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李煜的思念故國系列——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2020-12-24 春心孤負

李後主的詩詞造詣極高,特別是他亡國之後的作品令人不忍卒讀,這些作品又大都是追憶故國的詩詞,所以,這次,我想出一個系列,挑選他的一些著名的思念故國的詩詞來進行比較和賞析。我要解讀的第一首是《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何能:什麼時候能夠。銷魂:經過離開了肉體的狀態,這裡指哀愁到了極點。獨我:只有我一人。何限:無限。這句詞的意思是說人生中的各種離愁別恨何時才能免除?只有我泛起無限的哀情與愁怨。

李煜的「仇恨」是什麼?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被趙匡胤收入囊中;是曾經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有朝一日歸為臣虜;是告別江南水鄉的故園長途跋涉來到汴京被囚禁的「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為什麼不能像劉禪一樣當個安樂公享受呢?李煜對於享樂是沒有節制的,同樣對於悲哀也是沒有節制的。他當皇帝時風光無限,醉心享樂,不理朝事,在宮中演奏起失而復得的《霓裳羽衣曲》。在國破家亡後,他內心才懊悔不已。從他這兩個階段所寫的詩的主題發生了明顯變化可以得知,他將對故國的思念擺在明面上,以追悼逝去的時光,思念破滅的山河。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晚上夢回故國,走到了曾經那座「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的皇宮,遇到了大周后在向他招手,看到了宮人忙來忙去的身影,看到了歌舞昇平的場面。昔日的榮光一一在面前展開,在夢裡,他看到了過去的歡樂,享受了過去的榮華。

但夢中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孤獨和愁悶。就像他在《虞美人》中寫的一樣:「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為何不堪回首,因為往日榮光與今時孤苦的對比讓他喘不過氣來,所以才會感慨萬千,淚流滿面。「覺來雙淚流」寫出了李煜現實中的孤苦無依,夢境與現實,往日與今時形成鮮明的對比,反差巨大,李煜的情緒也更加複雜。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如今,誰能與我登高望遠,一覽故國之景,回憶起往昔,在秋高氣爽的日子,我與群臣登高望遠。「誰與上」點名詞人的孤獨心情,似「無言獨上西樓」的感覺,李煜想登高眺望故國,追憶故鄉。但山高水遠,群山所阻,故園不可見。即使看到了,也不是曾經的故園了。到這裡,詞人只能將這種空虛之感寄托在「秋晴望」上,往事不堪回首,詞人仍然沒有獲得那種厚實感。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如今,再不管往事再難以忘懷,都已經變成一場空了,卻仿佛還在一場夢中。詞人已經知道往事成空了,但這冰冷的現實是他難以接受的,所以他希望這只是一場夢。李煜不願意在清醒,他想假裝迷惘,這其中,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了。

整首詞以思念故國為主題,以愁恨開始,以夢結尾,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悲苦的。「獨我」、「誰與上」寫出李煜的孤苦伶仃,「夢重歸」、「一夢中」,一個寫李煜夢到美好的昨日,反襯出他現實的孤獨心情;一個寫李煜希望現實才是一場夢,表現出他在現實中的痛苦心情。整首詞,沒有實感,只有空蕩蕩與虛無,令人讀之,哀嘆不已。

相關焦點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解讀李煜的「亡國之音」
    不管是「幾曾識幹戈」的悔恨,「垂淚對宮娥」的悲切,「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悽苦,「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嘆惋,「燭殘漏斷憑欹枕,起坐不能平」的彷徨,「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的哀傷,「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的空茫,「一桁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的孤寂,「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的追悔,「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麻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嘆,還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悽涼酸楚,無不是飽含著血和淚吟出的字字珠璣的傑作
  • 李煜的傷愁: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春花秋月,歲月更替,皓月當空,夜不能寐,故國不在,朱顏易老,囚徒生活,又是一年,愁如春水,奔流不止。這首詞是李煜後期作品,幽禁宋宮時所作。
  • 李煜最深情的宋詞,僅是開頭14個字,就有無限韻味
    「人生如夢」、「往事如夢」是詩人們經常用到的詩句。在他們看來,夢境中的人生或許不是真實的,但確實是最有詩意的。蘇軾就曾經寫過很多人生如夢的詞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 李煜這首《浪淘沙令》,情真意切,今昔對比,有如天上人間
    南唐後主李煜,在投降北宋,被囚汴京後,陷入了對故國無止休的思念之中。關於故國的記憶,除了富貴榮華之外,最重要的是,還有自由。可以說,曾經所有的一切,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是現今生活無法比擬的。這兩個時期的生活,若要對此,那便只如李煜在《浪淘沙令》中所說:一個天上,一個人間。
  • 高中語文篇43:《虞美人》賞析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了:了結,完結。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 白香詞譜10:李煜《浪淘沙》
    不該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引起對故國的無盡思念和感慨。離開容易再見故土就難了。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淺賞】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時分,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雨,灑掃著寂寞零落的殘春。囚居之人,獨自流年,已是無言的況味。
  • 離恨恰如春草——李煜《清平樂》
    《清平樂·別來春半》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
  • 趙匡胤兵臨城下李煜為何渾然不知
    【譯文及注釋】譯文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傷心不已悲情無限!全句意思是說,夢中又回到了故國。覺來:醒來。覺: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態。誰與:同誰。長記:永遠牢記。秋晴:晴朗的秋天。這裡指過去秋遊歡l青的景象。望:遠望,眺望。還如:仍然好像。還:仍然。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江山如畫,卻再無當年紅顏舉酒言歡恰,人生如夢,四十多歲已是滿鬢霜華。都成過往,情成傷。春花秋月兩無妨,燭照小樓,愁心掩月,總難說。
  • 南唐後主李煜寫下了千古絕唱,也因此誤了卿卿性命
    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南唐政權,南唐的最後一個君主叫李煜,史稱南唐後主。他是個典型的風流才子,文章詩詞樣樣精通,還工書善畫,通曉音律,可以說是個相當全面的大藝術家。也許正因為他的興趣都在吟詩作畫上,所以李煜對政事也就懶得過間,對國家大事更是一竅不通。
  • 《虞美人》賞析 || 作者及原作朗誦/朱建偉 原作/【五代十國】李煜 心銘/編輯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 李煜《虞美人》
    原來在李煜那裡,在作為亡國之君、作為清囚、作為囚徒的李後主那裡,所有的往事,這時只代表了哀愁,代表了悲痛。因為有這種哀愁、這種悲痛,眼前所有的美景,其實都不再是美景。所以春花秋月的美,在現實的生活裡,對於此時清囚的李煜來說,都已不再是美,或者說春花秋月的美,在現實裡、在生活裡早已被冰冷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早已被終結、早已被了結。
  • 宋詞鑑賞:李煜 · 虞美人 · 春花秋月
    鄧麗君: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胡婷婷唱古文: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李煜:虞美人(韓旺辰講解)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陳年往事還有多少可以記起?  ✦了:了結,完結。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小樓外又吹來陣陣東風,使我思念起故國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那裡的雕梁畫棟也許還在吧,只是人們的面容都改變了。✦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 往事如煙,哪堪回首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賞析:這首詩作者通過回首少年風流、壯年飄零,再到如今的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演變軌跡。《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宋詞欣賞: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
    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春去秋來年復一年消磨時光的日子何時能終了?✦了:了結,完結。 往事知多少?陳年往事還有多少可以記起?  小樓昨夜又東風,昨夜小樓外又吹來陣陣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使我思念起故國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雕欄玉砌應猶在,那裡的雕梁畫棟也許還在吧,✦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只是朱顏改。
  • 落魄帝王李煜筆下的一首詞,抒發對故國的懷念,道出亡國的悲哀
    李煜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公認最有才華的皇帝之一,也不知李煜是幸運還是不幸,幸運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登上了所有人做夢都想要的皇位,不幸的是他根本就無心政事,也沒有做帝王的才華。亡國之後的李煜被宋太祖俘虜,從一朝皇帝變成了階下囚,巨大的轉變讓李煜整日活在巨大的恐懼之下,這是他作為帝王的悲劇,但是這個時期恰恰是他作為一個詞人的高光時期,他在亡國後寫下的那些至情至性的詞作成為了不朽的經典之作。《望江南·閒夢遠》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閒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宋太宗聽聞以後,雷霆大怒,不久便下令將李煜毒死。這首詩也成為了他的絕筆之作!據傳,李煜死狀極其悽慘,掙扎了很久才去世。在這首詞中,李煜撫今追昔,可以說將自己的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難發現,李煜的詞後期大多寫的是離愁別緒,亡國哀怨,這當然與他的人生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怎能不追憶過去的榮華?怎能不感嘆時下的慘痛?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那種字字泣血的感受,我們還可以通過詩詞的吟誦來感覺一下。(吟誦這首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是)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是)向東流。」只是「美若美兮,悲若悲兮,皆《虞美人》也」!首先說到「虞美人」的這個詞牌,大家都很熟悉。
  •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有什麼含義?
    這句詩出自於南唐後主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據說這首詞傳到宋太宗耳朵裡不久,李煜就被鴆殺了。當然,單單一首詞,並不是李煜悲劇結局的原因。
  • 李煜悔恨欲絕,在中秋節寫下一生最悲憤的詞,道盡人生悽苦!
    李煜登基後因缺乏治國能力,後期又整日和小周后飲酒作樂,南唐終於被北宋所滅。李煜也從一國之君變成了階下囚,在汴梁的囚徒生活終於讓李煜有所感悟,其詞風也大有轉變,哀婉悽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公元978年的一個中秋,悔恨欲絕的李煜寫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詞《虞美人》,這首詞既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絕命詞。因為這首詞中有懷念故國的情感,因此宋太宗認為李煜有復國之念,於是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