,他說先觀天真。天真是誰的標準呢?天真就是沈括評價董源的標準,叫「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這是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裡面寫的。也就是說,從元以後,董源一下子就晉升到第一位了,超越了李成和範寬,擠掉了關仝,變成了新的北宋三大家。因為這麼去畫畫比較符合文人的標準。李成、範寬那個畫,對任何一個學山水畫的來講太難臨摹了。因為它是有難度的,就跟我說臨陸柬之的書法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裡邊有法度的,那個法度非常繁複和精研,不是一目了然的。董源的畫一目了然,他層次很少。

                              董源作品

  雖然普遍的貴族政治在宋代終結了,但是在中國社會還是留下了一家貴族。這個貴族是誰呢?就是帝王,因為帝王是可以傳承的、世襲的。帝王的家裡經過幾代會有豐富的收藏,他們就能夠看到我們說的真跡。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宋徽宗。宋徽宗能畫那麼好的寫實,他絕對不像文同、蘇軾這樣,是半路開始畫畫的,他一定是從很小開始學的。而且他也會創新風格,就是創一種新的瘦金體,按風格學來講的話,這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風格。南宋的皇帝個個能寫字,包括他們的皇后,吳皇后、楊皇后都寫一手好字。

  到了明代的時候,姓朱的這一家,這一貴族還在傳。你看朱元璋是不會寫字的,朱棣也不行,到了明宣宗,就是宣德皇帝寫一手好字,畫一手好畫,《武侯高臥》是寫實的畫,勾線非常的伶俐、輕巧。明代的好幾個皇帝,憲宗會畫畫,萬曆皇帝是寫一手好字的。到清朝就剩下愛新覺羅這個貴族了。愛新覺羅這個貴族,也是頭幾代不行,是從雍正、乾隆才開始寫好字的。所以你就會理解,為什麼到了晚明清初會有八大、石濤這樣的高峰,歷史上都是屬於貴族的。當然我這麼講可能有血統論的嫌疑。並不是所有的貴族都能變藝術家,我是指在同樣條件下,一個是文官,一個是貴族,他們倆要比較的話,你會發現貴族更有優勢,因為他們家裡有收藏、有傳承。

                                                                   李成繪畫

  貴族政治重視人物畫,重視寫實。貴族的趣味跟平民的趣味很相似。1905年中國廢科舉,文官政治徹底終結。用傳統意義講的話,中國再也沒有文人了,以後的讀書人叫知識分子。恰恰就在這個平民時代到來的時候,在西方流行很久的寫實藝術就進中國了。西方的中產階級文化起來之後,已經開始反對寫實,現代主義在歐洲已經興起。但是中國並不是把最新的現代主義引進來,是把貴族時代的寫實藝術引進中國。就是說,所有的民族國家在建構過程當中,都利用寫實來做本民族的文化史敘述。如果用寫意的東西沒法做這個敘述。所以葉永新有一句話,他說現實主義是民族國家的預言。中日韓都經過這個過程,都是在差不多同時間引進寫實,然後寫實在這個民族國家開始放大。

但是在文官政治時代,比如從宋代一直到晚清,寫意流行了,寫實的還是有,在哪裡?在宮廷藝術裡邊。宮廷藝術一直流行帝王的肖像,叫御容。給帝王畫像,還要畫一些歷史畫,帝王徵服了哪個地方,諸如此類記功的東西。還有功臣像。還有社會風俗,類似《清明上河圖》,那個橋這個結構,這是很寫實的。在宮廷藝術當中還是有寫實存在,這是貴族的需求,代表一個宮廷的世襲的貴族趣味。宮廷藝術一直是重視寫實的。在宮廷以外的文官的藝術不是,它強調寫意。這是兩個不同的傳統。

  

陸機《文賦》原文
餘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雲。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沈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暑者鹹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黽勉,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員,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錡而難便。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袟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苟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悽若繁弦。必所擬之不殊,乃暗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系。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裡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或寄辭於瘁音,徒靡言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弦麼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固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豔。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樸而辭輕。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弦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餘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雖浚發於巧心,或受欠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龠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威蕤以馺鵷,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餘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裡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弦而日新。

    陸柬之《文賦》(局部)


更多藝術類文章、作品及資訊請關注國內知名藝術評論公眾號:藝術刀客。或微信號:ART-DAOKE.長按文後二維碼即可關注之。

【微信公眾號「藝術刀客」宗旨】:以獨立、自由和專業的精神,打造當代藝術批評與評論、創作與策展、藝術品鑑賞與投資的有良知和人文關懷的藝術公眾平臺。專注於當代藝術中思想的呈現、智性的生發和靈性的闡述。品評天下,鑑析古今。

【投稿、合作及聯繫】:E.mail:elite5100@sina.com

 

如果你喜歡本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平民中的「貴族餐」,肯德基你消費得起嗎
    平民中的「貴族餐」,肯德基你消費得起嗎?記得泉州地區第一家「肯德基」開業時,店門口排成一條大長龍,人山人海,大人小孩子全家一起出動,就連70歲的老爺爺老奶奶都來嘗鮮。肯德基算是平民中的「貴族餐」,在學生時代時,能吃上一餐,可稱得上「土豪」了,特別是能請別人吃一餐,那可是會迎來一群人膜拜的眼神,眼中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 黑色四葉草:九個團長,7個貴族,夜見是外鄉人,還有一個是平民
    ,因為貴族的天賦更強。你知道有幾個不是貴族嗎?01貴族天生的優勢貴族的優勢太多太多,不僅僅是天賦好。大家都知道,貴族的天賦比平民更好。大部分魔法騎士都是貴族,就算平民能夠成為魔法騎士。也只是墊底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強者都是貴族。
  • 日本古代只有平民才吃肉,食素竟是貴族身份象徵?
    乍一看這條政令有點扯,畢竟不吃肉就沒力氣幹活,所以這條政令雖為國令,但百姓真正踐行起來也就那麼回事,但這個政策卻被日本貴族記住並較好地傳承了下來,畢竟貴族是不需要幹苦力活的。當然為了攝入蛋白質和營養,必要的魚肉蛤蜊等海產還是要吃一點,但絕見不到大肘子、豬蹄子、扣肉等大塊肉。
  • 傳承匠心 致敬經典|陝西傳統手工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傳承人餘江葦
    12月1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體驗課正在進行,主講人是元典工坊創始人、陝西傳統手工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傳承人餘江葦。  餘江葦,42歲,經過不懈努力,「傳統手工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在2015年成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本人也被評為非遺傳承人。  推開高大的仿古木門,步入位於滻灞生態區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場的元典工坊,迎面可見便是仿建的古居明堂,四根巨大的柱子擎起整個空間。
  • 藝術時代人物陳金輝——推動書畫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
    華夏兒女,海外遊仔,觀之賞之,民族骨氣意境深遠,心靈為之一振,激情豪情起,吾為中華人華夏龍傳人,力當自強起,萬眾聚一心民族團結大團結,地動山可搖,國泰民信中國夢,東方明揚華夏龍,盛世龍行萬國村,華夏九州書畫之精神書畫之大道也。 陳金輝被書畫界譽為五千年第一人、神才聖手等,為書畫集大成者。
  • 【冷知識】「百姓」一詞最初指代的是貴族,而不是平民!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開心奶奶蔡明❤歡迎轉發朋友圈❤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老百姓」是中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自稱,意思是自己是沒有權勢沒有地位的平民普通人在戰國以前的時代,「百姓」這個詞指代的卻是貴族。
  • 李零| 解構中國貴族
    剛才尹吉男教授說我最初的題目是《說世襲平民》,這兩個其實是同一內容,就是把題目換了一下。李零:貴族非常講究血統和姓氏             大家比以前更喜歡炫耀出身 李零:我就言歸正傳,我們大家都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阿Q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阿貴。
  • 不殺士大夫,宋朝皇帝的誓碑——中國文官制度由宋朝開始
    實行文官制度,由政治家治國而不是軍事家治國,便是趙匡胤執政的奮鬥目標。誓碑雖小,意義重大,因為它極其明確地刻下了"不殺「二字,也就提供了實行文官制度的最起碼保障。視文化為民族生命,視文人為國家棟梁,乃有史記載的三千多年以來中國人的精神傳承。中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是因為其國力強大,不是因為其人口眾多,不是因為其地大物博,也不是因為其歷史悠久,而是因為其擁有的這種文化淵源。
  • 是誰逼得明朝的文官一次次去弒殺君王?當看完前因後果,又氣又恨
    因為每個王朝的建立,都離不開屠殺平民和燒殺搶掠這樣土匪才幹的事。一個王朝從無到有,他們的財富和權力是從哪裡來的?難道不是一點一滴地搶來的,殺來的嗎?想推翻一個舊王朝,就要敢冒著生命危險去造反。而且,屠殺平民比戰場上殺敵容易多了,還能緩解戰士的壓力,這就是古代將領喜歡屠城的真實原因。當你站在文明的視野去審視戰爭時,你會發現自己幼稚得可愛。儘管常遇春殺了很多平民,但常遇春是幸運的,因為常遇春死的早。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中國曆朝歷代都少不了文官團體,但是在中國其他王朝中,都沒有像明朝一樣,文官權力如此之大,君臣衝突頻發。即使是極度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文官也沒有像明朝文官一樣權力如此之大。大明建立之初,雖是文官治國,但明朝實行的是文武並重的國策,且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並不是多麼看重文官。
  • 書畫名家宋亞平、李豔秋、宋郭蓮三人書畫聯展在榆林精彩開幕
    2020年12月11日上午,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的「長安風華—宋亞平、李豔秋、宋郭蓮三人書畫聯展」開幕儀式在榆林大劇院四樓藝術展廳圓滿完成,現場展出各類書畫作品近100幅,為我市廣大市民帶來一份高品質的文化藝術大餐,榆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臨出席,市委常委、
  • 王公貴族的鳳冠霞帔為什麼平民可以佩戴?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而帔是宮廷命婦的著裝,民間女子為何在結婚時可以享受鳳冠霞帔的殊榮?說法一: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時才可作鳳冠霞帔打扮——按照華夏禮義,大禮可攝勝,就是祭禮、婚禮等場合可向上越級,不算僭越。
  • 天生帶掛未必是好事,天才魔法少女被孤立,平民和貴族都討厭她
    在這個世界,一般只有貴族才擁有魔法,很少出現完全沒有魔法天賦的父母,生出擁有魔法的孩子這種情況。瑪利亞就是一個特例,她擁有罕見的光魔法。幼年時,瑪利亞跟小夥伴一起玩,一個小女孩摔傷了,瑪利亞想幫她治好,不知不覺就使用了光魔法,幫她治癒傷痛。
  • 從朱元璋到朱棣的制度變化,淺談明朝為何是以太監來制衡文官集團
    雖然這個比喻更多是調侃,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明朝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確是皇帝與文官集團的抗衡歷史,為此皇帝抬出的親信太監與文官集團鬥的是相當激烈,諸如天啟時的閹黨魏忠賢大力打壓東林黨。
  • 尼泊爾最美王妃出身印度貴族,08年淪為平民,她還會翻盤嗎
    她本來是尼泊爾的王妃,她當王妃期間,盡心盡責的成為一名合格且出色的王妃,可惜命運不幸,當時王室發生巨變,她和王子淪為平民,她沒有放棄這段婚姻,而是依舊對王子不離不棄,即使生活大不如前,她也始終照顧著王子,面帶微笑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北京榮寶齋齊派書畫藝術傳承專場
    齊白石是中國近代國畫大師,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出中國畫的藝術精神,他開創的齊派藝術被後繼者們不斷發揚光大,傳承近百年,成為我國畫壇中重要的藝術財富。此次「齊派傳承藝術」專場為廣大藏家徵集到了胡絜青、婁師白、許麟廬、李苦禪、李可染、陳大羽、齊良遲、齊良已、齊良末、齊良芷、齊秉正、齊秉聲、吳瑞臻等齊派藝術家的優秀書畫作品,屆時期待諸位藏友競得心儀之作。
  • 明王朝文官體制的罅隙
    這種弊病來自於與中央集權極度匹配的文官體制。 縱觀明代一朝,除去草創之初的洪武、永樂兩代,文官為王朝官場的主體已成為絕對趨勢。 歷代封建王朝並不完全以客觀的法律去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儒家四書五經中的抽象的倫理道德作為治國理政的依據,這正是法治對文官體制的低頭。
  • 書畫傳遞愛心 陳偉強書畫工作室成德育勵志教育基地
    近日,東海藝術館暨陳偉強書畫工作室迎來了又一批學生參觀,該館被授予德育勵志教育基地。「成立東海藝術館,一方面是搭建書畫交流平臺,有利於開展與各地書畫界人士的技藝交流和探討,另一方面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給本地書畫愛好者提供書畫學習和展示的場所。」陳偉強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殘疾人,生活在這個時代,我感到無比幸福!
  • 明朝文官走上臺前,江南士紳逐漸猖獗
    宋朝重文輕武的思想,導致文官集團始終比武將集團地位高一個檔次,文官執掌兵權也是比比皆是。到了明朝以後,這種情況蕩然無存了,那麼你們覺得明朝文官會甘心嗎?如果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種特例也就算了,可是整個宋朝文官比武將地位高,已經存在了三百多年,明朝那幫文官自然也想要得到這樣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