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主演《密戰》構成侵權,法院判決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2020-11-17 TV法律微服務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紅色經典影片,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該片主要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佔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其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諜戰片、老版《潛伏》。而2017年上映的諜戰動作大片《密戰》,無論在劇情上,還是在宣傳上均以時隔60年的《永不消逝的電波》為參照物,涉嫌侵權。

為此,《永不消失的電波》原作者的子女將《密戰》的出品方訴至法院。本案於2020年5月29日,在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公開審理。北京梵清律師團隊——臧梵清律師、王向洋律師、何立京律師、鄭弘律師、尹威振律師與婁靜律師,共同作為原告方的代理律師出庭。

原告方認為,被告未經原告許可,擅自改編涉訴作品並將涉訴作品拍攝成電影發行、上映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而被告對此並不認可,認為電影文學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與電影《密戰》屬於相同歷史題材作品,是採用相同歷史原型「李白」,講述同一歷史時間段,發生在同一地點的故事,兩部作品屬於分別創作完成,是相互獨立的作品。被告認為,自身並不存在侵權行為。

近日,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由郭富城主演的電影《密戰》構成對電影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著作權侵權,責令被告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北京風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新浪網上刊登澄清、道歉聲明並賠償經濟損失。

本案勝訴判決書(截取)

電影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為原創作者杜印與李強於1958年創作完成,本案中的原告李某某等4人系杜印、李強二人的子女。

2017年11月3日,本案被告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北京風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擅自將電影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進行改編,拍攝成電影《密戰》(又名《新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電影《密戰》由郭富城主演,由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北京風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是一部諜戰動作影片。電影《密戰》與電影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在故事背景、時間、地點、人物名稱、人物關係和主要情節上基本相同,構成實質性高度相似,其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將其拍攝成電影,並在多家媒體上以《新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名義大肆宣傳長達兩年之久,最終以《密戰》的名義發行、上映,該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

電影劇本《永不消逝的電波》,根據故事的進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詞:19世紀30年代、上海、假夫妻、電波、情報、日寇女特務、國民黨反動派。

梵清律師團隊接受委託人的委託後,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專業性,發現《密戰》與《永不消逝的電波》存在多處相似的故事編排情節。電影《密戰》與《永不消逝的電波》除男女主人公的人物設置相似之外,還有多個人物設置的相似之處。比如,施祥寶與萬冰,孫明仁、白小姐與大貓、岑子默,柳尼娜與秋山雅子等等。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國民認可度極高,該影視作品讓新一輩年輕人了解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是一代英烈在艱苦奮鬥的歲月、奮起反抗命運的縮影,其意義無比珍貴。然而,被告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北京風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擅自拍攝,且不說這會給原告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僅僅這一行為已經對原作者及其作品表現出不尊重,理應得到懲戒。

文學作品是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是對現實的一種升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塑造的「李俠」這一形象,是千百個革命烈士光榮形象的文學塑造,是一代革命英烈的縮影,更是作者帶有情感和主觀構思的文學創作作品。因此,影視文學作品的獨創性不容他人肆意褻瀆、侵犯!

相關焦點

  • 因微信群內對罵被判賠禮道歉 法院: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
    12月21日 消息:據夷陵法院公眾號報導,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趙某、張某夫妻育有趙甲、張某某、趙乙、趙丙4個兒子。趙某去世後,几子在母親張某的養老以及財產分配問題上產生矛盾。
  • 旅遊美照被旅行社「盜圖」 法院:侵犯肖像權 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這起由上海長寧法院一審判決的肖像權糾紛案,近日經二審法院終審「維持原判」,被告旅行社承擔全部侵權責任,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上海法治報」連續十日刊登對原告張小姐的道歉聲明,並賠償經濟損失10000元、公證費500元、律師費5000元。
  • 小米公布與徐強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判決結果:後者賠償道歉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小米最新資訊 > 正文 小米公布與徐強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判決結果:後者賠償道歉
  • 網友發文詆毀小米雷軍:被判賠禮道歉、賠償 8.1 萬
    IT之家 12 月 8 日消息 據 @小米品牌安全 微博消息,「小米與徐強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結果出爐。判決時間為 2020 年 12 月 7 日,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被告徐強在《法治日報》刊登聲明,向原告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賠禮道歉,聲明內容應事先經法院審核,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律師費等共計 81000 元。
  • 公眾號侵犯臺灣明星林志穎肖像權 法院判決道歉並賠償30000元
    近日,記者從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廣安移動分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後5日內,在其」廣安移動4G」(微信號為:gayd4g)微信公眾號中刊登向林志穎的書面賠禮道歉聲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賠償明星林志穎經濟損失、精神撫慰金、維權成本等費用共計30000元。
  • 四川移動公司侵犯臺灣明星林志穎肖像權 法院判決道歉並賠償30000元
    近日,小編從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廣安移動分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後5日內,在其」廣安移動4G」(微信號為:gayd4g)微信公眾號中刊登向林志穎的書面賠禮道歉聲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賠償明星林志穎經濟損失、精神撫慰金、維權成本等費用共計30000元。
  • 圖片侵權賠償標準
    :一、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銷毀庫存的侵犯原告涉案圖片著作權的宣傳冊;二、被告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共計4000元;三、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第四十八條第一項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彙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複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複製品的材料、工具、
  • 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
    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不僅使自己丟失工作,還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不僅使自己丟失工作,還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一、案件概述1、原被告原為公司同事二、法院判決1、被告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2,000元;2、被告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5,000元。
  • 「雲海餚」裝潢被指擅用楊麗萍舞蹈,法院判決構成侵權
    「雲海餚」裝潢被指擅用楊麗萍舞蹈,法院判決構成侵權 2020-12-09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瓜視頻內容遭盜播案終審判決法院認定愛奇藝構成侵權
    本報訊(記者王涵)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愛奇藝被訴著作權侵權糾紛系列案件(共四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愛奇藝侵犯了西瓜視頻對《一郭匯》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判決愛奇藝承擔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的賠償責任。   《一郭匯》是知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一檔短視頻脫口秀。
  • 一家人在微信群中對罵,法院判決:「參戰」人員道歉、賠錢
    據宜昌夷陵法院微信公號消息,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逞一時之快,「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這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辱罵誹謗構成侵權法院審理認為,名譽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維護自己名譽並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公民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在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因養老、財產分配等發生矛盾後,已經村幹部調解達成協議。
  • 《見字如面》未經許可朗讀三毛家書,法院判決侵權
    法院認為,《見字如面》節目使用涉案書信的行為不屬於合理使用,侵害了涉案書信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判定三被告於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顯著位置刊登聲明,賠償三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62636元。
  • 著作權侵權|自己付費下載的音樂,公開播放構成侵權?
    與商場交涉未果後,音著協便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某購物中心停止使用涉案音樂作品並賠償經濟損失75750元及合理費用10065.97元。法院認為,在本案中,被告某購物中心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其經營場所將涉案歌曲作為背景音樂予以播放,侵害了原告就該作品享有的表演權,且不符合合理使用的範疇,應當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 網友發文罵雷軍,被判賠禮道歉,賠償小米8.1萬元
    (原標題:網友發文詆毀雷軍案判決:被判賠禮道歉,賠償小米81000元)
  • 《人民的名義》未侵權!李霞訴周梅森著作權糾紛案終審判決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就李霞與周梅森、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出版集團)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作出二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著、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小說《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對李霞所著小說《生死捍衛》的歪曲、篡改,周梅森並未侵犯李霞享有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北京出版集團未侵犯李霞的複製權、發行權,判決駁回李霞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 最高院指導性案例:在微信群侮辱.誹謗.污衊.貶損他人構成名譽權侵權
    自2017年1月17日以來,被告趙敏一直對二原告進行造謠、誹謗、誣陷,多次污衊、謾罵,稱黃曉蘭有精神分裂,污衊蘭世達公司的儀器不正規、訛詐客戶,並通過微信群等方式進行散布,造成原告名譽受到嚴重損害,生意受損,請求人民法院判令:一、被告對二原告賠禮道歉,並以在北京市順義區X號張貼公告、北京當地報紙刊登公告的方式為原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二、賠償原告蘭世達公司損失2萬元;三、賠償二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各5
  • 北京知產法院判決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300萬元
    原標題:分時段出租視頻網站VIP帳號構成不正當競爭近年來,視頻網站充值付費觀看變得越來越普遍。消費者選擇購買VIP帳號,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影視資源,另一方面也能擁有更為流暢的觀看體驗。日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二審審結了一起分時段出租視頻網站VIP帳號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愛奇藝公司是愛奇藝網和愛奇藝APP的經營者。
  • 判決 | 圖解影視作品《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軍師聯盟》 法院終審:侵權!
    三、蜀黍科技公司如果構成侵權,是否應承擔優酷網絡公司主張的民事責任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的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 法院判決:侵權並賠償
    2020年12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宣判。 關注釣魚愛好者微信公眾號,竟能免費看大片?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2020年,北京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某公司)發現一個微信公眾號提供《大魚海棠》《空天獵》《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南極之戀》等數部電影作品的在線播放服務。
  • 侄女與伯父一家微信群內對罵,法院判決「參戰」人員道歉賠錢
    2020年5月25日,趙二、陳某、趙乙訴至夷陵區人民法院,要求趙一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審理中,趙一提起反訴。在疫情防控微信群內發表侮辱、誹謗對方人格尊嚴的文字、語音,造成不當言論的傳播,構成名譽權侵權,相關責任人應就自己的言行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