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年初四年俗:迎接眾神明,不宜外出

2021-01-18 鳳凰江蘇

雖說每年春節,大家都成了一個「行走的胃」,但別光顧著吃,正月初四的冷門風俗你知道多少?

接五路

本來是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做生意的人比較清楚,因為大年初五為「開市」,一般初四就祭財神,好在初五開市圖個吉利,望今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初四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送神接神

傳說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貢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迎灶神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盛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放鞭,以示恭迎。

「扔窮」

這一天全家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正月初四也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

除此之外,正月初四也有不宜外出的禁忌。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四之前基本上是向直系親屬,如兄弟姐妹或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拜年,年初四這一天忌出遠門,由於是民間相傳,年初四是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年初四以後,就可以開始向表親、堂親甚至朋友鄰居登門拜年了。這種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也滿足了人們在家休整一天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初四丨年俗,不俗.
    年俗,不俗。今天是大年初四往年很多人選擇外出遊玩至於今年因為特殊事件相信更多人會選擇宅在家裡一年難得這幾日空閒而工作上比較繁忙的已經離開家鄉團聚的那份喜悅還意猶未盡而還在家的人圍繞在親人相伴的左右在親朋好友的家裡聊聊心事,談談感情
  • 猴年不宜結婚?這些不靠譜的年俗你信幾條?
    」 「媽……」這些年俗忌諱你聽過幾個?都信嗎?有一點,小晚能確信——這些不靠譜的年俗真不是你媽編的,但這其中的緣由多半是個誤會……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即將到來的猴年,將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的「無春」現象。所謂「無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之日。從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為農曆「猴年」。
  • 扒一扒那些從小聽到大,長大不見了的年俗文化.
    扒一扒那些從小聽到大長大不見了的年俗文化————
  • 大年初三為何不能外出拜年?
    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此不宜外出。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以免衝犯「赤狗」,帶來貧窮。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就像民謠中說的那樣,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因為不宜外出,所以這一天人們可以安睡遲起,養足精神,以備新年裡精神抖擻。可以說,老輩正月初三的習俗也恰恰順應了人的作息規律。
  • 五月天閩南語臺語歌曲《借問眾神明》歌詞
    《借問眾神明》歌詞:  歌詞吾愛  拄著歹歹時機 只有伊顛倒無閒  tú-tio̍h pháinn-pháinn sî-ki tsí-ǔ i tian-tó bô-îng  生命吹著風湧 我亓頭頂開始 變天  sinn-miā tshue-tio̍h hong-íng
  • 21世紀"新四大年俗"出爐 新體驗讓"年味"更濃
    「新四大年俗」出爐集五福、雲拜年、搶紅包、全家遊入選「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大街小巷掛上福字時,年就要到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走親戚」「穿新衣」「吃大餐」已成常規項的今天,科技與傳統年俗結合催生的新年俗、新體驗讓「年味」更濃了。
  • 江蘇衛視好戲連臺陪你迎接2021
    2021年第一個小長假即將開啟,你準備怎麼過?
  • 迎春話年俗!南京這些除夕民俗你知道嗎?
    網絡配圖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 各具特色。新春佳節將至龍虎網聯合南京市文化館推出新春特輯 「迎春話年俗」 。闢陰就是為了防疫、抗瘟、抗病毒,從這點出發來進行防護。
  • 連雲港市企業吸納原外出務工人員留連就業補貼名單公示(2020年7月)
    根據《連雲港市市區原外出務工人員留連就業一次性補貼操作辦法》連人社發〔2020〕50號文件,我局對市區2020年7月申請的企業吸納原外出務工人員一次性補貼進行了審核。經審核,12家企業共49人符合申報條件,現將名單予以公示。
  • 德謨斯提尼演說集:一眾神明啊,向他們注入一份更好的思想吧!
    德謨斯提尼(Δημοσθένης),生於公元前384年,少年失怙,見監護人揮霍家產,因而發憤學習法律。前366年,他甫一成年,即將原監護人告上法庭,從此開始了他的法律生涯,很快聞名於雅典。其後,他投身政壇,主張雅典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重振國際地位。他將馬其頓國王腓力視為雅典的頭號敵人,曾作數篇《反腓力辭》。
  • 三十七、借問眾神明
    時間對於凡人來說,是幾十年的一生,幾十年裡要遇見數以萬計的人,體驗喜怒哀樂不同的事,在他們無法掌握人生,對於未知事物恐懼或期待的時候,他們可以把一切寄託給天意,好的不好的,心誠則靈。可楊戩呢,活了千餘年,經歷的事情凡人窮盡一生也無緣得見,他也有軟肋他也有恐懼,他可以寄託給誰?人可以選擇堅強和軟弱,可他卻不行。
  • 2021無春「寡婦年」,不宜婚嫁?「寡年」對結婚有何影響?
    都是經過千百年的驗證才總結出來的。「實驗出真知」,這是至理名言。在民間「農俗諺語」就是這些經驗的總結出來的精華,雖然不一定科學,但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二十四節氣」,我們的祖先在長遠的生活生產之中發現了天體運行的規律,根據氣候、時間與物候的變化把一年分為24個節氣,為農耕文明帶來了大發展,而後隨著深入歸納,人們的衣食住行,文化信仰也都被影響。
  • ​聽【月娥播講】那時的年俗 作者/李春仁
    「小孩,小孩,嘴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餐,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爺,灶爺高興升上天。……」時至今日,每每想起這首童謠,從前過年時的年俗,總是歷歷在目。那時,從二十三「祭灶」這一天開始,年的味道也便濃烈起來。街上隨處都可以聞到過年的味道,就連空氣中都瀰漫著年味兒的芬芳與溫馨。
  • 帕金森病患者冬季鍛鍊五不宜!
    但是由於帕金森患者特殊的身體條件,在冬季鍛鍊時,需要注意: 1、鍛鍊強度不宜太大 帕金森患者四肢功能、肌肉力量並不十分協調,並且關節的韌帶也會隨著年紀增大、病情發展逐漸僵硬,冬天不少帕友的活動量比平時下降很多。
  • 江蘇郵政開通保障救援物資綠色通道 疫情當前,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江蘇各級郵政企業以高度的責任感,組織人力物力,全力保障救援物資綠色通道暢通。全力保障綠色通道暢通1月26日下午5點,阜寧縣郵政分公司郭墅支局負責人高龍華正做著下班前的準備,打算晚上陪妻子去嶽父母家吃上一頓團圓飯,沒想到江蘇乾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老陶急匆匆上門找到他。
  • 滿洲年俗:滿洲人的二月二
    編者註:臨近春節,我們滿族的民俗專家富察晨楓老先生寫出《滿洲年俗》,有一萬多字的長文,吉林廣播電臺將在春節期間播放。 1月14日發文章《滿洲年俗系列文章第一部分》。 1月15日發文章《滿洲年俗系列文章第二部分》。 1月16日發文章《滿洲年俗:年三十兒》。 1月18日發文章《滿洲年俗:年三十兒的「年夜飯」》。
  • 婁底年俗瑣談
    年節,成為一個歲時節令中最為重大的節日,乃是一個一年一度家人大團圓的日子,凡外出打工的人不論是千山路遠,也都必想方設法趕回家,「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真的要回家了,打工的人則又多要尊從一個習俗,叫做「七不出,八不歸」,也就是逢七日不外出,逢八日不回家,因為「七」與「悽」同音,認為逢七日出門,會不吉利;「八」與「發」音近,逢八好賺錢,逢八歸就是收拾了發財,對往後不利,因此,在近處開店子的人,也多選取二十八日作最後一天生意,二十九日關門,準備回家過年。年節,在婁底,俗也常分作年關、新春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