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話年俗!南京這些除夕民俗你知道嗎?

2021-02-17 南京通

網絡配圖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
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
南北迥異 
各具特色。


新春佳節將至
龍虎網聯合南京市文化館
推出新春特輯
 「迎春話年俗」 。

闢陰就是為了防疫、抗瘟、抗病毒,從這點出發來進行防護。關於它的民俗活動,主要的有:一個是吃年夜飯。年夜飯是一年內最豐盛的一頓,吃年夜飯前要進行祭祀祖先。

北方人家在守歲的時候要吃餃子,南方人桌上有魚,同時要喝酒,這個酒叫屠蘇酒。吃年夜飯的時候都要喝酒,平常即便是不吃酒的人家,也用米酒甜酒,稍微嘗一點。為什麼?

屠蘇酒的屠蘇它是用八味中藥泡成的藥酒,吃了以後信能屠絕鬼氣、甦醒人魂。屠絕鬼氣,就把這個病毒、陰氣、疾病趕走,甦醒人魂就是人精神煥發,除夕之夜比較寒冷,飲了那酒渾身發暖,本身有這樣的一個作用。

網絡配圖

第二是放爆竹。閉門爆竹,放一通爆竹以後,年飯開始,叫閉門炮仗,然後到子時後又放一通爆竹,那叫辭歲爆竹。過去放爆竹也不是太多,天地響三個,小鞭炮100響叫百子炮。今年南京部分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大家可以看看往期內容查看相關內容!

除夕之夜要守歲,要發壓歲錢。其實古代這是個壓歲錢,並不是給孩子零花的。壓歲的歲是鬼祟的祟,他放在孩子的枕頭下,或者把銅錢扎在小孩的床腿上,表示能夠護床,安安穩穩的就去除了這個鬼祟,迎得第二天新春的到來。

所謂紙馬就是木板印刷的神像畫,在祭祀過程中間,猶如一匹馬把神請來,儀式完了就燒掉,化成一縷煙,又像一匹無形的馬,把神送走。所以紙馬現在留下來的數量很少,原因就在這兒。

南京有個民俗叫餵鼠娘,一到除夕的黃昏時分,家長會給孩子發點餅乾小點心,讓他放在牆角、櫥頂、門背後,給老鼠吃。因為老鼠要嫁女兒,贊助它們,讓它們吃飽早點走,走了以後家裡就沒有老鼠了。因此,很多人家會貼老鼠嫁女圖,有木板年畫,也有剪紙圖樣。老鼠嫁女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要貼老鼠嫁女呢?這是因為鼠所屬的地支是子,鼠新娘就是新子,嫁新鼠就嫁新子,而新子就是新年!這是迎接新年的符號,並不是為了消滅老鼠。它的第一主題是迎接新年,但因為老鼠客觀來說它是害蟲,所以增生出滅鼠的第二主題。

新年有很多裝飾物,很多吉物,是屬於年特有的東西,有紙馬、武財神、文財神、武門神、文門神,還有灶神、財神、門神、紫薇星君、紫姑神、天地諸神等等。世俗的除了餃子、餛飩,還有魚、圓子、歡喜團、饅頭,花糕、年糕四色糖、十景菜,洪福齊天、百事大吉等等。

網絡配圖

十景菜,在南京又叫炒蔬菜。十種蔬菜配在一起,除夕年夜飯上是最受歡迎的,因為他吃的特別爽口。

洪福齊天是南京人的守歲食品, 晚上守歲守到子時,肚子有點餓的時候吃一點洪福齊天。是用天津的紅棗、福建的蓮子、荸薺、天生野菱等果實類東西熬的羹。百事大吉就是大年初一早上給孩子一塊柿餅,一個橘子,柿餅是白色的,它的糖霜是白色的,所以叫百事大吉。

 

網絡配圖

還有不少新年裝飾物,比如年畫、紙馬、中堂畫、燈彩、龍燈、馬燈、獅子、儺面具、剪紙、春聯、雞符、門錢、插花、獨角戲等。紅錢,這東西過去在南京是很多的,紅錢跟姜子牙的傳說有關。

姜子牙封神的時候,每個人都封了神,他老婆沒封,老婆就很生氣,也要封一個神,姜子牙就讓她老婆做了窮神。他又怕老百姓真的碰到她會受窮,於是他偷偷的告訴大家,把這個紙鏤空了貼出來,表示全是窟窿,全是洞,家道已經窮了,她就不進來了。其實這種傳說不是很可靠的,但是可以作為一種玩笑,一種娛樂。

還有什麼除夕年俗,

歡迎大家補充!

-END-

來源丨龍虎網、南京市文化館、網絡

南京通整合編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惠州人,這些年俗你知道嗎?|春節|萬盧村|橫瀝鎮|惠州|迎春花市|...
    春節臨近,有的家庭開始製作傳統美食,全家人齊上陣,一起動手炸蛋散、油角等惠州特色小吃,不僅有滿滿的年味,更有濃濃的親情。藍女士一家人每年都會全家出動做年節小吃。逛花市惠州花市一般在臘月十五前後開始,持續到除夕下午,故稱為迎春花市。逛花市也是惠州人年前的一項重要內容,買幾盆鮮花,放在家裡,意味著新春有著新的氣象。
  • 2020年除夕是幾月幾號 除夕應該怎麼過
    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除夕因常在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
  • 民俗文獻《天津過年歌》
    迎新春過大年,是民俗,是文化,是老百姓紅紅火火過日子的奔頭和享受節日的幸福感。過年之際談年俗,借題民俗文獻《天津過年歌》。《天津過年歌》作者李琴湘,名金藻,字芹香、琴湘,號擇廬。1871年生於天津,18歲入縣學。追隨教育家嚴修探索新式教育,1903年入日本弘文學院師範科,後任職直隸省學務處。1908年參加萬國漁業會,遊歷歐美考察教育。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1、除夕來歷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年)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煙花,來驅除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 猴年不宜結婚?這些不靠譜的年俗你信幾條?
    」 「媽……」這些年俗忌諱你聽過幾個?都信嗎?有一點,小晚能確信——這些不靠譜的年俗真不是你媽編的,但這其中的緣由多半是個誤會……由於立春節氣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確實沒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時仍然是農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時已經是農曆「雞年」了。所以有不少老一輩的人說猴年不宜結婚,無春就是寡婦年,但是小晚要告訴你,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天文曆法現象,全年無「立春」的情況,每19年便會出現7次,最近一次出現是在2013年,而下一次出現將是2019年。
  • 送你34張支付寶年俗海報,張張驚豔!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福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割大肉……還記得這些熱鬧有趣的新年活動嗎?你知道全國不同省份,也有不一樣的新年風俗嗎?
  • 年關話年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洗福祿,有多少人還在堅持
    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七,眼看這還有三天就要過年了,忙碌一年的您在回家的路上了嗎?您家的年貨都辦齊了嗎?春節可是漢民族一年當中最為重視的節日,這個可能還真沒有之一!在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民俗諺語就有「二十七宰公雞」的說法,今兒個咱們就說說這老年間臘月二十七都要做些什麼。
  • 大年三十,除夕節,過年啦!——話除夕
    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
  • 黃梅年文化:除夕,除了吃年夜飯,你要守歲嗎?
    其中以除夕與正月初一(又稱三元之日)為高潮。如何慶祝這一節日,千百年來,黃梅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民俗習慣,我們稱之為「黃梅的年文化」。今天我們來看看在黃梅是如何過除夕的。除夕守歲。臘月三十夜(月小則在二十九日夜),人稱除夕,又叫辭歲。除是盡的意思,辭是告別的意思。
  • 除夕,要去楊府殿「燒香」的速看!
    來源:平安龍港、途跡影像 2020年1月24日-25日(農曆三十、正月初一),龍港市雲巖楊府殿將迎來大量人員燒香祈福,為確保民俗活動期間楊府殿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決定對雲巖楊府殿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 [尋「味」臺灣]臺灣民俗裡的年味
    這些商場無不以汽車、現金、禮券、珠寶、3C產品等大獎吸引人潮,且還標榜「限量」,很難不挑起民眾的搶奪欲。    坦白說,「抽福袋」其實是一場耐力和賭性的拉力賽。有些體力過人的年輕人在搶完頭香後,就直接拉起板凳,甚至搭起帳篷,在大門閉鎖的百貨公司門口,漏夜邊夜排隊、邊守歲,只為抽個福袋好過年。
  • 年輕人「刷新」年俗:雲逛廟會,口罩招財,視頻拜年,在線聽戲
    2021年的春節裡,數億年輕人基於防疫理性成為「原年人」,也藉此讓我們看到了雲玩民俗的新潮前衛,網購年貨的多元便捷,以及代際隔閡如何在雲端團圓裡消解融合…… 本文採訪了四位年輕人,以除夕和初一為窗口,來復盤創新技術與千年民俗的碰撞和融合,也記錄年輕人不一樣的春節經歷。
  • 「新春故事匯」春節民俗故事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
    春節民俗故事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 【我與春晚】除夕新民俗 全球華人同看春晚祝福祖國
    【我與春晚】除夕新民俗 全球華人同看春晚祝福祖國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5日 17:50 A-A+   看春晚 匯聚濃濃的思鄉情  思鄉的情有多深,年味就有多濃。  對海外華人、海外僑胞來說,看著同一臺晚會,共同等待新年鐘聲敲響,這春節便有了共同的儀式感。
  •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1除夕放假安排幾天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1除夕放假安排幾天  馬上要到年末了,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2021年春節在什麼時候?春節要怎麼放假?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吧。  2021年春節是2月12號,農曆時間是正月初一,星期五。  2020年除夕時間是2月11日,大年三十,星期四。
  • "瑞雪迎春話豐年——2020年原創文藝作品展映"活動舉辦
    12月24號,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在威海市群眾藝術館海洋劇場舉行"瑞雪迎春話豐年——2020年原創文藝作品展映"。此次展映的作品涵蓋5種藝術門類,全部由山東省威海藝術學校的師生自主創作完成,這些作品以脫貧攻堅、家國情懷等社會熱點為靈感,透露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其中數字電影《圖圖》的首映,將活動推向高潮。這部電影以抗戰為主題,時長60分鐘,是學校在電影製作領域的首次探索。
  • 婁底年俗瑣談
    年節,在婁底,俗也常分作年關、新春兩部分。年關,通常是指臘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俗常說:「年關在即」、「年關已近」就是,之所以稱年前這些日子叫關,確也有「關卡」的意思,民俗常在這些日子,因為是年底了,人們有必要對一年一度的工作作個總結,對一年裡的經濟狀況作個清理,該給人家的,要儘量結給人家,硬是無錢歸還的,也應給人家一個交待,形成一個年度的段落。
  •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但這些忌諱你真的全都知道嗎     大年初一吃餃子     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年初一這些習俗很重要!
  • 「除夕」北方吃餃子南方食年糕 民俗專家:意在新年發財
    據新華社天津2月3日電(記者 周潤健)4日,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俗,除了菜餚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民俗專家表示,「除夕」吃餃子和年糕均有象徵意義,意在新年發財。
  •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除夕守歲,守的是什麼
    一、除夕守歲之俗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