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與伯父一家微信群內對罵,法院判決「參戰」人員道歉賠錢

2020-12-23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據湖北宜昌長安網12月18日消息,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逞一時之快,「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這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

微信群中對罵洩憤

趙某、張某夫妻育有趙甲、張某某、趙乙、趙丙4個兒子。趙某去世後,几子在母親張某的養老以及財產分配問題上產生矛盾。2019年5月15日,四兄弟籤訂《關於張某贍養的協議》,約定由趙丙負責母親的生養死葬,母親張某的財產等由趙丙繼承。

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村委會為疫情防控建立了微信群,趙一(父親趙丙)、趙二(父母趙乙、陳某)、趙乙、陳某均為微信群成員。2020年5月4日上午,大家在微信群聊天時,侄女趙一與伯父趙乙、伯母陳某發生激烈言詞衝突,隨後演變為侮辱謾罵。在群內他人幾次勸解後,雙方才沒有繼續互罵。當時微信群成員102人,雙方的言詞在當地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2020年5月25日,趙二、陳某、趙乙訴至夷陵區人民法院,要求趙一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審理中,趙一提起反訴。

辱罵誹謗構成侵權

法院審理認為,名譽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維護自己名譽並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公民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

在本案中,雙方當事人因養老、財產分配等發生矛盾後,已經村幹部調解達成協議。但雙方沒有就此化解矛盾,將心中的怨氣以微信聊天方式發洩,沒有考慮到雙方的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在疫情防控微信群內發表侮辱、誹謗對方人格尊嚴的文字、語音,造成不當言論的傳播,構成名譽權侵權,相關責任人應就自己的言行承擔民事責任。

趙一首先在微信群內就「土特產網絡買賣」的話題轉換到「賣人」這一不當話題上,雖沒有直接言明與之話題相關的姓名,但該微信群的成員均系村民,即使平時大家使用網名聊天,但都知曉對方的身份,在沒有指向特定人的情況下,其隱射對象不排除與趙一及其家庭成員存在矛盾的相對方。在此情況下,其伯母陳某進行回擊,導致相互辱罵、人身攻擊,使得趙乙、趙二也參與其中。由於趙一不尊敬長輩,首先在微信群內使用侮辱、誹謗言語,引發矛盾,且不當言語較伯母陳某、伯父趙乙多,存在主要過錯,應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精神損失等民事侵權責任。

趙乙作為趙一的伯父,在妻子陳某、女兒趙二遭到侄女趙一的言語侮辱後,沒有起到長輩在晚輩中具備良好人品的表率作用,不能自我克制、勸阻雙方,而是直接在微信群裡以較多的語音謾罵侄女趙一,不僅有損做長輩的自身形象,也給晚輩趙一造成了一定的名譽權損害。同理,陳某在微信群的不當言語雖系借用趙一的侮辱言語回復,但這種方式不僅不利於平息矛盾,反而導致矛盾升級,也構成了對趙一名譽權的侵害。本院對陳某、趙乙提出的「不得已回擊」的理由不予提倡,故趙一的反訴請求部分成立,陳某、趙乙也應承擔一定的民事侵權責任。

趙二雖也在微信群裡使用了不當言語,但不當言語較少,過錯程度較輕,尚未造成對趙一名譽權侵權的嚴重後果。故趙二在本案中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但應引以為戒,規範個人言行,樹立網絡文明交往風尚。

法院判決道歉又賠錢

結合雙方當事人的訴請,各自侵權給對方造成的損害程度,以及侵害名譽權行為傳播導致當事人在村級範圍內的社會評價降低的實際情況,夷陵法院遂判決趙一於判決生效後7日內在村委會辦公樓處公示欄內張貼致歉聲明,向趙二、陳某、趙乙賠禮道歉,陳某、趙乙在相同位置張貼致歉聲明向趙一賠禮道歉,張貼時間為7日,如逾期不執行,則由法院在上述地址全文張貼本判決書內容;同時判決趙一於判決生效後7日內賠償趙二、陳某、趙乙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陳某、趙乙於本判決生效後7日內賠償趙一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法官提醒,在網際網路時代,微信雖為網絡虛擬空間,但已成為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交往工具,微信群也是公共場所,公民在微信群內發表言論也應遵守法律法規,應符合公序良俗要求,切勿因一時氣憤,發表不當或侵害他人權益的言論。另外,在發生糾紛後應當積極尋求合理合法的解決途徑,切莫使衝突加劇,甚至造成違法犯罪的嚴重後果。

相關焦點

  • 一家人在微信群中對罵,法院判決:「參戰」人員道歉、賠錢
    據宜昌夷陵法院微信公號消息,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逞一時之快,「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這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村委會為疫情防控建立了微信群,趙一(父親趙丙)、趙二(父母趙乙、陳某)、趙乙、陳某均為微信群成員。2020年5月4日上午,大家在微信群聊天時,侄女趙一與伯父趙乙、伯母陳某發生發生激烈言詞衝突,隨後演變為侮辱謾罵。在群內他人幾次勸解後,雙方才沒有繼續互罵。
  • 侄女與伯父一家微信群內對罵,還上了法庭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據湖北宜昌長安網12月18日消息,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逞一時之快,「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村委會為疫情防控建立了微信群,趙一(父親趙丙)、趙二(父母趙乙、陳某)、趙乙、陳某均為微信群成員。2020年5月4日上午,大家在微信群聊天時,侄女趙一與伯父趙乙、伯母陳某發生激烈言詞衝突,隨後演變為侮辱謾罵。在群內他人幾次勸解後,雙方才沒有繼續互罵。當時微信群成員102人,雙方的言詞在當地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 因微信群內對罵被判賠禮道歉 法院: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
    12月21日 消息:據夷陵法院公眾號報導,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趙某、張某夫妻育有趙甲、張某某、趙乙、趙丙4個兒子。趙某去世後,几子在母親張某的養老以及財產分配問題上產生矛盾。
  • 通過微信群對罵,判!
    因多年積怨,侄女與伯父一家在微信群中對罵;逞一時之快,「參戰」人員均構成名譽侵權。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審結這起微信群對罵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 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地村委會為疫情防控建立了微信群,趙一(父親趙丙)、趙二(父母趙乙、陳某)、趙乙、陳某均為微信群成員。2020年5月4日上午,大家在微信群聊天時,侄女趙一與伯父趙乙、伯母陳某發生發生激烈言詞衝突,隨後演變為侮辱謾罵。在群內他人幾次勸解後,雙方才沒有繼續互罵。當時微信群成員102人,雙方的言詞在當地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 侄女與伯父在微信群對罵,為何最後竟鬧上了法庭?
    前幾日,湖北宜昌就審結了一個類似的案例,侄女與伯父在本村的微信群對罵,最終參與這場微信「對罵大戰」的人員都構成了名譽侵權。案情是這樣的,侄女趙婷(化名)與伯父趙明(化名)、伯母陳麗(化名)因家族內養老、財產分配問題在本村的微信群內侮辱謾罵,當時微信群成員102人。經群內幾人勸解無效,雙方的言論都給彼此在當地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 男子微信群裡辱罵他人 浙江青田法院判其道歉並賠償
    近日,浙江省青田縣一男子陳某因為在小區群裡辱罵物業管理人員,被法院判決要求公開道歉,並賠償撫慰金1500元。   事情要從小區電梯故障說起。今年7月6日下午,陳某居住的小區裡一臺電梯出現故障停止運行。作為物業管理人員的周女士得知後,立即聯繫了電梯公司人員過來維修。維修人員也很快將電梯修好恢復使用。
  • 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
    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不僅使自己丟失工作,還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真實案例:女子因在微信群內辱罵他人,不僅使自己丟失工作,還被法院判決賠償7000元一、案件概述1、原被告原為公司同事,雙方因工作需要,共同加入只有14人的公司內部微信工作群;2、原被告因工作中產生矛盾,被告在工作群中以語音或文字的方式發布了針對原告的信息,信息的內容與日常工作均無關聯,信息諸如「做人積點德,老天爺看著你呢」、「把不該拿的錢吐出來」、「你的皮真的是全中國最厚的」、「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掃把星、惡婦」、「孽畜」、「老子不幹了也要把你弄到牢房裡
  • 微信群裡亂罵人 以後小心點了!!!法院都判了
    11月4日,鼓樓區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宣判。11月23日,發帖女子自動履行了賠禮道歉並賠償被辱群主5000元的判決結果。  在微信群內指責群主  張玫與李芳,同為南京市某高端小區的業主,還是樓上樓下鄰居。前幾年,雙方的關係好到如同姐妹。然而近兩年來,兩人因一些小事處理不當產生隔閡,繼而發展到不說話。
  • 微信群裡辱罵他人,罰錢!還有人被行拘……
    被告王某在村民微信群辱罵原告孔某,侵害孔某的名譽權,最後被判決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微信群中罵人洩憤除了公開道歉還得賠錢據悉,王某和孔某系同村村民,兩人曾因投資發生糾紛。2019年12月,王某在兩人所在的村民微信群裡(微信群共有70人)中多次發表「孔某斷子絕孫……敗類」等汙穢性言語,辱罵、侮辱孔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今年1月,孔某向奉化法院起訴,要求王某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精神撫慰金。4月,奉化法院經過審理後認為,被告王某多次在微信群發表不當言論,已經損害了原告孔某的名譽權。
  • 城廂法院:微信群內辱罵他人,男子賠償千元撫慰金
    城廂法院:微信群內辱罵他人,男子賠償千元撫慰金 2020-12-0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討債發朋友圈指名道姓罵人 一審被判道歉加賠錢
    ­  發朋友圈罵人 這事可能犯法 ­  晉江法院判決兩起發朋友圈罵人訴訟­  發微信朋友圈罵人是否違法?去年,晉江市法院先後判決了兩起因發朋友圈罵人引起的訴訟,不過兩起判決結果迥異,怎麼回事呢?
  • 成都一副教授遺產無人繼承 法院首判侄兒侄女部分繼承
    3年前,88歲的趙老離世,留下一筆遺產,由於趙老沒有法定繼承人,他的侄兒侄女與西華大學為遺產問題几上法庭。  一審法院認為,姐弟倆非法定繼承人,駁回了他們的全部請求;侄兒不服上訴,成都中院發回重審。近日,郫縣法院作出最新判決,侄兒侄女可以繼承部分財產。這是郫縣法院首次判決法定繼承人之外的親屬繼承遺產。
  • 微商被同行在朋友圈盜圖,法院判決盜圖者道歉並賠償7000元
    法院酌情確定盜圖者公開發朋友圈道歉並判決其賠償圖片所有者經濟損失及及維權費用共計7000元。溫嶺的謝女士,開了一家服裝店,為了吸引人氣,她時常在微信朋友圈內發布其與朋友為模特,穿著自家店裡的服裝拍攝的照片。今年4月,謝女士在朋友圈裡無意間發現有一個微商經常盜用她們的照片並發布出來。這位微商就是盧女士,也是賣衣服的。盧女士曾是謝女士的客戶,兩人還互加了微信。
  • 微信群罵人洩憤,有人賠錢,還有人被拘了!
    被告王某在村民微信群辱罵原告孔某,侵害孔某的名譽權,最後被判決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微信群中罵人洩憤除了公開道歉還得賠錢據悉,王某和孔某系同村村民,兩人曾因投資發生糾紛。2019年12月,王某在兩人所在的村民微信群裡(微信群共有70人)中多次發表「孔某斷子絕孫......敗類」等汙穢性言語,辱罵、侮辱孔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2020年1月,孔某向奉化法院起訴,要求王某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精神撫慰金。2020年4月,奉化法院經過審理後認為,被告王某多次在微信群發表不當言論,已經損害了原告孔某的名譽權。
  • 微信群散布不實消息 法院:侵權
    某置業公司與某廣告公司合作後,徐某、劉某二人在業界3個業務微信群(人數均達到或接近500人上限)中發布「儘量不要和某廣告公司合作,胡亂報價,不規矩,威脅恐嚇經辦人,希望大家謹慎使用」等言論。微信群其他用戶在群內回覆:「怎麼胡亂報價,我看別的群也在轉,惡意砸價是嗎,怎麼威脅你」「這種類型的公司很多啊,每一個行業競爭中肯定有那麼一兩家擾亂市場秩序的……別讓他做啊」等內容。
  • 微信群對罵:解壓怎可如此簡單粗暴
    突然之間,花式對罵群席捲網絡。抱著好奇心加入一個對罵群後,一連串裸露的黃色動態圖在成都姑娘溫如玉的眼前刷屏了,讓她感覺「噁心」。退群之前,她向後臺以「散布黃色暴力內容」舉報了這個對罵群。近日,成都商報記者潛入了多個對罵群,目擊大尺度的辱罵言論,甚至有涉黃信息充斥其中。
  • 一女子微信群內被吐槽「惡媳婦」 起訴名譽侵權法院卻這樣判
    你還想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嗎?如果你還是這種想法的話,那就趕緊打消這種念頭。因為你的一句「口無遮攔」很有可能會損傷了別人的「名譽權」,成了被告中的一分子。一好心人知道了此事,就將這件事發到了同村所在的500人微信群裡,請大家轉發並要求村裡處理。劉姓女子見自己被扣上了「惡媳婦」的帽子,就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好心人訴至了法院。其實這也沒多大的事。事情起因就是與丈夫發生矛盾,一時氣憤損壞了房屋一樓所有門窗,並不是針對自己婆婆所住的房間。而這件事,卻經過微信群的發酵,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連隔壁村都知道了。
  • 在微信朋友圈、QQ群污衊他人,一男子被判連續7天登報導歉
    男子鮑某在QQ群和微信朋友圈發布侮辱、誹謗他人的言論被起訴至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法院判決:連續7天公開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 微信群內罵不絕口,被罵者無奈告上法院
    「郭某是害群之馬」「鬧垮了其他小區業委會」「攪屎棍」……因為意見不同產生分歧,從群內爭執變成了辱罵。這讓被罵者很受傷,為維權,他將罵人者告上法院。近日,審理該案的江津法院經調解後,罵人者當庭道歉,雙方握手言和。
  • 廣東兩女子朋友圈對罵2個月,法院判了!
    近日,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在微信朋友圈辱罵他人侵害對方名譽權糾紛案,判決雙方在其微信朋友圈連續七日發布道歉聲明。張某認為是文某的插足導致其婚姻破裂,於是在微信朋友圈中使用粗俗、帶侮辱性的言語對文某進行辱罵,文某繼而也在微信朋友圈辱罵張某。由於兩人多次將辱罵對方的言語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引起了朋友圈內人員的關注。這種情況持續兩個多月後,文某終於忍無可忍,向韶關市新豐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張某提起反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