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肌肉纖維哪種多?快速肌 or 耐力肌?

2021-01-12 吳棟陪你跑

在初中的生理課上,我們都學過,人體肌肉按結構和功能可分為心肌、平滑肌與骨骼肌三種:

平滑肌則是內臟的肌肉心肌是屬於心臟的肌肉運動中所探討的是骨骼肌,顧名思義就是兩端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

一般我們習慣上稱呼的「肌肉」指的就是骨骼肌,它的兩端肌腱連結在骨骼上,與骨骼系統相配合,受大腦意志支配而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在顯微鏡下可看見明暗相間的橫紋,故也稱作「橫紋肌」。

人體在運動時,由大腦下達命令,信息經由神經系統傳遞至肌肉並產生伸縮。在肌肉伸縮時,會以關節為支點來拉動骨骼,從而完成大腦預期的動作,這個過程其實極為精密與複雜。

人體總共有大約600多塊骨骼肌,約佔體重36-40%。

骨骼肌通過肌腱與骨骼相連。肌肉是由長圓柱狀的肌肉細胞組成,稱為「肌纖維」。一條肌纖維直徑約10-150微米,長度可由1mm到30cm左右。

紅肌和白肌

從外觀來分有紅肌纖維(I型肌纖維)與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從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來分的話,紅肌纖維為慢縮肌,適合於耐力性運動,例如許多長跑選手就是屬於慢縮肌較多的人;白肌纖維為快縮肌,主要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爆發性動作。通常所說的「肌肥大」(肌肉體積增大)就是針對白肌纖維進行破壞再修復從而增加肌力。

人體不同部位的肌纖維也有差別,例如:大臂肱三頭肌的快肌比例比臂部其它肌肉多10-30%,而腹部和深層肌肉一般則慢肌較多。

快/慢肌的特徵如下:

由上表可見,慢肌(紅肌)纖維的橫截面積纖細,快肌(白肌)纖維的橫截面積粗大,這就是為何馬拉松選手普遍苗條,而短跑飛人個個粗壯的原因。

白肌纖維(II型肌纖維,快縮肌)又可分為IIa型、IIb型與IIc型三種。IIb型白肌纖維抗疲勞性低、持續時間短,適合短時間的爆發力訓練動作;IIa型肌纖維則是具備I型慢肌纖維與IIb型快肌纖維的特性,又被稱為「中間肌」。

快速收縮肌纖維對低訓練量、長休息間隔、高強度和低頻率訓練反應最好;慢速收縮纖維則相反,對高訓練量、短休息間隔、低強度和高頻率訓練反應最好。

基因優先權

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中與運動能力相關表現的都統稱為「運動基因」。一般來說,速度和耐力就是運動基因最直白的解說。

人體的肌肉纖維類型組成,基本上都是由基因所決定的,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特別擅長跑馬拉松這樣具有長時間性的耐力運動項目,而有的人則特別擅長跳遠或短跑這樣需要爆發力的運動項目。

人體的每一個肌群都是由不同比例的I型與II型肌纖維所組成。一般來說,兩種通常都會佔50%左右,但還是在比例上有所不同,例如:胸大肌大約60%是由快肌纖維所組成,肱三頭肌的快肌纖維也比手臂上其它的肌群多出10-30%左右,小腿後側腓腸肌主要以快肌纖維為主,比目魚肌主要以慢肌纖維為主。

另外,肌纖維的比例除了基因之外,還會受到荷爾蒙與運動習慣所影響,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肌纖維分佈比例是完全相同的。

遺傳基因確實在運動能力中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從研究角度看,能走上奧運會賽場的世界頂級運動員,身上確實帶有上天賦予的特殊基因,我們將此稱之為「金牌基因」。運動能力70%靠遺傳基因,但後天努力仍舊可以改變剩下的30%。

肌纖維訓練要因材施教

無論是爆發型或是慢速型的反覆訓練動作,沒有一種訓練方式是能套用在全身的肌群訓練上的。如果只採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就會發現每個肌群的反應中會出現極大不同的感覺差異,這也就是本文一開始說的肌肉纖維比例問題。

正是由於肌群內的肌纖維有這樣的先天差異性,因此就必須要對肌肉因材施教,針對某些肌群採用爆發式訓練,而部分肌群採用慢速式訓練,也就是要考慮先天的條件來進行訓練方式的設計與調整。

在馬拉松訓練中,輕鬆跑(E跑)能徵召紅肌(慢肌纖維)的使用,讓身體在跑步時使用更多紅肌。紅肌使用得越多,就越能增加身體紅肌比例,而且訓練紅肌還能對抗疲勞。最後也能刺激中間肌(IIa型白肌纖維)的肌纖維數量增加,而使更多白肌(快肌纖維)有紅肌的特性,讓身體更適合長跑。

當身體擁有更多紅肌,身體就更能利用脂肪當作燃料。當身體經過訓練,燃脂的比例可從50%提升至70%。當身體越來越懂得調用脂肪,就越有機會避開撞牆期。

而間歇訓練不但要啟動白肌,中間肌也會加入進來,一起刺激最大有氧能量系統。各種肌肉一起協同工作,能創造出更好的跑步經濟性,這也是輕鬆跑時所需要的,會在間歇運動時一起得到強化。跑步經濟性的提高比起VO2max(最大攜氧能力)對於馬拉松成績的提升更為顯著,因為VO2max的進步幅度有限(基因佔據主導),而跑步經濟性關乎到跑步使用氧氣的能力。跑步經濟性越好,我們跑馬拉松的成績越能有顯著的提高。

爆發式訓練不適合所有人

有在健身的人都知道,爆發式訓練法是許多健身老手或職業運動員最常採用的方式。這主要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刺激肌肉生長,但這樣的訓練方式真的適合普通人群嗎?

首先,有許多運動員在先天條件上就比一般人要好,同時,他們的肌肉比例中II型快縮肌纖維佔比高,因此能產生極具爆發力的肌肉收縮,這樣的肌肉組成比例在一般人體內是很少見的。

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候,必須要能明確地感受到肌肉收縮的狀況下加速收縮,如果已經失去肌肉收縮的感覺,就表示這個動作與速度已經不適合了。

假設無法控制好爆發性的收縮的話,就表示肌肉中缺乏II型快縮肌纖維,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訓練動作都必須要放慢速度才能有效地感受到目標肌群的收縮,那就代表這個肌群的慢縮肌纖維比例較高,也表示神經網絡的反應較慢。

如果,你冒然使用爆發式訓練動作,可能會造成過度依賴由動作所產生的慣性與借力,導致無法真正訓練到目標肌群的肌纖維,並且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可能你想說,職業選手或健身老手都在用的訓練方式一定很奏效,但爆發式訓練並非肌肉成長的萬靈丹,反而是極具風險的訓練方式。因為採用這樣的訓練方式,在肌肉的收縮力道就會瞬間產生過大的情形,肌肉、肌腱以及關節都會承受較大的風險。而採用慢速訓練時,能更安全有效率地做好每個動作,而且使用的重量也會降低,因此能降低肌肉受傷的風險。

如果你真想採用爆發性訓練,建議可以在兩組爆發性訓練中穿插一組慢速訓練,或是先用緩慢且流暢的方式做完幾個反覆動作後,再漸漸加速目標肌群的訓練步調,以速度來克服肌肉逐漸累積的疲勞度。

如果確實缺乏「金牌基因」,我們還是可以把運動作為休閒來好好享受,畢竟「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為我們帶來健康好身材和陽光好心情!

——參考資料:bodybuilding、underdogstrength等

相關焦點

  • 了解肌肉纖維類型,讓你的健身減肥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在搏擊比賽中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一拳爆發力真強,這位選手的耐力真好。人的一切動作都是受骨骼和肌肉的控制。那麼真的像我們所見的那樣,有的肌肉可以提高你的爆發力,有的肌肉可以提高你的耐力嗎?答案是,肯定的。人體有不同類型的肌肉纖維,這些肌肉是根據它們產生的能量而區分。同樣也可以通過專項訓練來針對的訓練不同的肌肉纖維。
  • 健身科普:什麼是快肌和慢肌?這對你的運動表現很重要
    你的身體有兩種類型的骨骼肌纖維:慢收縮(I型)和快收縮(II型)。慢收縮肌肉給你耐力去完成像長跑這樣的耐力運動。人們用快速收縮的肌肉做爆發力動作,比如短跑、跳躍等等。當你在訓練或比賽時,我們將了解這兩種類型的肌肉如何起作用。還將一起學習如何鍛鍊快肌和慢肌,使自己達到最佳狀態。
  • 肌纖維對於增肌效果有影響嗎?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纖維類型呢?
    我們都知道,肌肉是由不同類型的肌肉纖維組成的,此外,不同的肌肉纖維有不同的特徵——一些更適合耐力訓練,如跑步,而另一些更適合速度和爆發性運動,如短跑。基於此,有些人認為你可以通過測試自己的肌肉纖維類型,然後根據測試結果使用相應的強度範圍來更好地增加肌肉力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肌肉大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三者的關係是什麼?
    肌肉大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沒有直接的一對一關係,但三者之間確實存在聯繫。要確切了解這種連接是什麼以及它起著多大的作用,對肌肉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有一點了解是有幫助的...簡單闡述基礎知識肌肉由相連的肌肉纖維束組成,其中有兩種:慢肌纖維和快肌纖維。
  • 闢謠│肌纖維類型對於增肌真的很重要嗎?
    這也是為什麼它們對於跑步、騎行和遊泳這樣的耐力訓練非常有幫助。在顯微鏡下看起來是這樣的:上圖來自於1972年奧林匹亞馬拉松冠軍得主Frank Shorter的小腿肌肉。黑色的形狀是慢肌,白色的是快肌。雖然肌纖維通常被分成這兩類,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類別:混合型肌纖維[1]。這裡就不仔細展開了,你們只需要記住有些肌纖維是快肌主導,有的是慢肌主導,而還有的是混合型。
  • 超級科普:肌肉纖維(MUSCLEFIBER)
    張景琦FromM&F作為一名合格的健身者,你必須掌握關於肌肉纖維的核心知識,然後根據這些知識,重新規劃你的運動方案,獲得更好的運動水平增長和體型改變。
  • 肌肉耐力詳解
    顧名思義,肌耐力就是肌肉的持久力,普遍來說男性力量要比女性力量更強,那從年齡上說25歲處於頂峰,隨後肌肉會開始流失,年齡越大流失得越快。骨骼較小的人,肌肉力量也相對更好鍛鍊,四肢較短小但肌肉長度較長的人,更容易鍛鍊以及運用力量。
  • 肌肉類型分兩種,跑得快、爆發力強都是快肌的功勞
    1、肌肉的兩種類型 健身時進行的各種訓練都是為了鍛鍊身體中的骨骼肌,骨骼肌是由許多肌纖維構成的,肌纖維大致分兩種類型 這就與紅肌、白肌的特點有關,白肌更多的人在爆發力發麵更有優勢,紅肌更多的人在耐力方面更有優勢。
  • 肌肉纖維運動及增長原理,增肌健身的朋友漲知識了
    我們有兩種類型的肌肉纖維可以做到這一點:I型慢肌肉纖維:收縮緩慢,產生力較低,適合於持久的活動,並且易燃性較低;II型快肌肉纖維:收縮快,產生力大,不適合耐力運動,並且耐疲勞性低;由於這些纖維較弱,因此不適合較高強度的工作或過載運動。如果在肌肉上施加更大的負荷,則會逐漸需要調動更大,更強的肌肉纖維。因此,當負荷從輕到重增加時,參與收縮的快肌肉纖維的數量會逐漸增加。我們發現特別有趣的是,我們的身體總是在快肌肉調動之前先調動慢肌肌肉纖維。其實先後執行哪種任務都沒有關係。
  • 短距離快速鴿的肌肉特徵!
    短距離的快速信鴿身體上快肌纖維佔的比重大,慢肌纖維比較少因為快肌纖維力量大,但持續力量時間短,這也符合信鴿這一項目的快速信鴿運動的特點,信鴿比賽的短距離,需要的是飛翔速度的快,就需要信鴿的肌肉有力量,才是速度的保障,在比賽時提高速度一、是出籠快速,翅膀力量大飛行啟動驅動快,這也需要信鴿腿的配合,二、出籠起飛是靠快速肌的橫截面積,還有神經過程靈敏性
  • 肌肉耐力訓練,運動30分鐘,持續燃燒4-8個小時脂肪
    就是這麼神奇地訓練---肌耐力訓練。肌肉耐力的好處:對於普通人來說,訓練肌肉耐力比提升力量更重要,因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家務,拿東西,搬重物,包括做愛。減少身體受傷風險:如果你的肌肉耐力較差,在運動過程中很容易受傷(摔倒,扭傷)保持健康體重:肌肉耐力更好的提高你的新陳代謝,幫助你燃燒更多熱量改善平衡:平衡力較差通常都是由缺乏肌肉耐力引起的
  • 中遊體育:哪種泳姿能充分鍛鍊到你的胸大肌
    其次仰泳,實際上仰泳鍛鍊到更多的肌肉是背闊肌,所以俗話說「仰泳練背」,而波蛙作為現代蛙泳,將驅動力前移,雖然一定程度上鍛鍊到胸大肌,但是由於內劃產生動力和升力的時間很短,許多運動員為了減少阻力讓手臂從水面位置或者以上前伸,所以實際鍛鍊到胸大肌的時間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長。
  • 如何提升耐力?訓練之前,要清楚肌肉耐力和爆發耐力
    身上的肌肉量越多,休息時能燃燒的脂肪就越多。但是,當你練深蹲或舉重時,肌力並不是唯一的訓練重點,肌耐力也需要顧及到。一般來說,肌耐力是長時間重複施力、維持肌肉力量或張力的能力。換句話說,你能重複肌力訓練的動作越多次、或跑步時間越長、跳繩跳越久,你的肌耐力就越好。 耐力對肌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肌耐力越好,就越不容易累。
  • 肌肥大能有效幫助增肌減脂?必須知道肌肥大原理、組數訓練安排!
    其實肌肥大是有效幫助「增肌」的必經過程,讓肌肉纖維的尺寸和直徑增大。除了練身材之外,這種訓練還有助於增肌減脂、遠離糖尿病和強化肌力,讓你自由活動與避免受傷。因此本篇我們將介紹如何透過三種「肌力訓練」與飲食睡眠搭配,讓你的肌肉有效達到肌肥大。肌肥大訓練目的?
  • 跑步耐力如何來提高
    跑步耐力一般是指長跑,長跑耐力又是體現在長距離的奔跑能力,假如是相同的一萬米距離,若保持一定速度去奔跑與慢吞吞地跑完,顯然是不一樣的體能耐力,這個速度耐力才是真正的耐力。另外維持運動的肌肉結構也又可分為白肌纖維和紅肌纖維,白肌纖維的作用是絕對力量和爆發力,所以又叫快肌纖維;紅肌纖維的作用是耐力,所以又叫慢肌纖維,而長跑耐力好就要發揮體內紅肌纖維的潛力。所以,理解了跑步耐力的關聯性質,就可以明確如何去提高耐力的鍛鍊方法了:一.
  • 耐力是長跑者最需要的素質,那麼該如何提升耐力?
    提升耐力方法一,腿部力量訓練從肌肉的層面看,爆發力和快肌纖維有關,而耐力和慢肌纖維有關,有短跑天賦的人快肌纖維的比重比常人大,而有長跑天賦的人慢肌纖維的比重比常人大,這就是為什麼短跑運動員未必擅長長跑的原因。
  • 獲得「極限體能王」的稱號,而且拿走100萬的秘訣:提高肌耐力
    不過肌耐力可以通過阻力訓練、重量訓練、肌力訓練等增加、或者保持。 )可減少或避免肌肉流失 (五)可用於復健 (六)可提升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動力(power)
  • 經常眼皮跳、面部肌肉抽動,小心患上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知多少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為高反應性功能障礙症候群的一種,表現為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一般先由眼輪匝肌開始,逐步擴散至面部表情肌和口輪匝肌。隨著病情發展,間歇期變短,抽搐程度加重。
  • 腰肌勞損還能運動嗎?練練這些動作幫助快速恢復
    腰肌勞損還能運動嗎?練練這些動作幫助快速恢復腰和膝蓋、肩膀簡直可以並稱人三大"嬌氣包",在運動損傷中首當其衝的就數這仨。這其中似乎腰痛又更為常見。俗話中"站著說話不腰疼"和口語中"一不留神閃了腰"就能反映出腰的脆弱。無論你健身與否、鍛鍊與否,腰痛都可能時不時伴隨一下你。
  • 健身前言:肌肉與鍛鍊
    保持肌肉系統良好狀態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期望的的要求還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統減掉多餘的脂肪,快速調理身體壓力,提高耐力、靈活、骨密度。 四、肌肉是如何運作的 肌肉的運作是通過擠壓收縮完成的,也就是肌肉的兩端靠攏 牽引骨骼互相靠近。肌肉延伸不能通過自身完成,是通過對抗肌的收縮或外部壓力完成。根據收縮力,肌纖維可簡化分為:快速肌纖維(白肌纖維)、慢速肌纖維(紅肌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